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26|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八节 《内经》与《周易》——《<内经>时代》补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3 20:41: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内经>时代》补注
                         赵洪钧著   金栋补注
第八节 《内经》与《周易》(草稿)

点评

中医内经与易经都共存时空转换五行框架结构关系,在固有频率中达到共识的统一。  发表于 2015-11-16 11:18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20:42:46 | 只看该作者
一、从阴阳五行说看《内经》与《周易》的关系
3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20:45:05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内经》与《周易》“经”的部分,几乎没有联系。这一点既好解释,又难解释。说好解释,这正是“医不源于巫”或医与巫分家的明证。这样看问题,思想有点懒。说难解释,那就是“及秦燔书,而《易》为筮卜之事,传者不绝”(《汉书·艺文志》),医书也在豁免之列。又有人说《内经》成书可能和《易》同样早,为什么同一时代的书之间这么少有共同之处?
略读《周易》“传”的部分,就会看出它与《内经》难解难分了。此点稍后说。先看看卦名及450辞中有多少与治病有关的。
卦名中只有“蛊”被后人赋予病的意思。《周易》经无此义。彖、象、系辞、说卦等十翼中亦没有解蛊卦涉及医理的。如《序卦》云:“蛊者事也。”由此亦可见医和诊晋侯疾为蛊,却与《易》相附会,其事可疑。
卦辞中与医学有关者,可能仅有复卦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此段卦辞不仅提到“疾”,而且有“七日来复”之说。然非医家解《易》,对“出入无疾”不一定作“一路健康”讲。至于“七日来复”,因紧接“反复其道”,故本义应该说往某地去,来回走了7天。但晋以后医家解此便象解《伤寒论》七日传经那样说了,这是有根源的。《彖辞》解复卦说:“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此处“疾”仍未明确指疾病。晋人王弼注此句说:“疾犹病也。”竟毫无疑问。《彖辞》接着说:“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王弼注把“朋”说成“阳”,他注前八个字就说:“阳气始剥,尽至来复时,凡七日”。真与《内经》、《伤寒》有关说法一样。孔颖达疏中更说:“五月一阴生,至十一月一阳生”,又引纬书,完全是东汉人思想。最后三字是“天行也”。“天行”后来也渗入医理。孔疏以为:“天之阳气绝灭以后,不过七日,阳气复生,此乃天之自然之理。”《伤寒论》“发于阳者七日愈”只能说本于此。显然,复卦传于医学发生关系不早于汉。举这一卦即可见《周易》思想如何渗入医经。此条将卦辞、彖辞同解比较方便,以下不遵此例。

点评

中医内经与易经都共存时空转换五行框架结构关系,在固有频率中达到共识的统一。  发表于 2015-11-16 11:18
《伤寒论》“发于阳者七日愈⑿” ----------------------------------- 六气司天,在泉不是七日来复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3 22:06
略读《周易》“传”的部分,就会看出它与《内经》难解难分了 --------------------------------------- 难解难分很正常,二者对天理的认识是一致的,也有不同,如阴阳的分与合。一个用于人世,一个用于人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3 21:59
《内经》与《周易》“经”的部分,几乎没有联系⑴。这一点既好解释,又难解释。 ---------------------------------------------------------- 不能说没联系,周易以八卦为象征,内经以天为阳,地为阴为本,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3 21:47
4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20:46:43 | 只看该作者
⑴几乎没有联系:今本《周易》分“经”与“传”两部分。其中之“经”与《内经》几乎没有联系,就此先生下文已展开论述。又见第四节及补注。
关于《内经》与《周易》的关系,有学者认为,《周易》是《内经》的源头,《内经》汲取了《周易》的精华,又创造性地发展了《周易》的许多理论,从而成为一部伟大的医学巨著,其中一些理论已经进行了升华和超越,与《周易》交相辉映。由于《内经》充分纳入了易理,并把它创造性地和医学相结合,因此使中医成为一门哲理水平很高的自然科学,有力地推动了中医学的发展。可见医易是一脉相承的,医理源于易理。(杨力《<周易>与中医学》)是否就如其说呢?
今本《周易》分经、传两大部分,二者相差好几百年。
《易》经是占卜(筮)、算卦之书,卦、爻辞反映了周朝早期的政治、军事、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生活状况,所以先生根据内容分析说:“《内经》与《周易》‘经’的部分,几乎没有联系”。而《易》传是哲学书,是儒生经师所作,著作年代,上溯战国末,下至西汉中叶。二者应该分别对待。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20:47:26 | 只看该作者
金栋按:先生于第四节曾说“阴阳学说与《易经》只有思想渊源上的联系”,是因为《易经》以“—”(阳爻)和“- -”(阴爻)为基本符号的缘故。
近人否认《周易》有阴阳观念,说《易经》“阴”字仅一见(《中孚》九二:“鸣鹤在阴”),连“阳”字都没有,怎能说《易经》有阴阳观念?怎能说“《易》以道阴阳”呢?其实《周易》“乾”、“坤”的本字就是“健”、“顺”。《周易·乾》卦六爻都是阳爻,卦名称之为“健”。可知阳爻所代表的就是健,乾卦的题中之义就是论述刚健的问题。坤卦六爻都是阴爻,卦名称之为“顺”。可知阴爻所代表的就是顺,坤卦的题中之义就是论述柔顺的问题。《周易》六十四卦都是由阳爻和阴爻构成的,八卦也是如此,可知“健”、“顺”是构成《周易》六十四卦的基本因子,它们相反相成,对待而又统一。从这一意义上说,“健”、“顺”内涵了二元对待的思想,是《周易》本经本身就具有的一对概念。表示二元对待思想的范畴,流行且为我们熟悉的有“阴阳”、“刚柔”,但真正在《周易》本经里能找到根据的,则只有“乾”、“坤”,也就是“健”、“顺”。因此,《周易》本经里尽管没有“阴”、“阳”二字,但却有二元对待的思想,其概念就是“健”、“顺”。“健”、“顺”就是“阴”、“阳”,“健”、“顺”就是“刚”、“柔”。孔子和以《易传》为代表的早期文献“以阴阳”解《易》,形式上虽有一定的出入,但就实质而言,则是抓住了《周易》二元对待思想的本质,并非是无中生有。(朱熹撰、廖名春点校《周易本义·前言》)
6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20:47:44 | 只看该作者
又按:《周易》“经”的作者是谁?
《易》以八卦为基础;八卦两两相重,为六十四卦。作八卦之人和重卦之人各是谁?蒋伯潜《十三经概论·第一章周易解题(上)·周易作者》说“作八卦者为伏羲”,“重卦之人为文王”。然此说被李镜池、陈鼓应等推翻。
李镜池《周易探源·序》说:“关于《周易》的作者和著作时代问题,我们不同意文王作《易》这个传统的说法,最明显的证据是卦、爻辞有文王以后的史事,如‘箕子之明夷’,‘康侯用锡马蕃庶’等。……我们现在认为《周易》的编著,出于周王朝的卜史之官,成书年代,约在西周晚期。”
陈鼓应《易传与道家思想·<彖传>与老庄》说:“《汉书·艺文志》说:‘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这是说,《周易》经、传的制作是经伏羲、周文王和孔子才完成的。目前的考古材料以及学者们的文献考证都已经证明,‘人更三圣’的说法是错误的。”
《周易》“卦辞”、“爻辞”的作者是谁?蒋伯潜《十三经概论·第一章周易解题(上)·周易作者》说“卦辞、爻辞,当亦出于文王”。但据李镜池《周易探源》考证,“卦、爻辞乃卜史的卜筮记录”,“《易》卦、爻辞,就是卜官所记载的”,非出于周文王之手。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20:49:41 | 只看该作者
⑵医不源于巫:在中国医学史的发展过程中,曾有“医源于巫”的说法。如陈邦贤《中国医学史·第二章 上古的巫医》说:“中国医学的演进,始而巫,继而巫和医混合,再进而巫和医分立。以巫术治病,为世界各民族在文化低级时代的普遍现象。”故古籍中有“巫医”一词《汉典》云:“巫医,专门从事于用咒语、符咒、卜占、草药和魔法以治病、驱邪除祟等的人。”
醫乃医之简化字。《说文·酉部》:“醫,治病工也……古者巫彭初作醫。”毉,同醫。《集韵·之韵》:“醫,《说文》:‘治病工也……或从巫。’”
《广雅·释诂四》:“醫,巫也。”王念孙《疏证》:“巫与醫皆所以除疾,故醫字或从巫作毉。”
明·徐春甫《古今医统》云:“巫医,以巫而替医,故曰巫医也。《论语》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孔子叹人不可以无恒,而善其言之有理。朱子注云:‘巫所以交鬼神,医所以寄死生。’岐而二之,似未当也。夫医之为道,始于神农,阐于黄帝,按某病用某药,着有《内经》、《素问》,所谓圣人坟典之书,以援民命,安可与巫觋之流同日而语耶?但学医者,有精粗不同,故名因之有异。精于医者曰明医,善于医者曰良医,寿君保相曰国医,粗工昧理曰庸医,击鼓舞趋祈禳疾病曰巫医。是则巫觋之徒,不知医药之理者也。故南人谓之巫医者,此也。今世谓之端公太保,又称为夜行卜士,北方名之师婆,虽是一切虚诞之辈,则亦不可以无恒也,矧他乎?”
清·俞樾《群经平议·孟子一》:“是巫、醫古得通称,盖醫之先亦巫也”,“巫、醫对文则别,散文则通”。

点评

中医内经与易经都共存时空转换五行框架结构关系,在固有频率中达到共识的统一。  发表于 2015-11-16 11:19
8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20:50:07 | 只看该作者
金栋按:在中国医学史的发展过程中,医与巫二者有关系。从汉字造字就看出端倪。医之繁体字,如“毉”则与巫有关系。
医,上古时期或源于巫,故有“古者巫彭初作醫”之说,故“医”字,古作毉。《山海经·海内西经·开明东有诸巫疗窫窳》云:“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yayu)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窫窳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山海经·大荒西经·灵山十巫》:“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
巫的产生是在原始社会晚期,后(晚)于医药卫生经验积累。但也应看到,在巫出现以前及巫出现后与巫无关的医疗活动仍然存在,而且在巫出现后即存在有医与巫的斗争。如果由于巫医之间存在着联系,就断定医学起源于巫,这是不真实的。不能因为医学发展中的一个阶段、一个片段,医与巫有着密切的联系,便当作历史过程的全部;也不能因为医与巫在这一阶段有着互相结合,而否认它们之间存在的斗争;更不能因为巫在医学发展某一阶段起过一定的作用而否定它对医学的消极影响。同时,也不能忽视医疗卫生先于巫而产生的历史事实。(《中国医学通史·古代卷·第一章·第七节关于医学的起源》)
9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20:51:47 | 只看该作者
⑶医与巫分家:史籍有明确记载者,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司马迁说:“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据此陈邦贤说:“这就是巫医分立的表示,因为人有了病,巫主张祈祷或诅咒,医主张针灸砭石或药物治疗,意见相左,不免争论,既然争论,当然是分立了。”(《中国医学史·第五章 周秦医学的演变》)
金栋按:《素问·五藏别论》云:“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说明至迟在西汉时期,医与巫便分家了。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20:52:23 | 只看该作者
⑷及秦燔书:指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的焚书法令(事件)。 《史记·秦始皇本纪》云:“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范文澜说:“办法是除了史官所藏秦国史记以外,别国史记一概烧毁;除了博士官所藏图书,私人所藏儒家经典和诸子书一概送官府烧毁。下令后三十天不送所藏私书到官府,罚筑长城四年。聚谈诗书的人斩首,是古非今的人灭族,只有医药、卜筮、农作书不禁。”(《中国通史·第二册·第一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16:37 , Processed in 0.06481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