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9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第11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19 09:36: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12-23 23:40 编辑

第11条
【原文】
  夫水病人,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脉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
【词解】
  鲜泽:肤色光亮。
【释义】
  凡水肿病人,脾胃为水湿所侵害,目下为胃脉所过,为脾所主,水湿潴留,出现眼泡浮肿,如卧蚕状;皮下水盛肤色光亮,故面目鲜泽;沉为水脉,若水盛而气血受阻,潜伏于下,则为伏脉;阳气不能化生津液,故消渴能饮;多饮则水积愈多,聚于腹内,故腹大;阳虚不能化水,故小便不利,阴水极盛,脉沉伏不起,故脉沉绝。水肿病人,腹大,小便不利,脉沉欲绝,但正气尚未衰败者,可以用逐水攻下法急治之。所以,陈修园说:“诊其脉则为无阳,审其势则为有水,不可逐水,水势减轻,再议他法。”
【中心思想】
  本条论述水气病可下之证。
【参考】
  [按语] 本条从因、症、脉、色四方面提出了诊断水气病的方法。如消渴引饮、小便不利,是水病之因;目下状如卧蚕,是水病之症;沉伏欲绝,是水病之脉;面目鲜艳光泽,是水病之色。
  [临床应用] 水气病“可下之”的具体方药:如素体不虚,起病急骤,小便不利,见证如上者,可选用己椒苈黄丸、十枣汤攻逐其水;脉伏者,用甘遂半夏汤攻破利导,甚者用刘河间神佑丸(十枣汤加黑丑牛、大黄、轻粉、枣肉为丸);舟车丸(神佑丸加青皮、橘红、木香、槟榔);或用何报之《医碥》浚川散(甘遂、丑牛、大黄、芒硝、木香、郁李仁)。上方均用于阳水实证。若属阴水邪实正虚,不任攻下者,则宜温阳利水,《浅注》主张用真武汤温阳化水,加木通、防己、椒目等增强利水之功。
4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5 07:35: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12-25 00:26 编辑

         渗透压升高,口渴。细胞皱缩.

         渗透压正常,不渴。细胞正常。
         渗透压降低,不渴,水入即吐。水中毒。细胞肿胀,甚至于破裂,如红细胞在高渗溶液破裂,发生溶血。
3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5 07:26: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12-24 23:33 编辑

渗透性渴  
渗透性渴是(osmometric thirst)细胞间质的渗透压(相对于细胞内液)升高而形成细胞脱水,从而产生的口渴类型。
功能机理[url=]编辑[/url]

吃入较多的盐或高蛋白性食物,经吸收至血液中引起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增高,造成细胞内液脱失引起渴感。下丘脑视前区外侧部和下丘脑的第三脑室周围区内的许多神经元,对渗透压的改变十分敏感。这些渗透压感受细胞的兴奋引起下丘脑视上核合成较多的抗利尿激素(ADH),经垂体门脉系统达垂体后叶,在这里将抗利尿激素释放至血液中,影响肾功能,减少尿液生成,将水游留体内,以缓解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与此同时,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影响下丘脑前部的渴中枢,使机体产生渴感引起饮水行为。用微电极刺激下丘脑前部的渴中枢,引起动物(山羊)饮水量急剧增加。除下丘肋渗透压感受细胞兴奋外,口腔、小肠、肝脏也有些渗透压感受细胞。它们的兴奋通过内脏传入神经,最终也达下丘脑的渴中枢,引起渴感。外周器官内的渗透压感受器或下丘脑渗透压感受细胞都是比较灵敏的检测器。它们的兴奋既通过体液环节产生抗利尿作用,导致水潴留,也通过渴中枢兴奋,引起饮水行为,导致水的摄入。


生理位置[url=]编辑[/url]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负责渗透性渴的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的前部,与第三脑室的前腹侧顶端(AV3V)接壤。Buggy等人(1979)发现将高渗盐水直接注射到AV3V将导致饮水行为。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9 09:37:55 | 只看该作者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第11条

肝硬化形成的水肿以腹水为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19 13:09 , Processed in 0.05284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