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1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解读古医籍例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1 21:00: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帖]解读古医籍例谈
□ 许敬生  于红艳  河南中医学院
  浩如烟海的中医古代文献大大丰富了古汉语的内容,为《说文解字》、《尔雅》等古老的字典词典所记录下来的古字古义,提供了生动形象的例证,充分显示了汉字文化无穷魅力。
  1.关于煮、煎、熬
  这三个字在现代汉语中意思大体相同,如果说“煮药”、“煎药”、“熬药”,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可是在古医书中含义就不一样了。
  煮,《说文解字》:“或从火,或从水在其中。”煮药,即把药物和水一起加温,这同今天的用法是一致的。
  煎,《说文解字》云:“熬也。从火前声。”段玉裁注云“凡有汁而干谓之煎。”煎药,就是把煮好的药汁去掉渣滓,再加温浓缩。
  熬,《说文解字》云:“熬,干煎也。从火熬声。”杨雄《方言》云:“熬,火干也。凡以火而干五谷之类,自山而东,齐楚以往,谓之熬。”可知“熬”有干煎、火干、焦干之义,它是专用火制,而不兼水制的。熬药,就是把药物炒干或烤干。“熬”与“煎”的区别在于“煎”是有汁而干,而“熬”是干煎。“熬”与“煮”的含义则大相径庭。在成书于秦汉之际的《神农本草经》、《伤寒论》等医籍中,在许多药物之后,如芫花、水蛭、虻虫等药后,往往注有“熬令赤色”、“熬令黄色”,甚至“熬黑”等语,这显然是指“火干”、“炒干”而言,绝不是加水煮。“熬”的这种用法,在先秦两汉的典籍中相当普遍。如《周礼》、《仪礼》、《礼记》三礼中有关丧礼的内容中,多有“熬谷”的记载,但无一例外地都是把五谷“焙干”或“炒熟”,而不是煮熟。
  新版《辞源》第1949页“熬”的义项注为“文火慢煮”,所举例证却是《周礼·地官·舍人》:“丧记,共饭米熬谷。”这就错了。此处“熬”也是“炒干”之义。
  2.关于“乳”和“字”
  司马迁《史记·仓公列传》中有这样一段话:“菑川王美人怀子而不乳,……饮以莨菪药一撮,以酒饮之,旋乳。”有人译为:“菑川王的一个妃子怀孕后不下奶汁,……给他服用一撮莨菪药,用酒伴服,很快就下奶了。”译者望文生义,把“乳”理解为“乳汁”。甚至有人还据此向世人介绍司马迁记载的所谓下奶良方。按《说文解字》云:“人及鸟生子曰乳”。“乳”是生育的意思。“不乳”义为“难产”,“旋乳”义为“很快生下孩子”。由于不明“乳”的本义,竟把催产药说成催乳药。若照此用药,岂不贻误病家吗?其实“乳”的这一含义在古籍中颇为常见。如: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意思是:妇人产后,中气亏虚,出现心烦意乱,呕吐气逆,应当安中益气,用竹皮大丸主治。有人不知在“妇人乳”后点断,总是讲成“妇人奶中虚”云云。这也是不明“乳”的本义的缘故。
  又如:《后书·霍光传》:“(霍光妻显)私使乳医淳于衍行毒药杀许后。”此处“乳医”是指妇产科医生。至于“乳子”、“乳虎”、“乳牙”、“乳名”都是由“初生”义而来的。
  “字”的本义也是“生育”,《说文》云:“字,乳也。”“乳”和“字”是同义词。
  如《山海经·中山经》:“其上有木焉,名曰黄棘,黄华而员叶,其实如兰,服之不字。”“不字”即“不生子”。
  正因为“字”、“乳”本义相同,所以在本文中可对举和连用。如《论衡·气寿》:“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意思是说,生孩子稀少的容易养活,生孩子太频繁的不容易养活。这是古人对优生的认识。句中“字”、“乳”同义对举。又如《论衡·气寿》“所怀子凶者,字乳亟数,气薄不能成也。”“字乳亟(qì)数”意为生育频繁。“字乳”和“亟数”均为同义复用。
  至于“字”的“爱”、“抚养”、“待嫁”、“文字”、“表字”等义项,几乎都是由“生育”这一本义辐射引申出来的。
2
发表于 2007-11-7 19:55:49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解读古医籍例谈

开卷有益,学习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05:38 , Processed in 0.12856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