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饮食评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16 16:27: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watermark]饮食评论

饮(包括饮料和汤类有水份多的食物)食(包括日常生活中的主食和副食,各种瓜菜、肉鱼类、蛋品、果品和调味品之类的食物)性质,是直接关系人们的身体健康,饮食是人们维持生命的的必需品,身体的健康与否,都与饮食有关,饮食得当,适合自身素质需要选择食物,会促进健康长寿,使自己精神充沛,不生疾病或少生疾病;如饮食失常,则不利于身体的生长发育,有损于健康,重则百病峰起,精神萎靡不振,未老先衰,甚至缩短寿命。现代有许多人沾有不良嗜好,有的却随心所欲选择食用食物,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考虑天气寒热或自身素质情况乱吃食物。这样不但经济开支较大,而且损害身体,甚至生病,严重的还患上糖尿病、胆结石、结肠癌等疾病。自身素质也要付出不少代价去抵抗不良饮食习惯的侵袭。
中医理论认为,“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在了解各种食物五“味”性质后,便可以按照各自身体情况的需要来选择食物。对于食物的四“气”(寒、热、温、平)的属性同人体的关系,同样在选择食物时应予注意,体质属温热者或正常人在暑热天时多选用气性属寒凉的食物;体质属虚寒者或正常人在寒冬季节时多选用温热滋补的食物。气性属平的食物,对各种人或在暑热寒冬季节食用都没有什么害处。
中药经过不同的炮制方法,可以改变气味性质,而食物经过一定方法的烹调(如煎炒、高温烘烤、油炸、煨汤、蒸煮)同样可以改变食物的寒热性质或补泻性质。因此,当饮食某种不利于自己体质的食物时,可以用适当的烹调方法来改变其食物性质,使之适应自身的需要。
例如:用排骨喂汤,虽然排骨中含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钙质和其他物质,但其性质属于寒凉,脾胃壮实的人食用,不会有什么害处;若体质虚寒的人或在寒冬季节食用,可直接影响身体,使体质更加虚寒怕冷,抵抗力将会继续下降,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或胃腹饱胀而饮食量少或大便溏稀的人食用,将会加重病情,不得不能吸收排骨中的钙质,而且钙质直接影响脾胃的消化,造成饮食减少,甚至引起大便泄泻。如果将排骨放入大碗(盆)内调好食盐和几片生姜等配料,需要饮汤的人,可在排骨碗内多加水,放锅内隔水蒸熟食用,其喂汤的寒凉性质则改变为平性性质,虚寒体质或胃肠衰弱的人食用。对身体不会有不良影响,如果消化功能正常的人,就可以吸收排骨中的各种(包括钙质)营养,对身体有补益作用。
例如食用鸡肉,用不同的烹调方法,将得到不同效果,白切鸡(若用砂姜、蒜头或多量生姜作调味佐料,则有温热作用)和炒煮(红烧)鸡块,性质平和,只要不是发烧或患热性病的人,都能食用。食用后,一般都能消化并吸收鸡肉内的蛋白质等各种营养物质,但缺乏滋补性。如果将鸡肉喂汤,其营养物质大部分溶解于汤中,对肠胃消化能力差的病后之人或产后无乳或缺乳的产妇食用,比较适合,有滋养和通乳、发乳作用。其性质虽然不属于寒凉,但偏于寒性,若多食常食,容易造成身体怕冷。
盐焗鸡是用炒成高温的食盐焗熟的,经过这种高温制作,失去鸡肉中的许多水份,热性体质人或热天食用,会引起燥热,出现口干咽燥、口苦,甚至发高热;但有热补作用,对体质虚寒的人食用,却有温补祛寒作用。若将鸡肉放入大碗(盆)内调好食盐和生姜等配料,需要饮汤的人可在鸡肉碗内多加水,需要调补身体的人可加在鸡肉碗内加入适量黄芪、党参(或加红参,红参但对小孩或婴儿要慎用或忌用),亦可加入5克的当归调味和补血之用(多加当归会使鸡肉变成当归味难于食用),但要在鸡肉碗内加水,使之能浸泡鸡肉和中药,才能使滋补的中药性质分解出来。盛装鸡肉之碗放锅内隔水蒸熟食用,这种蒸鸡烹调制作方法,其性质属于温补,具有滋补强壮作用。对虚寒体质或胃肠衰弱的人食用却有补益身体作用,尤其是病后或产后,精神疲乏,手足无力,食用蒸鸡后,精神倍增,身体很快强壮起来。同样是鸡肉,用不同的烹调方法,产生不同“气”味性质,食用后得到不同效果。
例如面粉,蒸熟成包子或馒头,属于平性性质,多吃有益无害,不同体质或不同气候均可多食常食;亦可作为日常生活的主粮食用;若经过高温烘烤成面包、饼干,或高温油炸成油条、油饼或其他油炸食物或经快速高温制作的快飱面、面条,其“气”味性质则改变为热性;大米煮饭或煮粥,可以天天吃,多食常食,属于平性质,若经过高温制作成米糕或炮成米花,其“气”味性质亦改变为热性,这些粮食之类的平性食物经过高温的热加工,则成热性食物,许多人食用后,却容易产生热性病。尤其是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或暑热天食用更为明显。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谈论各种食物营养价值的高低,认识每一种食物含有多少淀粉、脂肪、蛋白质、矿物质及各种维生素。因而人们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食物,使它能更有效地发挥维持身体生命活动的作用。这些知识已经都是比较普及了。然而,每一种食物对于防病和治病,都有各自的特殊功能,各有各的作用。食用不当,则出现副作用,发生疾病,损害身体健康。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种食物,同时也是一种药物,这种论点则还未被人们普遍明确地认识。
目前,食物在防病和治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医学界也正在逐步广泛深入研究中。《光明日报》在七十年代,就曾报道外国医学专家发现两种食物有防治疾病作用的消息。其一是意大利人发现黄豆能降低血清胆固醇的浓度;其二是加拿大人发现葡萄、葡萄汁、葡萄干和葡萄酒都有抵抗病毒的功能。这类例子,不论在国内或国外都是很多的。
中华民族是很聪明的。对于食物防病和治病的作用,我们的祖先在2000多年前就已有明确的认识。那时的医学名著《内经》就有许多关于食物对人体健康有直接影响的论述。比如,这部著作告诫人们:“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即饮食的食物,其性质不宜过热或过寒,否则就会使身体发生病变,损害健康。饮食不当,健康人也会生出病来;饮食得当,则可以帮助病人早日恢复健康。刚刚恢复健康的病人,如果饮食不当,又会很快面临旧病复发的危险。例如发烧病人刚治愈,就吃猪肉、鸡肉等产生热卡较多的食物、食补品或补药,发烧很快复发,若多食肉类,发烧更加厉害,正如《内经》所说的:“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
几千年来,我国人民和医学工作者,通过长期的实践,不断积累和总结利用食物防治疾病的经验,认识不断发展提高。就我从事中医药工作60年的实践,对这方面的问题,也有许多感触和体会。
中医本有“医食同宗”的说法。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许多食物本身就是中药材,两者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分界。中医开列的药方,有纯中药(如人参、党参、当归)和食物药(如赤豆、红枣、龙眼肉、生姜)的区分,从疗效来看,更有食补为上,药补为下的观点。每一种食物,都同中药一样,具有咸、酸、苦、甘、辛的味道和寒、热、温、凉、平的性质,因此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对某种疾病有不同程度疗效的中药,而众多的传统中医秘方,其中不少是以食物为主而产生神奇疗效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从自己身体的情况出发,选择食用不同的食物,食物就能发挥其“攻邪”(治疗疾病)和“补正”(滋养精气)的有益效能。正确地食用各种食物,对于疾病患者尤为重要。有害于康复的食物要“戒口”;有利于康复的食物则要适当地选择和适量适法地食用。如果这样做得好,在中药医疗的同时,这些食物便能起着“辅助中药”的作用,必然有利于早日康复。在临床中,我们痛切地感受到,一些病人,中医对其疾病的诊断和用药虽然都是正确的,但疗效却甚差。这是什么缘故呢?原来病人饮用的食物的性质恰恰同所用药物相反,食物抵消了药物的效能。好些疾病,则是饮食不当所引起的。对这种患者来说,其饮用的食物不仅没有起到滋养身体的好作用,反而得到“病从口入”的坏结果。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了解各种食物的性质,及其与各种疾病的关系,是防病治病中必须引起严重注意的问题。这个问题与任何一个人都密切相关,不可等闲视之。
要保持健康的体魄,不生疾病,首先要从饮食做起,日常生活饮食要注意寒热平衡,不食用对身体有损于健康的食物。要认识到大部分疾病都是由“病从口入”造成的坏结果,例如:
多食肉类或动物脂肪,则伤心(血管)损肝(引起脂肪肝之类疾病);
多饮酒(或酗酒)或常把胡椒作为调味品多量食用,则伤肝损胃;
多抽烟,则伤肺,引起痰多咳嗽气喘急,损颜(面部色黯且多生皱纹);
多食咸(食盐过量),则伤肾、损肾(引起小便量少或不通,容易造成尿毒难排)、增(血)压、并会失去颜面光泽,面部多生灰黑色素;
多食辛辣或刺激性食物,则伤脾胃,引起消化功能过于旺盛,常会造成胃部空虚或胃热痛而损胃,引起胃部自我消化因而出现胃溃疡或糖尿病;
多食寒冷食物或寒性汤品(详见下文“饮食性质”),亦伤脾胃,(引起消化功能衰减,饮食后胃部饱胀或胃寒痛,常会造成食欲下降,不想吃饭);损肾(造成肾气虚亏,引起夜多小便,性欲降低,男人出现阳萎早泄,女人出现清稀白带和虚寒不孕);
盲目多食补药,则会增加体内积热(血热、湿热)和瘀血(中、老年人则增加老年斑,妇女则增加月经血量或血块)。
[/watermark]
2
发表于 2009-10-16 20:51:4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饮食评论

很通俗实用,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5 20:32 , Processed in 0.05376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