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27|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药性味理论提出新假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4-3-3 21:44: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3-3 21:47 编辑

                                               中药性味理论提出新假说
                                 突破传统“一药一性”的中药性味理论,提出“中药一味一气,一药X味Y性(Y≤X)”


  本报讯  (记者魏  敏  常滨毓)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匡海学教授主持完成的项目《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模式的构建及应用》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研究突破传统“一药一性”的中药性味理论,创造性提出“中药一味一气,一药X味Y性(Y≤X)”的中药性味理论新假说,并通过研究证实了该假说的客观性,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中药性味理论新假说:中药一味一性(气),一药X味Y性(Y小于等于X)。根据本假说,单性味中药为一味一气,而复合性味中药的内部性味精细结构则可能为多味一气,也可能为多味多气。

  以寒热温凉“四气”、酸苦甘辛咸“五味”为主要内容的中药性味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也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依据和原则。匡海学率领课题组,通过十余年研究,首次研究阐明了中药性味的本质,及四性与五味的关系。即中药同时具有性(气)与味,性(气)与味是中药同时兼具的两种特性,且中药性味组分、性味拆分组分或化合物亦有药性(气);五味主要与中药具体药效相关,四性(气)是以主要影响机体能量代谢、物质代谢为特征的一类生物学效应;四性(气)以相对寒(凉)、热(温)两方面表达,并通过对其影响机体的能量代谢、物质代谢等予以探测或评价归属。

  此项研究探索出中药性味可拆分性、可组合性的中药性味理论研究新方法;将现代方法与传统的性味评价方法相结合,充实完善了中药四性归属的评价方法,可有效用于中药寒热温凉四性的评价归属;凝练并明确了一组与中药性味理论相关的新概念及其内涵。

  采用上述研究模式,课题组首次阐明了吴茱萸、麻黄辛味和苦味的物质基础,首次发现并证明洋金花不是传统的单性味中药,而是兼具辛味和苦味的复合味中药。课题组已发现洋金花的新性味(苦味)并证明其有独特的治疗银屑病疗效;构建了药物治疗银屑病的多维评价体系,为解决研发治疗银屑病新药但缺少药效学和作用机理评价模型的问题提供示范。从多角度揭示了洋金花各类各层次性味物质基础的作用机理及相互作用;完成5类新药临床前研究,研制的新医院制剂《洋金花胶囊》已用于银屑病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90.75%,其中痊愈率为65.93%,且未见毒副作用。首次发现麻黄苦味物质基础酸性多糖有很强的免疫抑制作用,对过敏性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慢性肾炎治疗作用良好,科学诠释了中医对麻黄性味功效的认识,也为麻黄资源再利用开辟新途径。

  该假说深化了对中药性味本质和内涵的认识,通过阐明中药性味的内部精细结构,将丰富中药药性理论内容,有助科学解析中药在不同方剂中多组(成)分、多途径、整体综合调节的复杂作用机制;有助改变中药药性理论在临床用药中指导性不强,以及一些临床疗效与中药药性相矛盾,难以用传统性味理论解释的情况等。

  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为第一承担单位、由匡海学任首席科学家,以本项目研究成果为基础而开展的国家973计划项目《基于利水功效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于2013年1月启动。目前,该项目五个子课题的课题组正按计划组织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1
 楼主| 发表于 2014-6-6 17:59: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6-6 18:03 编辑
萧铁 发表于 2014-3-17 06:33
王教授先不要太兴奋。这篇报道有两处地方讲得太“虚”。一是开始所说的“中药一味一气,一药X味Y性(Y≤X) ...


      无意之中,刚看到此贴。回复如下:
      这项研究,我所高兴的主要在于下面这一段的价值:
       [以寒热温凉“四气”、酸苦甘辛咸“五味”为主要内容的中药性味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也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依据和原则。匡海学率领课题组,通过十余年研究,首次研究阐明了中药性味的本质,及四性与五味的关系。即中药同时具有性(气)与味,性(气)与味是中药同时兼具的两种特性,且中药性味组分、性味拆分组分或化合物亦有药性(气);五味主要与中药具体药效相关,四性(气)是以主要影响机体能量代谢、物质代谢为特征的一类生物学效应;四性(气)以相对寒(凉)、热(温)两方面表达,并通过对其影响机体的能量代谢、物质代谢等予以探测或评价归属。]
       这就客观地证明了中药四性“寒热温凉”与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关系。这一证明,对于中医药理论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20
发表于 2014-3-17 08:38:49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3-13 06:03
似没有大大的新意.
      温热则兴奋,功能与代谢增强;寒凉则抑制,功能与代谢减弱,这或都已 ...

王先生帖子信息量大,我得慢慢消化,谢谢王先生哈。
19
发表于 2014-3-17 06:33:18 | 只看该作者
王教授先不要太兴奋。这篇报道有两处地方讲得太“虚”。一是开始所说的“中药一味一气,一药X味Y性(Y≤X)”。这里说的“Y小于等于X”之小是指数量还是重要性?这句话的逻辑本身就有些问题:中药和后面的“一药”的药是同一个药吗?为啥刚说它一味一性(气),马上又说它X味Y性?单看这句话就觉得怪怪的令人费解。

报道然后解释味和性(气)的分别,对性气(寒凉温热)的解释我想已经是“公共知识”,很难说是什么突破创新。我想看看它对五味的解释,读了两三遍却只看到一句话:“五味主要与中药具体药效相关。”说了等于没说,所以说它虚。

我感觉这个研究主要是在某些具体的药物(如洋金花)和某些具体的疾病(如银屑病)上。研究者也许在这些具体药病上有独到之处,主观上想将其重要性提升到中医理论一些基本构件的层次。如果真是这样,那方法学上就有需要检讨的地方。光从这个报道判断,恐怕是连这个新假说是什么东东还未说清楚,当然就更谈不上“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18
 楼主| 发表于 2014-3-16 21:56:43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4-3-16 16:32
砷剂的使用,历史久远。《神农本草经》就有。砷剂治白血病,北京西苑医院的青黛雄黄胶囊,在80年已经做 ...

李老师对于砷剂的认识确实高见。
牛黄解毒片里也含有雄黄。
西药中的药理毒性,已明确标在说明书中了。
中药中的朱砂、雄黄之类含有汞、砷等毒性较大的物质,但没有明确标定。这样就有所不妥。我想,所以受到攻击。可能是这个原因。
17
发表于 2014-3-16 16:32: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4-3-16 16:36 编辑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3-13 19:14
陈先生这段评论,观点是对的。
中药的提取物青蒿素是单靶点产物,其作用是单分子产物,不属于中药范畴 ...


砷剂的使用,历史久远。《神农本草经》就有。砷剂治白血病,北京西苑医院的青黛雄黄胶囊,在80年已经做了大量的临床研究。80年代还报道过英国医生的研究。

雄黄是三硫化二砷,砒霜是三氧化二砷,后者可以发生急性中毒。
中医传统上喜欢用雄黄,特殊情况下用砒霜。用雄黄的好处是不会发生急性砷中毒,而慢性砷中毒要在蓄积到一定的量才会发生,如果临床疗程和药物总量控制的适当,就能避免发生砷中毒。
信口雌黄的雌黄,和雄黄是一种药,因为外形、色泽有些不同,古人当成两个东西了。

许多传统的中成药含有雄黄,近些年出口外国屡被禁止,也是这几年攻击中医药的一个目标。
雄黄、朱砂这些药,从药理上追究其毒性,和许多国家从微量元素含量上控制药物,这是两个标准。真要说毒性,吃朱砂、雄黄吃死人的事,和化疗药治死人根本没办法比。可是化疗药全世界天天用着,含有汞和砷的中药,外国发现一次就惊天动地的。真没办法说理去。



16
 楼主| 发表于 2014-3-13 19:14:34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4-3-13 17:37
青蒿素、三氧化二砷的发现与临床应用,并不能算作是现代科技研究中医药的代表。它们所走的研究路径,如同 ...


陈先生这段评论,观点是对的。
中药的提取物青蒿素是单靶点产物,其作用是单分子产物,不属于中药范畴,所以,不是中医的成就,顶多算从中药里面提取西药而已。但是,话又说回来,青蒿素用药简化了,治疗疟疾方便了。也是药物研究的一大贡献,但不是中药研究成果。

砒霜的成分就是三氧化二砷,印象中,看过一篇论文,黑龙江中医学院最早有一个老中医就用砒霜治白血病,有一定经验。后来,推广进一步研究治白血病,能定量了,比原来用量没有准确安全量相比,还是有进步。但还是中药,没本质变化,不算西药。还是中药的作用。

我的观点是,要研究一味中药的作用,才是研究中药的真正药理,而不是研究其成分的作用。研究复方的作用,就是中药方剂的原理。当然,加减就需另加研究了。
15
发表于 2014-3-13 18:35:34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4-3-13 17:37
青蒿素、三氧化二砷的发现与临床应用,并不能算作是现代科技研究中医药的代表。它们所走的研究路径,如同 ...

九十年代的一部综述中药现代研究的书里,提到中药研究要向复方研究发展,以后的发展情况如何,我不知道。好些年没有看杂志了。陈先生可以介绍一些出来。
14
发表于 2014-3-13 17:37:45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4-3-12 16:20
现代科技研究中药确实很难,可是难也得做。现代科技研究中药,结果都是研究出来一种新的西药,于是大家就 ...

青蒿素、三氧化二砷的发现与临床应用,并不能算作是现代科技研究中医药的代表。它们所走的研究路径,如同柳树皮中提取阿司匹林、金鸡纳树中提取奎林、罂粟树中提取吗啡一样,是西医西药的研究路径,与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或模式无关
 
如果用现代医学研究手段验证六味地黄丸可以调节改善机体交感-儿茶酚胺系统功能亢进(肾阴虚证),用金匮肾气丸可以调节改善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功能低下(肾阳虚证),用逍遥散可以调节改善机体情绪中枢-下丘脑-植物神经轴功能紊乱(肝气郁结证)等,这才是真正的现代科技研究中医药的代表。
13
发表于 2014-3-13 17:12:54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3-10 21:49
这篇报道是一篇具有重要意义的中药研究成果,竟然未引起大家的重视。故而提醒一次,希望能提出见 ...

中药性味理论提出新假说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1&fromuid=57411
(出处: 全球中医药)

我们在2014-2-19已经转发了这消息!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3-13 15:52:21 | 只看该作者
gonmai 发表于 2014-3-13 10:39
王先生,我不是不知道中药性味的兴奋与抑制功能与人体内植物N功能相关,只是在上没说出而已.中药温热药性有 ...

      说的是啊!
      西药中的拟肾上腺素类,阿托品类等等,有时也可当做中药使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8 14:01 , Processed in 0.05499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