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767|回复: 3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帝内经》论阴阳五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1-18 08:08: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铁骨铮铮2002 于 2016-1-18 00:28 编辑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chēn)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阴胜则阳病,阳性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


  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帝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藏府,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溪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其信然乎?


  岐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帝曰:法阴阳奈何?


  岐伯曰: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


  帝曰:调此二者奈何?


  岐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萎,气不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名异耳。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而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


  帝曰:何以然?


  岐伯曰: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故俱感于邪,其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


  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里,故能为万物之父母。清阳上天,浊阴归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藏。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暴气象雷,逆气象阳。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


  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藏。治五藏者,半死半生也。


  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府;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


  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彪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

31
发表于 2016-1-28 20:51:27 | 只看该作者
常其柏 发表于 2016-1-28 12:39
所谓五行,是指天体之运行对地球生物现象的影响从方位而言:即东,西,南,北,中。生物有别,其理由太阳 ...

谢谢先生的回复,先生所阐述和理解的,仅仅是五行学说的一个方面罢了。
30
发表于 2016-1-28 20:39:06 | 只看该作者

rn

本帖最后由 常其柏 于 2016-1-28 21:03 编辑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1-20 18:42
如此相信五行者,最后还不是被后来者替代了?如果运用了五行学说会家天下万万年的话,、、、、、、 ...

所谓五行,是指天体之运行对地球生物现象的影响从方位而言:即东,西,南,北,中。生物有别,其理由太阳光对地面照射的角度不同以分之。所以素问阴阳离合论以圣人南面而立,立杆见影以论之。素问阴阳离合是中医为控制论之先河。金匮真言论所谓生畜,为生命积畜之现象。胚胎发育月数及形态之异。得天体运行之控制切不可分。素问阴阳离合论及生物形态之因素是融空间占位与时间占位为一体而论之。是综合卵生动物,胎生动物,生态现象为论据。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9
发表于 2016-1-21 21:03:13 | 只看该作者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6-1-21 07:29
自古以来,就有四气五味之说,且一直沿袭至今。每味药物都有一定的性和味,而药物的四气五味也是很多中医人 ...

自古的事儿多着呢!你应该继续穿树叶子
28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1:29:51 | 只看该作者
自古以来,就有四气五味之说,且一直沿袭至今。每味药物都有一定的性和味,而药物的四气五味也是很多中医人的盲点,药物性味总是傻傻分不清。到底何为四气五味?四气是什么、五味又是什么?且看正文!


“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它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为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说明药物作用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如患者表现为高热烦渴、面红目赤、咽喉肿痛、脉洪数,属于阳热证,用石膏、知母、栀子等药物治疗后,上述症状得以缓解或消除,说明它们的药性是寒凉的;反之,如患者表现为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脘腹冷痛、脉微欲绝,属于阴寒证,用附子、肉桂、干姜等药物治疗后,上述症状得以缓解或消除,说明它们的药性是温热的。

一般来讲,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息风等作用,而温热药则具有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原、回阳救逆等作用。

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有些还具有淡味或涩味,因而实际上不止五种。但是,五味是最基本的五种滋味,所以仍然称为五味。

辛,“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一般来讲,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有辛味,用于表证及气血阻滞之证。如苏叶发散风寒,木香行气除胀,川芎活血化瘀等。此外,《黄帝内经》云“辛以润之”,就是说辛味药还有润养的作用,如款冬花润肺止咳,菟丝子滋养补肾等。大多数辛味药以行散为功。

甘,“能补能和能缓”,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一般来讲,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制止疼痛的药物多具有甘味,多用于正气虚弱、身体诸痛及调和药性、中毒解救等几个方面。如人参大补元气,熟地滋补精血,饴糖缓急止痛,甘草调和药性并解药食中毒等。

酸,“能收能涩”,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一般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有酸味,用于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滑肠、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症。如五味子固表止汗,乌梅敛肺止咳,五倍子涩肠止泻,山茱萸涩精止遗,赤石脂固崩止带等。

苦,“能泄能燥能坚”,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一般来讲,清热泻火、下气平喘、降逆止呕、通利大便、清热燥湿、苦温燥湿、泻火存阴的药物多具有苦味,用于热证、火证、喘咳、呕恶、便秘、湿证、阴虚火旺等。如黄芩、栀子清热泻火,杏仁、葶苈子降气平喘,半夏、陈皮降逆止呕,大黄、枳实泻热通便,龙胆草、黄连清热燥湿,苍术、厚朴苦温燥湿,知母、黄柏泻火存阴等。

咸,“能下能软”,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一般来讲,泻下或润下通便及软化坚硬、消散结块的药物多具有咸味,用于大便燥结、痰核、瘿瘤、癥瘕痞块等。如芒硝泻热通便,海藻、牡蛎消散瘿瘤,鳖甲软坚消癥等。

淡,“能渗能利”,具有渗湿、利小便的作用。有些利水渗湿的药物味淡,多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如薏苡仁、通草、灯心草、茯苓、猪苓、泽泻等。由于《神农本草经》未提淡味,后世医家主张“淡附于甘”,故只言五味,不称六味。

涩,与酸味药的作用相似,多用于虚汗、泄泻、尿频、遗精、滑精、出血等症。如莲子固精止带,禹余粮涩肠止泻,乌贼骨收涩止血等。本草文献常以酸味代表涩味功效,或与酸味并列,标明药性。

气味不同,作用有别,如黄连苦寒,党参甘温,黄连功能清热燥湿,党参则补中益气。而气同味异、味同气异的药物作用各有不同。如麻黄、杏仁、大枣、乌梅、肉苁蓉同属温性,由于五味不同,麻黄辛温散寒解表,杏仁苦温下气止咳,大枣甘温补脾益气,乌梅酸温敛肺涩肠,肉苁蓉咸温补肾助阳。
27
发表于 2016-1-21 09:53:07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1-21 09:48
《地理五诀》讲的是风水学,与中医学无关。

千总说的是。
现在有人宣传中医不注意,一不小心就把中医、文化、迷信这些混淆起来,对中医产生不良影响,大家要注意提防。宣传阴阳、五行,一定要明确中医对阴阳五行的严格定义,否则就会和这些迷信、落后的东西混淆,就会拖累中医。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6
发表于 2016-1-21 09:48:45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6-1-21 01:08
这本地理五诀是解读古时候的《地理五诀》的,这本书在风水界里算是比较有名的,随便粘贴一段:

《地理五诀》讲的是风水学,与中医学无关。

点评

千总说的是。 现在有人宣传中医不注意,一不小心就把中医、文化、迷信这些混淆起来,对中医产生不良影响,大家要注意提防。宣传阴阳、五行,一定要明确中医对阴阳五行的严格定义,否则就会和这些迷信、落后的东西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1 09:53
25
发表于 2016-1-21 09:08:50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1-19 20:29
图解地理五决:读懂阴阳五行的秘密
《图解地理五决:读懂阴阳五行的秘密》是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1日 ...

这本地理五诀是解读古时候的《地理五诀》的,这本书在风水界里算是比较有名的,随便粘贴一段:


《地理五诀》


夭子寡妇,而且对谷空虚。


帝旺水,此水宜在堂前停蓄,家有及第少年、文章魁首。此处无水是地理家大忌,如果此处无水,或有水却又匆匆流去,则预示着可以成为栋梁的子孙也会天亡。


表水,又称学堂水。此处还有水到,家有及第少年、文章魁首。老人绵寿,金银驷马,享福不尽。此处有水,只要曲曲流过,便是吉相。


病死水,此二处主病主无,万万不可有水流过,否则非病即死。


墓水,又叫破军水,此处最好无水。倘若有水,又须停蓄,不可使流。


绝胎水,此处也不能有水,否则有断绝后代之厄,或是夫妇离异。水大,女人淫乱;水小,女人偷期。如果此处恰恰是水口,则反凶为吉,世代簪缨。

------------------------------------------------------------------
这就是正经应用五行的学问,大家有兴趣学习吗?
中医现在就算该着倒霉,也切不敢和这些东西往一块混。国家、老百姓把中医往高抬,中医不能自个往下出溜。
24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08:11:46 | 只看该作者
中医没学好,机械看待五行!没看到五行闪光处!五行将人与自然广泛联系起来,自然界包括人体存在相互联系制约关系。如果人体这个系统之间既不联系也不相互制约,人还是人吗?有的人本来就不爱学习,悟性又极差,加上又受西医影响太大,所以,犹如外行看中医,神农氏看《内经》,反复粘贴自己杜撰那几篇,跟大鹏差不多,悲哀啊!
23
发表于 2016-1-20 18:42: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6-1-20 10:45 编辑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6-1-19 12:41
谢老先生的教诲!

紫禁城是按阴阳五行理论设计建筑的(1999年)
       如此相信五行者,最后还不是被后来者替代了?如果运用了五行学说会家天下万万年的话,、、、、、、、
——诚可笑也!


........
“侬今葬花人笑痴,
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
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
花落人亡两不知。”

-------今天你笑别人,怎知后面没有人笑你呢?到底谁更可笑,且听下回分解吧!

点评

哈哈  发表于 2016-1-28 21:08
所谓五行,是指天体之运行对地球生物现象的影响从方位而言:即东,西,南,北,中。生物有别,其理由太阳光对地面照射的角度不同以分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8 20:39
这是哪跟哪儿?  发表于 2016-1-20 19:31
22
发表于 2016-1-20 15:55:58 | 只看该作者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6-1-18 00:28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  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 ...

铁博士,五行中,何为阴?何为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3 15:24 , Processed in 0.05621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