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568|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无脉无血压一例治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30 20:08: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1年8月16日下午4时许,一男一女扶着一位身子虚弱,面容憔悴的女病人来到诊室,那人一下子坐在诊断桌旁,头和上身就躺在桌子上不想动了,问她也不言语,双手脉搏切不到、血压也测不到。但两手温暖无厥冷,心率、呼吸尚可(分别为62分次、16分次),人迎脉迟而虚。舌淡苔薄白。患者杨xiuyi,54岁。本县石垭乡人。扶她的两人是她的丈夫和丈夫的姐姐。
其夫孙xx代诉:患者长期周身不适,精神不振,这里痛,那里疼,三天没得两天好。前几天曾到川大华西医院住院检查,又没有什么要命的病,只有个慢性胃炎和脑血管供血不足,还有个乙肝病毒什么的。(孙xx又拿出了这些检查的报告单,除他说的胃炎和脑血管供血不足外,还有乙肝病毒携带,但肝功正常)住了几天院反而出现精神错乱,没得钱了只好出院。出院后她精神却又正常了,但仍然心口胀痛,嗳气打呃,不思饮食,头昏身软,行动无力,这两天就象要死了一样。
笔者劝他仍然送去我院内科住院治疗或到急救中心观察治疗。孙xx却说“我是有钱就不得来找你看了,经我姐姐介绍,我才来找你的,你千万得给我想个方法治疗!”
笔者看到他这番境地,只好接手治疗:
笔者思之:此人属典型的气虚型体质,现病虽然脉搏、血压这两项生命体征不能测得,但肢端无厥冷,心率、呼吸和人迎脉尚可,且华西医院检查也无要命的绝症,正是中医一展长处之症。
辨证:元气大虚,胃失和降。
治法:大补元气,调中和胃。
方药:红参50g,每次5g煎汤饮服,每日3次。同时用调中益气汤加减:黄芪15g、白人参20g、白术15g、苍术10g、陈皮10g、木香6g、升麻5g、柴胡5g、砂仁10g、制半夏10g、炒楂曲各15g、炙甘草10g、延胡15g、黄精30g。2剂,每日一剂,熬分3次服。嘱其暂在其姐姐家服药观察,若有好转,则于明日下午来诊室复查血压。
2011年8月17日上午9时30分,笔者正在忙于诊务,忽然听到旁边候诊长椅上有个妇女大声与其他人摆起了龙门阵,正欲制止,看到的却是昨天下午那个“两无”病人,那真是判若两人,虽面容仍较憔悴,但声音却响亮有力了,且只身而来。笔者问她“你好些了吗?”她说:“是啊!吃了你开的药,我今天感觉好多了,所以提前来测一下血压!”测得血压45/10mmhg,脉搏寸关仍无,两尺细弱。嘱其继续服药。
2011年8月19日上午。患者高高兴兴与其丈夫一道来到诊室,说是病情好多了,不嗳气了,饭也吃得了,晚上有些失眠。要求再诊断一下,开些药回家调养。
血压80/50mmhg,脉仅关、尺可及,但仍细弱。舌淡苔薄白。原方红参5g煎汤,改为每日两次。汤剂白人参减为15g,去半夏、加炒酸枣仁、夜交藤各30g,嘱服5剂后复诊。
患者丈夫感激地说,你这几副中药总共才200多元,要是住院,一个晚上的治疗费都不止这么点钱。
2011年9月11日下午4时电话随访,其夫说杨xiuyi上次回家服药以后,现在已基本上好了,过两天再来城里看一下。
2011年9月13日下午:患者一人来我处复诊,自述服了上次的5剂中药后各方面都比较正常,只是近来有些潮热、口渴,因农忙今天才来找你复查一下,再开些药回去调养。患者精神尚佳,说话声音有力。脉细数而虚。舌淡红少苔。血压90/60mmhg。问以往的血压是否经常都较低或者测不到?患者回说,从1986年一次大月份引产造成大出血后,血压就经常较低,但象上次那样没有血压却是第一次。
辨证属气阴两虚之证,方用举元煎合一贯煎加减:黄芪15g、白人参20g、白术10g、升麻3g、北沙参30g、麦冬15g、干地黄15g、枸杞30g、黄精30g、甘草6g、五味子10g、银柴胡20g。5剂。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2011-10-13写记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9
发表于 2016-1-3 11:44: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6-1-3 03:46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6-1-3 01:55
楼主2011年9月最后诊治,我在2015年12月就病案发表了我的一点看法,在治疗结束四年多后,我“提示和导向 ...

这确实一例过去的病例,但是既然今天发表出来也就有了现实意义。以前的经验为什么不可以汲取呢?古人云:““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这样的道理,先生难道没有听说过吗?
楼主已经用自己正确的诊断和辨证治愈了这个患者,这个史实谁也不能改变。但是我们现在讨论这个问题,就是为了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从而帮助自己提高和进步。我们的书本知识哪个不是前人的经验和体会呢?关键是我们要尊重事实,尊重历史,而不要曲解它,把问题引向歧途。

28
发表于 2016-1-3 09:58: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6-1-3 10:05 编辑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3 07:10
那么李先生接连几篇谈及无脉症,又是出于何种意图呢?欲盖弥彰此之谓也!

一一千总不必多虑,认识角度 ...

陈先生,您来的少,这种情况多次了。不是多虑,是想象力丰富,善于联系,我不知道您的经历,您如果经过六七十年代的话,这种想象力这份警惕性很容易见到,也很容易理解。
27
发表于 2016-1-3 09:55:56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1-3 06:13
llyyjj先生对这样一个经杏林先生妙手回春的无脉无血压的病例,不顾患者实际情况,一再的提示和导向“大动 ...

楼主2011年9月最后诊治,我在2015年12月就病案发表了我的一点看法,在治疗结束四年多后,我“提示和导向”楼主往错误出诊断、往错误处处理,这等奇思妙想,不知道千总怎么能想得出来。


要说人的想象力,实在无法估计,乌鸡国王的尸体井下泡了三年,楞让孙悟空给救活。楼主治疗结束四年以后,有可能被我的几条意见误导,也真能想得出来!
26
发表于 2016-1-3 07:43:59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2 23:10
那么李先生接连几篇谈及无脉症,又是出于何种意图呢?欲盖弥彰此之谓也!

一一千总不必多虑,认识角度 ...

谢谢陈总惠顾和赏评。认识角度不同,则自然会有争鸣争论,这是正常现象,无可指责。正如先生所说借此可以达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集思可以广益。” 但是如果罔顾事实,一味地巧言善变,坚持错误就不好了。
25
发表于 2016-1-3 07:39:13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2 22:54
亦曾遇及血压脉搏全无之病例。一病人输液(头孢类)突发不适,意识淡漠不能言语,脉搏无,血压未测及,但唤 ...

谢谢陈总参与和赏贴。
中医讲求“四诊合参”“整体论治”,尤其危重病例,更要慎重仔细。此例患者无脉无血压,且精神萎靡,考虑到大动脉炎所致无脉症是应该的,但是不能因此而忽视患者的整体病情,一味地强调无脉这一点。
24
发表于 2016-1-3 07:10:47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1-2 03:56
此例患者,楼主开宗明义就明白地说明:无脉无血压一例治验。就是说这个患者,不但摸不到脉搏,还测不到血 ...

那么李先生接连几篇谈及无脉症,又是出于何种意图呢?欲盖弥彰此之谓也!

一一千总不必多虑,认识角度不同,则自然会有争鸣争论。另一方面,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集思可以广益。

点评

陈先生,您来的少,这种情况多次了。不是多虑,是想象力丰富,善于连续,我不知道您的经历,您如果经过六七十年代的话,这种想象力这份警惕性很容易见到,也很容易理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3 09:58
23
发表于 2016-1-3 06:54:40 | 只看该作者
亦曾遇及血压脉搏全无之病例。一病人输液(头孢类)突发不适,意识淡漠不能言语,脉搏无,血压未测及,但唤之仍能眨眼回应,予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药紧急抗休克抗过敏治疗,情况渐好转恢复。
22
 楼主| 发表于 2016-1-3 06:54:03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2 22:45
该病例应为身体极度虚弱之病,与无脉症鉴别其临床特征有二,一是该病人全身症状明显(身子虚弱,面容憔悴, ...

陈总分析正确!这个患者是以前一次大月份引产致大出血后,血压就一直较低。谢谢陈总
21
发表于 2016-1-3 06:45:45 | 只看该作者
该病例应为身体极度虚弱之病,与无脉症鉴别其临床特征有二,一是该病人全身症状明显(身子虚弱,面容憔悴,一下子坐在诊断桌旁,头和上身就躺在桌子上就不想动了);二是血压的变化,初次未测到,次日45/10,再次诊80/50。

如果血压检测无误的话,此人血压如此之低而能言语行动如常(二诊时45/10),只能理解为平素一直低血压,该患者对低血压有着较大的适应性或耐受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17 01:34 , Processed in 0.17379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