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004|回复: 6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答五积散并论血压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10-9 22:48: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答五积散并论血压计
五积散会员(不敢称同道了)又大批了一回在下。可惜基本上没有提到“和”或“和解”法的学术问题,而着重说鄙人没有看过拙文中提到的书,又说拙文是抄袭。按说,此种批评是不值得回答的。不过他说拙文象是:一个纯中医的打扮,但是手里拿着一个血压计。这在五会员的本意是揶揄,不是学术批评。但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故倒要谈谈血压或血压计的问题。因为我认为这是学术问题。故先说一下血压计。
我认为目前国内几乎没有什么纯中医――即不了解一点西医的中医,尽管前些年不少人呼吁培养这种中医。五会员是纯中医吗?从来没有也不会使用血压计吗?如果真的没有,那很遗憾,因为竟然不知道什么叫血压,这是很危险的。但愿五同道和其至亲,永远不得高血压。他的病人得不得高血压,五会员大约是不知道的。
多数同道是知道血压的,大概也经常量血压。假如自己或至亲患有高血压,恐怕自己家里就备有血压计,而且三天两头测量。许多高血压患者(非医生),就备有血压计,而且自己会量。总之,中医拿着血压计,不是什么掉谱儿的事,否则岂非连体温表也不该拿吗!
我很提倡医生——无论中西医,要重视高血压,不单单知道高血压也会测量血压而已。
为什么?
从实用角度讲,现在高血压患者太多了。由此引起的中风、心血管病、糖尿病等,特别是中风瘫痪实在可怕。医生不是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吗,难道可以说我是中医不管你什么高血压死活吗?
从学术角度讲,血压是中医没有的概念,而且也是个宏观概念,中医应该引进它。
五会员可能说,我靠三个手指头就能测出高血压。
我说切脉诊断血压很不可靠,非要有血压计不可。为什么?
高血压患者的脉象可以表现为洪大弦急,这时基本上可以断定有高血压,但是倒地多么高,最好再用血压计。
问题是有些高血压患者六脉皆平和,舌像也正常。能说他没病?
更有的患者,脉象无力甚至轻取沉取都似有似无。所以我经常告诉同道,切脉可以基本上断定有高血压,而不能断定没有高血压。
须知,高血压病不按高血压治疗是很危险的。
很有几个病人,跑遍了许多大医院,看过许多中西医专家,弄不清什么病――当然不会好。最后到家找我才发现是高血压病。结果很快就好了――当然一般还要继续治疗。因为此病是很难一劳永逸的。
关于高血压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文章很多,如果不想去看。至少自己应该想想怎样和中医的望闻问切结合起来诊断,并结合中医理论辩证施治。由于中药服用不很方便,现在多数病人使用西药为主,且不论。
总之,我提倡无论中西医都要重视血压计。
好了!不是什么正式学术文章,关于高血压先谈到这儿。
下面回答一下五会员的非学术批批评。大家不看也好。
五会员说我没看过千金、外台、源候以及宋代伤寒注家的书。理由是我没有引用其中的文字。没想到她竟然如此没有逻辑思维。我查遍那些书,除了成无己之外,没有发现柴胡汤主和解的文字,怎么引用呢!难道都抄下来证明没有吗?所以,我让五会员去查一遍,如果发现有,我甘愿承认没有看过那些书。
五会员特别提到《外台》,不知道多少人对它感兴趣,曾经翻过。其实,外台纯粹是整理性著作,编排体例基本上依附《源候》,补其所缺方药、针灸。因而没有新见解。旧作《中西医比较热病学史》(1987),有专题讨论其热病学。我对以上二书的评价都不高,特别是外台,因为是非医学家编的,弄得非常乱。源候既然依附外台,也非常乱。所以巢氏也是个抄书匠,而不象许多人说的大医学家。
看多少书不要紧,戴上抄袭的帽子就可怕了。
其实,真要抄,敢于象我这样抄的也很罕见。抄的人都好说古今权威如何正确,谁敢说桂枝汤、柴胡汤的旧说是谬说呢?所以我的文章不怕抄袭,知道拙见的人越多越好。试看,拙文一上网,就招致这么多批评,特别是五会员这样的批评,还有人敢抄吗!
拙文“和法新解”原名“柴胡汤新解”,比现在长的多。现文是差不多十年前正式发表在学术刊物上的。不敢说从来没人提出大致相同的见解,如果有,那是所见略同(桂枝汤有人先我提出略同见解,但说理方式不同,拙作《伤寒论新解》中特别指出了)。希望五会员指出什么文章是我抄袭“和法新解”的原本。
总之,象拙文这样的文章实在很少。如果认为写这样的文章很容易,五会员无妨写一篇供欣赏。
又,我本来是早已退出江湖的人。现在无公职、无工资、无头衔(已经有了高级职称,但对我已经无所谓了)。还写点东西,只是出于曾经是学者的良心。现在似乎有点重出江湖,却仍然碰见五会员这样善于批评者。你说倒霉不!好在还有更多的同道给予热情鼓励,不至于因为寒心立即再退出。
五会员还认为教材很好,主编都是国家指定的正统!中医,还能不好!我不认为国家指定的都有真才实学。中医史上真正创立学派的人,没有一个是国家指定的。之所以要批评教材,是因为青年学子非学他不可。其中的错误远比非教材害处大。
五会员还举出麻黄南北不同用量,证明中医很难有准。是有不少人这样说,所谓地气、禀赋不同使然也。这虽然不是重大理论问题,我却不赞成。有实验研究真的证明江浙人真的不能使用较大剂量吗?反之,吴鞠通(记不很准了)当年在北京就是大量使用石膏治疗温病,而出名的。北地寒冷,不是该少用吗?我曾在英国行医一年多,没有发现洋人用中药就该用大量。
五会员还反对写文章引经据典。对此我不想辩驳。
好!答覆已经很长,其余就不再答了。只想请五会员写点“正统”的东西,推敲一下拙文的百出漏洞、多多谬论。有旧作也好。
谨把原批评附在下面。
1:坦率的说,我非但没有从你的文章中受益非浅,反倒发现谬论多多
2:既然没有引文,请问:那您引用的这些书籍又作何故?您既然没有看过这些书,怎么又引用这些书籍?
岂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要么另外一种可能,就是杜撰?严重点就是抄袭。
3:可能您的文章的前半截不知道是引用何人的文章,后半截大约是你的文章,和解这个问题对于你来讲,可能很深奥,可是对于纯中医来讲,大约是基本知识,
所以您的文章给人的感觉是:一个纯中医的打扮,但是手里拿着一个血压计。
4:教材自然没有完美之处,但是所谓的错误,并非你所指的这些,制定教材的,大都是一些正统的中医学家(当然,正统的中医学家也难免有错误)是由国家指定,
虽有错误,但总体来讲,作为教材,还是很适用的,因为中医的很多东西很难达到统一的标准,举例来讲:就光解表药的剂量问题,南北就很难达到统一,同一个麻黄,在北方可能用到
15克,也不一定能发汗,但在江浙,也许6克就足以,谁对谁错?
5:类似您的这类文章,现在实在太多了,为了晋生,图书馆一坐,杂志数本,东拼西凑,转眼就成了自己的东西,所以,连书中引用的这些书目,连你自己都没有看过,就原版把别人的东西端来了,
一深究,就露出问题来了,不说别的,就是你文章引用《外台秘要》,我估计你连在《外台》的哪章哪节你都找不到你所说的东西。
6:写文章要实事求是,不要非的要引经据典,好像文章才有说服力,
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观念,非但误人,也在误己。您的文章实在经不起推敲,仔细阅读,则漏洞百出。

67
发表于 2008-3-15 15:11:30 | 只看该作者

答五积散并论血压计

再说一次,高血压的治疗,不应该仅仅只是降血压,而更应该是利用中药来软化血管与年青化心血管系统,
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的程度上,避免心肌梗塞与脑梗塞的临界发病基础,
多年经验,啊!
66
发表于 2008-3-15 15:07:23 | 只看该作者

答五积散并论血压计

下面引用由基本原则2008/03/15 02:25pm 发表的内容:
学术讨论的基本原则是:
1不能骂人,要文明发言
2不能臆测,用事实说话


在日本,只有二个职业才能被称之为先生,
一、教师
二、医生
所以,学术研究是应该的,但态度也要端正。
尽管中医生的水平相差悬殊,但治病救人仍为第一天职。谁有本事不用血压计,就可以诊断开药,那是谁的本事。但是对于较多的中医来说,以三个指头把脉来确定血压的高与低,的确是不易的。
有的人,几乎是模不到脉象,但结果用血压计一测,竟是高血压。
有的人,脉浮,但结果用血压计一测,竟是低血压。
医生是治病救人的,而不是表现自己水平的,所以,大家都应该以自己的实践水平来为患者治病,而的确是无需争吵。
65
发表于 2008-3-15 14:25:42 | 只看该作者

答五积散并论血压计

下面引用由代肖言2008/03/13 07:19pm 发表的内容:
我和赵先生后面总跟着几匹东西狂吠——很可能是某版主授意的。
严肃的朋友尽管谈学问,不必理睬它们。
学术讨论的基本原则是:
1不能骂人,要文明发言
2不能臆测,用事实说话
64
发表于 2008-3-15 12:49:39 | 只看该作者

答五积散并论血压计

之前用字有誤更正如下
高血压的发生原因与治疗
高血压在国内有越来越普遍及发病年龄下降的趋势,据估计台灣地區30岁以上有100万人罹患高血压,而在美国55岁以上9成罹患高血压,其十大死因第一名即是心脏病,第三名是脑血管疾病,主要原因就是「西医不会治血液循环疾病」。而国内的高血压患者也几乎都在接受不当的治疗。
疾病的治疗自然要从发生原因开始探究,但基本上西医目前是还没搞清楚高血压的发生原因,之前很多被认为的原因后来都被推翻了(打呼就是一个有名的例子)。其实要探究高血压的发生原因,就必须要从人体血液循环学说起(这又是西医一大弱项)。首先高血压可分为收缩压太高与舒张压太高两大类型,其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一、    舒张压太高:舒张压太高为西医弱项中的弱项,舒张压太高型态的高血压成因为肺功能不正常,在肺部二氧化碳与氧气的交换不充分,使血液中含氧量太低,身体之自我补偿功能为使全体细胞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乃将血液循环系统的血压背压(即舒张压)提高。这是身体之自我补偿功能,所以一般降压药不论阻断剂或血管舒张剂对舒张压太高都没甚么效果。而且这是身体在告诉你肺功能不好了快救救我而此时心脏功能是正常的,它才有能力去提高血压。此时该去救肺而不是降压,降压的结果不正是「锯箭疗伤」,肺该救不救则肺更坏了,而身体其它部分也因为得不到充分的氧气供应也坏了,一般人看了也会觉得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很不幸的今日大多数的舒张压太高患者都在接受这种不当且有害的治疗。
舒张压太高的诊断:先按诊背部膀胱经的肺俞穴是否有压 痛现象(背部膀胱经正是脊椎两旁神经节的部位,肺俞穴正是掌管供应肺部养分血管的穴道),舒张压太高的患者通常肺俞穴有伤使肺部供血不顺致肺功能失常,会有压痛现象;再按诊肺经主要穴道,以诊断是否受伤。
治疗方法:
(1)        温灸肺俞穴,每日一次,每次十至十五分。或以补的手法用针,但一般中医师不会此手法。
(2)        推拿背部膀胱经,以按揉、补的手法,用手指或手掌由上往下,由外往内,目的在推宫活血,下手不可过重(一般推拿师往往下手过重),以免误伤穴道;特别加强肺俞穴。每周二至三次。
(3)        推拿肺经,以按揉、补的手法,用手指或手掌由上往下,由外往内,在推宫活血,下手不可过重,以免误伤穴道。每周二至三次。
(4)        血路由通到不通的发展是痒→酸→痛→麻→木,发展到「木」,细胞就没救了,故推拿时要注意发展方向才知是治愈或恶化,外界治酸痛常是用重手法推到麻木,反使病情恶化,不可不慎。
(5)        多吃山药(淮山),山药滋补脾、肺阴。(多吃山药不易感冒,可健身又省下大量医药费)。(阴阳之分可参考拙作‘中医阴阳说初论’),人蔘不可多吃,盖人蔘补肺(气)伤肾。
(6)        可请中医师开些补肺的药。
(7)        相信气功的人可找个好的老师练练气功(但明师难求,可参考拙作‘立禅’)。
   
二、    收缩压太高:收缩压太高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可粗分为两大类,即血液由心脏输出受阻及重要脏器缺氧或发炎。
1.     心脏输出受阻:西医通常将原因解释为血管阻塞,故常用血管舒张剂治疗,但读过王唯工博士「气的乐章」一书后,我们知道血液循环的主要力量来自「经络」,故心脏输出受阻除了血管阻塞外,经络受损才是主要原因。
   诊断:先诊断颈部是否有伤,影响到颈动脉,及经颈部的经络;其次诊断脊椎是否有伤或不正,影响到相关经络。询问患者全身何处受过外伤在配合脉诊找出经络阻塞之处。
   治疗方法:以上节的原则施以适当的推拿及中药治疗(若有血管阻塞      可辅以活血化淤的药),这类型的高血压推拿有很好的疗效。
2    2.重要脏器缺氧或发炎:这是西医完全不懂得领域,当身体有重要脏器缺  氧或发炎,身体的自我补偿功能即会提高收缩压,使缺氧的脏器得到充分的氧气及血液供应,而此时心脏功能是正常的,它才有能力去提高血压。此时该去救缺氧的脏器而不是降压,但西医标准的治疗法是使施以降压药,西医的降压药是甚么呢?就是钙离子阻断剂或β阻断剂等,其作用就是让心脏跳弱一点,结果不正也是「锯箭疗伤」,该救的脏器不救则更坏了,而长期服用降压药的副作用是伤了肝、肾及心脏,所以接受所谓正统西医高血压治疗超过十年的患者多死于重要脏器衰竭(该救的没救再加上长期服药的副作用),患者看了还敢这样治疗吗?但是很不幸的今日大多数的收缩压太高患者都在接受这种不当且有害的治疗。
诊断:先诊断背部是否有伤,背部膀胱经正是脊椎两旁神经节的部位,各 俞穴正是各自掌管供应主要脏器养分血管的穴道,可以按诊配合脉诊来检查;再诊断各经络是否正常。
治疗方法:以膀胱经的补法为主(可参考上节),这类型的高血压推拿有 很好的疗效(但手法要对),温灸也是不错的方法。   
三、    结论:弄清楚病因要治疗不难,但西医对所谓脏器功能性的疾病可谓「束手无策」,而许多中医受了西医理论的毒,成了中「药师」,对中医理论的精髓并未掌握,个人也曾陪过朋友去看过几个「中医师」却完全不会治高血压,若不幸罹患高血压,花点心思去找个真懂的「中医」吧!别再跟自己身体过不去,接受「锯箭疗伤」了。

63
发表于 2008-3-14 01:12:20 | 只看该作者

答五积散并论血压计

下面引用由zhengYOU2008/03/13 08:34pm 发表的内容:
哈  哈  
国语不精哦?骂人家是几匹东西,就是自认自己不是东西哦!
和“臆想”一样,说话就是台湾味道。对高血压也是一窍不通。
62
发表于 2008-3-13 21:54:43 | 只看该作者

答五积散并论血压计

不能将血压与脉象结合起来诊断病情,还坚持不用血压计,这种中医不反省一下自己有何不妥?还总结出血压高低各种证型和治法!这论坛反正可以信口开河。
61
发表于 2008-3-13 20:34:37 | 只看该作者

答五积散并论血压计

哈  哈  
国语不精哦?骂人家是几匹东西,就是自认自己不是东西哦!
60
发表于 2008-3-13 19:19:10 | 只看该作者

答五积散并论血压计

我和赵先生后面总跟着几匹东西狂吠——很可能是某版主授意的。
严肃的朋友尽管谈学问,不必理睬它们。
59
发表于 2008-3-13 13:08:44 | 只看该作者

答五积散并论血压计

高血壓,不就是活人血管压力升高嘛,死人是没有血压的,由此可见是生气受阻,不得发散?要能够自由生气通天,必须加强血管自身气力。《内经》说,无问其病,气平则愈。
这里所谓“气平”不是简单的均分,排解,而应该五脏表里、六气相对、君火相火能够同时周行不休,才能稳定平气,即“脉参差不应者病”。
我归纳一下自己的误打误撞:养阴,温阳化气,升压,解结,塞因塞用,保元气。
当时的想法是,人体的血管,大小连接不是说能够绕地球一圈吗?还有筋膜,神经,如果走降压的路,你越降,血管越收缩,降的完吗?除非人体没了生气?
只有升压,就象气球,你要充实末端,气筒不加压行吗?
当然,当时我很幸运,遇到一位真正的中西医结合的专家,,凭我的感觉,要怎样的效果,老先生基本能达到,
哈,老先生一开始,也有严重的专家架子哦,不过很通情达理,后来很帮忙的,只是提醒,很危险的,
唉,死了或终身不治的人那么多,又何必前仆后继钻死胡同呢。
不知楼主作过相同的思考没有,就断定高血压不能根治?
而且把根治高血压与灭绝高血压混同?怎么研究生的中文水平不怎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30 18:22 , Processed in 0.05667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