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607|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伊尹汤液经》方药与《易》之八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4 10:17: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笔者曾在本论坛上发帖,言及要在论坛上发表对陈抟老祖所著《易龙图序》之研究文章,今发上本文聊以塞责。
(原创)《伊尹汤液经》方药与《易》之八卦
方国强
吾人所知,经过当代众多的专家学者对《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所记载的方药,与《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传世医药古籍中之方剂进行相互印证,已可确定《辅行诀》卷中的52首医方是已佚《伊尹汤液经》之经方。这52个方剂之用药,从二味至八味不等,但没有一首医方超过八味药物,笔者认为,按《桐君采药录》以中药药物五行属性来分析,《伊尹汤液经》中还应有只用一味药品之医方,故笔者推测,《伊尹汤液经》所记载之医方,每方用药是从一味至八味不等的,故张仲景之《伤寒杂病论》中的部分单味药方,应视其为《汤液经》之经方。每方药品不过八味,笔者认为,这除了说明中华医药先哲前贤在辨证论治、组方用药中,讲究简洁扼要、易学易记、易配少费外,最主要的还是与中华易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双溪无间医者在《伤寒论之数学原理》中曰:“伤寒论者,医学之易经也;黄帝内经,生理之易经也;黄帝针经,针灸之易经也;本草经者,药物之易经也;汤液经者,药理之易经也;素女脉经,诊断之易经也;商周明堂,拓扑之易经也……医经,易经也。亦可如是曰:医即易。反之,易即医。盖医易合一者也”。“医即易,易即医,医易合一”,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易学、中华医学、中华武学之主干乃是太极学说、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和八卦学说等,在《汤液经》中对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之发明,从笔者的论述中已可知之,而《汤液经》中涉及到的八卦学说则无从查考,笔者以为,在《伊尹汤液经》中肯定会有所论述,但此论述在《辅行诀》摘录《伊尹汤液经》有限的内容中又隐藏在哪里呢?
唐•孙真人在《备急千金要方•论大医习业》中曰:“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而明•张介宾在《类经附翼•医易》中更有发挥:“宾尝闻之孙真人曰: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乾坤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是故天生神物,圣人格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于是乎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顺性命之理,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生乎动,而天地鬼神之为德,万物一体之为能,森乎昭著,而无所遁乎易矣……(八卦者)谓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也”。
当吾人一谈起中华医学,首先提到的是“阴阳五行”,而一旦论及中华易学,则所言肯定会是“阴阳八卦”。众所周知,太极、阴阳、五行、八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典哲学的四大支柱体系,其中的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早在《内经》之代已成为中华医药学之基础理论,而太极学说,在中医学中则演化成为(精)气学说。在中华易学中,太极学说、阴阳学说与八卦学说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五行学说虽有论及,但也始终处于从属位置。因此可说,中华医学是以(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为基础理论,并涉及八卦学说;而中华易学则是以太极学说、阴阳学说与八卦学说为基础理论,并涉及五行学说。在四大医典之《黄帝内经》与《伤寒杂病论》中,直接论述八卦学说是很少的,故有医家说,中医不言八卦;同样,在《易经》中,直接论述五行学说也是很少的,故亦有学者云,易经无论五行。然而,自隋唐之后,以“易”论“医”者代不乏人,而论易者必言及八卦,故从“医易同源”论而言,中华医药学之基础理论中,八卦学说亦是存在的,故笔者分析,《汤液经》中亦可能有“八卦学说”的踪迹。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几乎成了当今之世是否是中医药人的标准;而“医易同源”论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当代中医学人必须知道的中医历史,否则成就不了“大医”,故“易学”与“医学”间之关系成为当世之热门话题。
本文之论述,是笔者想从吾中华“易学”中找到某些线索,用来解释《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卷中医方之用药,即《汤液经》医方用药为什么要定在“八味”范围之内,方剂用药一至八味,这和《易经》之“八卦学说”是否有联系?故笔者如是曰,从“《辅行诀》医方所用药品味数”之中,或可窥探“八卦学说”之踪影。
师门前辈无相僧于文革六年(公元1971年)说:“商周乾坤图乃天地吾人众生宇宙万物木石之运行脉动图是也。中华商周乾坤图乃真正之太极图是也。此图即举世以为失传的陈希夷易龙图是也。赵宋时代周廉溪太极图说及其太极图,乃我中华乾坤图之简化图是也。刘季东汉时代成书的《伤寒杂病论》,其伤寒六经,乃我中华乾坤六兽之简化图是也。”在中华民族的创始之代,在距今一万五千年至七、八千年前之中华昆仑文明时代,是钻木取火,结绳记事之代,是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了解、诠释天地之道,掌握天地变化规律),以图作字之代,中华先祖伏羲氏继承燧人氏之太古文明,以(木)炭作画,用(草)绳结图,创作了元始太极八卦图——“龙图”。“龙图”不知于何代始归隐于道教内,至五代时由陈抟老祖发道藏之秘而著《易龙图》,公之于世,但不知出于何因,《易龙图》一书随着陈抟老祖的仙归而佚传,只留下《易龙图序》一文。《易龙图》虽复隐没,但由陈希夷先生肇启的图书易学则轰轰烈烈传承至今。
    “溯乎画前之易,较能有学理根据者其殆起于燧人氏乎。《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正年(公元255年),易博士淳于俊对曰:包羲因燧皇之图制八卦”(台湾•徐芹庭著《易经源流——中国易经学史•易学滥觞》中国书店出版2008年4月版)。吴前衡先生在《〈传〉前易学》中说:“《传》前易学不言‘象数与义理’,《传》前易学不道阴阳。《传》前易学的本体是占筮易学,而最后的结果却是哲理易学,其间必发生重大的方向转折,才会出现这种情况。发生这个转折点在哪里呢?答曰:这个转折点就在于八卦取象”(吴前衡著《〈传〉前易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版)。《易龙图》乃《(易)传》前之易图,乃《(八)卦》前之易图,乃燧人氏画前之易图,乃不道阴阳五行之易图,乃以象取义之易图,乃吾人所见所闻各种易图前之图,乃至今所有传世易图之源头是也。故白沙游子曰,《龙图》乃法象于天,义理于地,形像于人,乃融天地人三才于一体,集星象山川脉穴于一图,《龙图》之大包容宇宙,《龙图》之微至于指掌,迄今为止,各种传世之易图均由《龙图》衍变而成,故笔者相信,《龙图》乃各种易图之起始,亦是所有易图之终结。
《周易•系辞下》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商周乾坤图(《龙图》)乃天地吾人众生宇宙万物木石之运行脉动图是也”。故伏羲所画之《八卦》,乃是由龙图(河图)衍变为《易图》之第一图——八卦图!
当代学者王玉德在《神秘的八卦•第一章》中说:“八卦学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歌德巴赫猜想”;“古往今来,有多少神秘莫测的东西。神秘的东西中最神秘的莫过于八卦”;“八卦是对宇宙间事物的一种简单说明和概括,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朴素认识。它用符号形式将这种认识表达出来,或多或少,或真或假地表现出先民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以及上古的科技创造”。学者曾磊光在同一书的第二章中说:“八卦是一种思维模型。它以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组成图象、图形、图式,作为反映客观事物相互关系的理论体系。”学者姚伟钧在第三章中认为:“八卦确实在历史上一定程度地支配人们的信仰,以神秘的形式作用于人们存在的天地之间,使它在同等程度上成了这个天地间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变迁,八卦变得更为抽象概括,并带上了越来越多的各种社会的痕迹”(王玉德、姚伟钧、曾磊光著《神秘的八卦》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10版)。
王玉德还说:“据《帝王世纪》说:‘伏羲画八卦,所以六气六腑、五脏、五行、阴阳、四时、水火、升降,得以有象,白病之理,得以类推,乃尝味百药而制九针。’这就是说:中医是建立在八卦基石上的,八卦在中医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故笔者以为,在《汤液经》中,八卦学说似乎表现在方剂药品味数的运用上,方药味数的多寡很可能与卦爻之义有着某种联系。为继续挖掘《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伊尹汤液经》)之奥秘,白沙游子无闻居士冀图从吾中华易学中寻求许些线索,因此将数年来研究《易龙图序》之心得,推测复原的“易龙二十一图”及其演化图中之《易龙元始八卦图》等八帧易图公之于众,与中医药学界之易学爱好者共同探讨。
宋•陈抟注《麻衣道正易心法•第二十四章》曰:“画卦取象,本为特物,见于日用,无所不合。希夷注曰:羲皇画卦,非谓出私意。撰成一《易》道于方册上,以诲人也。特以顺时应物,则以见于日用之间耳!以粗迹言之,加以钱賻,六纯字,乾也,六纯背,坤也,差互,六子也。若反则未胜,至纯则乾坤成矣。又如优人呈伎,壮者任其难,六子也。老者敛其利,乾坤也。此皆理之自然,即此理以察其余,则是行止坐卧纤悉,举天下皆《易》,无可拣择者。但百姓昏昏,日用之而罔觉矣”(石午编《术数全书》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10月版。其中“希夷注曰”四字为笔者所加)。
易有太极(《易龙元始太极图》〈图16〉),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易龙阴阳四象太极图》〈图17〉),四象生八卦(《易龙元始八卦图》〈图18〉)。故一倍之而为二,太极分阴阳,二(再)倍之而为四,阴阳化四象,三(复)倍之而为八,四象生八卦,“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顺性命之理”。故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也。
42
 楼主| 发表于 2009-8-29 11:48:4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伊尹汤液经》方药与《易》之八卦


zhengyou 先生:
    “陈抟龙图易始于北宋,而连山易据说出自炎帝”。
    不知先生有否听说,陈抟之《易龙图》乃得之道家秘藏,故《易龙图》其实不是陈抟所造,而由陈抟所继承。
    《河图》、《络书》是由《易龙图》衍变而来,笔者对此已有所图证,包括刘牧的《天下第一太极图》(无极圈上五个白点与五个黑点)。
    陈抟作为赵匡胤手的谋士,这是一般人的看法,而在道教内,则是华山派的创始人——陈抟老祖。
    笔者以为,欲论述太极图、河图、络书等易图,就不得不论及陈抟的《易龙图》,追本溯源也。
41
发表于 2009-8-28 13:18:2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伊尹汤液经》方药与《易》之八卦

方先生以河图之数思考经方,值得探索;
但是似大可不必强扯陈抟龙图易?
从陈抟《心相篇》,探秘,说的乃是从行为、形态估摸人的心态、结局。陈抟好像乃赵匡胤手下退隐的谋士?
预言不足奇,乱世之王,手下无不有众多谋士,预言自家事主能成大事,乃常情,成者君王败者寇。事主成大业,预言也成为未卜先知。
陈抟龙图易始于北宋,而连山易据说出自炎帝。似乎各有所据。
40
 楼主| 发表于 2009-8-21 11:23:3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伊尹汤液经》方药与《易》之八卦


或上:河洛文化网-牡丹社区 » 洛阳河洛文化研究会 » 《易龙图序》析解——陈抟著作及其学术思想研究
39
 楼主| 发表于 2009-8-20 12:54:3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伊尹汤液经》方药与《易》之八卦


"想看图不好找 沒看齐 憾!!"
烦请上:国学论坛 » 易学探奥__《易龙图序》析解——陈抟著作及其学术思想研究
38
发表于 2009-8-20 05:24:4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伊尹汤液经》方药与《易》之八卦

四十年前不准学 找不到书想尽千方百计偷偷学 越学越想学 越学越知羞 学多少用多少 在医疗实践中得心应手才知道有仙 先 人指点 得天书启蒙
37
发表于 2009-8-19 05:43:2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伊尹汤液经》方药与《易》之八卦

精得好 认真得好 作博士教材还可以 作学士教材大早    想看图不好找 沒看齐 憾!!
36
发表于 2009-8-2 15:07:2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伊尹汤液经》方药与《易》之八卦

转了,谢谢楼主!
35
 楼主| 发表于 2009-5-19 12:31:3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伊尹汤液经》方药与《易》之八卦


谢诸位先生认同。
笔者对我中华医学、易学还没有入门,不敢言及造诣,谢铁骨铮铮2002先生抬爱。
34
发表于 2009-5-16 18:17:4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伊尹汤液经》方药与《易》之八卦

好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28 00:59 , Processed in 0.08246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