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57|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十一节 扁鹊、仓公、华佗与《内经》——《<内经>时代》补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12 20: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内经>时代》补注
                                                                                 赵洪钧著   金栋补注
第十一节 扁鹊、仓公、华佗与《内经》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1
发表于 2016-1-12 23:08:24 | 只看该作者
赞!——江山代有才人出,各令风骚数百年。良有以也!
20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20:30:38 | 只看该作者
⒁传中的尸厥、带下两病名见于《内经》:传云:“扁鹊曰:若太子病,所谓尸蹶者也。”
《素问·缪刺论》云:“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皆会于耳中,上络左角。五络俱竭,令人身脉皆动,而形无知也,其状若尸,或曰尸厥。”《类经二十卷·针刺类三十》注:“五络俱竭,阴阳离散也。身脉皆动,筋惕肉瞤也。上下离竭,厥逆气乱,昏愦无知,故名尸厥。”
尸厥: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其状如死尸一样的恶候。
传云:“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
《素问·骨空论》云:“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素问吴注》云:“七疝,寒、水、筋、血、气、狐、颓。带下,白赤带下也。瘕聚,气痛不常之名。”
《素问直解》云:“七疝,狐疝、颓疝及五脏之疝。带下,湿浊下淫也。”
带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扁鹊传之“带下”,指广义,泛指经带胎产等妇科疾病。“带下医”,指妇科医生。《素问》之“带下”,则指狭义的带下病。沈尧封辑著、张山雷笺正《沈氏女科辑要笺正·带下》云:“如其太多,或五色稠杂及腥秽者,斯为病候。”
19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20:30:13 | 只看该作者
⒀这种思想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还留有影响:《阴阳应象大论》云:“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18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20:29:46 | 只看该作者
⑿齐桓侯:《史记集解》云:“案:傅玄云:‘是时齐无桓侯。’骃谓是齐侯田和之子桓公午也。盖与赵简子颇亦相当。’”《韩非子·喻老篇》作“蔡桓侯”。
疾病传变的规律是由腠理至骨髓,逐渐由外入内:传云:“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入朝见,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谓左右曰:‘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不悦。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肠胃,不治将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不悦。后五日,扁鹊复见,望见桓侯而退走。桓侯使人问其故。扁鹊曰:‘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后五日,桓侯体病,使人召扁鹊,扁鹊已逃去。桓侯遂死。”
17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20:29:12 | 只看该作者
⑾治病针、灸、药并用,以针为主,针刺有较固定的部位:传云:“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以八减之齐和煮之,以更熨两胁下。太子起坐。更适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
厉针砥石,在磨刀石上磨针。厉,磨,通砺。《史记索引》云:“厉谓磨也。”砥,磨刀石。
外三阳五会,腧穴名称。《史记正义》云:“《素问》云:手足各有三阴三阳,太阴、少阴、厥阴,太阳、少阳、阳明也。五会谓百会、胸会、听会、气会、臑会也。”
《中医大辞典》云:“三阳五会,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百会。”
金栋按:若以三阳五会治尸厥,以《内经》考之,《正义》及《大辞典》所引皆不当。《素问·缪刺论》有治尸厥的具体腧穴。所以《素问补识》云:“天雄按:守节注误,《甲乙》以三阳五会为百会穴亦误。三阳,太阳也。太阳居外,主表,故谓之外三阳。《灵·根结》云:‘暴病者,取之太阳。’《著至教论》云:‘三阳独至者,上为巅疾。’尸厥为暴病,为巅疾,故取之。五会,即‘以此五络俱会于耳中’而得名,亦即下文所指之少商、涌泉、厉兑、隐白、中冲五穴也。《韩诗外传·卷十》作‘三阳五输’无‘外’字,‘会’作‘输’可证。”
五分之熨,用五分(一半)功效的药物热敷。熨(音卫wei),用药物热敷的一种外治法,或相当于一种灸法。
八减之齐,药剂用减八成的剂量,即二成的剂量。齐(音剂ji),通剂,剂量。
《史记索引》云:“案:言五分之熨者,谓熨之令温暖之气入五分也。八减之齐者,谓药之齐和所减有八。并越人当时有此方也。”
16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20:28:26 | 只看该作者
⑽有了早期经络说。经络开始分阴阳,并与某些脏腑联系:传云:“夫以阳入阴中,动胃繵缘,中经维络,别下于三焦、膀胱,是以阳脉下遂,阴脉上争,会气闭而不通,阴上而阳内行,下内鼓而不起,上外绝而不为使,上有绝阳之络,下有破阴之纽,破阴绝阳,(之)色(已)废脉乱,故形静如死状。”
动胃:即足阳明胃经“下膈、属胃、络脾”的循行与脏腑的关系。别下于三焦、膀胱:即手少阳三焦经“下膈,属三焦”的循行与脏腑的关系;或足太阳膀胱经“络肾,属膀胱”的循行与脏腑的关系。(《中国医学通史·古代卷·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医学》)
金栋按:这段话是说,阴阳二脉络离竭,上下不和,闭而不通,厥气上逆而乱,导致面色不正,脉象紊乱,昏愦无知,状如死尸。《素问·厥论》云:“邪气逆,逆则阳气乱,阳气乱则不知人。”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20:27:57 | 只看该作者
⑼诊断上已使用望、闻、问、切四种手段:传云:“越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切脉,脉诊。望色,望诊。听声,闻诊。写形,审察病者之体形,似望诊。写,犹审。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20:27:31 | 只看该作者
⑻讲病因只从血气立论:传云:“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气不时,交错而不得泄,暴发于外,则为中害。精神不能止邪气,邪气畜积而不得泄,是以阳缓而阴急,故暴蹶而死。”《史记正义》云:“《释名》云:‘蹶,气从下蹶起上行,外及心协也。’”
暴蹶而死,突然气逆如死尸状。蹶,通厥,气逆于上。死,其状如死尸。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20:26:42 | 只看该作者
⑺虢太子:《史记索隐》云:“案:傅玄云:‘虢是晋献所灭,先此百二十余年,此时焉得有虢’,则云‘虢太子’,非也。然案虢后改称郭,春秋有郭公,盖郭之太子也。”刘向《说苑·辨物》作“赵太子”。
虢:《史记正义》云:“陕州城,古虢国。又陕州河北县东北下阳故城,古虢,即晋献公灭者。又洛州汜水县古东虢国。而未知扁鹊过何者,盖虢至此并灭也。”
虢国,中国西周初期的重要诸侯封国,前后有四个虢国,因位置不同为别被加以东西南北相区别,其国君均为姬姓。周武王灭商后,周文王的两个弟弟分别被封为虢国国君,虢叔封东虢,位于今河南荥阳县西汜水镇。虢仲封西虢,位于今陕西宝鸡市东。
西虢国,西周初年所封诸侯国,位于现陕西宝鸡附近,后因周平王东迁,迁河南三门峡,地跨黄河两岸,称为南虢,有别于虢叔后裔虢序夏阳之北虢,于公元前655年被晋国所灭,末代国君虢公丑携贵族奔东周京师洛邑,部分贵族、士兵和平民被强行迁至今山西汾阳,前541年置瓜衍县,南虢后裔世居之。原地留有一小虢,公元前687年被秦国所灭,后裔不见记载。
东虢国,西周初年所封诸侯国,位于现河南荥阳,公元前767年被郑国所灭,虢叔后裔虢序被平王封于夏阳(今陕西平陆),号北虢,因实力单薄而依附于南虢公(今人所谓“南北虢实为一虢”即源于此)。前658年,亡于晋,以郭为氏,郭偃即郭公序后裔,仕晋献公、文公。其后裔被安置在绛县,晋国末年转来到晋阳以北,秦汉以来形成太原望。(百度百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5 13:36 , Processed in 0.08328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