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养生之道与长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3-12 19:18: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帖]养生之道与长寿
□ 吉良晨
  从历代看,有不少中医医家是长寿老人,他们为什么能够长寿呢?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大都对中医学有很高的造诣,善于保健摄生,懂得练气养生之道。唐代孙思邈百岁时还能著书立说,终于写出了不朽的医典《千金翼方》,至102岁(公元581~682年)才逝世就是明证。唐代《明堂人形图》的著者甄权,生于南北朝的西魏大统六年(公元540年),卒于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享年103岁。宋朝成都名医谭仁显,“年高而精神益壮”,寿高108岁才逝。明代温病学家吴有性(又可)著有《瘟疫论》,创“邪伏膜原”之说,对传染疾患的治疗很有见地,年至百岁而终。清代四川雅安的弁太医活到了120岁。
  清代气功养生家李庆远,讲了自己养生之道。他说:“夫人寿之短长——如烛有长短,使其刻画相同,则久暂了然。若置长烛于风中,则其烬也自速。护短烛于笼内,则其灭也必迟。养生之道,亦如是也。然上古之人,百岁不为奇,寿长而动作曾不稍衰。今人则不然,未及半百,而龙钟衰老矣。岂时世不同,天地浑然之气有厚薄使然耶?非也,养生之道不同也。古之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神相俱,泰然百岁以上,不以为长寿者,职此故也。今之世,事物繁于古,机械甚于前,其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逆于生乐,务快其心。如此而欲其度半百而不龙钟衰老,其可得乎!”
  《左传》载道:“上寿百二十年,中寿百岁,下寿八十。”中心是以“慈俭和静”四字为要,长行此道,自然康寿。古人云:“盖人心能慈,即不害物,即不损人。慈祥之气,养其天和也。老子以俭为宝。所谓俭者,非止财用。俭于饮食则养脾胃,俭于嗜欲则聚精神,俭于言语则养气息,俭于交游则洁身寡过,俭于酒色则清心寡欲,俭于思虑则蠲除烦恼。凡事省得一分,即受一分之益。和者致祥之道,君臣和则国家兴盛,父子和则家宅安乐,兄弟和则手足提携,夫妇和则闺房静好,朋友和则互相维护。故易曰和气致祥,乖气致戾。所谓静者,身不可过劳,心不可轻动也。苏志泉所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糜鹿兴于右而目不瞬。此静之致也。道德经五千言,要旨亦不外乎此。此善养生者,所以必以慈俭和静四字为根本也。”
  古人还重起居,善饮食,称这些衣食住行的生活琐事是细小之事,更要注重“自爱自全之道,不自留心,将谁赖哉”。“眠食之事,于此亦大有出入。食不得过饱,过饱则肠胃必伤,眠不得过久,过久则精气耗散。凡细小之事,人最易急,皆足以致伤。喜怒哀乐,过度则伤。谈笑食息,失时则伤。寒暖不慎,步行过疾,酒色淫乐,皆伤也。损伤之极,即可亡身。此古人之所以行不疾行,目不极视,耳不极听,坐不过久,卧不及疲。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及饥极而食,不及渴极而饮。无喜怒哀乐之系其心,无福贵荣辱之动其念也。”
  养生之道方法很多,大都可以借鉴。北京的考古学家、教育家、学过中医的著名太极拳家吴图南先生至103岁时(105岁逝世)仍每天锻炼太极气功,持之以恒,走路腰板不塌,腿脚轻捷。安徽的农民王祥伍已寿高至124岁,在家里还能劳动。华佗有几句名言,他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能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只要采用一种合理有效的方法去进行运动锻炼,是可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标的。
  自古书法家中亦多寿星,如唐代的欧阳询、柳公权、虞世南、颜真卿,明代的文徵明、董其昌,清朝的吴昌硕等名家都活到八九十岁的年龄。书法家为什么也多长寿?这是一个发人深思的研究课题。古人要求书写时要“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书法正传》),指出要“凝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这意思是说书写要精神集中,排除杂念,心平气和,意力并用,这和养生练气要求的姿势锻炼、意识锻炼、呼吸锻炼是极为一致的。书写时要求姿势端正,立于案前,头正身直,臂开足安,悬肘松肩,指实掌虚,全身用力,尤其拿笔运腕,腕力、臂力、指力、腰力并用,可说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是脑力与体力劳动的良好结合。养生练气的功夫主要要求是意念,调整心理,在意识的主导下进行机体内部生理功能的自我锻炼和自我调节。这就是养生练气可以改善心理、消除不良情绪、祛病、强身,以达到延缓衰老、健康长寿的最根本原因。
  总之,人如能善于养生练气,心胸开朗、乐观不受情志的干扰,即是长寿之“妙药”。清代阎敬铭写的一首《不气歌》,可作为长寿的座右铭。其云:“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倘若生病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请来医生把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气之为害大可惧,不气不气真不气。”这首通俗易懂的《不气歌》实在令人发省。由此可见,养生之道是多方面的,如果能够善于摄养真气,不生邪气,则“正气存内”,“真气从之”,何愁不能长寿延年? D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03:41 , Processed in 0.04742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