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辨证论证与方证对应及剂型改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9-10 11:10: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治疗学与剂型改革
太原三部六病门诊部马文辉
医者,所凭者惟方药耳,如何使它更好地适应时代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以下就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医药重归一体
古医治病,医药本属一家。后世中药调剂煎制由病家承担的现象盛行至今。这严重地影响了中医药的疗效。当今社会,病家煎药不但造成了中草药的巨大浪费,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煎药已成为病家的负担。中医治疗的病种与就诊人数的减少,缩小了中医阵地,阻碍了中医发展和提高。要使中医随时代并行,被社会承认,除提高疗效之外,使医药重归一体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二、方剂学优势不减
方剂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特征,也是整体观的具体体现和辨证论治的具体运用。早在一千多年前,先祖就发现了单味药的局限性,不但疗效差,而且往往有较大的毒副作用。方剂学的创立,在治疗学上完成了从局部走向整体,从简单走向综合的药物学向复方的飞跃。及至今日,它仍不失为一次伟大的突破。
三、汤剂古而不衰
汤剂是中医给药的主要形式。是否可代之以其它形式呢?国内外许多学者曾作了一些尝试,因为单味药本身的有效成份就很复杂,方剂的作用又多是综合效应,现行的剂型改革多采用有效成份的提取,所以这种把方剂学变为药物学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即使单改变制剂形式,原方的临床作用也随之改变。就目前而言,要在大量临床经验上继承性地改革中药剂型,只能以方剂为单元,汤剂为形式。
四、辨证定型,统一规范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学的核心,也是中医特色所在。创立系统的辨证方法是中医学发展和剂型改革的关键所在。《伤寒论》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鼻祖,具有普遍规律性,它把人体分为三部(表、里、半表半里),以阴阳为纲,寒热虚实为目,创立了六病体系。“三部六病”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十二基本单证(表、里、半表半里之寒、热、虚、实),演变推理出四千零九十五个中医证型(C112+C212+……C1112+C1212=4095)。其中有23个基础证,即六病(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十二单证、部证(3个)、体证(2个)。另外有合病二十,六病兼证,合病兼证,体证兼证,合证4051个。这样不但辨证统一,证型规范,处方立法一致,同时使中医证型数量化,标准化,有利于中医科学地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五、方证对应,独占鳌头
方是解决证的武器,证是方的服务对象,只有方才能揭示证的本质,反映证的轻重缓急,预测病程的长短曲折。《伤寒论》方证学说在治疗上达到高度控制。长期以来,中医一直采用方证互证,两者相得益彰。这种实践方法仍然是中医在相当长时期内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研究和总结方剂的疗效和提示证的本质。
六、协调疗法、富有生机
协调疗法虽是“三部六病”针对辨证中的寒热不分、虚实难明的部证而立。但这种疗法的提出和运用,使辨证和制剂大大简化。针对一些多部多病多证相合相兼的复杂病证,在辩证中采取抓主要矛盾兼协调;对一些需长期服药的慢性病以及病情向愈的中介证,在纠编过程中适当采用协调疗法,不仅有利于服药的持久以减少副作用,而且可以提高和巩固疗效。另外,协调疗法通过对整体或三部的协调,有利于恢复和调动机体的自身调节功能,起到有病治疗,无病防身的目的,这对完善中医治法,简化中医辨证,减少定型制剂,尤其对局部慢性病的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
七、中医药剂型改革的方向
中医要保持特色,保存优势,并与时代并行,在发掘继承提高方剂学同时,也不能舍弃汤剂疗效的宝贵遗产。统一辨证方法,使辨证规范、证型定量,方证对应,方剂最优,制剂简单是剂型改革的关键,是医药合一的必要条件。
用中医的整体观的辨证思想对西药加以整理创立现代化的方剂学,开阔中药新药源,阐明方剂之机理,使中医从黑箱走向白箱,从方证互证走向科学实验。它反证了中医药的科学性,同时又避免了把方剂变为药物的做法,这才是中医剂型改革的方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19:46 , Processed in 0.05264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