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072|回复: 3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解决中医传承缺乏效率的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4-11-23 15:09: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医知识体系本来就是建立在经验之上,而在把经验提升成理性认识的过程中固然可能出错,但这本身并不是太大的问题。而无论是方药还是理论,一直都在进步,这是很自然的事,这本身也不应该是个问题。问题却在于:在这知识积累的过程中,缺乏一个有效的淘汰/退出机制,这就好比一个人只进不出,可想而知迟早会出问题。

这个问题虽然很难解决,不过,中医历史上有过一次“大扫除”可以借鉴:就是宋时由官家整理出版伤寒论。现在回过头去看,宋以前晋唐留下来的方剂大幅减少,同时宋元的方剂在此基础上却得到了大发展,似乎基本上达到了“一统江湖”的效果。由此看来,中医再来一次大扫除很有必要,只是不知该如何入手。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31
发表于 2014-12-23 16:19:09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14-12-23 09:46
工程的确很浩大,至于标准,使用频率这个用语不准确,譬如前些时看到有个报道,讲有个中医说他从医以来开 ...

乐观其成,等着看结果吧。
30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14:35:42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4-12-23 12:16
我把仁海Top10榜单里的方剂在我的榜单里的排名放在每个方剂之后:
1、大柴胡汤        # 17 (小柴胡汤 # ...

新换上的三个:
血府逐瘀汤        # 64
黄连解毒汤        # 128
清气化痰丸        # 无排名
29
发表于 2014-12-23 13:05:55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14-12-22 05:53
如果像李老师所说这样的确是不好选,一下几百个方子跳出来倒是其次,主要是每个人的一己之得都难免受地域 ...

仁海是经方派的么?怎么全都是仲景方?这是不是有些厚古薄今的味道?

另外还有两点值得一提。一是肾气丸虽然高中我的Top10第三名,不过,我很有些怀疑,这方很可能是宋时才加上去的,或至少是那时才定型的,所以严格来说不算仲景方,有没有人知道已经有人讨论过这个问题?

另外,仁海把大柴胡汤放在榜首,但在我的排行榜中,小的比大的排名高出一级,因为所附医案数小的比大的多出整整一倍,即小的适应证比大的广阔许多。所以,仁海把大柴胡汤推到首位似乎和大部分医家的看法有些不一样。——————————————————————————————
我的原则是谁的好用就用谁的。
小柴胡汤病情轻时或收功时还行,我很少用。
28
发表于 2014-12-23 12:16: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12-23 10:39 编辑
萧铁 发表于 2014-12-22 05:53
如果像李老师所说这样的确是不好选,一下几百个方子跳出来倒是其次,主要是每个人的一己之得都难免受地域 ...

我把仁海Top10榜单里的方剂在我的榜单里的排名放在每个方剂之后:
1、大柴胡汤             # 17 (小柴胡汤 #5)
2、白虎汤                # 21      
3、清气化痰丸        # 无排名
4、茵陈蒿汤             # 173
5、肾气丸               # 3     
6、黄连解毒汤              # 128
7、血府逐瘀汤           # 64
8、温经汤                # 143
9、桂枝芍药知母汤    # 111
10、乌梅丸             # 43
改一下,古今平等对待了哈。

点评

新换上的三个: 血府逐瘀汤 # 64 黄连解毒汤 # 128 清气化痰丸 # 无排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23 14:35
27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09:46:47 | 只看该作者
gl0101 发表于 2014-12-22 20:43
这个选择标准呢,不外两个:一个是简便廉验加上安全,一个是使用频率。两方面兼顾,工程浩大,难。看你的 ...

工程的确很浩大,至于标准,使用频率这个用语不准确,譬如前些时看到有个报道,讲有个中医说他从医以来开出超过10万方,明显某一两个方用在那使用很多患相同病的人身上。我再次强调,按前述的做法,这许多“使用频率”会压缩成1、2次。所以该医生的所谓10万方-案可能只还原成十数条。

我前面已经讲过,真正的“选”是在2)3)的整理过程中,整理完就只是排序问题,所以相当客观。
26
发表于 2014-12-22 20:43:36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14-12-22 13:31
我榜单上的候选方剂分四大类:1. 仲景方;2. 晋唐方;3. 宋元方;4. 明清方。民国以来的没考虑。

至于是 ...

这个选择标准呢,不外两个:一个是简便廉验加上安全,一个是使用频率。两方面兼顾,工程浩大,难。看你的介绍,似乎是倾向于使用频率,是这样吗?

点评

工程的确很浩大,至于标准,使用频率这个用语不准确,譬如前些时看到有个报道,讲有个中医说他从医以来开出超过10万方,明显某一两个方用在那使用很多患相同病的人身上。我再次强调,按前述的做法,这许多“使用频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23 09:46
25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2 13:31:08 | 只看该作者
我榜单上的候选方剂分四大类:1. 仲景方;2. 晋唐方;3. 宋元方;4. 明清方。民国以来的没考虑。

至于是不是一案一票的海选?答案是Yes and No. 如前所述,第二、三步是从很多医书中将提到过的方-案以方为中心整理过,所以在最后第四步的排序前,一个方子可以有几十甚至上百医案,但每个医案都有一定的独特性,譬如同属用藿香正气散治食物不洁引起的腹痛肚泻,就会只保留一两个有代表性的。所以是不是一案一票?Yes,但这里没有“海选”,完全按照用数据说话的精神,全凭那个方有本事/实力积累出越多的医案数,自然就得“票”或分越高,所以说不是“海选”。

理论上,仲景方因年代久远,用的医家多,应该有很大优势。确实如此,在Top100和Top10中,仲景方都占了近半。但是,首三名却不是 一 上帖说了,我认为第三名的肾气丸严格来说不属仲景方,所以从结果来检验,我以为这个排行方法相对来说相当公平。当然,如果认为有更好的排行方法,欢迎提出来讨论。

24
发表于 2014-12-22 11:01:16 | 只看该作者
萧先生的意思是一案一票的海选吗?
23
发表于 2014-12-22 10:07:12 | 只看该作者
一说选方,中医博大精深的大就显示的太明显了。方子实在多的数不过来。或者第一步先分四类来选:

1,张仲景方。2,张仲景以后至金元四大家,其中《和剂局方》为主。3,明清医家方。4,民国至现在。

我这样分有个原因,就是案中医教材《方剂学》选方来源分的。教材里1、2、3和4(合一块)类方大体各占三分之一。民国后的方子一定要单独划分,因为受到西医影响。
22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2 09:53:31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4-12-19 21:46
萧先生说的选方,这个方法不太好实施,这里仁海先生给出了十个方子,等其他人再要给,一会就能给出几百个, ...

如果像李老师所说这样的确是不好选,一下几百个方子跳出来倒是其次,主要是每个人的一己之得都难免受地域和时代因素所限制。但是,选药物难道不是同样避不开个人/地域/时代的因素?所以绕开方剂选药物我以为意义不大。俺抛这个议题固然是想挑战一下“临床家”们,看看能不能找到些证据去否定我的某些臆测。当然,更重要的是,我确信一个经得起敲打的排行榜,能引导中医学子们把有限的时间精力花在最需要和最值得花的地方 一 这才会有学习的效率。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我们先撇开“做”的方面的时间人力问题,花点时间想想排行榜要怎样做出来才有公信力,即是,怎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个人/地域/时代的因素。我想大概需要下面几个步骤:
 1)把现存仲景至清末民初稍有影响的医书收集起来,按后世医家是否有提及的次数选出较可信的作为原始材料;
 2)把上一步所圈定的医书中的方剂-医案以方剂为中心加以整理,即把不同医家的医案都归到相同的方剂下面;
 3)然后由专家们检视医案,把不可信和重复的排除掉;
 4)最后按附于各方剂的医案数来排序。
上述的每一步都有许多技术细节会对结果产生一定影响,但如果基本上按照上面所说去做,我想由此得出来的Top100和Top10方剂名单应该比较有公信力。如果有人这样做了,这个榜单应该和我手上掌握的不会有很大分别。

我把仁海Top10榜单里的方剂在我的榜单里的排名放在每个方剂之后:
1、大柴胡汤        # 17 (小柴胡汤 #5)
2、桂枝汤        # 51
3、白虎汤        # 21
4、麻杏石甘汤  # 92
5、茵陈蒿汤        # 173
6、肾气丸        # 3
7、炙甘草汤        # 60
8、温经汤        # 143
9、桂枝芍药知母汤        # 111
10、乌梅丸        # 43

仁海是经方派的么?怎么全都是仲景方?这是不是有些厚古薄今的味道?

另外还有两点值得一提。一是肾气丸虽然高中我的Top10第三名,不过,我很有些怀疑,这方很可能是宋时才加上去的,或至少是那时才定型的,所以严格来说不算仲景方,有没有人知道已经有人讨论过这个问题?

另外,仁海把大柴胡汤放在榜首,但在我的排行榜中,小的比大的排名高出一级,因为所附医案数小的比大的多出整整一倍,即小的适应证比大的广阔许多。所以,仁海把大柴胡汤推到首位似乎和大部分医家的看法有些不一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29 00:01 , Processed in 0.09557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