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69|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医入门》网上自学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6-29 15:27: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医入门(群号362429152)以《国医入门丛书》为学习资料如下
1.增补分经用药赋(伤寒,外科必读)
2.症治论读释义(含內妇儿杂病,伤寒温病)
3.病理学正科讲义==郭受天编著
4.诊断学正科讲义===金少陵编著
5.难经之研究===章启民编著
6.內经之研究===章启民编著
7.增补脉学体要==陈用崇整理
8.卫生学讲义==吴瑞甫编著
9.内经生理/病理/解剖三种讲义,用集合论重订立体比较说明中西生理病理解剖同与不同(约五万字)==蔡陆仙著, 陈用崇校释
10.伤寒论新注(约20万字)==王朴庄著,附:伤寒论附余丶伤寒例新注丶伤寒论心法丶六经经气之原理丶伤寒与温病(热病学) 丶考正古方权量说, 陈用崇重编
11.卷易苞(约五万字加图表)=课外读物补充学习河洛术数的知识=(明) 章世纯著, 陈用崇校
12. 中医基础学===金少陵编著
希望你们通过学习以上教材,深入发掘中医珍贵的宝藏!以古代汉语与现代科学知识为基础,更以清醒的头脑先继承宝贵的遗产(复古),以先师各科讲义为指导,继承发扬中医再创新大同医学!
做为《国医入门丛书》主要整理者,通过二年多的收集资料查文献,走图书馆又重金从民间一本一本收集而来,在清至民国各中医学校的各科讲义中挑选定以上十几种,做为国医入门学习资料,从这些教材可以看出,当时中医教师如何以丰富的知识与临床经验融会新知撰编的教材,特别是郭受天丶金少陵都是旧学中来的老教师,他们竭力摆脱旧学的束缚,汲取新知识的营养,把现代医学的知识融于中医最古老的经典中,培植出中西合壁之花。每本书前的自序记录了他们陶醉于学术研究的心态,思想发展的脉络。

中医基础学===金少陵编著
自序
第一章:阴阳新诠,第2章:五行今释,第3章:六气指迷,第4章:气化解说,第5章:七情探讨,第6章:脏腑述要,第7章:气血概述,第8章:营卫知要,第9章:先天后天钩圆,第10章:君火相火提要,第11章:六经述意,第12章:奇经辨释,第13章:寒热结晶,第14章:脉学大义,第15章:治疗述略(七篇约40种疾病)。附书影。
美国约翰赫普金大学教授西格里斯曾经呼吁:“医生今天真好像站立在十字路口,倘若再顽固的抱着旧时医学各种思想而阻碍社会的进行,他会白费劳力而被遗弃的;如果他了然于社会的各种思想里去服务,他的前途就很光明了”。
不论你是初学者或是医生,我们都应该象殉道者一样的精神,火一样的热情!携手合作步入大同医学!
国医入门讲义丛书已出版如下六本
1.增补分经用药赋(伤寒,外科必读)
2.症治论读释义(含內妇儿杂病,伤寒温病)
3.病理学正科讲义==郭受天编著
4.诊断学正科讲义===金少陵编著
5.难经之研究===章启民编著
6.內经之研究===章启民编著
有需要者找学苑出版社邮购部邮购http://www.book001.com/或学苑书屋http://wd.koudai.com/?userid=2184221&wfr=qfriend
有购以上书籍者入“国医入门(群号362429152)参加学习与探讨”,在学习中碰到疑难问题,集中于每周末解答。
国医入门学习大纲
一丶中医源流
了解中国医学史(自选医史讲义)
二丶中医模式
1丶阴阳模式
2丶五行模式
3丶天地人模式
4丶纳甲模式
三丶人形
1丶内经解剖学(参看讲义)
四丶生理
1丶內经生理学(参看讲义)
1.        六气,参看中基,灵枢决气篇。
2.        脏气,参看中基,素问宣明五气论。
3.        营气卫气,参看中基,灵枢营气篇卫气行篇。
4.        脏象,参看中基,灵枢本神篇。
五丶疾病(参看病理学讲义)
1丶病因,了解三因,参看中基。
2丶五运六气,参看内经讲义。
六丶诊断(参看诊断学讲义)
1丶熟悉四诊。
2丶八纲,熟悉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四种相对性的断症模式。
治疗部分
1.        顺养,了解四季养生等,参看素问四时调神大论。
2.        五养,参看灵枢五味篇,素问脏气法时论等。
3.        食疗,参看中药本草等。
4.        方药,参看证治论读方剂,分经用药赋等
5.        治神,参看参看灵枢本神篇。
6.        针灸,自选。
7.        导引,按蹻,自选。兼看素问异法方宜论。
8.        外科,自选。
临症实践(理法方药与辨证论治二合为一)
1.        辨证,参看《伤寒论新注》《症治论读》释义等。
2.        论治,按证治论读的各科辨某症某方某药等。
3.        处方,背记汤头歌。
4.        医案,闲时有空多看各家医案以《古今医案平议》为主。
课外学习(了解术数河图洛书,学习卷易苞)
1丶古代汉语
2丶现代各种知识
通过学习有一定基础后讲解断病议症的程序等內容如下
审年月别方宜
用药与四时
年龄与辨形体
察声色审环境与近况
三部九候二十九脉
标本先后
七方十剂
选药与辨气味
医门八法
疾病与健康
症候与诊断
豫后及经过,转归
病原-素因
物理学
六经经气的原理
六淫,七情之病理等
14
发表于 2014-7-12 19:28: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7-12 19:30 编辑
红头山人 发表于 2014-7-12 15:11
欢迎王老师参与指导与教学!


哈哈! 陈先生客气了。
我还是先当学生,再当先生吧。

字体太少,看不清楚。可予以放大。
上论坛的以中老年人居多。眼睛大部分都花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7-12 15:12:19 | 只看该作者
红头山人 发表于 2014-6-29 15:33
浅谈学习郭受天先生编著的的设想
一丶国医病理学的任务与意义
1.     把古代有关病因病理的知识汇集归类, ...

《病理学正科讲义》第一课
《病理学正科讲义》于我国20世纪30年代由中医学家郭受天先生著,病理学亦名病因学,其目的在研究疾病的发生原因为诊断治疗提供依据。然而欲明疾病发生的原因,必须先了解无病时各脏器的生活机能而后可以了解病因。欲明各个脏器的生活机能,又必需先了解各个脏器的构造状态,及其相互关系的作用。换言之即欲研究病理学者,必须先由解剖学,組织学,生理学等科,逐层渐进,而后有途径可循,更有医化学,细菌学等,为了解学习病理学必须学习的科目。自古以来中医谈病理者,不以近现代凭器械药品及动物试验种种所产生的组织学,医化学,细菌学等,至使西人攻击中医不科学,攻击中医不懂生理丶解剖(中医整体论医学,纯粹建立群体观解剖学基础上流传两千多年,从未经过修改,与西方解剖学相较,所述多可互相通假,因名辞术语,大有出入,以至形成种种隔阂,如细心推敲疑问可以冰释)。简单介绍:西方所学偏于个体观,图谱逼真,叙述静致;中医所学偏于群体观,图谱不详,叙述简奥,以致造成耳食之士,肆言中国无解剖学科(本人将重新整理內经生理解剖病理学三书由蔡陆仙遗作)重整中医学说,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医取法于先天,多从起点立说;西医取法于后天,多在终点立说。从民国开始就有所谓维新丶复古丶中立三派。郭受天先生整理新旧学说创著《病理学讲义》将新旧学说容冶一炉,做为当时南京国医传习所学员学习教材,我们今天重新对它学习与研究有重大的意义,也希望你们能创立几个新的或突出中医理论特色丶又富有时代特征的新中医病理学,走向世界!。
我先浅说中西医治病的比较如下:
西医:如机械师修理机器,倘对于机件的形状丶位置丶功用,不太明了,则无法修理各种机器。
中医:为农民医。如农民管理农作物,首要辨别土壤,顺时布种,务使寒温燥湿,各适其宜,而后施以适宜的肥料,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成效,自可循序而至,即內经所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此农作物生理之定则。本此定则以为修理,虽然对各种作物的形态构造(解剖学),及其根茎枝叶花果等的发育状况(生理学),与内部的细胞组织(显微镜的解剖学)及化学成分,病原细菌种种等名称而不知,亦无所害。为什么?因为其修理的目的,并不在可行手术的实质器官的整理,而在于全体器官生活机能的调变,务求于全体需要之下,恢复其生理机能的常态,则疾病可以消除,身体自然健康,所以不须借助于近现代的物质科学,一样能收到良好的治病效果。
所以中医的生理学即园蔬的生理学,中医的病理学即农作物的病理学。其要义可以从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检验证实。
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所谓春生丶夏长丶秋收丶冬藏者,不就是园蔬(即农作物)的生理学吗?圣人养生即从此理,是谓得道!中医学说即以此道为根据,不是中医的生理学,即园蔬的生理学吗?病者平之反,逆是道,即失其平,而灾病以起,是中医的病理学,又称农作物的病理学。
寒丶温丶燥丶湿的作用,为物理刺激之一种,都能成为致病的原因,在几千年前以为东西方各国先哲所认同,只是其具体的观念,稍有不同而已。
如古印度在公元前五丶六世纪已见佛经记哉:人体的构造,由于地丶水丶风丶火,四大元素混合而成,故疾病的发生,亦由于四大不调而起,初则地大増,全身沉重;二则水大积,涕唾乖常;三则火大盛,头胸壮热;四则风大动,气息击冲;四大各主百一病,合之成四百四病,在唐孙思邈《千金方》中亦尝引此说曰:“凡四气合德,四神安和,一气不调,百一病生,四神同作,四百四病,同时俱发”。 与內经六气之说,虽稍有差异,但其认寒丶温丶燥丶湿,为致病的原因则无不同。
在古希腊则于公元前三丶四世记之际,有歇朴氏做液体病理四元论说:谓疾病由于血液丶粘液丶黄胆汁丶黑胆汁,四者失调所致,血液之作用为温,粘液之作用为寒,黄胆汁之作用为燥,黑胆汁之作用为湿,亦与印度四大及中医六气之说,不谋而合。
印度学说异于中丶希二派者,在其只认四大不调,为六大病因之一种,而其大部分则趋于鬼神,其治病亦重符咒而轻药物,如大藏经云:“凡病有六种,一丶四大不调,二丶饮食不调,三丶座禅不调,四丶业病,五丶魔鬼,六丶鬼病,此中魔鬼及鬼病,以神咒治之。座禅不调,以罪障忏悔之力治之。四大不调,饮食不调,以医师治之”。其弊在荒诞!
古希腊学说则专从人体着想,虽经后数次演变,由实体病理到希氏之四液体病理,固体病理,神本病理,灵魂病理,神经病理,寄生说病理,血液病理,以至近代各国流行公认的细胞病理学等等,其理论的根据,不外精神与物质,及精粗之异,而认识疾病的起因,总不出于人身之外,而归重于实质,则无不同。其用药处方,亦专取物质,而药性能其弊在板滞。内经认为自然界的一切有机物体,无一不为寒丶温丶燥丶湿的作用所转移,而此数者之所能显其作用者,在于日暄风荡之所致,日的作用为热与火的作用同,所以,于此四者之外,更以风丶火二种,则为六气,其中一气偏胜,都能使人身体发生疾病,由微至显,又可由其发生的症状,查找其偏胜的原因,作为治疗的依据,无或稍失者,故曰至精确也!凡在自然界内一切飞丶潜丶动丶植物的生理作用,病理作用,无一不以六气为转移,医生的诊断丶治疗丶用药丶处方,亦无一不以六气为消息,故曰至广大也!是说也,又即內经所谓揆度奇恒,道在于一,及得一之情,以知死生者,故曰至简要也!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7-12 15:11:28 | 只看该作者

欢迎王老师参与指导与教学!

点评

哈哈! 陈先生客气了。 我还是先当学生,再当先生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12 19:28
11
发表于 2014-7-6 20:18:18 | 只看该作者
红头山人 发表于 2014-6-29 15:33
浅谈学习郭受天先生编著的的设想
一丶国医病理学的任务与意义
1.     把古代有关病因病理的知识汇集归类, ...


                  陈先生辛苦了!

点评

欢迎王老师参与指导与教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12 15:11
10
发表于 2014-7-5 18:18:37 | 只看该作者
红头山人 发表于 2014-7-5 17:33
粱院长辛苦啦!别太累,要劳逸结合,有空再发发帖,我再跟帖。

谢谢陈兄的关怀
9
 楼主| 发表于 2014-7-5 17:33:15 | 只看该作者
梁常兵 发表于 2014-7-3 15:53
陈兄致力于中医传承,功德无量,值得称颂。
正在拜读大作,不日汇报心得,敬请指点

粱院长辛苦啦!别太累,要劳逸结合,有空再发发帖,我再跟帖。
8
 楼主| 发表于 2014-7-5 17:26:28 | 只看该作者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4-7-3 21:44
让红头山人用民国中医正科讲义培养一大批中医人士。

传承中医还是要靠刘主任大力支持才行!让学员跟您直接临床实习效果会更好!
7
发表于 2014-7-3 21:44:01 | 只看该作者
让红头山人用民国中医正科讲义培养一大批中医人士。

点评

传承中医还是要靠刘主任大力支持才行!让学员跟您直接临床实习效果会更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5 17:26
6
发表于 2014-7-3 15:53:41 | 只看该作者
红头山人 发表于 2014-6-29 15:33
浅谈学习郭受天先生编著的的设想
一丶国医病理学的任务与意义
1.     把古代有关病因病理的知识汇集归类, ...

陈兄致力于中医传承,功德无量,值得称颂。
正在拜读大作,不日汇报心得,敬请指点

点评

粱院长辛苦啦!别太累,要劳逸结合,有空再发发帖,我再跟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5 17:3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30 20:26 , Processed in 0.05870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