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163|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病案切磋(一)——黄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2-27 21:21: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黄疸
刘某,女,25岁,1989年12月10日初诊。
数天前曾发烧,约38度多,经在当地治疗后,目前发烧已退,但周身发黄,以面目尤甚(西医查黄疸指数为28,诊为急性黄疸性肝炎),兼有恶心呕吐、胃腕痛、不能食、闷油、口苦、头痛及乏力等症状,并略咳吐稠痰,小便亦黄,舌苔白腻。
——对此证如何治疗,请大家各抒己见。谢谢!
23
发表于 2015-1-6 23:15:51 | 只看该作者
它山之石 发表于 2015-1-6 22:22
此证我认为不是什么三阳合病,而是湿热蕴积于肝胆,疏泄不利,殃及于脾胃,故现黄疸等症。我的治疗 ...

      此证我认为不是什么三阳合病,而是湿热蕴积于肝胆,疏泄不利,殃及于脾胃,故现黄疸等症。我的治疗经过如下:
      拟清肝胆及脾胃湿热方,用龙胆泻肝汤合茵陈蒿汤加减:
龙胆草 炒栀 枯芩 法半夏 茵陈蒿 木通 大黄(酒炒) 连翘 柴胡 枳壳 藿香 杏仁 浙贝
      12月19日复诊:
      上方连服5剂,以上诸证消退,面颊已显红润,食量大增(有时一日进5餐),但眼珠黄尚未退尽,仍浑黄且带青色,眼周一圈及口唇四周亦黄,咳稠痰不多,大便每天两三次,不甚稀,舌根苔稍厚白,脉略濡滑。
      仿前方义加减:茵陈蒿30  炒栀20  大黄(酒炒,另兑)  枯芩15  柴胡10  连翘15  浙贝15  前胡12  射干15  薏仁30  胆草12
      12月24日 三诊:上方服3剂,今黄疸继续消散,然眼睛黄尚未退尽,故仍照前方略有加减,嘱其再服数剂,以求将湿热彻底清除也。
      1990年1月13日 第四诊:
      前方又服完5剂,并服肝护宁,目前巩膜尚略黄,口苦略干,小便淡黄,食纳较正常,下唇红,不饮水,略感疲倦,脉略滑数,舌苔薄白润。方拟:
      茵陈蒿30  炒栀15  胆草10  浙贝15  连翘12  薏仁25  枯芩12  扁豆30  柴胡10  法半夏12  党参20  云苓12  郁金15

        以上总共服药大约十多剂(不足二十剂)而痊可。
-----------------------------------
谢谢回复。
22
 楼主| 发表于 2015-1-6 22:22:22 | 只看该作者
gl0101 发表于 2015-1-2 05:46
诊断:三阳合病

处方:桂枝 茯苓 白术 泽泻 黄芩 柴胡 芍药 半夏 生姜 甘草

      此证我认为不是什么三阳合病,而是湿热蕴积于肝胆,疏泄不利,殃及于脾胃,故现黄疸等症。我的治疗经过如下:
      拟清肝胆及脾胃湿热方,用龙胆泻肝汤合茵陈蒿汤加减:
龙胆草 炒栀 枯芩 法半夏 茵陈蒿 木通 大黄(酒炒) 连翘 柴胡 枳壳 藿香 杏仁 浙贝
      12月19日复诊:
      上方连服5剂,以上诸证消退,面颊已显红润,食量大增(有时一日进5餐),但眼珠黄尚未退尽,仍浑黄且带青色,眼周一圈及口唇四周亦黄,咳稠痰不多,大便每天两三次,不甚稀,舌根苔稍厚白,脉略濡滑。
      仿前方义加减:茵陈蒿30  炒栀20  大黄(酒炒,另兑)  枯芩15  柴胡10  连翘15  浙贝15  前胡12  射干15  薏仁30  胆草12
      12月24日 三诊:上方服3剂,今黄疸继续消散,然眼睛黄尚未退尽,故仍照前方略有加减,嘱其再服数剂,以求将湿热彻底清除也。
      1990年1月13日 第四诊:
      前方又服完5剂,并服肝护宁,目前巩膜尚略黄,口苦略干,小便淡黄,食纳较正常,下唇红,不饮水,略感疲倦,脉略滑数,舌苔薄白润。方拟:
      茵陈蒿30  炒栀15  胆草10  浙贝15  连翘12  薏仁25  枯芩12  扁豆30  柴胡10  法半夏12  党参20  云苓12  郁金15

        以上总共服药大约十多剂(不足二十剂)而痊可。
21
发表于 2015-1-2 13:46:23 | 只看该作者
诊断:三阳合病

处方:桂枝 茯苓 白术 泽泻 黄芩 柴胡 芍药 半夏 生姜 甘草
20
发表于 2014-12-30 21:36:31 | 只看该作者
梁常兵 发表于 2014-12-30 21:08
回李老师话:治的比较少,但一般不难治。

以梁院长的经验,是不难治。治的多少,就由不了医生了。随着预防工作加强,黄疸肝炎完全消灭也有可能。

说完全消灭,难点,因为世界太大了。不过在中国,就我学医这些年,接近消灭的疾病有麻疹、脊髓灰质炎、黄疸肝炎、痢疾(细菌性)、肠道寄生虫等等。麻疹、脊髓灰质炎、黄疸肝炎,是靠疫苗控制的,这才是“大医医国”呢。

细菌性痢疾还有不少,但比起以前发病率明显下降。这是靠什么下降的?我想了想,会不会是电冰箱的功劳?
前面这几种病,我刚当医生的时候还是常见病,现在成了少见病了。

肠道寄生虫病,现在听说还有。我上中小学的时候,同学中要找个没有得过蛔虫的人还很不容易。不过自我学医开始就没有治过,(头几年绦虫治过,蛔虫、姜片虫一直没有治过)。这个原因我想就是化肥的作用。化肥不算大医的发明,但无意中消灭了一类疾病。

19
发表于 2014-12-30 21:18:38 | 只看该作者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4-12-30 12:42
老病种消失,新病种必然产生。何忧之有?

得空了谈谈对新病种的认识思路。
18
发表于 2014-12-30 21:08:39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4-12-29 00:09
梁院长和铁兄,你们这几年治过的黄疸肝炎多不多?当地是如何规定的?

回李老师话:治的比较少,但一般不难治。
17
发表于 2014-12-30 12:42:49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4-12-30 02:03
我问这个事,可能有点走题,说到这里了,再添一句。
中医治疗黄疸肝炎,确实明显优于西医。西医实际上等 ...

老病种消失,新病种必然产生。何忧之有?
16
发表于 2014-12-30 10:03:51 | 只看该作者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4-12-29 12:51
现在甲型肝炎确实很少见了。中医的黄疸不仅现于肝炎,阻塞性黄疸也有,甚至肿瘤也可以引起。找民间中医看病 ...

我问这个事,可能有点走题,说到这里了,再添一句。
中医治疗黄疸肝炎,确实明显优于西医。西医实际上等于不治疗,对付的让病人自愈。

中医治黄疸,论述和经验很多,以善治黄疸骄傲。但以前的黄疸病例,绝大部分是肝炎。其他原因的黄疸,占的比例很少。如果,疫苗接种或其他预防措施普及了,黄疸肝炎很少发病了,中医善治黄疸这个优势不是就没有了吗?

黄疸是一例,还有其他例子,如此一个一个优势丧失,中医该怎么办?
15
发表于 2014-12-29 12:51:56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甲型肝炎确实很少见了。中医的黄疸不仅现于肝炎,阻塞性黄疸也有,甚至肿瘤也可以引起。找民间中医看病的大多数都有医院检查报告。当然,上世纪八十年代又当别论。中医之所以有病人相信,关键是疗效好,花钱少,甚至疗程短。像这个病人,西医肯定要住院治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26 16:16 , Processed in 0.05593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