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362|回复: 7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五行生克论玄学批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5-11-28 14:32: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五行生克论玄学批判 (转载)


作者:经方家刘志杰   

“五行”一词,最早见于《尚书·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甘誓為夏朝遺文,五行是黃帝所建之五官制度,黃帝之五行,設五官分治東西南北中。夏啟為討伐有扈氏,聯合其餘三正,而責之“怠棄三正”,從此開創討伐先例。
   殷代甲骨文卜辞中,就巳经有了东、南、西、北、中五方的概念。東南西北,對應了春夏秋冬。中这个字是圣人南面的参照点。中国为啥叫中国,中字的意义很重大。话说没有中,哪来的东南西北?东西南北既然相对应春夏秋冬而言,那么“中”意味着啥?
   《易·说卦》:“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
   《素问-阴阳离合论》岐伯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
   南面而立于中,才有前后左右。清华简多处出现中字,中这个字,很有意思。春夏秋冬是四季之气,中是冲和之气。这是时序,还有空间方位,时空一体。这是个参照系的问题。土,不专主一时,在内经有这一条,散于四季其实是四季的根。这里的中,有贯通之意。
   因此文化里面,五行出现了几个参照点。一个是“四象五行皆藉土”,另一个是“九宫八卦不离壬”。一个土,一个是水。还有一个,是震木。
   可以肯定的是,其中一种五行来源于四象,四象源于阴阳,符合从一开始的演绎。但另一种五行却是横空出世的五星循环生克论。所以五行的最大问题是两套理论的冲突,在内经也很明显,一直争论到现在。
   土枢四象的五行,木火皆升,金水皆降,升降相因,互为推动,其根本是阴阳。这个圆转推动模拟南面以后自然昼夜寒暑四季方向成了左升右降,其枢纽是土,也就是轴,这是一气周流的学说,简单叫做土枢四象的五行论。
   五季的分法,受了五行家五行决定论的影响。五季是五行决定论的产物。
   用阴阳为本来解释五行,之间的盛衰和生化关系。所谓金旺则木衰,木旺则金衰,火旺则水衰,水旺则火衰,土居中,随阴阳旺衰而呈现燥湿状态。其中根本的含义,就是阴阳相对的盛衰虚实。于是,循环生克就成了大问题。
   阴阳要“沖和”才能平衡,这就叫“沖气以为和”。现在念白了,就叫中气了。守中之道,体现在人事上,也是一样,修养上,叫“中庸之道”。在阴阳法则的数理模型上,也注重“中数”,那就是“五”。因此,五行理论,是最重要的守中理论。
   五星生克论讲,“木-火-土-金-水”按这样的顺序相生,按“木-土-水-火-金”的顺序相克。这样的话,太极中土,就失去了守中之道,没有了中枢运转,不符合阴阳学说的根本法则。中土能生四象和万物,而在五星生克当中,则只能去生“金”了。

   所以,很明显生克论和土枢论是不可调和的。最后导致方法论的分歧。从实用主义主义出发,五行决定论发展出了命理、五运六气、子午流注等的方法。归结到最后,其实就是参照系的问题。也即是起点,不讲起点在哪里,争论没意义。
   邹衍的五行相胜说,是有特殊的政治背景的。齐湣王后期,谋臣纷纷离开齐国,邹衍也在此时离齐仕燕昭王。燕昭王欲报齐仇,采纳苏秦提出“秦为西帝、赵为中帝、燕为北帝”的战略计划。于是邹衍一改在齐国所用的五行相生说,而以五行相胜说为“燕为北帝”制造舆论,其目的是要论证燕为水德。因为燕位处北方,水德将要代火德为帝。     

   邹衍说:“五德之次,从所不胜,故虞土、夏木、殷金、周火。”这是用阴阳五行说来解释社会发展的规律。他所谓五德,是指土、木、金、水、火五种德,按照五行相胜与朝代的盛衰更替相符合,即每一个朝代都有五德中的一种与之相配合,由这种德支配着这个朝代的命运。这种谬论认为,历史的发展是按五行相胜说顺序,一代一代循环往复。为了政治图谋,创立了五星生克论。他把历史变化的原因强行说成是“五行循环相胜”,并且被后人发展。

   《墨子》说:“五行毋常胜”,意思是,五行相克论,并没有什么邹衍所说的那种规律。其实,很明显的反例,就是反侮。本来是克制对方,却被对方给侮了,这就说明这个生克论可以随意解释。木旺侮金听说过吧,木头把斧头给废了。算命常用的。董仲舒和王充,都是反对这个生克学说的。
   董仲舒认为“土者,天之股肱也,其德茂美,不可名以一时之事,故五行而四时者,土兼之也。金、木、水、火,虽各职,不因土,方不立……土则五行之主也,五行之主,土气也。”
   王充认为,阴阳五行,“同气相成,殊气相革”。同气,指的是同属性,殊气,指的是对立属性。就是说,同为阳气,彼此相生相成,如果阴阳不同之气相遇,就会产生对立和变革。从“殊气相革”出发,王充驳斥谶纬神学所谓的“五行之气,更相贼害”的神秘图式。王充认为“万物相克贼”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体现在生物界就是弱肉强食、优胜劣败的生存竞争,没有神秘的成份。因此不要把“天道”与“人道”混为一谈。“天道自然无为”,而“人道有为”。王充对邹衍最具代表性的评价就是“此言诡异,闻者惊骇”。
上面二位哲学家对五行理论的认识,都是基于阴阳之理,否定和驳斥五行循环生克论。   
  

   邹衍之前,就有五行理论,孔子也论过五行。
   《二三子》中“必尊天而敬众,理顺五行……甘露时雨聚降,风苦雨不至”,“故《易》又天道焉,而不可以日月生辰尽称也,故为之以阴阳,又地道焉,不可以水火金土木尽称也,故律之以柔刚”等,这类孔子谈天道阴阳和理顺五行的话语,于今本传文中皆见不到了。
   《要》篇“子贡曰:‘夫子亦信亓筮乎?’”及“子曰:‘吾百占而七十当,唯周梁山之占也,亦必从亓多者而已矣!’”這段是被刪掉了的。孔夫子占卜準確率70%。
   帛书周易的内容考据,说明孔子之时就有五行和易学结合。
   向孔子问《易》之人计有:《缪和》篇中的缪和、吴孟(又称“吴子”,可见当时是一个有影响的人)、吕昌、庄旦、张射等及《昭力》篇中的昭力,还有孔子特别提及的周梁山。由这些人所探究的《易》学问题来看,其水平还是相当高的。但所有这些人在《史记》《汉书》等所列自孔子至田何的传《易》者名单中皆不见之。所列汉代各家《易》中亦皆不见其名。更像子贡这样孔子重量级大弟子,在帛本《要》篇以大量篇幅记录了他与孔子多次讨论《易》中的重要问题。
   为什么《古杂》《杂灾异》可入《易经》之列,位居《艺文志》之首,而作为孔子重要弟子的子贡,其《子赣杂子候岁》却被放入地位大大下降了的“杂占”类呢?此显然是当时一派得势而另一派失势的结果。六经皆史,诚非虚言
   《汉书·儒林传》谈及西汉《易》学所本时,曰:“要言《易》者本之田何。”而《史记·儒林传》竟称:“要言《易》者本于杨何之家。”《史记》于此竟将杨何置于其师祖田何之上,而捧成汉《易》之本,此足证《史记》所云诸资料当为杨何或杨何一派提供也。
   那么,《汉书》为何以“诈言”“自言”“托之”诸辞,力求摆脱田何诸弟子与“阴阳灾变书”的关系。据此推断,当时今义派得势后,古义派只能流落民间,此种变迁,司马迁犹知之,故他于《史记·日者列传》中记录了司马季主与诸弟子“辩天地之道,日月之运,阴阳吉凶之本”,“今夫卜者,必法天地,象四时,顺于仁义”等,司马季主所云此旨,于帛《易》传文中多见之,故司马迁引用贾谊的话:“吾闻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
   看来,在贾谊时代,《易》已一派进入官场,另一派融入民间了。而这官方和明间学派的差异,就在于五行的运用,是很明显的,连孔子批评五行的言论都删掉。

   《汉书•律历志》曰:
“以阴阳言之,大阴者,北方。北,伏也,阳气伏于下,于时为冬••••••水润下。
大阳者,南方。南,任也,阳气任养物,于时为夏••••••火炎上。
少阴者,西方。西,迁也,阴气迁落物,于时为秋••••••金从革。
少阳者,东方。东,动也,阳气动物,于时为春••••••木曲直。
中央者,阴阳之内,四方之中,经纬通达,乃能端直,于时为四季。土稼啬蕃息。
阴阳之义,四方、四时之体,五常、五行之象。厥法有品,各顺其方而应其行。”

    《素问太阴阳明论》:“帝曰:脾不主时何也?岐伯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脏者常着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
   这就明显和五行五星生克论是冲突的。如果说土生万物而法天地,就根本没土星什么事。如果讲土星左右土运,则地球本身将何置?所以,这个问题,不仅是理论的问题,也是历史文化的大问题。
   从上文可见,自孔子对五行的评论被删的官学背景,就为五行循环生克论开出了路子。到了东汉郑玄,构建十二辟卦与纳甲纳支的合用,更是掀起了易学新一轮的高潮。至唐朝王冰在《内经》中补入“七篇大论”以降,直至宋代,五运六气大兴,其后金元之间出现子午流注理论,有其一贯的脉络和历史背景。
   《内经·素问》的《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等7篇,是王冰补入并有注释。东汉郑玄将十二爻、十二辰、十二律与二十八宿相配推出了象数易学的“爻辰说”,这个学说可以兼容五行和六气两种预测法。在“七篇大论”中又以干支的配合与医学知识相结合,就形成了五运六气学说。在唐代被王冰纳入《内经》,今学者多数认为成书于东汉晚期。五运六气对医学的预测,基于把五行发展为五运。五运六气产生的思维方式具有与汉代象数易学思维方式同样的特点。从音韵学方面、运气推算方式,《七篇大论》的成书年代在东汉至王冰之前,不早于郑玄。可以认为,七篇大论是郑玄本人或其门人后学所作。
   这不由得让人联想起宋代易理象数大行于邵康节,之后而有五运六气之大行其道,子午流注之《流注指微赋》《标幽赋》之类子午流注纳甲与纳支,纳甲出自何若愚,纳支出自窦汉卿、及门王国瑞等。
   运气学说的兴盛  以“运气七篇”(指王冰次注本《黄帝内经素问》中卷十九至二十二中的七篇论述运气学说的专着)为标志的五运六气学说,虽然形成的时代较早,但在唐代以前它却是罕为人知的,几乎没有什么实际影响。直到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王冰将“运气七篇”补入《素问》之中并加以注解阐发以后,运气学说才为世人所知,并逐渐受到重视。唐代后期又陆续出现了几部运气学说专着和专篇,如《素问六气玄珠密语》、《天元玉册》、《昭明隐旨》和《元和纪用经·六气用药增损法》等,其中除《昭明隐旨》已佚失外,其馀三部书尚存,这几部书旧题为王冰撰,但据其内容考证可知,均为唐代后期人士伪托王冰之名而作。  宋仁宗嘉祐至宋英宗治平年间(1057~1067),由“校正医书局”将王冰重新编次的含有“运气七篇”的二十四卷本《黄帝内经素问》选作范本,加以校正并颁行全国。“运气七篇”在王冰次注本《黄帝内经素问》中占有近三分之一的篇幅,它被作为医学经典——《素问》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官方颁行全国,这无疑大大提高了它在医学领域中的地位,扩大了运气学说在医界的影响。因此,北宋的医学校——太医局以及地方医学校也将王冰次注本《素问》作为教科书,并将“运气”列为基本教试课程之一。
   北宋末年,运气学说由于受到宋徽宗赵佶的大力提倡和推广而进入鼎盛阶段,《圣齐经》与《圣济总录》将运气学说置于突出地位。这一措施不仅在全国医界、而且在全民范围内推广普及运气学说知识,运气学说的影响和应用至此也达到空前的兴盛时期。----《中国医学通史》
   崇宁二年(1103)微宗诏令另在国子监设立“医学”,吸收儒生学医,造就有文化素养的医学人才,以改变医学的社会地位,医学教育恢复“三舍升试法”。由于徽宗的倡导,当时五运六气之说盛行。运气也成为学习重点之一,列为各科必试科目。
   为啥唐代以前罕为人知?为啥宋代大行其道?历史告诉我们,五行理论的歪曲才是其核心问题。很明显,孔子以后,五行生克论成了官学,才有郑玄的发明,及其后的运气学说和子午流注,这个脉络是很清楚的。几经浮沉,到了如今,五行理论必须正本清源,剔除糟粕,还原文化、医学的本来面目。

参考引文出处:
《馬王堆漢墓帛書周易考》来源:百度百科 十翼 条目附录。
《五行生克论是中医自亡的罪魁祸首》作者: 刘志杰
《甘誓中的五行与三正新解》作者: 逯 宏
《中国医学通史》作 者:傅维康 等 2000年版
《子午流注批判》作者:忆忘(一二一二一)
《十二辟卦与运气及流注》作者:忆忘

点评

由中医阴阳五行五色平衡即可见到五脏腑幅射场负反缋平衡,此为身体建康  发表于 2015-12-24 09:36
中医阴阳五行通过气、气机、气化、藏象、经络、网络,将生命人体内外环境即天人合一、人神一体在固有频率远红外线窗口温度中达到统一。由此决定了阴阳五行光矢量动心座标相对论是人类科学历史前进顶峰的领导地位。  发表于 2015-12-18 11:01
自己不懂的东西,就说是玄学,是何逻辑?  发表于 2015-12-11 10:48
旁征博引,言不及义;自以为是,无事生非。  发表于 2015-12-1 07:38
五星循环生克论是中医的理论,另一是易学理论。  发表于 2015-11-29 22:36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46
发表于 2015-12-23 20:59:4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45
发表于 2015-12-23 20:59:0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44
发表于 2015-12-18 15:12:29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5-12-18 15:00
本论坛河间金栋、罗鸿声二位考证功夫了得,是真做学问的。

是。
43
发表于 2015-12-18 15:00:07 | 只看该作者
本论坛河间金栋、罗鸿声二位考证功夫了得,是真做学问的。

点评

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2-18 15:12
42
发表于 2015-12-16 22:03:54 | 只看该作者
罗鸿声 发表于 2015-12-16 21:10
每隔一段时间娱乐你一下,暴露文字医的无知

罗宏声,你有理,你就娱乐我,你没有理,等于你自残。究竟你有无理,自有公论。
41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6 21:10:34 | 只看该作者
杨鹏举 发表于 2015-12-16 12:49
把你不学无术的丑恶嘴脸暴露无遗,

每隔一段时间娱乐你一下,暴露文字医的无知

点评

罗宏声,你有理,你就娱乐我,你没有理,等于你自残。究竟你有无理,自有公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2-16 22:03
40
发表于 2015-12-16 20:49:42 | 只看该作者
罗鸿声 发表于 2015-12-16 20:42
又犟又蠢,大家已知道,你自娱自乐吧!

把你不学无术的丑恶嘴脸暴露无遗,
39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6 20:42:38 | 只看该作者
杨鹏举 发表于 2015-12-16 12:35
“逐下”什么?请你明确表态,看看究竟是谁智障?

又犟又蠢,大家已知道,你自娱自乐吧!

点评

把你不学无术的丑恶嘴脸暴露无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2-16 20:49
38
发表于 2015-12-16 20:35:21 | 只看该作者
罗鸿声 发表于 2015-12-16 19:43
你真蠢,现在连做文字医都不够格了,这句话“若胎损立便逐下”,你都读不懂。保胎能保则保,若胎死腹中, ...

“逐下”什么?请你明确表态,看看究竟是谁智障?
37
发表于 2015-12-16 20:32:33 | 只看该作者
罗鸿声 发表于 2015-12-16 17:29
你真是不可救药了,愚钝、偏执。

罗宏声,既然知道“妇人宿有癥病……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瘕害。”你让中医人评论评论,明确告知“胎动”是“为癥瘕害”,用活血药,是为除“癥瘕害”,从而达到保胎的目的。要是癥瘕不除。何以保胎?难道除癥瘕,和保胎是一个概念?找到了“漏下不止”的原因,你滋养胎儿的谬论,不攻自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7 08:13 , Processed in 0.08272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