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913|回复: 5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正本清源,归真返朴——《黄帝内经理法秘要》初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28 22:28: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正本清源,归真返朴——
《黄帝内经理法秘要》初读
湖南中医药大学  研究生  杨丽
《黄帝内经》(含《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是中医学术经典中最早的一部经典,是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她不仅完整全面系统地阐释了中医学术的基本理论,而且还系统总结了那个时代的天文、历法、地理、哲学、自然科学等学术内容,因而有古代百科全书之称。清•《四库全书》将其收入集部,清末•光绪初年则被收入到了“子书”之中,光绪初年浙江书局辑刊,上世纪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刊的《先秦诸子百家丛书•二十二子》即其例。
《黄帝内经》自南北朝•全元起、随•杨上善、唐•王冰注释以来,其注释者,古今中外,不下数百十家,诚可谓百花纷陈,各得其要,各善其长也。然近百十年来,尤以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其注《黄帝内经》者,除文字考证成果外,多受时代政治思潮的影响,实在乏善可陈。近读胡不群老师所著《黄帝内经理法秘要》,不禁眼前一亮,感概系之。是书从《黄帝内经》原著中,抽选原文217条,分门别类,按中医理论体系,根据作者自己对《黄帝内经》的体悟所得,分列于《道•无极•太极》、《阴阳》、《五行》、《五运六气》、《藏象基础学》、《审证求因病机学》、《司外揣内诊断学》、《以偏济偏论治学》、《性味归经药物学》、《君臣佐使方剂学》、《形神一体养生学》十章之下,精选古今贤哲的精湛注释,对近数十年来异化了的中医理论进行正本清源的整理,期使中医理论归真返朴,回归其本来面目,其功虽在中医,亦对中国固有文化之研究有功焉。因其对中医固有理论之虔诚态度,可以之作为对待中国固有文化之态度。每念及此,不禁感概系之,遂欣然命笔,撰写此评,推介此书。而评之体则按中国佛教最具理论特色的天台宗研究佛经的方法,略去《释题》与《判教》两个方面,仅从《辨体》、《明宗》、《论用》三个方面评介,以就正于海内外贤达。
一:辨体:以道为体
天台宗研究佛经,除解释经题(即书名)外,首在辨体,即一经之体性,如有以实相为体或是以般若为体等等之不同,当需研究清楚。若体性不明,纵使解得天花乱坠,而终将南辕北辙,与所研究之文本无关也。
通观全书,我们可以看出《黄帝内经》之体(或者称之为立学基点)是“道”,而不是全书中大量阐释的具体的术。是书作者从《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无有终时之寿,是由‘道而生’或是‘全道’所至,如若不能,但能‘合同于道’,也可使寿命增加,因不是由道而生,没能全其道,仅仅只是与道相合,所以其寿命也就是有期限的。”[1]具体阐释,而得出如下明确的结论:“由此看来,明道体道之行,对疗病养生者而言,是何等重要,其在治病养生中之地位可谓不言自明。”[2]这一结论虽未直指《黄帝内经》之体(立学基点)是“道”,但行文中“疗病养生”之行即是“明道体道之行”是十分明确的。倘若《黄帝内经》之体(立学基点)不是“道”,那“明道体道”之行,何以在“疗病养生”的医学实践中,有如此崇高的地位?
其次:是书作者还在解《素问•天元纪大论篇》“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揔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一篇时,明确地说:“太,极也。虚,空灵。寥,空阔。廓,广大。肇,始也。基,本也。化,变化,化生,元,本原,始原。无限空灵清虚、广大寥廓的自然世间,存在着化生天地万物的始原力量。”[3]始原力量,非道而何?
又其次:根据宋•林亿:“《乾凿度》云:夫有形者生于无形,故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疴瘵由是萌生,故黄帝问此太素,质之始也,《素问》之名,义或由此。”[4]这一对《素问》书名的解读,而得出:“‘太初’即是太极”的结论,而作者又认为“太极”是“道”之用,是“道”之别名。
基于上述理由,而认定《黄帝内经》之体(立学基点)是“道”,当无疑义。
不仅如此,是书作者还对道这个极其抽象的概念进行了厘定:如谓“《说文》:‘道,所行道也。一达谓之道。’‘所行道也’,即是我们所行走的路。路,主观、客观两义都有。在古代,道路是在无所遵循的情况下由人的主动行为造成的。所以说所行即是道,但道路一旦形成,就必须遵从,所以道又有客观义,这是就‘道,所行道也’的解释之所本。若就‘一达谓之道’说,则道路有许多种,有分岔的道路,有四通八达的道路, 只有沿一个方向延伸的路,才是人们所称的道,也就是说,道是人们必须遵从的。在这里,我们所说的道,也是主客两义互存的,是分而不分、不分而分的存在,不必强分。
        然则,‘道’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结论:一:道是无法来命名的;二:道为天地之始、万物之母,它超越一切,虚灵不昧,它是天地的创造者,是万物的根源。三:道生万物,育万物,因此,万物不能离道,人为万物之灵,所以人更不能离道。四:道介乎有、无之间,超乎万事万物之上,存乎万事万物之中,万事万物与道,是一而二,二而一者。五:道是具足的,其存在与运化,本于自然。由此可见:道就是道路,就是创造,就是力量,就是生命,就是真理,就是必然,就是自然而然。道生生不息,日新又新。 ‘无极’,是本体之名,……‘太极’,即本体之用也,与‘无极’同起,有则俱有,无则俱无,起则俱起。……‘太极’为天地的创始,为万有的源泉,一切变化、成长、生灭、盈虚、壮老、盛衰,皆一‘炁’之流行,‘太极’之演化也。…所以‘道’、‘无极’、‘太极’以及‘炁’之类的概念,皆是在同一层面上说的,只是各自表述方式不同,各自侧重点不同而已。”[5]是书之体性既明,接下来当要明确其一书之宗趣。
(示完待续)

点评

内经就是物候学  发表于 2014-2-19 16:14
40
 楼主| 发表于 2016-5-6 11:59:4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一吐兄的理解!感恩感恩!
39
发表于 2016-2-27 16:17:17 | 只看该作者
胡不群 发表于 2013-7-30 08:51
二:明宗:以气为宗
按天台宗之所谓“宗”,指的是一书之所宗所趣,质言之:即一书起用之基础。前言是书之 ...

“阳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的基础理论而不是中医的哲学方法,不言自明,“五运六气”是中医最高最重要的理论也不言自明,为“五藏六府”是天地阴阳五行之精气在人身内的五个交汇中心或者说五个仓储系统------
------------------------------------------------------
  好,论出了中医之本,说出了中西医不同的分界石。
38
发表于 2016-2-27 16:10:04 | 只看该作者
胡不群 发表于 2013-7-30 08:51
二:明宗:以气为宗
按天台宗之所谓“宗”,指的是一书之所宗所趣,质言之:即一书起用之基础。前言是书之 ...

是书作者说:“《内经》认为:人是‘以天地之气,四时之法’而生成的,是‘天地合气’的产物,因此,气就成为了人的生命之基本元素,从这个层面来说,以《内经》为理论代表的中医学,是以‘气’为立学之本的,并以之阐释生命的方方面面,建立医学的理论体系,
-------------------------------------
  说得好,道是行之道,无行则无道。气是行之现,无行则无气,都是星球运行的运动。道是天度,是空间。气是阴阳是时间。故时间与空间统一,阴阳与五行统一。
37
发表于 2016-2-26 23:54: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吐了之 于 2016-2-26 23:59 编辑

‘道’究竟是什么呢?…
------------------------------
  五运也。五运终天,天之道阴阳也。何谓阴阳?气也,气之布,道之始也。故,气即是道,是七星周肇的物质表现。,
36
发表于 2016-2-26 23:39:18 | 只看该作者
夫有形者生于无形,故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
---------------------------------
  有形生于无形,无形亦生于有形。君不见七星周肇 五运终天吗?
35
发表于 2016-2-26 23:32:02 | 只看该作者
“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揔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一篇时,明确地说:“太,极也。虚,空灵。寥,空阔。廓,广大。肇,始也。基,本也。化,变化,化生,元,本原,始原。无限空灵清虚、广大寥廓的自然世间,存在着化生天地万物的始原力量。”[3]始原力量,非道而何?
------------------------------------------
  始原力量,非道而何?五运终天,五运之道也。
34
发表于 2016-2-26 23:19:19 | 只看该作者
《黄帝内经》之体(或者称之为立学基点)是“道”,而不是全书中大量阐释的具体的术。
-----------------------------------
  说得好。何谓道?阴阳也。术体现道,无术则无道,道术並障。
33
发表于 2016-2-26 23:07:11 | 只看该作者
  胡不群老师所著《黄帝内经理法秘要》,不禁眼前一亮,感概系之。是书从《黄帝内经》原著中,抽选原文217条,分门别类,按中医理论体系,根据作者自己对《黄帝内经》的体悟所得,分列于《道•无极•太极》、《阴阳》、《五行》、《五运六气》、《藏象基础学》、《审证求因病机学》、《司外揣内诊断学》、《以偏济偏论治学》、《性味归经药物学》、《君臣佐使方剂学》、《形神一体养生学》十章之下,精选古今贤哲的精湛注释,对近数十年来异化了的中医理论进行正本清源的整理,期使中医理论归真返朴,回归其本来面目
--------------------------------------------
  向胡先生致敬,中医急待正本清源,返朴归真。
32
发表于 2015-2-9 18:42:29 | 只看该作者
请教胡兄《内经》眼目命门的看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20:34 , Processed in 0.05256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