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44|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老中医是中医发展的活水源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16 13:07: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什么是名老中医,“名”即名声、名誉,“老”即长者、智者。成为名老中医至少要符合两点要求:德艺双馨、理验俱丰。

  ●名老中医是中医界的“集大成者”,是中医学术进步的“领路者”,也是中医未来发展方向的主要“掌舵人”。

  ●围绕名老中医开展中医药工作,不仅为学术传承提供了重要平台,同时使中医的医疗、教学、科研、产业都有了倚重点和产生源。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围绕名老中医展开工作并最大化名老中医的学验优势也将成为中医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在解放初期我国中医药事业重新起步的阶段,中医界前辈同人就敏锐地意识到名老中医对于中医药发展的重要作用,全国各地也开始有组织地开展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工作。

  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家开始有意识地完善加强名老中医的传承工作,不仅前后确认了1600多人次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且逐步为他们的继承工作输送专业素养较高的继承人才,有效地保护并传承了大量价值非凡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

  至21世纪,国家又将名老中医的发掘、传承工作列入中医药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中,中医药行业开始投入到以“名医、名科、名院”为核心的中医药建设中来,这其中又以名医传承工作为重中之重。到2005年,国家“十五”课题正式把“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列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不仅进一步进行了学研传播,还产生了一批宝贵的科研成果,使中医药发展焕发了强大的生机。此后,随着国家对于名老中医的重视,又在2009年推出了国医大师评选活动,首届评出30位国医大师,医功彪炳、德才兼备,着实令医药学界为之精神一振。随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又在全国展开了“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至此,名老中医的发掘、保护和继承工作最终有了“落脚点”,使中医药事业蒸蒸日上、成绩斐然。在笔者看来,中医药事业能有长足进步,关键也就是在于围绕名老中医展开的工作上,名老中医才真正是中医取得发展的活水源头。

  什么是名老中医

  什么是名老中医,“名”即名声、名誉,“老”即长者、智者。并非说中医年长者即为名老中医,在笔者看来名老中医至少要符合两点要求:德艺双馨、理验俱丰。

  何谓德艺双馨?张景岳在《类经图翼·自序》中论及:“医之为道,性命判于呼吸,祸福决自指端,诚不可猜摸尝试,以误生灵……夫生者,天地之大德也。医者,赞天地之生者也。人参两间,惟生而已,生而不有,他何计焉?”强调了身为医者,举手投足间关系性命,马虎不得,因此古往今来对于医者首当其冲的严格要求在“德”上。唯有品德高尚者,方才具备成为医者的基本资格。非有大德者不能为医,同样,医技不精者亦不可为医,这也是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呼吁医者当“精勤不倦,博亟医源”的道理,“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是以医者只有不断磨练技艺才能够应付临床上繁杂的疾病。德艺双馨应当是名老中医重要标志,德高者能厚爱病患,艺精者方能药到病除。

  何谓理验俱丰?“理”即医学理论,中医药在发展传承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医籍验案,我们的临床经验、理论体系也来源于浩瀚的医著之中,因此作为中医应当尽量广博地阅览群书方能了然医理于胸中,这是对于中医基础知识的重要要求。且随着中医药行业发展的进步,中医药理、法、方、药的思路、规律、内涵意义越来越明晰,中医渐渐地开始脱离“稀里糊涂治好病”的怪圈,因此,这也要求名医、名师在治病救人的同时能够用丰富、准确的医学理论进行解读和总结。“验”便是临床经验,中医这门学科本身的发展就决定了其不能够脱离临床实践,绝大多数理论、方药都是从临床中验证出来的,因此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其从业者必须扎根临床,因此有“医不三世,不服其药”的说法。

  综上便是在笔者看来名老中医所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金杯银杯不如患者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夸奖,只有做到“德艺双馨、理验俱丰”才能使一名中医在病患的口口相颂中成长为名老中医。

  中医发展需名老中医引航

  为什么在中医发展传承的过程中如此重视名老中医的作用呢?这和中医的学科特点和传承特性有关。首先因为中医作为以辨证论治、整体观念为核心理念的医学,形成了因时代差异、地域差异而造成的理、法、方、药上的变迁,因此也形成了不同的医学流派以及海量复杂的医学知识,给后来学者造成了理解和取舍的困难,因此需要名老中医通过长期实践进行去粗存精、提炼升华以传承后学;其二在于中医学科的医验积累周期长达两千年之久,年代久远的学术内容注定使学者不可能准确解读医学典籍的内容,需要名老中医帮助进行化繁就简、深入浅出的诠释;其三在于中医在千百年的发展史上,其传承的主要形式就是“师带徒”,这种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巧妙地跨越理论与实践的障碍,因此值得现代中医学传承进行借鉴与发扬。

  中医是一门格外重视“人”的作用的学科,不仅在医疗手段上主张用“人”通过望、闻、问、切进行思考判断以对付复杂病情,同时也在薪火相传的过程中把“人”作为主要载体完成了千年之久的呈几何式积累的知识量的传播,因此名老中医在成长过程中反复吸纳验证着中医理验并随时进行更新改进。在这一过程中名老中医必定会比其他人更加了解中医学,更加具备中医学发展的视野,也更能把握和体会中医学的优势与特色。

  名老中医是中医界的“集大成者”,是中医学术进步的“领路者”,也是中医未来发展方向的主要“掌舵人”。因此,在学术上,不论未来科技研究如何进步,始终不能忽视“人”的主要作用。中医学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如何传承、如何走向、如何开拓都需要名老中医引航。

  最大化名老中医学验优势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名。在名医、名科、名院的建设过程中,名老中医是整个建设工作的核心重点,围绕名老中医开展的中医药工作,不仅为学术传承提供了重要平台,同时使中医的医疗、教学、科研、产业都有了倚重点和产生源。在教育模式上,如前所述,把名老中医作为中医传承的重要环节,是尊重符合中医传统教育模式和中医学习优势的重要举措;同时,因为结合了现代新型的教学模式,把传统师承相对封闭、单一、保守的模式,转变成开放、多元、汇通的新型模式,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和中医学术的繁荣有着相当积极意义。而在科研、产业等方面,随着围绕名老中医不断进行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在依托学校、医院的资源基础之上,名老中医的作用将由简单的学术传承逐步向学术交流、信息共享、科学研究和产业转化等方面发展。

  而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如何围绕名老中医展开工作并最大化名老中医的学验优势也将成为中医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何清湖 孙相如 湖南中医药大学
17
发表于 2013-12-17 18:49:20 | 只看该作者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3-12-17 10:38
或许,明医不能成为名医。

铁骨兄说得对!但有许多“名医”是浪得虚名的。
1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18:38:43 | 只看该作者
罗鸿声 发表于 2013-12-17 10:11
许先生说得有理,我赞成

或许,明医不能成为名医。
15
发表于 2013-12-17 18:11:42 | 只看该作者
哲医 发表于 2013-12-17 09:41
名医是中医生存的支柱,名医再加明医才是中医发展的活水源头。在古代,名医本身也是明医,但在近代,名 ...

许先生说得有理,我赞成
14
发表于 2013-12-17 17:41: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哲医 于 2013-12-17 09:51 编辑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3-12-16 12:04
我总觉得,人还是大度一点好,在当时历史背景下,赵先生作为中西医结合研究生,论文要通过搞传统中医的评 ...


名医是中医生存的支柱,名医再加明医才是中医发展的活水源头。在古代,名医本身也是明医,但在近代,名医未必是明医。近代的所谓名医,一般是指临床经验丰富,疗效较高,知名度较大的中医临床工作者。但是,这种名医,你问他,经络是什么,他说不清楚。你问他,经络和腧穴是什么关系,他说不清楚。你问他,经络和脏腑是什么关系,他说不清楚。你问他,针灸治病的原理是什么,他说不清楚。你问他,三焦是什么,心包是什么,他说不清楚。你问他,革脉是什么意思,主什么疾病,代脉是什么,主什么疾病,他也说不清楚。甚至,你再问他,营气是什么,卫气是什么,营气和卫气是什么关系,等等等等,他都说不清楚。因此 ,这种名医,主要是步入医途以后经过师傅或先辈的传带,掌握了一些疾病的治疗方法,或自学成才,经过自己的刻若努力,积累了很多临床经验,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对整个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或理法方药体系,缺乏比较清楚的系统认识。所以,这种名医,算不上明医。而古代的名医不是 这样的,比如,秦越人、皇甫谥、孙思邈、王冰、金元四大家等,这些名医不仅会看病,而且对整个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或理法方药体系都很精通。这些名医都是明医。只有这样的名医加明医,才是中医发展的活水源头。而现在的所谓名医,因算不上明医,所以只能说是中医生存的支柱。
在当前,我们中医的现状是,名医不缺,明医太少。名医再加明医少之又少。
13
发表于 2013-12-17 06:50:15 | 只看该作者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3-12-16 21:55
肖先生,我是觉得,人无完人,即使邓老当时确实做错了,也不是不可以原谅的。毕竟邓老今年99岁高龄了吧, ...

刘主任向来喜欢表演“挺脊梁”体操,但在当权者面前,是非对错靠边站,还要求别人学他,否则就不是“大度”,实在看不出刘主任的“脊梁骨”在哪耶。

我对这个帖子从一开始的回应,只是把倒骑驴们一边拿钱互相吹捧一边把责任推到民间的丑态突显出来,世事常常是令人不快的,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把对倒骑驴们的批评说成是个人恩怨只是在转移视线,我也明白这是刘主任一类人的职责所在,故对此类回帖不会再予回应。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6 21:55:40 | 只看该作者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3-12-16 12:04
我总觉得,人还是大度一点好,在当时历史背景下,赵先生作为中西医结合研究生,论文要通过搞传统中医的评 ...

肖先生,我是觉得,人无完人,即使邓老当时确实做错了,也不是不可以原谅的。毕竟邓老今年99岁高龄了吧,不容易啊。如果我是您的老师,会亲自前去拜望邓老,一笑泯恩仇。

点评

刘主任向来喜欢表演“挺脊梁”体操,但在当权者面前,是非对错靠边站,还要求别人学他,否则就不是“大度”,实在看不出刘主任的“脊梁骨”在哪耶。 我对这个帖子从一开始的回应,只是把倒骑驴们一边拿钱互相吹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2-17 06:50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6 20:04:05 | 只看该作者
罗鸿声 发表于 2013-12-16 09:46
铁骨兄又错了,邓铁涛这样对待赵老师,又正义感的人都会鄙视邓教主

我总觉得,人还是大度一点好,在当时历史背景下,赵先生作为中西医结合研究生,论文要通过搞传统中医的评委通过应该不容。事情都过去这么多年了,何必徒子徒孙都要记住这一笔账呢。

点评

刘主任老是把这些大家都看得见的事实说成是个人恩怨,好像主导中医药几十年的当权派对中医药的衰败一点责任都没有,反而是被打压的人的不是,论礼义廉的发达程度,似还在邓国医之上也。  发表于 2013-12-16 21:45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6 19:58:31 | 只看该作者
gonmai 发表于 2013-12-16 10:30
有的斗泰,怨天怒人一番后,依的不知中医其然和其所以然,占着矛厕i不下蛋,念着老经念到了道教上,却自我感觉优 ...

你总是那么挑剔,是失意之人吧?
9
发表于 2013-12-16 18:30:37 | 只看该作者
有的斗泰,怨天怒人一番后,依的不知中医其然和其所以然,占着矛厕i不下蛋,念着老经念到了道教上,却自我感觉优然自得,吼道:知道易医吗?啥我其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3 21:25 , Processed in 0.07396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