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17篇 学习态度(5)— 现代自然科学还会继续发展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1-15 14:06: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17篇  学习态度(5)— 现代自然科学还会继续发展吗
    作者:
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北京分会后现代理论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鸿智

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已经指出,我们今后学习,研究的第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看一看现代自然科学是否已经向认识的第三个阶段,理论自然科学发展了,如果已经是这样,那么,我们再进一步看看如何将这些理论自然科学的成果引进到医学中来,使医学也进入到认识的理性阶段。这样,我们就需要宏观地回顾一下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忽然发现一个重要问题,即现在许多著名的科学家认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已经到了尽头,今后没什么可发展的了。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如果科学已经走到尽头,我们前面所讲的一切都已无意义,为此,我们必须首先解决这个“科学终结”问题:了解科学终结论是怎么回事,分析它的错误之所在,以坚定继续前进的信心,明确继续奋斗的目标。
    最近,美国的《科学美国人》杂志的资深撰稿人,约翰•霍根,发表了一本书《科学的终结》。这本书是以记者采访的方式写作的,作者采访了当今世界最著名的数十位科学家。这几十位科学家包括了科学研究的各个学科。这些科学家在讲述本学科研究的成果的同时,都表达了对未来发展的悲观情绪,而约翰•霍根将其总结为一个结论,即:科学的发展已经终结。在书中,霍根雄辩地论证说:那些最优秀、最激动人心的科学发展已经成为历史。他认为,今天的众多科学家,特别是他在这书中所采访的那些人物,正被一种深重的忧虑所困扰。这种败落感,部分地源自我们久已耳熟的社会——政治刺激;财源的缩减,恶意的抵制,来自动物保护主义分子,宗教原教旨主义者和技术恐惧症患者刺耳的反对声音,等等。但霍根却坚持认为,更令人丧气的是,连科学家们自己,也开始意识到,“科学发现的伟大时代已经过去了”,关于“宇宙以及我们在其中的位置”的终极的,根本的,纯粹的真理,已经被描画出来。在描述宇宙的基本特性方面,从夸克到总星系的超级结极,科学一直都是极为成功的,“将来的探索已不可能再产生什么重大的新发现或革命了。”科学能解决的重大问题已经被解决了。剩下的只是那些不可解的问题。那么,今天的科学家们安身立命之所何在?他们可能继续追求那些琐屑、浅显而又枯燥的科学,如修订人类DNA图谱的工作,可能就落入到了这一类别。在《科学的终结》一书中,霍根以才华横溢的笔触,描写了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之平凡的一面。科学家“在面对认识的限度时,更象常人一样,易受到自己的恐惧和欲望的左右。”这种隐秘的恐惧,正是霍根在本书中所着力探讨的:是否所有重大的问题都已经被解决了?所有值得追求的知识都已被掌握了吗?是否存在着某种标志着科学之终的“万物至理”?重大发现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吗?今天的科学是否已衰落到只能解答细枝末节的问题,只能修补现有理论的地步。科学一向被评为人类社会进步的源泉,使人们得以乐观地面对现实和未来。但如今,42岁的霍根跳了出来,高呼:进步终结了!哲学终结了!科学终结了!如果这几声呐喊传自疯人院高墙之内,闻者大可一笑置之,疯子的流言而已,何必较真?但这位呐喊者却是著名的《科学美国人》,杂志的资深作家,而这几句口号,是他在与数十位科技界(也包括哲学界)名人广泛探讨了科学的现状和前景之后,方才咕出的。这就使得人们无法不严肃待之。在美国,此书上架后不久,它所引起的争论便波及到社会各界,连向以严谨著称的《科学》杂志上,也刊发了书评,作者为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物理学教授戴维•古德斯坦。其评论之言当然也是严谨而又平实的;在肯定了科学是否已终结的确是一个“大问题”之后,又提醒读者注意此书的主题是多么冷酷!
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正在进行一场关于科学是否已经“终结”的争论。从我们现有的思想水平来看,当然不会同意科学终结的结论。可是,这个问题能够引起争论,说明还是有相当多的人认为科学已经终结,特别是,这个争论不是发生在普通人中间,而是发生在顶尖级的科学家中间,这个问题就更为严重,影响也就更大。这个问题直接影响到年轻一代对科学的热情以及选择科学专业的方向。这个问题在我国不会引起争论,因为我们还没有到那个水平,我们把西方发达国家现在的水平当作自己奋斗的目标,这个目标还没有达到,能达到这个目标就是最大的快乐,至于这个目标达到之后还会有什么烦恼,那不是我们现在所关心的事。然而,事情总不是绝对的,这件事毕竟传到了中国,并引起少数人的关注,我希望我们就是这少数人之一。我们关注它,是因为要为我们学习的目标定一个方向,而定方向就必须解决对科学是否终结的认识。实际上,这个问题对于受过多年辩证法教育的中国人来说,是个并不复杂的问题。问科学是否终结?答案有两个,一个是“终结了”,另一个是“没有终结”。为什么会有两个答案呢?因为这件事可从两个方面来研究,从宏观的、抽象的、整体的“科学”概念而言,科学是不会终结的,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总有人会研究这些问题。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科学,作为一个认识,它有一个从发生、发展高潮、结束的阶段性。一个问题,研究完了,它就结束了,又有第二个问题出现,又需要研究,从科学研究的节段性而言,一个阶段总有开始有结束,所以,说一个阶段结束了,这是应该的、正确的。但人们为什么会发生争论呢?原因不在于科学自身,而在于研究科学的人们,他们对科学发展的认识的立场、观点、方法不同。从宏观认识和从微观局部认识的人发生了矛盾,局部认识的人认为科学终结了,宏观认识的人认为科学还会继续。这正如坐公共汽车一样,当汽车到了一个站时,该站下车的人会说:“汽车到站了!”(内含是他要下车了,他不会再继续前进了)而下一站才下车的人会说:“汽车还会开”。这样就联系到,现在科学研究在局部上是否已经到了一个阶段的“结束”?我们讲,现在,正是“现代自然科学”已经到了结束的时候,而下一个阶段,即认识的理性阶段,“理性自然科学”已经开始。因为理论自然科学阶段是在现代自然科学阶段的后边,所以,人们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做“后现代科学”。所以,现在关于科学是否终结的争论,其实质是如何认识科学发展的阶段性与科学发展的无限性的关系,实质是对现阶段科学发展的认识,是否看到现阶段的“现代科学”已经结束,而下一个阶段的“后现代科学”已经开始。
我们现在要告诉大家的就是,现代科学,作为科学认识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即分析研究、积累资料的阶段,已经结束,科学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理性认识的后现代科学阶段已经开始。基于这样的事实,我们可以说,提出科学终结论的科学家们,他们的意见是对的,但有不足,应该给这个结论加一个前提,应该明确指出,是现阶段,是现代科学阶段已经结束,而不能含糊地说整体科学研究都结束了,没有这些限制,这个命题本身就是不科学的。同样,基于这个基础,我们认为那种认为科学没有终结的意见也是对的,但也要加一些限制说明,即要指出,不是现代科学不会终结,不能把现代科学看成永恒真理、永垂不朽,而是应该看到,正是因为有了后现代科学的出现才使“科学”没有终结,应该在科学没有终结的范围内加强科学阶段性的概念,不使这种观点成为维护旧科学,阻碍新科学产生、发展的阻力。实际上,关于科学已经终结的想法,并不是现在的新东西,早在整整100年前就已经出现了。19世纪末的经典物理学,在历经二百多年的发展之后,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时的物理学大厦以牛顿力学、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和经典统计力学为支柱,形成了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物理学家们都深信,物理学的发展已经基本完成,剩下的工作不过是解微分方程和具体的应用了。比如德国物理学家劳厄说,经典力学和经典物理学已“结合成一座具有庄严雄伟的建筑体系和动人心弦的美丽的庙堂”,而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更是踌躇满志地说:“绝大多数重要的基本原理已经牢固地确立起来了,下一步的发展看来主要在于把这些原理认真地应用到我们所注意的各种现象中去。”在当时,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以后的物理学家只要到小数点的后面做做修订之类的工作就可以了。另一个突出的例子是开尔文勋爵于1900年4月27日在英国皇家学会发表的《新年献辞》中,一方面宣告物理学的大厦已经建成,以后只需对这座大厦作点小小的修补工作就行了。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遗憾地指出“在物理学晴朗天空的远处,还存在两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乌云。”开尔文所说的两朵乌云,一是指迈克逊——莫雷试验没有测出的太风,二是指黑体辐射的理论与实验的冲突。对第一朵乌云,他忧心忡忡地说:“恐怕我们还必须把第一朵乌云看作是很浓密的。”而对第二朵乌云,他则放心,认为“人们在20世纪初,就可以使其消失。”应该说,开尔文还是具有相当的科学洞察力的,在别人还陶醉于成就之中时,他已看到了这两个严重威胁经典物理学的危机。但他总是希望能在经典的物理学框架中解决危机。然而后来的事实却是,这两朵乌云不仅没有在经典物理学的领域消失,反倒引起了一场深刻的物理学革命。引发了相对论和量子论,这两种全新的物理学理论,使得人类的物理学大厦在经典物理学上又出现新的景观。
20世纪的一百年,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开始,接着又出现了量子论,最后是系统论,这一系列理论,最终表明,人类在认识物质运动方面又打开了一个新的领域,原来牛顿的经典物理学研究的只是简单物质的简单运动,而现在人类发现,除这些运动之外,世界上还有许多复杂物质的复杂运动,对于这些复杂运动,牛顿物理学已无能为力,必须采用新的系统论的方法进行研究和认识。因为研究的对象不同,研究的方法不同,新的科学已与旧的牛顿物理学完全不同了,已发生了新的质的变化,发生了阶段性的变化,从相对论开始,自然科学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如果牛顿物理学已经叫做“现代科学”,那么,这个发生在牛顿物理学之后的新阶段就叫做“后现代科学”。这就是说,自然科学并没有到现代科学而止步,而是在现代科学已经充分发展的时候,开始了新的后现代科学阶段。现在的问题是,许多人虽然看到了这些科学的新发展,但把这些算在旧的现代科学的范畴内,没有认识到这些东西已经是新阶段自然科学的表现。造成这些人没有及时看到新阶段开始的错觉的原因还有,就是旧的现代科学并未到19世纪末结束,而是在20世纪中继续存在和发展,当然,基本理论已经没有大的成果出现,而只是原有科学理论向实用技术的转化,如无线电、电子技术、原子核技术、基因技术等。20世纪是这样的世纪,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向其最后顶峰冲刺,另一方面,后现代科学已经产生并正在完善自己的基本理论,准备着在21世纪转化成技术,展现在社会大众面前。这样,科学是否会终结的问题已经明白,我们应该在全面掌握继承现代科学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后现代科学的理论,后现代科学已经有100年的积累,它已有相当可观数量的知识可以学习,最后,还要将其引进到医学中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5 22:17 , Processed in 0.04984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