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192|回复: 10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阴阳五行说为中医提供认识的方法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4-11-18 09:52: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妙之门 于 2014-11-18 09:58 编辑

        阴阳五行说在我国古代是最重要的哲学理论。由于它具有朴素的唯物观念,包含有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因而为我国各哲学流派所接受,并且广泛应用于自然界及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医也不例外,中医运用阴阳五行说给自己带来了普遍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思维方式。为认识生理病因药物药性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了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然而有人却说:“阴阳是个抽象的概念,任何事物都可以分成阴阳”。“但是什么是阴,什么是阳,却无明确的标准”,“都是主观的划分”。“既然万物都可以随意划分阴阳,而阴与阳之间又可以存在任何关系,这样的学说当然能够解释一切事物及其变化,然而实际上还是等于什么也没有解释”。
      当然,起初阴阳指的是日光向与背的自然现象,然而自从它被抽象出来,作为一对哲学范畴以后,就不再具有原来质的确定性,已经成为了没有实体的“抽象的概念”。其实,阴阳作为“抽象的概念”,乃是一对矛盾范畴,就像正反、前后、高下、表里、强弱等矛盾概念一样,用来说明事物的相对关系。但是,它们却不像生死、有无、损益、祸福、进退等矛盾概念那样,是事物自身呈现的具有对立关系的具体状态。因此要问“什么是阴,什么是阳”,那是没有独立答案的。因为阴阳这个概念来自于相关事物关系的抽象,它们不能单个独自存在,这就决定了事物的阴阳分属,只能是人的“主观划分”。不过,这种“主观划分”却不是“随意”的,它既有一定的原则,又有“明确的标准”。一般来说,凡是正面的、上升的、燥动的、发散的、温热的、处于支配地位的分属为阳;凡是负面的、下降的、沉静的、收敛的、寒凉的、处于从属地位的分属为阴。例如五脏与六腑的阴阳分属,由于六腑“传化物而不藏”划归为阳,五脏“藏精气而不泻”划归为阴。又如六淫中的 “凤”、“热”、“署”属于温热,被划归为阳邪,“湿”、“寒”属于寒凉,被划归为阴邪。以此类推,八纲中的“表”、“热”、“实”归属为阳证,而“里”、“寒”、“虚”则归属为阴证。由此看来,阴阳分属不是笼统的,而是具体的,只要遵循划分的原则,就能反映事物的特征,说明事物的相对关系。因此,它所“解释的一切事物及其变化”,具有客观上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他们还说“五行的相生相克最初来源于对木、火、土、金、水五者属性的观察,这种观察是非常原始、粗陋的,根本经不起推敲”。在“牵强附会”中,“五脏和六腑...... 的各种关系的可能组合都能在相生相克相乘相侮中找到对应关系,似乎什么都能解释了,然而实际上还是等于什么也没有解释”。
      我们必须承认,古人对五行属性的观察是“非常原始”的,由这种认识产生的观念,所固有的片面性,不可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不过,这是由当时人们的认识能力决定的,不应该拿现代科技水平去苛求古人。然而,值得称道的是,古人从这五种自然物某些理化关系中,悟出的五行生克的辩证哲理,却给我们勾勒出了一幅相互联系、不断变化、循环更替的世界画面。
      自从五行被看作世界的始基和本源后,人们对这五种自然物的解说,便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赋予了哲学的内涵。“五行说”不仅指出了世界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且还说明了事物不是孤立的,而是联系的;不是永恒的,而是变化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古人对五行属性的观察是“原始”的,但不应该说是“粗陋”的。相反是那样的细腻,古人用相生相克阐述的事物的普遍联系,用往复循环阐述的事物的不断变化,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国的思想发展史。
      “五行说”和“阴阳说”均是我国先贤的哲学理论,属于认识的方法论。这两个学说通常合并在一起,称为“阴阳五行说”。“阴阳五行说”含有朴素的唯物观念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中医运用“阴阳五行说”作为认识的方法论,不但阐述了人的自然属性,摒弃了巫术及神鬼天命思想,开辟了从人本身和自然的原因寻找病因的途径。而且把人的自然性与人的社会性结合起来,把人的生理和人的心理联系起来,论述了人的思想情绪变化对身体健康产生的影响。中医学还运用“阴阳五行说”作为认识的方法论,把不同的致病因素,导致的不同病变,呈现的不同症状和体征,以及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理特征,进行了类别的系统归纳,梳理了复杂现象的纷乱。例如中医提出的“阴虚”、“阳虚”、“阴盛”、“阳盛”等概念,梳理了因病变而生理功能发生异常的各种证候,从而为中医的病理学奠定了基础。中医还运用“阴阳五行说”作为认识的方法论,把内脏之间,内脏与体表、与体外孔窍等联系了起来。同时把四时与五气、五味、五官、五体、五志及脏腑关联起来,建立了人体组织器官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中医还运用“阴阳五行说”作为认识的方法论,确立了调理固本、平衡阴阳的医学理念,以及辨证施治的诊疗方法和原则。
      人和其它生物一样,自身的成长是一个自然过程,人体各组织器官总处在一个动态的生理平衡状态。中医学运用“阴阳五行说”的哲理,解说了这种状态。对于疾病的产生,器官功能的损伤,可以用阴阳失调来说明;对于各器官的相互关系,又可以用阴阳分属和五行对应来概括;对于疾病的发展与转化则可以用阴阳消长来解释。中医还运用“阴阳五行说”的哲理,解说了人体器官的生理功能;论述了脏腑经络内环境的运行机制,内脏病变通过经络反应到体表的规律;阐述了中药的四气五味及药性的阴阳变化,从而建立了与人的五脏六腑各器官的主治功效关系。
      总之,中医把人的生理与病因,养生与医疗,统一于阴阳转化与消长、五行相生与相克之中,解说了人的生老病死,解说了生命和生理现象,解说了病症的体征和证候的变化规律,解说了中药药性和主治功效。从而为中医药科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基础。因此不能说阴阳五行说“什么也没有解释”。实际上,中医运用“阴阳五行说”阐释的生理与病因,即便是目前仍有科学探索的价值。可以说,“阴阳五行说”为中医提供的辩证的思维方式,是关于方法论的宝贵财富。为全面把握人的生理病因开辟了认识途径,又必将为现代医学注入新的活力
79
发表于 2014-11-27 15:47:10 | 只看该作者
岳毅科 发表于 2014-11-26 10:15
穿衣是文化,吃饭是文化,建筑是文化,艺术是文化,中医和西医也是文化,这是毋庸置疑的!不知道为什么, ...

什么绕口令!像你这样胡搅蛮缠,你不觉得很无聊吗?像你这样仇视和故意曲解中医的人,只是极个别的另类罢了。中国的患者都是善良的正直的人,除了你自己没有人会像你这样无知和无聊的。请你自重!
78
发表于 2014-11-27 15:14:12 | 只看该作者
岳毅科 发表于 2014-11-26 18:45
若将零态比作水源,那么,中医和中华文化就像发源于同一水源的不同河流。只不过中华文化以自然之道和社会 ...

中医理论里的哲学思想不是高低的问题,而是是否唯一正确的问题。
虽然由二进制发明计算机,开启了20世纪震撼人心的科学技术是由西方人做出来的。但其哲学思想即灵魂却是中国的。不管是谁做出来的,都是中国哲学思想的体现。零态理论就是用来支持、鼓励中国人也这么做的。若否定了中国的哲学思想,谁也别想做!
77
发表于 2014-11-26 19:20:23 | 只看该作者
岳毅科 发表于 2014-11-26 18:45
若将零态比作水源,那么,中医和中华文化就像发源于同一水源的不同河流。只不过中华文化以自然之道和社会 ...


黄帝内经作为两千年前的著作,确实有伟大之处。
但这已经是历史了。
对于历史的知识,我们既不能全面否定,也不能全面继承。
如果全面否定,中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如果全面继承,它就没有发展空间。
中医理论里确实有很高的哲学思想,但是经历数千年的发展,并没有演化出医学科学。
这足以证明这套理论还是有问题的。
你坚持它的哲学思想是对的,但全面坚持就会有问题。
————————————————————————
    认识正确。
76
发表于 2014-11-26 18:45:4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75
发表于 2014-11-26 18:15:0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74
发表于 2014-11-26 11:00: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4-11-26 11:13 编辑
岳毅科 发表于 2014-11-26 00:28
你的那个零理论,是个两面派!
就你坚持的东西,还是有些道理的。为什么我很多方面还认可你,就是你有对 ...


若将零态比作水源,那么,中医和中华文化就像发源于同一水源的不同河流。只不过中华文化以自然之道和社会之道为主,兼及生命之道。而以《黄帝内经》为首的中医基础理论,以生命之道为主,兼及自然与社会之道。内经称中医为“医道”,就是这个道理。
也就是说,中医与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可用同一语言表达;只是因为二者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才有表现形式的不同
73
发表于 2014-11-26 06:36:19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4-11-25 22:21
建筑是文化,艺术是文化,中医和西医也是文化,这是毋庸置疑的!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人一说起中医是文化就深 ...

        中医与中国文化无关是无知;中医等于中国文化是错误。有关系,而不是相等同。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72
发表于 2014-11-26 06:21: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4-11-25 22:34 编辑

穿衣是文化,吃饭是文化,建筑是文化,艺术是文化,中医和西医也是文化,这是毋庸置疑的!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人一说起中医是文化就深恶痛绝,就痛不欲生!其实,又有谁能否定中医的文化特性呢?这些人处心积虑否定中医是文化的目的是什么呢?
71
发表于 2014-11-26 00:28:2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70
发表于 2014-11-26 00:02: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4-11-26 00:04 编辑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4-11-25 08:23
看来先生很有使命感,很着急!
中医与现代科学结合之事,肯定是正确发展方向。
但是落实到具体学术上, ...

不知先生是否认为我也是文化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4 23:28 , Processed in 0.05651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