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6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瘀血的成因及治疗原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6-19 04:51: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血液在人身中,循经络流行不已,以濡养人身各部组织器官,保持著人身脏腑经络、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的正常功能活动,维持人体及其各部组织的生命活动。然血液一旦失其流动之性,发生滞涩不流,则转化为瘀血,而有害於人体。临床上,常因瘀血的发生原因不同、停滞的部位有异及其血瘀的程度有别,而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病证。治疗时,必须区别对待,辨证而施治。
一、瘀血的发生原因
瘀血的发生,常是由於下列几种原因造成∶
(一)因寒
  《素问·调经论》说∶「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表明了人身血液的运行,实有赖於人身阳气的推动。如果血中的温气不足,血液失去阳气推动,就会滞涩而不流行,所以《素问·离合真邪论》说∶「寒则血凝泣。」血液凝涩不能濡养人体,则成为瘀血。
  《诸病源侯论·妇女杂病诸候三·瘀血候》说∶「『瘀血』此或月经否涩,或产後馀秽未排,因而乘风取凉,为风冷所乘,血冷则结成瘀也。」
(二)因热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说∶「热伤血脉」。脉为血之府而血循环於脉中,脉能壅遏营血令无所去,而只在经脉之中循环运行。血液在经脉中循环运行过程中,一部分溢入络脉以荣养人体全身的各部组织。如热邪损伤血脉,则血脉无以壅遏营血,血液溢於脉外,失去运行之道而留止不行,遂成为瘀血,所以《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说∶「热之所过(至),血为之凝滞」。亦有寒凝血瘀,阳气郁久而化热者,是另外一回事。
(三)跌打闪挫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有所堕坠,恶血留内」,《灵枢·百病始生》说∶「?用力过度,则络脉伤」。跌打闪挫,必然损伤络脉,络脉因伤而破裂,则血溢於脉外而留止不行,从而形成为瘀血。
(四)气滞
    《格致余论·经水或紫或黑论》说∶「血为气之配?气凝则凝,气滞则滞」。是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於上。」由於情志内伤或其他因素,使气机不利,气行受阻而郁滞,遂导致血液不行而留止为瘀。
(五)出血强止
  《灵枢·百病始生》说∶「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後血」。或因六淫,或因七情,或因起居不节,或因饮食过度,或因跌打撞击,或因用力太过,或因其他疾病如久咳等,皆能损伤脉络,导致血液溢於脉外,离经而外出,或为吐衄,或为下血,而成为出血病证。治之者,一般宜行血不宜止血,行血令循经络,不止自止,止之则血凝。
  如误用收涩止血药强行止血,必使其离经之血既不能排出於体外,又不能内返於经络,遂停积於脉外而为瘀血。
二、瘀血的主要特徵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说∶「病有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
  血为有形的液体物质,属阴而色红,循行於经脉中,和气相互为用,运行於全身而濡养人体表里上下的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五官九窍。其血不能流行则凝涩而色即变为青紫,失其濡养之用。故瘀血为病,临床上每呈现出身体某部刺痛或著痛不移,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而反易,肌肤甲错,皮肤青黑成片,胸满,腹不满其人言满,舌青或舌有青紫斑,脉涩或结或大而来迟,或沉细而隐见等脉证。
三、瘀血的常见病证
  瘀血为病,在临床上是相当广泛的,数十种病证都可以因瘀血存在而发生的。
  如积聚、疟母、石瘕、症痼害、虚劳、血痹、中风、瘫痪、痿证、痹证、肝著、麻木、喘促、浮肿、胀满、噎膈、呃逆、呕吐、便秘、癃闭、淋证、大小便不通、痢疾、泻泄、伤寒发黄、善忘、发狂、失眠、脱发、发热、汗证、眩晕、经闭、月经不调、白带、包衣不下、不孕、骨节痛、身痛、头痛、心痛、胃痛、胸满胸痛、胁痛、腹痛、脚痛、心悸、癫疾、失语、出血、疮痛、目疾以及紫白癜风等等;从而表明了瘀血为病确实是相当广泛的。
  虽然上述数十种病证,在临床上的每一个病人的发病,不一定都是瘀血所引起,但瘀血却是可以导致上述数十种病证中的任何一种病证的发生,这是毫无异议的。
四、瘀血病证的治疗
 原则
  瘀血病证的治疗,总以「活血化瘀」为主,因血赖气行,故在治疗瘀血病证的时候,常於活血 瘀法中佐以「行气药」,这是治疗瘀血病证的基本原则。然临床上由於瘀血病证伴有其他因素,这就必须在「活血 瘀法中佐以行气药」这个治疗原则的基础上,对於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而辨证施治。
  其有寒者,兼以温经散寒;其有热者,兼以凉血清热;其有湿者,兼以行水利湿;其有燥者,兼以滋血润燥;其有风者,兼以 风和肝;其有痰者,兼以燥湿化痰;其有气滞者,兼以理气;其有坚结者,兼以软坚;其有痞塞者,兼以泻痞;其有脾虚者,兼以建中;其有气虚者,兼以益气;其有血虚者,兼以养血?等等。
  另外,还有正气虚弱,不能运血,以致血液瘀滞,而为正虚瘀微之证者,则治又当专补正气,使正复而瘀血自化也,《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所载「温经汤证」是其例。
  中国医学的「瘀血」理论,是在长期临床医疗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两千多年来又一直经受临床实践的检验;并在这个实践检验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今天,它又为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
  在中国医学 ,基於「瘀血」理论提出的「活血化瘀法」,近些年来,在新的条件下,曾经又显示出了它的生命力,我们必须努力用现代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地研究瘀血理论及其活血化瘀法,使其上升到现代科学水平,以便在人类的保健事业上,发挥它的更大作用。当然,有些人毫无辨证依据,无原则地夸大活血化瘀法的作用,而把它用於治疗各种病证的一切病人,这也是错误的。
4
发表于 2004-6-19 21:02:39 | 只看该作者

瘀血的成因及治疗原则

[这个贴子最后由秦越人在 2004/06/19 09:07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初学者2004/06/19 04:15pm 发表的内容:
  西医的发展是靠其它学科的支持才有今天的成就,否则就比中医无论在疾病的认识和治疗上差远了;中医要发展也必须靠其它学科的支持才能成功。
绝对正确!
只是在实践过程中,急功近利盼望早出成绩的欲望太诱人了,充斥各省级以上中医药刊物的中医药学术文章,有多少篇能直接指导或从本质上推动了中医学前进的?
现在,戴着各种高级职称头衔的中医师,有多少个能独立运用中医理、法、方、药临床诊治疾病?这种倚靠西医诊治术取得高级职称头衔的中医师,能评价他们真的发展了中医学吗?
我很敬佩论坛的一些骨干会员:玄隐子、学海无涯、志一、杏林箫客、江滿月圆、赤水先生、五积散、紫极先生、所以然、黄岐建中汤、岐黃术、桂枝汤 .....等以及我暂时不知详情的会员朋友;他们的西医治疗技术同样是西医界的姣姣者,结果他们选择了当个中医苦行僧。
做好中医学的学问,一点儿也不容易,有人以为只要用文字改写中医基本理论,中医学的发展就顺暢了,殊不知中医基本理论说形成是经过漫长的社会实践检验、从低级到高级,从实物到象、数、意思维形式系统,又岂是这些执笔杆子的能理解得來的!
要想发展中医学、还是先踏踏实实理解中医学更现实!
3
发表于 2004-6-19 16:15:00 | 只看该作者

瘀血的成因及治疗原则

“我们必须努力用现代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地研究瘀血理论及其活血化瘀法,使其上升到现代科学水平,以便在人类的保健事业上,发挥它的更大作用”
    西医的发展是靠其它学科的支持才有今天的成就,否则就比中医无论在疾病的认识和治疗上差远了;中医要发展也必须靠其它学科的支持才能成功。
2
发表于 2004-6-19 06:16:57 | 只看该作者

瘀血的成因及治疗原则

瘀血病证的治疗,总以「活血化瘀」为主,因血赖气行,故在治疗瘀血病证的时候,常於活血 瘀法中佐以「行气药」,这是治疗瘀血病证的基本原则。
---------------------------------------------------
行气药当以何药为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6 06:37 , Processed in 0.04839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