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1|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湖南纪委官员举报“金银花更名”涉腐败 药典委回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8-13 08:48: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孤狼啸月 于 2014-8-13 08:50 编辑


昨日,国家药典委在官网发布《关于金银花、山银花分类有关问题的说明》。



金银花


山银花

昨日10时37分至16时2分,拥有18万粉丝的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通过其实名认证微博@御史在途连发13条微博,称国家食药监总局为利益集团代言,国家药典委把南方地区传承上千年的“金银花”更名为“山银花”,把金银花作为山东“忍冬花”的专用名,“给数以千万计的百姓造成无比重大的经济损失”。

陆群在微博中还透露,“金银花闹剧”的总导演是原国家食药监局局长、现国家药典委常务副主任委员邵明立。他表示,“将摆出铁的证据。”

对于陆群的举报,昨日,国家药典委员会通过官网回应,1977年版《中国药典》将山银花(即陆群所指的“南方金银花”)列为金银花的植物来源,没有研究资料作为支撑,所以2005年版《中国药典》将金银花和山银花分列进入药典目录。新京报首席记者 王姝 魏铭言

追问 1

金银花和山银花有何区别?

1977年到2000年二者同属“金银花”;2005年后分别入典,但性味、功能、用法描述“一字不差”

昨日,国家药典委在《关于金银花、山银花分类有关问题的说明》中介绍,“金银花”作为药名首见于南宋的《履巉岩本草》。《中国药典》自1963年版开始收载金银花,1963年版《中国药典》规定供药用的金银花植物来源只有一种,即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1977年版《中国药典》在金银花标准中增收了其他3个植物来源,分别是山银花(华南忍冬)、红腺忍冬和毛花柱忍冬。经查当年的药典技术档案,由于刚刚结束“文化大革命”,药典工作属恢复初期,新增的三个来源未能找到支持其收载入药典的相关研究资料。

陆群称药典委回应系“谎言”

说明还称,鉴于实践中金银花、山银花药材在药用历史、来源、性状、化学成分等方面的差异,经过专业委员会审定,2005年版《中国药典》将金银花和山银花分列进入药典目录。金银花是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山银花有四种,即“红腺忍冬”、“华南忍冬”、“灰毡毛忍冬”、“黄褐毛忍冬”。

据新华社报道,从1977年一直到2000年的《中国药典》,山银花和金银花都是合在一起。虽然2005年版和2010年版《中国药典》对两者进行分列,但是药典对两者在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中的描述,又一字不差。

“谎言!”对于国家药典委的回应,陆群对新京报记者说,“我今晚就写资料,明天就发出来,讲清楚南方金银花到底是不是金银花!”

“山银花”有望重回“金银花”

北京一位不愿具名的中药专家向新京报记者介绍,根据药典记载,金银花、山银花功效基本相同,但正如南山楂、北山楂;南山参、北山参的区别一样,中药使用讲究地道药材,不同区域生产的药材,品质会有差异。

“在北方,中医处方中的金银花,医院药剂科使用的金银花,都是指北方产的金银花,而南方产的‘金银花’一直被称为山银花。”这位专家称,南方山银花因为种植面广、产量大等原因,价格一直比北方金银花便宜。

这位专家对陆群的举报内容不认同。他表示,在2005年版《中国药典》明确将金银花和山银花区分之前,也常常有南方山银花冒充北方金银花搅乱市场的情况出现。

不过,也有专家表示,修编2015年版《中国药典》时,可望将山银花恢复到金银花原有的称谓表述上,为山银花“正本清源”。

追问 2

药典收载是否有利益输送?

陆群称更名是“腐败问题”,有北方金银花厂家操控国家药典修改,并造谣毁谤南方金银花

昨日,陆群还称,将南方金银花更名为山银花,并不是简单的学术之争,是“严重的腐败问题”。

陆群在微博中称,“2005年前后,国家药典委把中国南方地区传承上千年的‘金银花’更名为‘山银花’,把金银花作为山东‘忍冬花’的专用名。”据官方简历,邵明立是山东济南人。

南方金银花更名后价格降10倍

陆群说,南方金银花更名后价格一落千丈,北方金银花厂家趁机大量低价收购,南方众多花农血本无归。据湖南新闻联播报道,2010年以前,邵阳隆回一公斤南方金银花的干花可卖220元,湿花也能卖8元,而2013年,一公斤干花最多卖20元,湿花只能卖到0.8元。

陆群称,“为了搞垮南方金银花产业,以山东‘九间棚’为代表的无良企业斥巨资公关,先修改国家药典,再造谣毁谤南方金银花‘上火’。造谣的重庆某文化传播公司承认收取九间棚130万元的费用。”

药典委称曾引导合理种植

新京报记者查询此前的相关报道,发现去年3月前后,曾有过对山银花的质疑,一些报道暗示金银花与山银花是完全不同的药材,山银花冒充金银花,甚至成为“有毒产品”。

湖南卫视在2013年9月曾报道,经过记者一个多月的暗访调查发现,山东平邑县一家金银花苗木公司3年时间花费100多万元,聘请重庆一家民营传媒公司作为网络推手,散布南方金银花喝了上火的谣言。

上述所称的“九间棚”公司,全名为九间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所在地为山东平邑县。该公司宣称,“以金银花产业化研发为主导产业,以‘做强做大金银花产业,争当金银花产业龙头’为目标。”

这家公司是否操控了国家药典修改,并造谣毁谤南方金银花?

昨日19时许,新京报记者致电该公司,一名男性工作人员说,“我是今年春节过后才来的,不清楚以前的事情”。记者询问其公司领导的联系方式,他表示,他会转告公司领导,“明天回复”。

昨日,国家药典委对此回应,2005年版《中国药典》颁布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发文并通过多种形式要求实际使用金银花或山银花的企业应在处方中予以明确标示,以确保消费者在购买药品时获得准确的药品信息。同时,为了引导种植者合理种植,一些产区媒体曾做了相关科普知识报道。


湖南纪委官员举报“金银花更名”涉腐败 药典委回应

陆群,1971年出生,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网名“御史在途”。2011年,他通过微博声讨长沙县警方拘留殴打讨薪农民工,并为此与长沙县委书记杨懿文“对赌官帽”而受到关注;此后他还曝光娄底市电业局多名局领导配备奥迪车;曝光岳阳林纸怀化子公司恶意排污殃及数十万百姓等等。

私信“规劝”食药监总局官微

新京报:身为纪检系统的官员,为什么选择微博举报食药监总局?有没有尝试过其他举报途径?

陆群:我是以普通的党员干部身份,举报这件事情(南方金银花被2005版《中国药典》更名为“山银花”,导致南方花农巨额损失)的。这些年来,南方多个地方政府已跟食药监总局、国家药典委员会沟通过很多次了,媒体也报道过很多次,但由于涉及利益集团,问题一直解决不了。我今年7月也给食药监总局(官微)发过私信,但也不了了之。

新京报:私信写了什么?

陆群:私信中,我主要讲了金银花更名给老百姓造成的巨大损失,希望食药监总局不要受利益集团摆布。我也提到,如果问题不解决,食药监总局继续无视百姓的诉求,我会公开敦促食药监总局局长张勇引咎辞职。

新京报:他们如何回复?

陆群:没有直接回应我,而是通过湖南省食药监局,给我发来了一个回复,两张纸,讲的是为什么更名,也就是2005版《中国药典》为什么要把金银花和山银花分列出来。具体内容现在记不大清楚了,但我记得很清楚,看完后我认为食药监总局解释的理由牵强附会,站不住脚。

曾到金银花产区调研查证

新京报:2005版《中国药典》距今已经9年,为什么现在才出来举报?

陆群:南方金银花更名为山银花的后果,最近两三年越来越严重。北方利益集团还有一些文化传播公司,造谣诋毁南方金银花(即“山银花”),发布了诸如山银花上火、山银花冒充金银花等信息,这对南方金银花带来严重打击,上千万花农血本无归。但北方的利益集团却趁机大量低价收购南方金银花,再包装、冒充成北方金银花,高价卖出。

新京报:有证据证明北方利益集团操控金银花市场,诋毁山银花吗?

陆群:我掌握了确凿的证据。我是从今年5月开始关注这件事情的,从5月到现在一直在调查了解事情背后的真相。我到湖南金银花主产区做过调研,也了解了贵州、重庆、四川等其他南方金银花产地的情况。

新京报:举报中,你提到了两名部级官员,有证据表明他们跟此事有关吗?

陆群:没有直接证据,但2005版药典更名时,邵明立就是国家药典委的主任委员,他要对药典修订负责。这几年,南方金银花产地的地方政府一直在找食药监总局、国家药典委,但是事情一直没有进展,解决不了。

另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2005年更名后,国家食药监总局2006年7月6日下发文件,要求使用南方金银花的厂家要向国家食药监总局提交申请。从文件下发到工作截止时间,不到一个月。以湖南为例,湖南食品质量监督局转发文件的时间是2006年7月26日,而截止时间是8月1日,只有几天时间,其他各省情况也大致如此。为什么只给厂家几天时间?

如果因此丢官,我就做个农民

新京报:微博举报后有没有压力?上级领导有没有干预?

陆群:不可能毫无压力。今天(12日),就有领导和同事对我做出了善意的批评和提醒。我也做了解释,告诉他们调查了解到大量事实和真相后,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所以才会这样举报。如果解决不了,我还会继续炮轰下去。今天(12日)晚上我会把资料整理出来,明天就发出来,把铁的事实和证据摆出来。

新京报:想过举报会带来的最坏的后果吗?不担心影响前途吗?

陆群:我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想到过各种结果。对此我不担心。因为这里面没有涉及我个人的任何利益,我只是了解到事情真相后,履行了一名国家工作人员、一个基层党员干部的职责。如果最终影响到自己的前途,比如丢官,我就做个农民。

新京报:这不是您第一次微博举报,几年前,您也微博举报过一名县级官员。上次微博举报后,有没有带来不利影响?

陆群:上次的事,不能说一点影响没有,有的领导不习惯,但是大的影响没有。至于微博举报,信息社会,利用微博披露一些情况,促进政府部门改进,阳光执政,我认为是不错的渠道。

我也做了解释,告诉他们调查了解到大量事实和真相后,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所以才会这样举报。如果解决不了,我还会继续下去。 ——陆群

新京报首席记者 王姝
8
发表于 2014-8-14 16:05: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柳之心 于 2014-8-14 16:14 编辑
萧铁 发表于 2014-8-14 15:37
说起这个金银花,三个月前到我老师家里时,老师带我到田头第一次看到此植物的真身。那时刚好是收获季节,花 ...


呵呵,萧兄真的是与金银花真身只有一面之缘呐。
我老家就有一棵金银花,爬满一堵花墙。金银花开花是一茬一茬的,采收真的得一遍遍地采,“更加不可能一株花来回几次只收银花”是萧兄的猜测,不过猜错了。其实开成银花就不能用了,做药只用钩状的花蕾,稍带点绿色。
老母亲教过我,采下的花蕾阴干才行,太阳直晒,就变黄了,阴天采下,干不了,一天后就发霉了。
真的很不容易。不知道产业园里的金银花是怎么干燥的,大概得用专用设备。

我觉得还是钱教授说的更专业些,与我实际所见相同,金银花是一蔕两花,与《本草纲目》也相符。那种一蔕十花的,不是《本草纲目》上记载的金银花。
7
发表于 2014-8-14 15:37:11 | 只看该作者
说起这个金银花,三个月前到我老师家里时,老师带我到田头第一次看到此植物的真身。那时刚好是收获季节,花已结蕾,有些已经开花,原来未开花时是绿白色,花一开中间的花柱是金黄色,所以叫金银花。一眼望过去,黄白一片,煞是好看,还有阵阵清香,虽说不上是心旷神怡,但对我这个城市人来说,也算一种特色。

据我老师说,实际上花一开,清热的效力就降低了,即是金花效用不如银花。不过,采花时是整株花收,不可能像采茶一样去挑,而且现今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更加不可能一株花来回几次只收银花,反正药怎么收,大家就只能这么吃了。

就这个报道来说,双方都不够专业。譬如国家药典委员会所发布的《说明》里有这样一句话:
鉴于实践中金银花、山银花药材在药用历史、来源、性状、化学成分等方面的差异,经过专业委员会审定,2005年版《中国药典》将金银花和山银花分列进入药典目录。

如果分列的决定有“性状、化学成分”等方面的根据,就应该把它们公布出来,让公众可以判断。现在什么时代了?又不是只有你们药典委员会几个人才会看技术报告,拿不出事实数据,靠几个专家教授讲两句什么“鉴于各方面差异”的抽象说话就想蒙过去?这个药典委员会在“摆事实讲道理”上已经明显处于下风。


那个钱教授属于既得利益集团中人,讲的话自然会为既得利益集团辩护,相对而言,陆群更可信些。

不过,分列后的结果导致有人发财有人遭受重大经济损失,与利用职权之便谋私中间不一定有必然的联系。有些事情处理不好予人可乘之机,与利用职权谋私之间的界限有时很难分清楚,在法律和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尤其是这样。

点评

呵呵,萧兄真的是与金银花真身只有一面之缘呐。 我老家就有一棵金银花,爬满一堵花墙。金银花开花是一茬一茬的,采收真的得一遍遍地采,“更加不可能一株花来回几次只收银花”是萧兄的猜测,不过猜错了。其实开成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14 16:05
6
发表于 2014-8-14 10:08:15 | 只看该作者
http://business.sohu.com/20140814/n403427486.shtml

2014-08-14 06:57:19来源:中国青年网

  昨晚,国家药典委员会首席专家钱忠直教授接受北青报记者独家专访。钱教授认为,金银花与山银花本就是两种植物,根本没有过南方金银花、北方金银花之分。在2005年前,灰毡毛忍冬只在湖南地方标准中被当做金银花,在2005版《中国药典》修订中,灰毡毛忍冬首次列入药典,并列入山银花名录下。地标变国标之后,当地灰毡毛忍冬销量翻了10倍。

  钱教授认为,此后当地销量下降,与产地失信有直接关系。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发言人昨日就湖南纪委官员在微博上实名举报原国家食药监局局长的问题表示,中央纪委驻食药总局纪检组已向中央纪委相关部门作了专门报告。

  举报人陆群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他将梳理相关证据,并予以公开。同时,他对国家食药监总局和国家药典委也提出了四点质疑。

  “御史在途”陆群:四问金银花

  昨日,网络实名举报人陆群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正在就金银花更名中的问题梳理相关证据,并予以公开。同时,他对国家食药监总局和国家药典委提出了四项质疑。

  据陆群介绍,今年5月份,一些基层干部、农民、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找到他反映情况。“我出生中医世家,一听情况就非常气愤,决定介入此事。根据我个人的经验,这样的重大的事件背后肯定是有深层次的原因。国家药典委,修改药典的时候是2004年、2005年前后,也是国家药监局历史上最腐败的时候。”

  陆群表示将梳理相关证据,并予以公开。他就举报中所关注的重点方向,向有关方面提出了四项质疑。

  他表示:“第一,2012年以来,北方一些企业斥巨资买通网络大谣,个别的媒体和专家,在网上造谣诋毁南方金银花,造成其价格一落千丈,给农民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国家食药监总局为什么不辟谣,为广大百姓说话?第二,国家药典对南方金银花的修改没有草本等依据。国家药典将木犀草苷说成是金银花的主要有效成分颠覆了传统的观点。实际上,所谓“山银花”与金银花均含有益于人体的绿原酸,如果说木犀草苷是主要有效成分的话,“山银花”和金银花的叶子和藤含量更好,甚至花生壳的含量更高,那为什么不去开发叶子、藤和花生壳呢?因此,这个所谓木犀草苷标准是为北方金银花量身定做的。第三,所谓“山银花”和金银花在国家药典里面,无论是“性味归经”、“功能与主治”还是“用法与用量”这三个重要指标,国家药典里对金银花和所谓“山银花”的描述是完全一致,既然这样,为什么要将南方金银花改成“山银花”呢?第四,中国的药品和食品市场,对金银花的需求每年是2万吨以上,南方金银花被改名“山银花”之前,供需是平衡的。改后,金银花产量只有6000吨。但市场需求还是2万吨,那么1.4万吨金银花的缺口从哪来?只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市场上面,公然用山银花替代金银花,入药入食;二是北方金银花企业贱价买进“山银花”贴上金银花标签,卖给药企食企。对市场监管是国家药监局的职责,请问1.4万吨的缺口市场监管是如何的?”综合新华社报道

  “九间棚”:没有抹黑山银花

  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与九间棚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廉士冬取得了联系,他表示,“九间棚”公司与2005年版和现行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制定和修改没有关系,公司对国家药监局和国家药典委员会及其领导和工作人员,没有进行任何公关行为。

  网名“御史在途”的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在微博公开举报原国家食药监局局长邵明立,同时称“为搞垮南方金银花产业,以山东‘九间棚’为代表的无良企业斥巨资公关,先修改国家药典,再造谣毁谤南方金银花‘上火"。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廉士冬作出了上述回应。

  针对媒体报道的“九间棚”公司负责人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公开发表言论称“金银花和山银花的药效有很大差别,金银花是凉性的药材,而山银花则是热性的药材”的说法,廉士东表示,有关“山银花性热”观点,是根据专家在2011年5月举办的首届中国金银花节暨金银花高峰论坛上作的公开介绍而来。该高峰论坛是“九间棚”公司与卫生部人才交流中心、临沂市人民政府、中国金银花专业委员会等机构合作举办,九间棚公司及领导只是按照专家的研究结果作介绍,不存在所谓的造谣。

  而对于媒体报道中提到的,“九间棚”曾通过重庆某公关公司对山银花进行抹黑,提出“如果将山银花当金银花使用,严重者会危及生命”的说法,廉士冬承认,“九间棚”确实与重庆两家公司进行了阶段性商业合作,但合作内容仅限于策划、采写和发布有关金银花业务的广告和新闻稿件等,从未授意其对山银花进行故意抹黑。

  同时,廉士冬表示,目前“九间棚”作为中国最大的正品金银花全产业链企业,生产的金银花产品不仅为“王老吉”凉茶进行原料供应,同时供给哈药集团、神威药业等药企作为药品原料,销售范围辐射全国市场。文/本报记者 刘洋

  药厂:都叫金银花,但是分产地

  哈药集团某位地方非处方药市场部负责人告诉北青报记者,所谓金银花与山银花的区别在制药企业看来只属于产地差异,而两者在中成药领域都有巨大需求量,在绝大多数中成药中,两者的药效几乎没有任何差异。

  “我们到现在也很少用‘山银花’这个称呼,一直以来忍冬和其他忍冬科的药材都被统称为‘金银花’,只是称呼上会区别产地,比如‘平邑金银花’、‘隆回金银花’、‘秀山金银花’。”这位负责人表示,在实际药品制作和研发过程中,忍冬科各种药材虽存在细微差异,但并没有达到在临床用药上去区分的程度。

  唯一的差别是在中药注射液的选材上,忍冬科药材在“皂苷”的含量上拥有细微差别,山东平邑和河北巨鹿产的金银花“皂苷”含量较低,而2008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皂苷与胆甾醇结合生成不溶性分子复合物,破坏血红细胞的渗透性而发生崩解,也就是俗称的“溶血”。“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中药注射液在选择忍冬科药材的时候,开始使用皂苷含量普遍略低的忍冬,也就是药典上说的‘金银花’。但皂苷含量的这种细微差异在口服药物上完全没有体现。”

  实名举报金银花事件的陆群认为改名后,金银花产量只有6000吨,但市场需求量维持在2万吨,说明出现了用山银花替代金银花的情况。对此,该负责人表示,2013年除金银花以外的其他忍冬科药材集体大幅跌价,但这些跌价的药材也并非“烂在地里”,药材中多数还是以低价流入了市场。使用山银花的药品市场上没有出现供应短缺就是证据。“至于金银花1.4万吨缺口的说法,我们制药企业不会这么看,包括我们在内,使用山银花的药品在2005年版药典出来之前都是写‘金银花’的,但是想改成‘山银花’又不是那么简单。”文/本报记者 倪家宁

  对话

  北青报:这两天网上有种声音,认为2005年《中国药典》中的山银花更名,与南北商业利益争执有关?

  钱忠直:没有,我们修订中根本不涉及这方面问题。事实是,也根本不存在南方金银花、北方金银花这么一说。金银花为忍冬科,南北方都有分布,包括在湖南也能找到野生的,只不过灰毡毛忍冬产量高。

  北青报:可在南方,灰毡毛忍冬一直被认为是金银花?

  钱忠直:1993年湖南地方标准把它收入,当成金银花。根据卫生部标准,灰毡毛忍冬只能在湖南叫金银花,不能出省的。也就是别的省份要用金银花,只能用药典里规定的品种。后来,隆回要大力发展该产业,就想进药典。

  北青报:您是指灰毡毛忍冬?

  钱忠直:对。我们帮忙解决了这个问题,灰毡毛忍冬2005年进入药典,列入山银花名录下。

  北青报:当时地方政府什么反应?

  钱忠直:入药典等于帮他们解决了灰毡毛忍冬的药用身份,地标一下子变国标了。他们欢天喜地的,特别感谢我们。《湖南日报》曾有报道,收入2005版药典后,当地收购价格翻了10倍。

  北青报:为何近来说产地农民深受更名之害?

  钱忠直:我看到的公开数据显示,事实从2005年到2012年,湖南山银花产量不降反升,到2013年才出现下降。为什么现在说深受其害?去年3月26日前后,央视曝光了当地用硫磺熏蒸,让山银花变脸的新闻。那是个拐点,产地信誉没了,别人不认。当地农民也是被鼓动起来的,他们其实并不不知晓科学的事儿。这个账怎么能算到药典委员会的头上呢?就跟农夫与蛇的故事一样。

  北青报:所以您认为更名跟价跌没关系?

  钱忠直:如果说跟更名有关,那当地从2006年应该早就卖不动了,为什么销量在2007年到2009年一直上升?

  北青报: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既然两种药材功效相似,是否可以不做区分?而且在药典中,两者的“功能与主治”表述完全一致?

  钱忠直:说这话的应该是外行。功能相同就是一种药?多少化学药品都是功效相似的两种药?金银花是藤本植物,灰毡毛忍冬是灌木,像树一样的。金银花一支两朵花,灰毡毛忍冬一支10来朵,采摘成本低。两者化学成分也有很大区别,灰毡毛忍冬含皂苷,有溶血性,是不能用作中成药注射剂的,有安全隐患。

  北青报:药典修订一般要经过什么流程?

  钱忠直:首先要立项,明确任务后,任务下到各个起草单位。由起草单位报上来后,各个专业委会进行讨论,我们一共23个专业委员会,中药材专业委员会只是其中一个。像山银花与金银花分离这个,中药材专业委员会全体都要参加意见的,买通一个人两个人是不起作用的。我认为,药典委员会好就好在委员会制,靠委员会决定,而不是专家个人,也不是一个行政命令能够左右得了。

  北青报:有分歧怎么办?

  钱忠直:如果分歧大了,就表决制。但一般讨论后大家都能形成共识。

  北青报:国家药典委员会是否有监督机制?会否受到企业或外界影响?

  钱忠直:我们是独立机制,由委员会运作。整个程序是个大循环,哪是一个人能决定的?立项讨论完了,我们会向全社会公示三个月。有意见征集上来讨论后再公示,最后进入初稿。全世界药典公示机制都是差不多的。

  北青报:那2005年关于金银花的修订是专家提出的?

  钱忠直:是2005版大纲定的,跟个人没关系。大纲要全体委员讨论并通过的。修订背景是,涉及人民安全的药物问题,要一物一名一标准。当时不单单是金银花,像葛根、黄白等相关品种的区分都是2005版生成的。

  北青报:近期,南北两派关于金银花、山银花的矛盾争端日益激烈,您怎么看?

  钱忠直:我听说还有南方金银花协会?其实金银花是不分南北的,是他们自己杜撰出来的,这其实不是地域之争。

  北青报:有种声音期待,2015年版本中,山银花能跟金银花合并?

  钱忠直:这个不可能,山银花不可能变成金银花,是两样东西。

  文/本报记者 孙静

  实习生 宿涵程
5
发表于 2014-8-13 17:48:54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4-8-13 16:42
刚才也看见了这则新闻。
这里面涉及几个重要问题:1,中药品种的鉴定、确定。2,有没有腐败因素。3,最重 ...

小时候就看到当地农民采集金银花卖给药材收购站,还记得采收后不能暴晒,如在月朗星稀夜,还要拿出夜晒,吸露,当时不知道是什么道理,但是记得很深刻,过去荒地多,溪边路旁地头到处都有野生,老人都知道银花清热解毒,我也喝过,甘凉芳香,根本没有南方金银花上火这种说法,利益集团为了牟取私利,纯属胡说八道,
4
发表于 2014-8-13 16:42:45 | 只看该作者
刚才也看见了这则新闻。
这里面涉及几个重要问题:1,中药品种的鉴定、确定。2,有没有腐败因素。3,最重要的一点:利益集团是否已经渗透、影响了学术的权威性与法律法规权威性的问题。

请专业人士讲解。

点评

小时候就看到当地农民采集金银花卖给药材收购站,还记得采收后不能暴晒,如在月朗星稀夜,还要拿出夜晒,吸露,当时不知道是什么道理,但是记得很深刻,过去荒地多,溪边路旁地头到处都有野生,老人都知道银花清热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13 17:48
3
发表于 2014-8-13 10:54:31 | 只看该作者
没看法,做为一名“传统中医师”临床中始终是以历代中医典籍的记述为原则和根本开展工作的,从来就没有关注过这类“为了利益”而相互“撕咬”的闹剧。
2
发表于 2014-8-13 09:29:17 | 只看该作者
顶!盼有经验的老师们出来说一说看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4 05:26 , Processed in 0.06187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