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 . 10 、五行相生成果改换称谓的建议——脱离五行之中医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9 22:53: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8-5-9 11:23 编辑

              
                   脱  离  五  行  之  中  医  学
                           
                    青岛  仁海中西医   于殿生


                    第二篇   中医学脱离五行学说后产生的主要变化及其处理建议
               
             第十节    五行相生成果改换称谓的建议


                                              第一     滋水涵木法

  滋水涵木法,在传统中医理论中,即滋阴以养肝的方法,适用于肝阴不足之证。直接改为“滋阴养肝法”。
  查明何种原因导致肝阴不足,从而除去病因是治疗肝阴不足的关键。中医理论中所称的“肝郁”,实际上,就是胆汁排泄不畅所引起的胆汁郁积。胆汁郁积后,肝胆管内易引起郁热(这就如同脑出血病人、一些外伤患者早期的发热一样,都是无菌性发热)。或肝胆管、胆囊遇有细菌病毒感染出现高热现象,由于散热过程中出汗丢失阴液而伤阴。同时,滋阴泻火本来就是阴阳相互消长制约范围的问题。更何况,肝胆汁郁积发热,只靠滋阴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根治方法,就是应该利胆汁,使肝胆管内胆汁稀释、流畅,以消除肝胆内的郁热,并能通过利胆汁而疏松了肝内组织,减轻了肝组织内的压力,使肝脏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以从根本上杜绝肝病的发生。就治疗方法而言,应该利肝胆汁、清热与滋阴三种方法同时并用。其中,利肝内胆汁为治本之举,应该贯穿于肝胆病患的整个治疗过程。而清热、滋阴均为解除症状、恢复脏腑功能所必需。但究竟是以清热为主、以滋阴为辅,还是以滋阴为主、兼以清热,当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第二    益火补土法
  
  益火补土法,在传统中医理论中,即温阳(火)以补胃肠(土)之阳的方法,适用于机体阳气衰微而导致的胃肠阳气不振之证。在五脏配属五行中,火指心,但自命门学说兴起,对机体的温煦多指为命门之火的作用,即肾阳的作用。益火补土也可以说是温肾补脾,直接改为“益火补肠法”。
  当胃肠内温度过低,不能使胃肠内消化食物的有益菌群最大限度的生长繁殖,影响了食物的发酵等一系列物理消化与化学消化反应,从而不利于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胃肠内温度过低?
  事实上,全身功能旺盛,肠道内热度高至正常,消化吸收正常,大便就正常,这就是所谓的阳气充足。其中包括了心脏的收缩有力,使气血运行通畅。肺脏呼吸功能良好,保证正常的血气交换和正常的血氧浓度,是整个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保障之一;并适当地增加肺活量,加大胸膈上下移动的幅度,将有力地促进腹腔脏器的静脉回流,对改善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其作用不可忽视。因此,适当地进行体力劳动者,一般腹内热度高,消化吸收好,大便不易溏泄,就是很好的证明。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良好,营养丰富,将会促进全身组织器官的机能进一步旺盛,这是良性循环。肾脏对水的代谢正常与否,也是全身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保证之一。如小便频数日久的患者,往往损伤阳气,从而出现虚寒证状,最终必然呈现便溏,甚或四肢厥冷。因此,机体的“阳气”(也可称之为“火”),是整个机体的综合功能表现。换句话说,就是心肺肝胃肠肾等诸多脏器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心”或“肾”某一脏器所独有的功能。
       如此,这就给临床上提出了诸多必须弄清的问题:例如,遇到胃肠虚寒证,在温补胃肠的同时,究竟是温“肾”呢,还是温“心”?具体操作时,当酌情处理。如心动过缓者,当配合提高心率,加强心功能,增加胃肠道的血供,以改善胃肠道的机能。如肺活量偏低者,可在治疗胃肠道的同时,适当增加运动量,以此提高胃肠道的机能。如肝内胆胆汁排泄不规律,引起胃肠蠕动异常、消化功能减退时,应当调肝补胃肠并举。如伴肾泌尿功能障碍,小便频数者,当同时给以补益肾脏、缩小便等方法治疗。总而言之,遇有胃肠虚寒证,不能一概用温肾补胃肠的方法,当视其何脏为主因而一并治之。

    

                                                     第三   金水相生法
  
  金水相生法,即传统中医理论中用滋补药物治疗肺(金)肾(水)阴虚的方法,适用于肺阴虚者。严格地说来,就是用滋阴的方法治疗阴虚咳嗽,直接改为“滋阴益肺法”。
  对于阴虚咳嗽的治疗,首先要查明之所以成为阴虚的病因,以便治咳的原因与滋阴并举。或为外感热病、肺结核、肝胆管炎证、胆囊炎、妇科炎证等发病日久,失治、误治伤阴而成;或因环境燥热令出汗过多所致;或肾小管重吸收减少致尿量增多,丢失大量水分而成。其成因不一而足,当查明病因分别施治。


    
                                                     第四    培土生金法
  
   培土生金法,即传统中医理论中以补胃肠(土)益气而达到补益肺(金)气的方法,适用于胃肠虚弱,消化不良引起的营养缺乏,而导致肺脏亦虚者,直接改为“补肠益肺法”
  或肺脏素虚需要补益,或肺病日久,需要加强营养以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此时均需改善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以增加营养对肺脏进行支持。而人体的所有脏器,都需要消化系统及时供应营养物质,而在病中食欲不振及消化不良的情况下尤其重要,这就是“脾胃为后天之本”的道理。因此,不管治什么样的病,也不管在病变过程中的任何阶段,均需照顾到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每个脏器圴不例外,并非单独肺病需要补益胃肠。












10、五行相生成果改换称谓——废除五行学说即可还原人体生理本来面目
论点:废除五行学说即可还原中医学人体生理本来面目

论据:
一、     滋水涵木法或可直接改为“滋阴养肝法”
二、    益火补土法或可直接改为“益火补肠法”
三、    金水相生法或可直接改为“滋阴益肺法”
四、    培土生金法或可直接改为“补肠益肺法”


论证:
一、滋水涵木法
  滋水涵木法,在传统中医理论中,即滋阴以养肝的方法,适用于肝阴不足之证。直接改为滋阴养肝法
  查明何种原因导致肝阴不足,从而除去病因是治疗肝阴不足的关键。中医理论中所称的肝郁,实际上,就是胆汁排泄不畅所引起的胆汁郁积。胆汁郁积后,肝胆管内易引起郁热(这就如同脑出血病人、一些外伤患者早期的发热一样,都是无菌性发热)。或肝胆管、胆囊遇有细菌病毒感染出现高热现象,由于散热过程中出汗丢失阴液而伤阴。同时,滋阴泻火本来就是阴阳相互消长制约范围的问题。更何况,肝胆汁郁积发热,只靠滋阴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根治方法,就是应该利胆汁,使肝胆管内胆汁稀释、流畅,以消除肝胆内的郁热,并能通过利胆汁而疏松了肝内组织,减轻了肝组织内的压力,使肝脏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以从根本上杜绝肝病的发生。就治疗方法而言,应该利肝胆汁、清热与滋阴三种方法同时并用。其中,利肝内胆汁为治本之举,应该贯穿于肝胆病患的整个治疗过程。而清热、滋阴均为解除症状、恢复脏腑功能所必需。但究竟是以清热为主、以滋阴为辅,还是以滋阴为主、兼以清热,当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二、 益火补土法
  益火补土法,在传统中医理论中,即温阳(火)以补胃肠(土)之阳的方法,适用于机体阳气衰微而导致的胃肠阳气不振之证。在五脏配属五行中,火指心,但自命门学说兴起,对机体的温煦多指为命门之火的作用,即肾阳的作用。益火补土也可以说是温肾补脾,直接改为益火补肠法
  当胃肠内温度过低,不能使胃肠内消化食物的有益菌群最大限度的生长繁殖,影响了食物的发酵等一系列物理消化与化学消化反应,从而不利于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胃肠内温度过低?
  事实上,全身功能旺盛,肠道内热度高至正常,消化吸收正常,大便就正常,这就是所谓的阳气充足。其中包括了心脏的收缩有力,使气血运行通畅。肺脏呼吸功能良好,保证正常的血气交换和正常的血氧浓度,是整个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保障之一;并适当地增加肺活量,加大胸膈上下移动的幅度,将有力地促进腹腔脏器的静脉回流,对改善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其作用不可忽视。因此,适当地进行体力劳动者,一般腹内热度高,消化吸收好,大便不易溏泄,就是很好的证明。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良好,营养丰富,将会促进全身组织器官的机能进一步旺盛,这是良性循环。肾脏对水的代谢正常与否,也是全身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保证之一。如小便频数日久的患者,往往损伤阳气,从而出现虚寒证状,最终必然呈现便溏,甚或四肢厥冷。因此,机体的阳气(也可称之为),是整个机体的综合功能表现。换句话说,就是心肺肝胃肠肾等诸多脏器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某一脏器所独有的功能。
      
如此,这就给临床上提出了诸多必须弄清的问题:例如,遇到胃肠虚寒证,在温补胃肠的同时,究竟是温呢,还是温?具体操作时,当酌情处理。如心动过缓者,当配合提高心率,加强心功能,增加胃肠道的血供,以改善胃肠道的机能。如肺活量偏低者,可在治疗胃肠道的同时,适当增加运动量,以此提高胃肠道的机能。如肝内胆胆汁排泄不规律,引起胃肠蠕动异常、消化功能减退时,应当调肝补胃肠并举。如伴肾泌尿功能障碍,小便频数者,当同时给以补益肾脏、缩小便等方法治疗。总而言之,遇有胃肠虚寒证,不能一概用温肾补胃肠的方法,当视其何脏为主因而一并治之。
三、  金水相生法
  金水相生法,即传统中医理论中用滋补药物治疗肺(金)肾(水)阴虚的方法,适用于肺阴虚者。严格地说来,就是用滋阴的方法治疗阴虚咳嗽,直接改为滋阴益肺法
  对于阴虚咳嗽的治疗,首先要查明之所以成为阴虚的病因,以便治咳的原因与滋阴并举。或为外感热病、肺结核、肝胆管炎证、胆囊炎、妇科炎证等发病日久,失治、误治伤阴而成;或因环境燥热令出汗过多所致;或肾小管重吸收减少致尿量增多,丢失大量水分而成。其成因不一而足,当查明病因分别施治。
四、   培土生金法
   培土生金法,即传统中医理论中以补胃肠(土)益气而达到补益肺(金)气的方法,适用于胃肠虚弱,消化不良引起的营养缺乏,而导致肺脏亦虚者,直接改为补肠益肺法
  或肺脏素虚需要补益,或肺病日久,需要加强营养以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此时均需改善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以增加营养对肺脏进行支持。而人体的所有脏器,都需要消化系统及时供应营养物质,而在病中食欲不振及消化不良的情况下尤其重要,这就是脾胃为后天之本的道理。因此,不管治什么样的病,也不管在病变过程中的任何阶段,均需照顾到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每个脏器圴不例外,并非单独肺病需要补益胃肠。
综上所述,无论 “滋阴养肝法”、“益火补肠法”、“滋阴益肺法”,还是“补肠益肺法”,如此描述,更显得直接明了,完全没有必要套上五行学说的标签,或称印上五行学说的痕记。换言之,“滋水涵木法” “益火补土法” “金水相生法” “培土生金法”,纯粹是为了迎合五行学说的低级趣味——故弄玄虚,而实为多此一举。


结论:废除五行学说即可还原中医学人体生理本来面目
参考书目:
《中医基础理论》 >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三节五行学说
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jichulilun/44-2-3.html#m0-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12:01 , Processed in 0.09369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