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700|回复: 9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有度:准备编辑出版《中医心悟感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5-7-19 22:16: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发言人 于 2015-8-29 11:08 编辑

温馨提示:马有度教授正在全国征文,准备编辑出版《中医心悟感言》体裁不限,向全国五所高校成立六十周年献礼!投稿邮箱:108311190@qq.com  (转)
主题:“中医心悟感言”。烦请在邮件中注明真实姓名、单位、职务(职称)邮箱等基础联系信息,谢谢。


按:为迎接全国中医高校60年大庆,成都中医大学首届学子马有度,以八十高龄办两件实事:一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隆重推出《感悟中医》第三版,二是在全国征集“感悟中医格言”!

马有度感悟中医60年研讨会筹备组
诚征“感悟中医格言”


尊敬的各位老师、朋友:
您们好!
  马有度感悟中医60年研讨会,将于2016年元月召开。马有度教授一贯主张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贵在务实。所以,这次研讨会,以悟交心,以文会友,特请新老朋友,献上您的中医感悟,在会前汇集成册,会中深入探讨,会后广泛交流。为了抛砖引玉,马有度呈上几条中医感悟,供您参考,请您指教。相信您的中医感悟,更具特色,展示真才实学、真知灼见、真情实感,汇集大家的智慧结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民众,幸莫大焉!感悟中医的表达形式,您尽可自由发挥,四言八句也好,顺口溜也行,一句话也好,一段话也妙!硬笔书写当然好,软笔书法尤佳(扫描邮发),用电脑打字也欢迎。此次研讨会,恰逢中医高校60年,马有度研习中医60年,可谓“重庆”,再加小马哥80高龄,又是三庆。一杯清茶,一盅薄酒,以友谊为重,大家快乐!马老特别说明:不劳远道新老朋友光临,既节俭,也免耽误忙人急事。只求在寄来“感悟中医格言”之际,顺便邮来贺词短言,则是双重的“以文会友”,更是乐上加乐也!切望马老的师友在暑期纳凉,心静情怡之际,及时邮来双重以文会友之作。

感悟中医格言分类:
(1)对中医历史贡献的感悟;(2)对中医特色和优势的感悟;(3)对中医医德医术的感悟;(4)对中医哲理医理的感悟;(5)对中医文化科普的感悟;(6)对中医人才培养的感悟;(7)对中医发展战略的感悟;(8)对中医养生保健的感悟;(9)对中医经典及名著的感悟;(10)对古今名医大家的感悟;(11)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感悟;(12)对中医辨证论治的感悟;(13)对中医方剂药物的感悟;(14)对中医医患关系的感悟等等,一切有关中医话题的感悟。



79
发表于 2016-4-1 17:28:16 | 只看该作者
尊敬的各位中医同仁:您好!为了给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60年大一庆献上一份创新实用的贺礼,在全国中医药界的热情支持下,汇集古今中外精言妙语《中医心悟感言》已隆重推出,特呈上有关资料,敬请雅正。诚望在百忙中,广为宣传,组织团购,充分发挥这本集体智慧之作的效用,大力推进中医药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幸莫大焉!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78
发表于 2016-1-13 08:09:33 | 只看该作者
简讯:马有度感悟中医60年交流会于2016年1月10日成功召开
阅读:832016-01-12 07:15
标签:感悟中医马有度
X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2016年理事扩大会暨马有度感悟中医60年交流会于2016年1月10日在重庆长城酒店成功召开。会上,马有度教授以“感悟、感恩、感谢”作了主题演讲。发表了自己从事中医工作60年,对人生及中医的深刻感悟、对父母、学会、母校、重医的感恩;对中医同道及朋友们的感谢。
会上,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黄学宽教授、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郑家本主任医师、重庆市中医药学会资深专家委员会委员,重庆涪陵区中医院原院长聂天义主任医师、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江津区西湖卫生院张安富主任医师、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合道堂名医馆姜碧清副主任中药师、实用中医药杂志社名誉社长罗荣汉编审、永川区卫计委副主任毛得宏(代),重庆市针灸学会常务副会长,重庆中医骨科医院郭剑华主任医师、重庆市中医药行业协会秘书长,成都中医药大学重庆校友会副会长曾定伦主任医师、成都中医药大学重庆校友会会长,太极集团白礼西董事长、重庆市中医药学会资深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原重庆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吴昌培、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余曙光教授、市政府原副市长、成都中医药大学重庆校友会名誉会长窦瑞华教授作了精彩发言。
会议由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国汉教授主持。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各理事、资深专家委员、各区县中医药学会、各团体会员单位及受表彰的部分优秀青年中医代表共3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部分图片见本博相关相册(谢大志编辑报道 注:本人为马老电脑助手。)
77
发表于 2015-9-5 17:13:18 | 只看该作者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保密期,当然网络传播肯定是阻止不了的,不过那是后话。在这个问题上王总就做得比较好。他知道有的事情不是可以随便说的。
76
发表于 2015-9-4 14:26:38 | 只看该作者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5-9-4 10:44
建议王老感言不能完全在论坛公布,毕竟如果被《中医心悟感言》录入了有可能就失去了传播价值。

  这逻辑似乎出了问题呀。
  那到底是纸质书传播的广?还是网络媒体传播的广呢?说白了是为了这本书的经济效益吧?直接说出来不好嘛。就说为了以后纸质书的发行量不得了嘛,还要绕那么大的弯,真累。
75
发表于 2015-9-4 10:44:52 | 只看该作者
建议王老感言不能完全在论坛公布,毕竟如果被《中医心悟感言》录入了有可能就失去了传播价值。
74
发表于 2015-9-3 18:56:00 | 只看该作者
感悟中医(续)
    自然界,流通是永恒的,人的生命亦然。对人之疾病的治疗,同样也应该贯彻这一基本精神。不论何种具体的治疗方法,其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促进、维护或修复这一流通的过程,使五脏元真通畅,使气机升降复常。
    通法在临床上是一个重要而又应用广泛的治疗大法,它可以融会贯通于其他诸法中,而起到祛疾愈病的效果。
    我很赞同祝世讷教授所提出的治病三原则,即:调理、治本与自和(以和为贵,调其自和,唯顺而已)。然而无论是调理、治本或自和,都不是以攻邪为主或以攻邪为首务。
    中医治病所尤其重视的主要是病机而不是病名,即所谓“谨守病机”。一个高明的中医,必须具有良好的分析综合、抽象思维和论证推理的能力。
    用药如用兵。善用药者,除人之疾,拔人之邪,而非攻也。故上工治病,贵在发谋,贵在辨机(病机),而不在攻邪也。(故杀死癌细胞一说为可笑)。
    以平易之药愈重症,必须得有不平易之功夫,必须学养功深,孜孜以求,方能在平易中显神奇,所谓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也。
    临床上只有善于闻诊,才善于问诊,闻在前而问在后,即先闻而后问。因此,闻诊应当作为问诊的前提和基础。
    中医学在自己的旗帜上大写着八个字:“化不可代,时不可违”。
    中医治病靠什么?不是靠仪器,不是靠理化数据,不是靠所谓“科学”,而是靠人的大脑,靠象思维,靠智慧。
    识神骏于牝牡骊黄之外,具隻眼者,始不为病所欺。
73
 楼主| 发表于 2015-8-29 19:11:58 | 只看该作者
欢迎大家继续投稿!

所有应征邮件请发邮箱:108311190@qq.com  (转)。主题:“中医心悟感言”。
烦请在邮件中注明真实姓名、单位、职务(职称)邮箱等基础联系信息,谢谢。

72
发表于 2015-8-29 10:39:59 | 只看该作者
知不足就是一进步,所以我觉得你是直爽人,有什么说什么,一吐了之,一吐为快。
71
发表于 2015-8-20 21:15:36 | 只看该作者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5-8-20 20:06
我记得一吐是中医临床高手,诊务繁忙。可不可以来点干货,响应马有度教授《中医心悟感言》征文,按征文提供 ...

谢谢高抬。我是半瓶醋,狗肉不能上席面。
70
发表于 2015-8-20 20:06:58 | 只看该作者
我记得一吐是中医临床高手,诊务繁忙。可不可以来点干货,响应马有度教授《中医心悟感言》征文,按征文提供的qq邮箱投递?

点评

谢谢高抬。我是半瓶醋,狗肉不能上席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20 21:1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2-22 13:40 , Processed in 0.05656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