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93|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科学性论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5 12:36: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医科学性论析》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常存库教授

摘要:因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现象及其规律,而这一自然现象及其规律又是客观同一的,所以科学才是世界通约通用的。也正由于此,世界上可以有不同的文学、艺术、伦理、政治、哲学、宗教等等,就是不能有不同的科学。然而,中医确实带有鲜明的特殊性,至今也难以为世界所共同理解。那么中医是不是科学?又应怎样认识、理解和对待中医的科学性呢?

中医在西医未传人中国以前的几千年里,一直承担着中国人的全部卫生保健任务。应该承认,中医为中国人的卫生保健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发挥了伟大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一百年来对中医是否科学却存在着至今仍理不清的诸多问题。简单否定中医的科学性显然不符合实际,也不是科学态度。但是,在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医科学性方面,却存在着许多需要辨析的问题,因为这关系到如何发展中医事业的认识基础和思想指向。
1 科学认识追求的目标是主体性还是客观性
中医在漫长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无数的实效,而有效则必定有理在其中。然而这科学性之理的客观存在是一回事,有没有被揭示出来则是另一回事。在中医科学性论辩中,有很多思想观点似乎走进了相反的怪圈里。以下的观点就可以反映这种情况。
如说:因为世界的复杂性,人类的科学学说就可能而且应该产生众多的流派和风格。
又说:科学的具体形态,包括科学认识的结果和科学研究方法,归根到底以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所建立的耦合关系来决定。
还说:认识对象究竟呈现给人什么性质和特征,与认识主体所应用的概念体系、参照系和认识手段有密切关系,由此也就规定了认识主体选取何种形态。
进一步说:那种认为同一客体只能产生一种形态的科学知识体系的想法是不符合实际的。虽然中医理论是以人文形式和方法建构的,但是这样的理论也是科学的客观认识。
如上观点如果作为追溯科学认识历史形态的原因是基本正确的,然而持如上观点的人似乎不是说明历史,而是在论证现实的中医理论形态,且表现出似乎应该永远如此的永恒性倾向。为说明论证中医的科学性,却一味地为中医理论的主体性及其合理性申言述义,而对理论认识的客观性则忽略一边,这能论得通吗?

14
发表于 2016-1-6 11:29:31 | 只看该作者
      

“肝生于左脚后跟”,是对内经的阐述,拖鞋理论,是我的首创。
=============================

      回复;
      所以,先生确认的千里马,一定是“肝生于左脚后跟”,穿着拖鞋上战场!
13
发表于 2016-1-6 11:04:54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6-1-6 02:54
王锡民:

如果中医理论毫无科学价值可言,中医治病就成了纯经验医学,而无理性可言。实际上,中医确实是 ...

      只有创造“肝生于左脚后跟”、拖鞋理论的伯乐,才能够认出的千里马!
12
发表于 2016-1-6 10:54:18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如果中医理论毫无科学价值可言,中医治病就成了纯经验医学,而无理性可言。实际上,中医确实是经验医学为主,但中医理论中也确实揭示了一部分真理。我们挖掘,就是挖掘这一部分真理与经验的关系。
----------------------------------------
这个认识,不是铁杆中医和张功耀等人能认识到的。唯有王教授这种学历、资历、思考能力的学者才能说出来这个道理,与王教授同样水平同样认识的学者,在当年有那么一批,取得很多成就,可是这几年都让讲文化的中医占住讲坛,真是悲哀啊。
一句话说中医是科学或不是科学的,都是没有进行过思考的,或者是有意攻击中医的。
11
发表于 2016-1-6 10:43:29 | 只看该作者
黄中正 发表于 2016-1-5 15:15
需要多学科交叉努力,而不是分行内行外。

深度赞同先生的见解!
10
发表于 2016-1-6 10:42:53 | 只看该作者
黄中正 发表于 2016-1-5 06:24
我不是研究空气动力学的,是搞一般力学的。我也知道中医理论的有效性,还略知它的科学性,只是这个科学性 ...

先生仔细琢磨一下科学一词的公认定义,就知道中医是不是科学。科学不是标尺,没有任何两种科学可以互换概念,可以互相度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只能研究物理学,他的定理只能适用于物理学,化学,以及其他学科科学都是这样。所以所谓的通用的科学标准是不存在的。
9
 楼主| 发表于 2016-1-5 23:15:32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1-5 15:41
由以上分析便不难认识到,中医的科学性不是表现在其特殊的理论形式中,而是存在于其经验内容内。这种特殊 ...

需要多学科交叉努力,而不是分行内行外。

点评

说的是。  发表于 2016-1-6 10:48
8
发表于 2016-1-5 15:41: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6-1-5 15:52 编辑
黄中正 发表于 2016-1-5 12:37
科学的可检验性特点是指理论概念所指示的对象必须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必须能以某种方式在事实上证明其存在。 ...

由以上分析便不难认识到,中医的科学性不是表现在其特殊的理论形式中,而是存在于其经验内容内。这种特殊的理论形式只耦合了普遍的经验内容,并没有达到对经验内容本质的揭示。科学的发展中医不应把精力纠缠于其理论的破解上,而应集中于经验的揭示与提高方面,这才是可以获得实际结果的努力。
————————————————————————————————————————
         1、黄先生转的这篇文章,写的不错。对科学概念理解不透的人肯定读不懂。
      2、文中对于科学的认识是正确的,但具体用到中医理论与临床疗效关系时却陷入有些糊涂,得出的是错误的结论,很可惜。这一句“科学的发展中医不应把精力纠缠于其理论的破解上”是绝对错误的。由这一句证明,作者目前还没有看透中医理论的实质及科学价值,没有认识到中医理论是象理论,但象理论之中也有科学真理性。我曾在2010年《中国中医药报》上发表长文指出,从科学水平上看,中医理论只是科学发展初期阶段的自然哲学式的医学理论,属于古代自然科学范畴,未达现代科学水平,不能完全以现代科学的标准来衡量它。要从古代科学水平上来讲其科学价值。
      3、中医理论中并不是没有科学价值,而是该作者没研究透中医理论科学价值在哪里。
      4、中医理论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理论,猜想与事实混为一体,非智者和深入者难以区分出来。中医学术界认识水平低是不争的事实,但也不是一团漆黑,光明已在眼前。
      

      5、如果中医理论毫无科学价值可言,中医治病就成了纯经验医学,而无理性可言。实际上,中医确实是经验医学为主,但中医理论中也确实揭示了一部分真理。我们挖掘,就是挖掘这一部分真理与经验的关系。
      6、中医理论又是一个巨大的网络,各概念之间交织在一起,从现象上看是各自独立的,但从内涵上看又是统一体,试问,有谁看清了这个统一体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否定中医理论的科学价值是不可取的,当然,神化中医理论更是不可取的。      


点评

需要多学科交叉努力,而不是分行内行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5 23:15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6-1-5 14:24:51 | 只看该作者
红莎草 发表于 2016-1-5 14:11
先生对一个理论是否科学有两个标准,一个普遍适用法则,一个是原则上的可检验性,这是亨普尔科学标准。即使 ...

我不是研究空气动力学的,是搞一般力学的。我也知道中医理论的有效性,还略知它的科学性,只是这个科学性是自己思考的(我认为至少比钱学森的观点更完善),但需验证。来本坛参加讨论正是此目的。没学过中医,对中医的了解也是看刘力红的“思考中医”开始的,后来看了不少文献。  
6
发表于 2016-1-5 14:11:44 | 只看该作者
先生对一个理论是否科学有两个标准,一个普遍适用法则,一个是原则上的可检验性,这是亨普尔科学标准。即使按照亨普尔的科学标准,中医是否仅仅是存在科学道理而不是科学呢?中医按照自己的理论不但能治疗中国人的病,也可以治疗外国人的病,这点先生承认,问题的关键是在检验上,我们是检验他的效果呢还是检验他的治疗过程呢?再者,过程有没有一个统一的科学标准呢?
     普遍适用法则,本身是否科学?先生作为空气动力学家,空气动力学无疑是科学,但能不能用化学的检验方法去检验呢?在物质运动过程中,运动物体是不是与空气发生了化合或者分解反应?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我们就说他不符合科学,这样可以吗?

点评

我不是研究空气动力学的,是搞一般力学的。我也知道中医理论的有效性,还略知它的科学性,只是这个科学性是自己思考的(我认为至少比钱学森的观点更完善),但需验证。来本坛参加讨论正是此目的。没学过中医,对中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5 14:24
我不是研究空气动力学的,是搞一般力学的。其实我也知道中医理论的有效性,而且知道它的科学性,只是这个科学性是自己提出的,需验证。因此参加本坛参加。没有学过中医,对中医的了解是看刘力红的“思考中医”开...  发表于 2016-1-5 14:2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29 15:02 , Processed in 0.09895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