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63|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用心学中医,关键在开悟——曹东义谈三个月学懂中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7-10 14:33: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姬领会的书稿《三个月学懂中医》摆在我的面前,我的第一感觉是很意外,一是他写书的速度之快,出乎我的预料,他已经出版了几部著作,当然看上去大多是科普作品,细读起来也包含着很多他自己的原创思想,对于中医学术理论的整体构建,他有自己“大道从简”的描述。二是,这本书的名称,很雷人,也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不用说三个月,有人说三十年也不一定学好中医。广西就有一个王教授,学了一辈子中医,教了一辈子中医,却写了“我负中医,中医负我”的万言长文,背弃中医,污损中医。因此看来,学习中医,谈何容易。
   但是翻开历史,学中医很快就成功,或者“一夜成名”的也不少,扁鹊受长桑君秘术,饮上池之水,三十日隔垣见物,“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记载于《史记》;刘完素夜梦神人以大斧子劈开胸膛,纳万卷书于胸中,醒后还觉得心口痛,但是突然之间洞明医道,成为《金史》的美谈。人们也常听说这样的例子,某人得到祖传秘授,或者“开了天目”,就“开物成务”,成了名医。难道姬领会也有了这样“点石成金”的本事?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打开书稿仔细阅读,其中虽然有一些观点未必稳妥,或者大有商榷的必要,但是,从整体上看,他遵循的仍然是传统中医教育的基本套路,也是从基础理论、诊断治疗入手,通过自己或者历代名医的典型案例,讲述中医的治疗方法,既有药物运用的基本原则,更突出了针灸、按摩、火罐、捏脊、刮痧、放血等非药物疗法的作用,非常适合基层中医临床使用,或者为自学中医的人士提供方便,是一部简明扼要的中医学概论。其内容简要而不简单,精炼而不乏独到见解,是一个很好的科普读物,或者属于中医的入门捷径。
   三个月,说起来似乎有些短,但是,如果每天几个小时都用来学习中医知识,其“课时”累积起来不亚于中医学院两个学期的课程,因为学院里还要学习西医知识、外语、文体、自习、实习、见习等等,都需要占用很多时间。假如一个人有了中学生物学的基础,再有中华传统文化的素养,或者“带着问题学、带着感情学”,这样的人学习中医,有三个月的时间一定是大有收获,成为一个合格的针灸师、按摩师、拔罐师、刮痧师都是不成问题的,而且也为辨证论治使用中药打下了基础。这样看来,“三个月学懂中医”不是空言,更不是狂言欺世,而是发奋学习中医,立志成才,传承中医学术的一个进步阶梯。学无止境,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早年倡导“日有一得”,九十岁之后主张“止于至善”,年且百岁,仍然每天看书学习,与时俱进。由此可见,学习是一个人一生的任务,靠的是不断进取的决心和不知满足的求知欲望。这说明另一个道理,“三个月”只是人生很短暂的一瞬,无论做哪一行,三个月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坐上时代前进的火车头,而必须“日日新,作新民。”
   姬领会的新作,使我想到另一个问题:什么是好中医?我认为,其标准不是具有多高的职称,有多少头衔,而是能够用中医的方法诊治疾病,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有的人,虽然是中医学院毕业的,甚至是硕士、博士学位,或者有教授的职称,但是不会用中医思维看病,这种现象已经不是孤立的了。“回归中医,做铁杆中医”是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针对“自我从属,泡沫中医”,提出来的治疗良方。“读经典,做临床”,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培养中医优秀临床人才的基本策略。我想,假如这些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中医的未来人,都想姬领会这样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积极探索传播中医学术的方法,那么,中医的未来一定会是春光满园、百花齐放的乐园,硕果累累的金秋。
   愿《三个月学懂中医》成为大家进步的阶梯,成为大家诚心敬意,格物致知,开物成务,以利天下的一个帮助。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诗经》作者两三千年之前有这样的感慨,可见古人是多么善于思考。“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这是居安思危的先见之明。现代信息时代,传承中医学术,需要不断总结,深入研究和阐发,把中医优秀的文化传统,传播到五湖四海,为全世界人民的健康,贡献力量。

36
发表于 2014-7-23 08:37:09 | 只看该作者
万岁中医 发表于 2014-7-22 09:42
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如果要是让我来教授中医,1个星期足矣!吹牛?本人从2009年开始 ...

这些话中听,我很喜欢!
35
 楼主| 发表于 2014-7-23 07:16:36 | 只看该作者
高手不出手,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请到110873141群与杨大侠过招。
34
 楼主| 发表于 2014-7-22 14:18: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铁骨铮铮2002 于 2014-7-22 06:25 编辑

今日又见一高手,说得看似有本事,关键是要拿点一东西出来晒晒。我看你说了这一堆话,好像也没有表明自己的观点。只有一点,就是自己学中医已经开悟。今人的书不行,只有古人的书得行。二是,三个月学懂中医是可以的。你来教学中医,只要一个星期,对吧?请你亮出你的真实身份,与杨金峰大侠一比高低如何?
33
发表于 2014-7-22 09:42:5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2
 楼主| 发表于 2014-7-20 18:42: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铁骨铮铮2002 于 2014-7-20 22:46 编辑

血余炭具有止血功效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人头发则没有止血作用。耗子兄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如果你说血余炭止血,邓大师可能无话可说。问题是你说人头发止血邓教授就来气了。虽然你说人头发止血出于《本草纲目》,但是中医教材并没有这么说。当然,被邓大师点名为中医掘墓人也不错,罗先生想当还不够格呢。
31
发表于 2014-7-20 15:07:45 | 只看该作者
《本草纲目》人部第五十二卷\人之一“时珍曰:苦,温,无毒。发者血之余。埋之土中,千年不朽,煎之至枯,复有液出。止血闷血晕,金疮伤风,血痢,入药烧存性。用煎膏,长肉消瘀血"

请你用中医药理论说明其机理,别东扯西扯。
30
 楼主| 发表于 2014-7-20 14:35: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铁骨铮铮2002 于 2014-7-20 06:38 编辑

可能没有人不认为你的说法是错误的。古人并没有说头发可以止血,而是认为血余炭有止血化瘀功效,这不对吗?我在哪看到个有人吃人中白止血的亲历亲验的记载。虽然中医药有很多东西用现代科技解释不清楚,并不能代表它就没有用。有效就有用,这才是科学的态度。
29
发表于 2014-7-20 13:59: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川耗子 于 2014-7-20 06:07 编辑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4-7-19 21:12
我看到报上你是这样说的,中医认为人头发可以止血,并不是老起半节就跑呢。《三个月学懂中医》可以说你真的 ...

 中医的神秘还在于古医籍记载的一些难以把握的离奇事件,如“金汁”(处理过的“人粪清”)可以治“天行热疾中毒”;“头发”可以止血……这无疑会使现代人觉得突兀而另类,也许用中医传统理论很容易把这些机理讲清楚,但身处在现代社会的人是否认同这些理论,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以上是我的原文。请中医药的脊梁们用中医药的理论解释一下这些机理。看看有多少现代人可以认同。特别提醒,一定要用纯中医药的理论哟。
28
发表于 2014-7-20 13:57: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川耗子 于 2014-7-20 05:59 编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3 13:20 , Processed in 0.09171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