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867|回复: 6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怎样正确理解中西医结合和新中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5-1-31 07:13: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5-2-2 07:33 编辑

                      怎样正确理解中西医结合和新中医

       一、对于中西医结合的正确解读
       “中西医结合”这个词,人们并不陌生。然而,什么是中西医结合?其含义是什么?对此真正了解者却少之又少。有一篇文章竟然列出了十种对于中西医结合的不同理解,很显然,这些理解并不是中西医结合的本意,而是人们不清楚中西医结合原义情况下的随意曲解。
      那么,“中西医结合”是怎么来的?什么是真正的中西医结合呢?有必要进行溯本求源。
      原来,“中西医结合”这个词来源于1956年毛泽东主席的指示:“使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这个指示做为当时医学的大政方针,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建立在井冈山革命时期长期缺医少药条件下应用中医药治病的基础之上,同时也建立在清末“中西医汇通派”张锡纯、恽铁憔等人的研究成果之上,以及当时名振北京的四大名中医提倡中西医结合的先进医学思想,等等。
      毛泽东主席早在年轻时期对于中西医就有独特的过人见解,他在1913年的《讲堂录》中写道:“医道中西,各有所长。中言气脉,西言实验。然言气脉者,理太微妙,常人难识,故常知之虚。言实验者,求专质而气则离矣,故常失其本,则二者又各有所偏矣。”从这段精辟的高度概括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一个伟人战略家对于中西医的深刻认识和真知灼见。在后来的井冈山革命时期,缺医少药,只好采用中医药的方法解决红军的伤病问题,正是在这个时期内,毛泽东主席真正认识到了中医药的疗效,认识到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于是在建国后,大力提倡“团结中西医”。1956年,进一步指示:“要以西方的近代科学研究中国的传统医学的规律,发展中国的新医学。”这便是“中西医结合”的由来。


      1956年,毛泽东在同音乐工作者谈话时指出:“应该学外国近代的东西,学了以后来研究中国的东西。就医学来说,要以西方的近代科学来研究中国的传统医学的规律,要发展中国的新医学。”并说:“我们接受外国的长处,会使我们自己的东西有一个跃进。中国的和外国的要有机地结合,而不套用外国的东西。”他还说,历史上中医的一个很大特点是从不拒绝接受外来的好东西,比如中药胖大海,实际上是进口货,但中医拿过来了,现在谁能说它不是中药呢?中医得到发展,是由于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的中西医结合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许多重大疾病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下得到了解决,例如,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大大降低了死亡率,等等。类似的重大疾病,也只有通过中西医结合的唯一方式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是提高中国医学水平的必经之路。
      当然,我国提倡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做为医学的发展方向,并不是唯一的方式,而是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驾马车并行。我国是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解决疾病问题始终是一个大问题。做为医生,各自发挥自己长处即可,并没有要求让每个西医人、中医人都去搞中西医结合,而是提倡有研究能力的人去搞这项研究,然后,将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应当清楚的是,中西医结合人员的人数与西医、中医相比,始终是人数最少的队伍。
      了解了这些情况,就可知道,一些批评中西医结合的文章作者实际上并不懂中西医结合,胡乱放炮而已,不必当真。
      中医讲究的是辨证施治,据笔者观察,中医人治病效果好坏,主要决定于辨证是否准确,以及下药是否合理。如果能做到这一点,疗效还是很满意的。所以,一个中医人治病效果的好坏,只与自己的水平有关,而与别人搞不搞中西医结合毫无关系,更与什么“中医西化东化”无关。中医始终都是靠四诊辨证施治,只存在会不会这个方法的问题,而与西化东化毫无关系。那种将中医治病效果不好所导致的中医市场份额下降,怨到中西医结合头上,是一种毫无理智的推托责任的小儿做法。正应了那句话:“喝凉水肚子疼埋怨灶王爷”。

      做为只知中医方法、不懂中西医结合的人来说,只管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就算不错了,没有理由、没有资格、也没有必要反对你不懂的“中西医结合”,因为中西医结合对你来说,那是高不可攀的高峰。

      二、什么是“新中医”
      “新中医”的概念也是在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倡中西医结合的背景下提出的。新中医的特点是,与传统中医相比,主要提倡“辨证辨病相结合”。在这个背景下,1969年10月,广东中医学院创办了“新中医杂志”,1972年经卫生部批准,正式向全国公开发行,当时为双月刊,1981年改为月刊,并正式向国外公开发行。
       “新中医”概念的提出,拓展了传统中医治病的思路和视野,使原来只靠“望闻问切”四诊的视角,延伸到西医疾病的理化检查层面,使中医人对于疾病有了一个全新的清晰认识,可避免少犯许多本不该犯的低级错误,特别是对于那些无证可辨的疾病来说,提供了治疗思路。据笔者临床实践,“辨证辨病相结合”可大大提高中医治病的疗效,这是最重要的。当然,这对于一个不懂西医学常识的中医人来说,是无法做到的。
      简单说,“新中医”就是“辨证辨病相结合”的中医治疗模式。新中医模式并没有放弃传统中医的四诊辨证施治,而是增加了西医辨病的内容,由原来的一把刷子变成了两把刷子,在治病技术上提高了。毫无疑问,这无论是对于中医人而言,还是对于患者而言,都应该是福音,而不是错误。不管你承认不承认,这个模式都是中医人今后唯一正确的发展模式。
      做为中医人,你可以不去学西医,把自己限制在单一传统中医诊治的模式里,但是,你千万别忘了,传统中医《伤寒论》中的那些死症在今天的西医那里,都不再是死症。你更应当懂得,在当今时代,许多疾病仅靠辨证是辨不出来的。例如,一个高血压患者锁骨下动脉堵塞可以出现无脉和弱脉,而使脉诊失去意义;一个隐性冠心病患者可以没有心绞痛症状;一个肺癌早期病人也可以毫无肺部症状,等等。对于这些疾病来说,如果单纯依靠传统的四诊就可能造成误诊和辨证失误,你总不能把患者的生命当儿戏吧?
      最后,还要强调一遍,新中医并不是完全放弃四诊,而是增加西医理化检查和辨病内涵。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55
发表于 2015-2-4 22:14: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gfjkl 于 2015-2-4 22:59 编辑

肾阳虚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SH)兴奋试验出现延迟反应
54
发表于 2015-2-4 10:18:30 | 只看该作者
hgfjkl 发表于 2015-2-3 20:14
肾阳虚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SH)兴奋试验出现延迟反应。

    肾阳虚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SH)兴奋试验出现延迟反应。.
    为什么这是个需要解释的事!
   腹腔变热,肾脏脂肪囊持续变热与NO外排而O2溶解度增加,就会有肾脏脂肪囊持续变热并消融减少或O2富集肾脏组织变热,热收缩与高O2刺激肾脏皮质血管与组织细胞热收缩,就会有肾脏皮质血管收缩而肾脏髓质开放多排尿出现,同时血流热而持续加热肾脏髓质出现,这就是整个肾脏变热,热外排小分子NO而O2溶解度增加,肾脏排尿也会减少,并血流变热并血液NO减低而O2溶解度增加,这就是肾脏脂肪囊与肾脏持续变热,热刺激腰肌疼痛性收缩无力的肾阴虚出现。
   而腹腔变冷,冷而肾脏脂肪囊致冷,冷而NO富集而O2外排,这就会是肾脏脂肪囊变冷并NO富集,肾脏脂肪囊持续冷增殖般并皮质血管高度开放,髓质血供减少而少排尿出现,同时肾脏实质冷NO富集而O2溶解度极低,多回吸收增加出现。
  并冷舒张储能储水增强而肾脏血红蛋白生成素,血管加压素减少分泌。外供血减少而甲状腺组织持续变冷而刺激延迟分泌出现!
53
发表于 2015-2-3 20:14:37 | 只看该作者
肾阳虚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SH)兴奋试验出现延迟反应。
52
发表于 2015-2-3 18:59:37 | 只看该作者
赛过神仙!
51
发表于 2015-2-3 09:47:25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2-2 22:34
临床观察:中西合参,赛过神仙!

用科学知识重新认识人体这个内外热调节系统,才是新中医阴阳五行步入现代化出现!
50
发表于 2015-2-2 22:34:53 | 只看该作者
临床观察:中西合参,赛过神仙!
49
发表于 2015-2-2 22:30:47 | 只看该作者
旁核小细胞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阳性细胞及正中隆起外层CRF阳性纤维明显减少,肾上腺明显萎缩,特别是束状带明显变薄
48
发表于 2015-2-2 22:27:20 | 只看该作者
阐明中医肿瘤“痰本质”,
47
发表于 2015-2-2 22:26:07 | 只看该作者
把宝压在某个特异性分子上,
46
发表于 2015-2-2 20:35:03 | 只看该作者
同样在对肾阳虚病人的T3、T4、TSH(甲状腺轴)、睾丸酮(T)、雌二醇(E2)、E2/T、FSH、LH等进行测定时,均发现其值比正常人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9 14:30 , Processed in 0.11791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