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444|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形神合一是中医心理学的奠基石 [原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5-20 07:54: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watermark]
形神合一, 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它既有深刻的哲学思辩意义,又有重要的医学理论意义。
形神思想最先由管子提出,管子〈内业篇〉说:“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以此为人。”〈心术下篇〉云:“气者心之充也。”“一气能变曰精。”“精也者,气之精也。”又进一步思辨说:“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也, 精气之极也。”“定心在中,耳目聪明,四肢坚固,可以为精舍。”“灵气在心,一来一逝。”灵气可以释为精气的别名。管子的学说认为:人的精神来自精气,有唯物论的成分,但是,他的观点认为精气是在身体之外独立存在的,没有把精神与形体密切的统一起来。@
是荀子最先提出“形具而神生”的命题(天论篇), 首次肯定了神对于形的依赖关系。
汉代恒谭用烛与火的比喻,来说明形神的关系。“精神据形体,尤火之燃烛矣。”“气索而死,如火烛之具尽矣。”火不能离烛而存在,精神也不能脱离形体而独存。王充则进一步说:“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
哲学界的关于形神合一的思辨,直接的孕育了中医的形神合一的理论。进而成为中医心理学术的奠基石。@e
中医学中的形与神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概念。形是指形质,形体而言,形质是有形的物质,有形本于无形,无形的物质谓之气,人体的体质也本源于气,形体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的,是由气所化生的,形与气的区别在于,一个有形,一个无形。
中医神的概念包括几方面,一指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内在的规律;二指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三指生命力的外在的表现;四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内经。素问》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神寓于阴阳之中,阴阳运动所产生的变幻莫测的各种现象,则是神的表现。所谓:“阴阳不测谓之神。”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是以物质为基础,不能脱离形体而独立的存在,反映了人体生命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固有的规律。它既包括了以知情意为特点的心理活动,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包括了以物质能量代谢为特点的生理活动的现象。
中医诊断学的特点,就是观察人体外在的“象”,用以诊察人体的生理(常态)和病理(病机)。
因为这种像是“神”的体现。因此可以认为,神的概念不仅是中医心理学的基石,也成为中医学基础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5u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讲,形与神有两个基本关系:神本于形,神依附形。
人体的形质本源于气。“《灵枢.决气>说: “精气精液血脉,余以为一气而。”张介宾〈类经附翼〉说:“形以精成,而精生于气。”认为有形的始为精。神生于形,即指神生于精。:
〈素问。六节脏象论篇〉:“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说的是后天之气对于神的濡养。';. ^+
神依附于形,意思是指神以形为存在的物质基础。
南北朝的范缜论述此义最为精辟,“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神之于质,尤利之于刃,形之于用,尤刃之于利。利之名非刃也,刃之名非利也。然舍利无刃,舍刃无利,未闻刃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此论一举解决了有关神依附于形的质询。
神不能脱离形体而独立的存在,它的功能也必须在形体健康的情况下才能正常的发挥。〈素问。上古天真论篇〉“形体不敝,精神不散。”
神依附于形而存在,同时,神对于形体本身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反作用。
中医认为心藏神。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被封为“君主之官”。《 素问。灵兰秘典论》“ 主明则心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
喜则气缓,怒则气上,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结。是人的情志心理引发人体的病机变化,从而引发阴阳气的失调,造成疾病的具体阐述。所以〈灵枢。邪客〉说:“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
中医的心理学理论发源早,寓意深刻,道理简明,指导临床有效。所以,东西方有识的心理学家,都把中国看作心理学的“第一故乡”。
西方的心理学家没有忽视来自中国的心理学论述,受到中国文化影响的心理学派有:精神分析的各个流派、认知心理学派、人本主义学派……,受到中国文化影响的心理学家有:荣格、弗洛姆、马斯洛……。参与开辟分析心理学领域的心理学家荣格,将中国文化作为其心理学研究与发展的“阿基米德点”,并认为这一源自中国的阿基米德点,“足以动摇西方学者对于心理态度的基础”。
早期的西方医学往往忽视人的心理活动和社会的环境的作用对于人的生理活动的影响,有见“物不见人”的倾向。从近代以来, 西方医学也把关注的焦点投入到心理学领域,自从精神分析学的拓荒者佛洛伊德首倡以“潜意识”“性本能”理论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说,西方的心理学者趋之若鹜。 而以亚历山大为代表的一批学者,认为无意识的心理冲突,与躯体疾病有着因果的关系。并施以精神分析加以治疗。
而另一些心理学家们, 如巴浦洛夫,华生,凯农等则把关注的角度投向情绪的心理生理,行为和学习度身心健康的影响以及人体的应激机制。为心理行为与人的健康和疾病的联系提供了有价值的科学依据。
现代的西方心理学已这样认为:从理论上说,发生在人体的一切疾病,都会受到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人作为一个社会的成员,具有其他动物没有的,极其复杂丰富的内心世界,有无限的创造才能和智慧,人所独有的高级的心理社会功能制约着人体的生物本性,其中包括着人体的健康和疾病。
有的疾病的发生发展都直接的受到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如一些神经性疾病和心身疾病等。有的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受到心理和社会因素的间接的制约和影响,即使是那些完全是由于病菌,病毒,有害的理化因素造成的疾病,其人格的特征和心理的因素,也会明显的影响到疾病的进程。
神对于形的反作用,心理活动对于躯体健康与疾病的巨大的影响,在当代而言无论中西医,都是研究和关注的“焦点命题”。[/watermark]
27
发表于 2007-12-10 05:31:36 | 只看该作者

形神合一是中医心理学的奠基石 [原创]

不可忽视
26
发表于 2007-12-9 19:56:04 | 只看该作者

形神合一是中医心理学的奠基石 [原创]

形神合一是中医治疗未病的根本大法!                                        形神共养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法则.养形侧重于动,要顺应自然利其形,调摄饮食养其形,运动锻炼强其形,节欲保精固其形;养神侧重于静,要清心寡欲以宁神,怡情益性以畅神,勤于用脑以健神.炼形不忘调神,调神不忘炼形.动静结合,形神共养,方能"真气从之","形与神俱","形体不蔽,精神不散","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25
发表于 2007-12-5 17:42:03 | 只看该作者

形神合一是中医心理学的奠基石 [原创]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讲,神本于形,神依附形,体现中医以人为本,生生之道.。
24
发表于 2007-12-3 21:42:02 | 只看该作者

形神合一是中医心理学的奠基石 [原创]

毛泽东说,慎重初战,我常遵行,而,于斯看,是神是形?
23
发表于 2007-12-3 21:40:26 | 只看该作者

形神合一是中医心理学的奠基石 [原创]

下面引用由asdlkj2007/05/27 11:53am 发表的内容:
中医形与神的理念可以从狭义概念再深思讨论如何。谢了。
《内经》中“形神合一”是心身并治的生理、病理基础。中医学将各种心理活动统称为“神”,认为神是人体脏腑活动的表现。心理活动虽藏于五脏,主宰于心,但它是由脏腑精气化生的。而心所主的心理活动 ,也是在五脏藏精的基础上,通过五脏分藏五神,五神协同合作来实现的。神的物质基础是精气,“形具神生”,故五脏神即是一种生理心理现象,而心理活动正是五脏神表现的一种运动形态。
22
发表于 2007-12-3 21:23:24 | 只看该作者

形神合一是中医心理学的奠基石 [原创]

养神和养形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不可偏废,要同时进行。“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是在“形神合一”论推导下,对立统一规律在养生学中的运用,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21
发表于 2007-8-18 22:50:25 | 只看该作者

形神合一是中医心理学的奠基石 [原创]

学有所成。
20
发表于 2007-6-16 16:57:01 | 只看该作者

形神合一是中医心理学的奠基石 [原创]

根据中医理论体系中黄帝内经太素言之有祥之形与神合一理论。如六气篇: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即经气与神为一体。问何渭精?答:两神相博、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等。还有脏腑篇:两精相博谓之神、随神往来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务者谓之心。广义概念即形体与思维精神为一体。狭义概念即体内一切功能为主物质即为神、一切具有濡养作用物质即合而为形。因此认为应以黄帝内经为主体讨论较合理。谢谢。
19
发表于 2007-6-2 20:28:27 | 只看该作者

形神合一是中医心理学的奠基石 [原创]

1楼好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2-21 18:40 , Processed in 0.05850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