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994|回复: 9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脉痹阻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8-8 11:05: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心脉痹阻证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导致心脏脉络痹阻不通而出现的以心悸、心痛、痛引肩背为主的证候。
2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11:14:56 | 只看该作者
       心脉是指什么?西医的冠状动脉?中医的手少阴心经?中医的诸阳受气于胸而转行于背的通道?
      心脏脉络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心脉?
      请各位先生赐教。

点评

你是啥也弄不明白,一天瞎咋唬,问这个、问那个,自己难道一点见解也没有?  发表于 2015-8-9 19:23
3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11:24:23 | 只看该作者
       “心脉”、“心脏脉络”出自哪部经典著作?与西医的冠状动脉有关系吗!?

4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16:28:00 | 只看该作者
       痹论篇第四十三黄帝问曰:痹之安生?
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帝曰:其有五者何也?
岐伯曰: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着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
帝曰:内舍五脏六腑,何气使然?
岐伯曰: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会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会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会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
凡痹之客五脏者,肺痹者,烦满喘而呕。
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噎干善噫,厥气上则恐。
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
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
脾痹者,四支解堕,发咳呕汁,上为大塞。
肠痹者,数饮而出不得,中气喘争,时发飧泄。
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
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淫气喘息,痹聚在肺;淫气忧思,痹聚在心;淫气遗溺,痹聚在肾;淫气乏竭,痹聚在肝;淫气肌绝,痹聚在脾。诸痹不已,亦益内也。其风气胜者,其人易已也。
帝曰:痹,其时有死者,或疼久者,或易已者,其何故也?
岐伯曰:其入脏者死,其留连筋骨问者疼久,其留皮肤间者易已。
帝曰:其客于六腑者何也?
岐伯曰:此亦其食饮居处,为其病本也。六腑亦各有俞,风寒湿气中其俞,而食饮应之,循俞而入,各舍其腑也。
帝曰:以针治之奈何?
岐伯曰:五脏有俞,六腑有合,循脉之分,各有所发,各随其过,则病瘳也。
帝曰:荣卫之气,亦令人痹乎?
岐伯曰: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
帝曰:善。痹或痛、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湿,其故何也?
岐伯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
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
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故寒也。
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
其多汗而濡者,此其逢湿甚也。阳气少,阴气盛,两气相盛,故汗出而濡也。
帝曰:夫痹之为病,不痛何也?
岐伯曰: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故具此五者,则不痛也。
凡痹之类,逢寒则虫,逢热则纵。
帝曰:善。

5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16:35:21 | 只看该作者
       岐伯曰: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会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会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会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
    凡痹之客五脏者,肺痹者,烦满喘而呕。       
     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噎干善噫,厥气上则恐。
=================================
     【心痹者,脉不通】,这里的“脉”是指心脉?心脏脉络吗?!
    通过全文阅读,我认为:不是!
    请大家批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6
 楼主| 发表于 2015-8-9 06:21:41 | 只看该作者
          心脉痹阻证是一个错误的概念,正确的名称应该是《金匮要略》中的“胸痹”。
7
发表于 2015-8-9 06:54: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5-8-8 22:56 编辑

谢谢分享。先生以内经和伤寒论为依靠,讨论中医的核心问题,令人爽心悦目。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许多人学习经典不求甚解,并没有真正学懂和领会中医的精髓,只凭着一知半解,就说内经观点过时了,不符合科学了,因而大放厥词。先生引导大家古今结合,中西结合,研讨中医,实在是一件大好事。赞一下!
8
 楼主| 发表于 2015-8-9 06:56:56 | 只看该作者
              心脉痹阻证,心脏血脉痹阻……,比比皆是,防不胜防,而且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甚至于许多专家、教授、院士、官员的认可!自然科学基金支持!
     差之分毫失之千里!错误而不自知。
     厘清概念,首先是把中西混搭的概念,恢复到经典著作中的概念,把经典著作中的概念搞清楚,运用现代语言准确地表述出来,再谈继承、发展……!
9
 楼主| 发表于 2015-8-9 06:59:21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5-8-8 22:54
谢谢分享。先生以内经和伤寒论为依靠,讨论中医的核心问题,令人爽心悦目。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

       谢谢先生关注。
     一谈正题,应着寥寥。

点评

我刚看见,就发现你的想法不对。学习中医,要靠自己,不能总是请教别人。谁也没义务教你,还好意思埋怨别人不理你。  发表于 2015-8-9 08:59
10
发表于 2015-8-9 07:25:04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8-8 22:59
谢谢先生关注。
     一谈正题,应着寥寥。

先生所言不虚。目前论坛,甚至中医界,有些人一谈起西医就兴致勃勃,沾沾自喜;一说起中医就少言寡语,甚至退避三舍。一分析病例,就是满口的免疫系统,神经系统;一说起药物,就满篇的消炎和调整免疫力。这还是中医吗?更有一些人只对空谈感兴趣,一涉及中医临床和经典理论,就索然无趣,视若罔闻。就此看来,中医界不务正业已经蔚然成风了。可叹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8 00:17 , Processed in 0.08163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