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245|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中西医融合是必然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2 16:45: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ADMINOPE=南京陈斌|中西医融合观|威望由 0 增加至 1|鼓励原创,鼓励争鸣。|1186052938][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7/08/12 07:58pm 第 1 次编辑]


提要
中西医汇通、结合、融合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经过300多年的历程,至今没有实现融合,是因为在研究同一客体(疾病)时采用了不同的参考系,形成了具有不可通约性的理论体系。是认识上的差异,而不是客观真实存在(客体)的差异,因此,只要找到共同参考系,中西医的理论体系就能够融合。临床医学的基本任务是诊断及治疗,西医诊断疾病主要依靠的是症状、体征、各种实验检查。中医诊断疾病主要依靠的是症状、体征、脉象和舌象。症状与体征是中、西医具有的共同参考系。在临床上一组相对固定的症状与体征的组合中医称为证,西医称为病理状态,证与病理状态的融合称为“证态”。证态成为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的中介概念体系,通过这个中介,中、西医的概念可以在对方的理论构架内等价自由流易,从而实现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的融合。
不可通约性与可融合性是统一的,在一个系统内,子系统之间、不同层次之间“具有不可通约性”与“可融合性”是系统存在的必备条件,是事物本质的反映。医学发展的过程及融合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事实上时时刻刻都处于融合的过程之中,最困难的是找到融合的方法,证态体系正是实现融合的方法。
一   证态概念体系
中西医融合指的是理论体系的融合。医学理论体系属于概念体系,是由概念以及理论构架组成的。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之所以未能融合,是因为在研究同一事物(疾病)时,各自采用了不同的参考系,形成了不同的概念体系及理论构架,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体系。中、西医的概念不能在对方的理论构架内自由流易,使得二者“具有不可通约性”。因此,要实现中西医的理论体系的融合,首先要找到它们的共同参考系,把不同理论体系的概念及理论构架分别统一起来,不同的理论体系才能够融合。临床医学的基本任务是诊断及治疗,西医诊断疾病主要依靠的是症状、体征、各种实验检查。中医诊断疾病主要依靠的是症状、体征、脉象和舌象。所不同的是,中医没有各种实验检查,西医没有脉象和舌象。症状与体征是中、西医具有的共同参考系。在临床上一组相对固定的症状与体征的组合中医称为证,西医称为病理状态,证与病理状态的融合称为“证态”。证态成为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的中介概念体系,通过这个中介,中、西医的概念可以在对方的理论构架内等价自由流易,从而实现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的融合。
我们在“中医外感热病学与现代感染病学两大理论体系可相融性探讨”的研究中发现,西医感染病中的所有病理状态在中医外感热病中都能找到相应的证,反之亦然。证与病理状态的融合称为“证态”,由此而产生的《外感染热病证态学》涵盖了西医的感染病与中医外感热病,并在诊断与治疗方面实现了二者的融合。
赵金铎著《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把温病与伤寒的证候归纳为135个证,邓铁涛《中医证候规范》把外感证候归纳为76个证,证态体系把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与感染病的疾病过程融合为统一的整体,揭示了证与证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在这个理论体系内,中医的证可以通过相应的“证态”在西医的理论框架内自由流易,西医的病理状态也可以在中医的理论框架内自由流易,这样,西医根据病理状态的诊断通过相应的证态可以获得正确的中药方剂,中医可以借助证态体系使得“证”得到相应病理状态的客观指标以及详尽的治疗方案。证态体系在中西医融合理论层面上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证态新概念可以同时完成对中医外感热病学与现代感染病学的分割与重组,如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认识,可以形成一个有机融合的病理过程,即卫分证、太阳经证、前驱期是感染的急性反应期,以非特异性临床症侯群为特点;气分证、阳明证、少阳证是轻度全身炎症反应发热与典型的局部炎症反应的组合;营分证是脓毒症或者MODS的早期;血分证是脓毒症或者MODS合并DIC;三阴经病是感染的慢性期。用它可以指导对各种感染病的中医治疗,如对流脑可用以上证态演变关系进行诊治:上呼吸道感染期即卫分证,可用银翘散加减治疗;败血症期可用清营汤、化斑汤、犀角地黄汤治疗;脑膜炎期可用三宝(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加清营汤或清瘟败毒饮等治疗,从原则上不会失误。其他感染性疾病都可按证态概念重新分割组合。
证态概念为证找到了诊断的客观指标,为西医的病理状态找到了中药治疗方剂。这是我们要达到的目的。例如邪热壅肺-肺炎证态,邪热壅肺证的诊断指标就是肺炎的诊断指标,西医的肺炎就可以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
二  不可通约性与可融合性统一论
(一)  不可通约性的渊源
不可通约性来源于数学中的“不可通约量”。 大约公元前5世纪,古代希腊数学流派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了正方形的边长与对角线的比为 ,是不可公度的比(不可通约), 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即无理数。
    1874年康托证明了无理数比有理数多得多、非代数数比代数数多得多!这也意味着,无形的、不是根式的无理数竟比直观的、根式的无理数多得多!数轴上代表有理数的点虽然是稠密的,任何两个有理数点之间恒有无数多有理数点,但是除有理数点外的“空隙”更多。点与点的集合无论多么稠密不能形成连续的线,只有“空隙”一旦填满,稠密概念就发展成了连续的概念,数轴上点及其“空隙”与实数完全对应,无理数问题画上了永远的句号。无理数所体现的完美无缺、一丝不苟的纯粹理性与无孔不入、尽人皆知的世俗应用,正是数学的魅力之所在。
    从数学发展史看,人类对无理数的发蒙始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82-497)学派,但二千四百年后才产生包括无理数在内的实数严格定义,这时无理数问题才画上完美的句号。
二)“不可通约性”概念
“不可通约性”概念是库恩晚年科学哲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在他的“科学发展与语汇变化”一文中,库恩认为科学发展与语汇变化的模式非常相似。古希腊有由亚里士多德“物理学”所体现的自然语汇,另一方面,近代早期的欧洲人有另外一种以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理论基础的语汇。两种语汇当然都有“运动”这一平常的概念,但是“运动”在亚里士多德的语汇里与在牛顿语汇里却大不相同。确切地说,每一种语汇里的“运动”都有无法翻译为另一种语汇的因素。因此,在这一比较中,“不可通约性”即意味着“不可翻译性”。这里说的是“无法翻译为另一种语汇的因素”而不是说根本不能翻译。例如藏象与器官,中医的肝与西医的肝具有不可通约性,就是说不能等同,不能直接翻译,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具有不可通约性并不意味着中医的肝与西医的肝毫不相干,肝的大小、重量、位置以及部分功能中西医的认识是一致的。中医认为肝主怒,怒伤肝,肝属木,肝与春季、青色、东方相对应,而西医不用这样的方法研究肝脏,因而得不出这样的结论。这一部分对于中、西医来说是“不可通约”的,它们的“比”是一个无理数,即相互比较是没有道理的、无理的。但是现代医学已经证实如同愤怒这样激昂、剧烈的精神刺激可以引起肝脏的损伤;肝硬化长期黄疸的病人面色呈现青色;某些肝病容易发生在春季等,都说明中医对肝的认识是有道理的,有正确的方面。随着现代科学与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理论的科学性必定会得到更多的证实。把两大理论体系中“不可通约”的部分找出来,就为两大理论体系的融合找到了突破口,这才是库恩“不可通约性”的伟大贡献。当把中医的无数个不确定性、模糊性、可延展性概念充填到西医的准确性、实证性、机械性点状空隙时,就像有理数与无理数融合为实数那样,现代医学的范式就成熟了。实数概念的建立,是因为数学家始终对无理数认识不清,迷惑不解,数学家从不同的方面不断的研究无理数,经过2400多年的努力,当将要把无理数研究清楚的时候,实数的概念也成熟了。换句话说,把中医的理论研究透彻了,现代医学的范式就成熟了。现代科学、现代哲学、现代医学不等于近代的、西方的科学与医学,前面已经说过经典力学与相对论具有不可通约性,近代西医与现代医学同样具有不可通约性,例如传统西医的神经系统与现代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具有不可通约性;肠道细菌毒素移位引起ARDS、MODS与传统西医的肠道解剖、功能具有不可通约性。现代医学中的许多概念、语汇、术语都与近代西医的概念、语汇、术语“具有不可通约性”,例如休克,近代西医认为休克的机制是血压降低,现代医学对于休克机制的认识可以达到分子水平,如此等等。中医与现代医学同样具有不可通约性,阴阳五行学说与唯物辩证法具有不可通约性,运气学说与系统论具有不可通约性,“天人合一”与“社会-心理-生物模式”同样具有不可通约性。同时也具有可融合性,这是辩证法。
系统的进化是扬弃、包容与涵盖,矛盾双方的每一次转化,都是系统的一次进步。系统的每一次进步都把矛盾双方的优点吸收进来,把可能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因素包容与涵盖起来,把那些不利于自己发展的因素扬弃掉。这样矛盾运动进化由量变到质变,直至新的系统代替旧系统。当新系统代替旧系统时,新、旧系统之间就具有了不可通约性。我们用这样的观点看待中、西医与现代医学的关系,现代医学是有别于近代西医与中医的新系统,如果西医是有理数的话,那么中医就是无理数,现代医学就是实数。正是无理数这种非点状的特性充填了点状有理数之间的无数空隙,实数数轴才成为完美无缺、流畅连续的直线,实现了数学家追求和谐、完美世界的梦想。
(三)不可通约性与可融合性统一论
不可通约性与可融合性是统一的,不可通约性说的是革命前科学与革命后科学必须区分开来,不能混为一谈,他们之间的语汇、术语、概念不可能完全一致、对等、等同,不能够直接、精确翻译,不能对号入座。近代医学与现代医学具有不可通约性,如前述。可融合性说的是革命前科学与革命后科学是连续的、不可分割的。融合就是找发生在两个系统、两个层次或多个系统、多个层次之间的关联,关联就是相互之间的作用,就是共同参考系。古代西方医学、近代西方医学、现代医学;中国古代医学、中西医结合、现代医学,都是医学发展过程中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不同类型,正因为它们具有不可通约性,这些不同的医学类型才有其特殊性,才能把它们区别开来;也正是因为它们之间有联系、有关联,它们才同处于医学这个大系统之中,才具有可融合性。在一个系统内,子系统之间、不同层次之间“具有不可通约性”与“可融合性”是系统存在的必备条件,是事物本质的反映。医学发展的过程及融合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事实上时时刻刻都处于融合的过程之中,最困难的是找到融合的方法更快的实现融合。
不可通约性与可融合性,二者之间关系的讨论不仅仅涉及中西医融合以及其他科学之间的关系,而且涉及到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哲学、法律、戏剧、艺术等等诸多方面,涉及到世界的一体化与多样化之间的辨证统一问题。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的融合无疑是一个关键性的突破口,其融合的方法与思路必将成为其他学科融合的借鉴。   
32
发表于 2008-2-6 15:03:0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西医融合是必然的

下面引用由罗鸿声2008/02/03 05:59pm 发表的内容:
祝中西医融合观 王耀勋两先生   新春快乐,事事如意!!!
也祝罗鸿声先生及全家生活幸福,万事如意,事业有成!
31
发表于 2008-2-3 17:59:3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西医融合是必然的

祝中西医融合观 王耀勋两先生   新春快乐,事事如意!!!
30
发表于 2008-1-31 18:25:1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西医融合是必然的

中西医结合(或者融合)是必然的,是完全可能的。是医学的需要、是中西医的需要、是人们保健和调治机体和疾病的需要。
29
发表于 2008-1-6 03:19:3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西医融合是必然的

"中西医融合,不仅中医需要,中西医结合需要,广大的西医也非常需要,许多西医对此非常感兴趣,非常希望能够使用中药治病,只是苦于不懂中医理论,不会使用中药复方.中西医理论体系的融合是所有医务工作者的迫切希望"这话说得不错,现代人普遍接受的是现代医学知识,对中医理论不是很了解,西医要懂中医理论,必须用现代医学理论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阐释。人体的生命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中西医都观察到这些客观存在的生命现象并对其本质进行了研究,但由于研究的角度和方法不同,因而描述亦不同,但对这些生命现象本质的认识是相同的。因此完全有可能用现代医学知识去阐明中医理论的科学原理及其治病规律.
28
发表于 2008-1-5 19:10:2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西医融合是必然的

“我们主张中西医在理论上的结合,其实就是要解决中医理论的抽象性和西医理论所缺乏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此话大谬大然,其貌似是而实非!
俗人知道,中医与西医,是各有不同文化背景及其指向,然用原本基底不同的理性阐述,同另一个理论阐述,两者说是结合,但草民说,那不仅是“南辕北辄”,也是臆性里的别出心裁,而去“指鹿为马”一样,有着不可思意……
27
发表于 2008-1-5 18:01:5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西医融合是必然的

我们主张中西医在理论上的结合,其实就是要解决中医理论的抽象性和西医理论所缺乏的系统性和整体性。13楼说得对.中西医融合是必然的,这对患者有利,不论中医西医,其目的是治病救人,不应有门户之见,在中国,中医发展可有多向性,即1纯中医性(此为基楚),2或中医现代化,3或中西医结合,4或中西医融合形成新医学.这四种模式,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任何医生(不论中医西医),都可自由选择,或一种,或数种同时进行,别人无可非议.不必为此争吵,以伤和气.
26
发表于 2007-11-27 21:27:1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西医融合是必然的

现在的综合型医院中西医结合的情况是明显的,这样的医学格局将在我国会长期存在! 在这个时代中西医的优势互补是医学发展的必然! 中医临床必须对现代医学有一定的认知,否则不好开展工作 。中医临床工作应该重视和应用现代医学。      

-=-=-=-=- 以下内容由 王勇1232007年11月27日 09:41pm 时添加 -=-=-=-=-
多学科多元的讨论和研究,只要一起研究,一起实践,就一定有出路,当然方法很重要。  
25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9 10:07:4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西医融合是必然的

    中西医融合已经不是"遥不可及",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要求,社会主义经过100年的发展,应该出现成熟的理论.在医学领域内,新的系统理论也应该出现了.我们已经对伤寒论及温病学与西医的感染病学实现了融合,经络与藏象与西医的融合正在积极的进行之中,在不久的未来就会突破.
   学习胡锦涛的报告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的医学也应当是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他应当同时吸取中医与西医的长处,不要把西医与中医对立起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以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同时吸收中国封建社会的优秀文化以及欧洲先进的资本主义文化,建立新的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但是他必须在欧洲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必须吸收优秀的中国文化,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西医融合,突破中西医之间的壁垒,科学发展观给我们作出了榜样.
    我们中国现在所使用的科学,自然科学,哲学,现代化,工业化,市场经济等术语都是来源于欧洲资本主义,这些概念的定义,内涵与外延都是由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制定的.欧洲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出现了三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产生了工业化:科学革命,产生了自然科学包括西医(这就是近代社会).有人认为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工业革命和近代科技革命在西方历史上是“巧合”,实际上这不是巧合,而是必然。
   20世纪初人类进入了现代社会,这是世界所有学者公认的.但是对现代社会的认识大不相同,欧美政治家,学者认为现代社会就是资本主义的发展,现代化就是资本主义的工业化,自然科学就是现代科学,近代西医就是现代医学.20世纪初世界上出现了社会主义,人类又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革命成功,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与资本主义的抗衡所谓冷战时代,苏联的解体以及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中国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空前危机,中国的改革开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及科学发展观,中国社会主义走向健康发展.所以,现代社会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同时存在的社会.对于近代欧洲资本主义时期规定的诸如科学,自然科学,哲学,现代化,工业化,市场经济等术语应当也必须重新认识,重新定义,必须建立社会主义的科学观,社会主义的工业化,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也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医学也一样,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学体系.
   中国从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的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封建思想,殖民地思想,资本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思想同时存在,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他没有全盘接受苏联的革命模式,同样邓小平没有完全接受欧美的资本主义模式,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而不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同样,我们的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观,不是资本主义的科学发展观.科学是工具,是手段,是为政治服务的,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科学本身没有阶级性,但是掌握科学的人是有阶级性的,是有民族性的,是为他的国家服务的.
       同样,医学是为政治服务的.在现代中国,无论中医还是西医,包括现代医学,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在中国产生的现代医学应当包容,涵盖,扬弃中医与西医,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医学,既不是传统的中医也不是近代的西医.这个任务必须由中国的所有医务工作者完成,单单依靠中医,或者完全依靠西医都不能完成,必须团结中西医共同完成这个伟大的历史使命.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他没有全盘接受苏联的革命模式,同样邓小平没有完全接受欧美的资本主义模式,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医学按照这个思路走才能成功,我们在接受西医的同时不能够抛弃中医,中国的医务工作者应当有这种使命感,创立新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西医融合,不仅中医需要,中西医结合需要,广大的西医也非常需要,许多西医对此非常感兴趣,非常希望能够使用中药治病,只是苦于不懂中医理论,不会使用中药复方.中西医理论体系的融合是所有医务工作者的迫切希望,而不像有些人所云,没有中医西医照样发展,存在,没有西医世界就不能存在.这不是所有西医的看法,我就是西医,我进行的中西医融合,实际上是对西医的解构与重组.

   
24
发表于 2007-11-19 00:04:0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西医融合是必然的

此文颇有深度,虽然这种融合遥不可及,但——“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30 04:48 , Processed in 0.05766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