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573|回复: 4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思考脉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7-3 22:59: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篇首语:
      我是一个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医临床医生。
      我的立场:我是一个推崇脉诊的中医,而不是将脉象仅仅视为中医诊断方法之一,尤其不甘心于把脉象视作摆设的现象。我同意四诊合参,但希望
每个人都有所擅长,使用起来要有感觉。这样“四诊”不免要有所侧重,我偏于脉象。
      
      故此提出“思考脉学”。
   
      我的理想:致力于将脉象树立为一门绝学,使之成为临床上非常过硬的东西,从而发挥巨大的作用,成为中医医生诊断疾病的“金标准”,而毫不逊色于西医的机器。
      我的立心:中医脉象源远流长,跨越千年的历史浮沉,我们有幸接触到了这笔历史财富,不知道网络这种东西可以存在多久?而今将心愿置于此处。希望这种思绪流传下去,能够超越现在的时空。即使逝去多少岁月,无论处在什么时代,思绪的种子总会遇到知音,得到回应,随因缘落地,生根发芽,让中华脉学这一瑰宝万世流传。

关于脉象,我有一个比喻。
我们从井里打水,无论使用什么方法,用什么器具,打上来的都是水,但是,用不同的诊脉方法,它所提取的脉象信息绝对不一样,甚至形成了不同的脉学流派。就是因为他们针对脉象里海量的生命信息,采用特定的拣择方法之故。所以方法可以有很多,临床上往往采用数种提取方法。盲目的去摸手腕,只能导致茫然,大海捞针难,可是还有个针在等我们,它是目标。脉象中人体生命信息太多了,是个宝库。
脉象太丰富生动了,没有任何一种语言,没有任何一种描绘方式能代替手下的感觉。先去感受它,感受他的千差万别,让心空掉,不留一丝成见,让指下的感觉在心中纤毫比具。
我在此发出“思考脉象”的题目,并且想长期讨论下去,目的是要提供给大家一个诊脉时的思路,和大家共同思考脉学。找到有别于传统的学习脉象的方法。其实象脉经之类的书,实际应该算是脉学的中级读物,而不是入门的东西。
  大家对脉学感到很神奇,但是下手的时候却看轻了它。就是因为对脉象感悟的量不够,导致不了理性认识。
我是山东人,电子邮箱是:tcmwp@163.com
望脉象爱好者不吝赐教,我们共同发掘中医脉象这一瑰宝。
41
发表于 2006-12-4 21:11:00 | 只看该作者

思考脉学

下面引用由大象若水2006/08/20 00:15pm 发表的内容:
同意先生看法。今日一男来诊,唯出双手不言,脉之:右沉细无力,左玄寸浮滑重按应指稍弱,对曰:心肺之病,彼言胸左侧酸痛,胃时不适,先生可否指教愚脉诊之疏? 一女,脉左玄浮,中空,沉应指有力,右沉细软,断为月经期,彼言值月经4天,请先生发明脉理?感激! 又,对于停经一周诊断妊辰,脉象如何把? 愿闻指教,拜谢了

第一 言上不言下 言表不言本
第二 何以中空? 阴血不足 血脉失充,脉中无物故按之中空 何以外浮?血虚不能内守 阳浮于外  何以沉应指有力,右沉细软  虽曰去血 量必不多 若为崩中漏下之症 此脉就不可见了

第三停经一周诊断妊辰,脉象如何把? 尺脉搏击与寸脉殊别 阳气挺然 不断绝之相
但是临床上此脉很难把 半颗米大的东西 一不小心就错过了 我从来不敢说我能把出一周的妊娠
不知回答的对错
请指教
40
发表于 2006-12-4 20:26:40 | 只看该作者

思考脉学

下面引用由侠客行2006/07/20 08:54pm 发表的内容:
弦脉,也有“硬”感。请问:弦脉和你所说的“硬脉”有何区别??
硬者 指下的感觉如石
弦脉 指下的感觉如绳
硬者 凝结重滞 雍塞不活泼之相
弦脉 盈实而滑 为血气收敛不舒之相
硬者 临床常见于动脉硬化 常年的高血压
我一见此脉 必量血压
弦者 有轻中重三态
又有阴弦阳弦之分
大家知不知道?
39
发表于 2006-12-4 11:58:12 | 只看该作者

思考脉学

下面引用由寻医2006/12/04 09:54am 发表的内容:
能否将肪象通过网络传输,让医患双方能够进行远程诊断?
若透過脈診儀是有能
38
发表于 2006-12-4 09:54:21 | 只看该作者

思考脉学

能否将肪象通过网络传输,让医患双方能够进行远程诊断?
37
发表于 2006-9-17 11:16:42 | 只看该作者

思考脉学

把脈有一難
醫生先得把自己身心弄"平""靜"
36
发表于 2006-9-16 16:41:07 | 只看该作者

思考脉学

下面引用由本於脉2006/09/15 10:54pm 发表的内容:
诊法以平旦:
此乃内经所定诊脉之规矩。今且不论其可行性。既然古人讲了,一定有他的道理。
说得好,赞成!
窃以为“把脉”应是上门服务医生所用的,早上患者在没有过多活动的前提下,脉象反应
出的情况应是更真实的。而现在的中医,多数是坐在诊所里,等候病人大老远的前来,此时
的“把脉”,到底有多大价值?其真实性,个人表示怀疑。
35
发表于 2006-9-16 14:09:48 | 只看该作者

思考脉学

對脈學有興趣的人
最好看一下
王唯工博士"氣的樂章"一書
34
 楼主| 发表于 2006-9-15 22:54:25 | 只看该作者

思考脉学

诊法以平旦:
此乃内经所定诊脉之规矩。今且不论其可行性。既然古人讲了,
一定有他的道理。
      当然可以不以为然。这个规矩类似现代医学查体之前要求禁食、禁水,
为什么?就是排除干扰,找非常细致的东西。
     按照这个要求做,就有可能得到应有的结果。不听,就可能永远体会
不到某些感觉。
33
 楼主| 发表于 2006-8-25 22:42:48 | 只看该作者

思考脉学

.                       清宫医案赏析
清宫脉案描述非常详细。 后面有病症分析,处方用药,及连续治疗过程。 是学习中医脉象不可多得之上品。
举例:七月二十八日  请得慈禧皇太后脉息左关肝脉较平,中侯稍带弦象。肝郁之气尚未全舒。余部平平。便红未见,唯脊背互凉互热,颃颡作干,或作酸甜之味,心脾气虚,中土不和。肝肾阴亏,伤及奇脉,阴阳不相维而然,议用养心归脾汤加减一帖调理。
党参三钱  冬白术一钱五分藕汁炒  丹参一钱五分 归身二钱土炒  白芍一钱五分炒  制香附一钱炒  茯神二钱  炙甘草七分 生黄芪二钱  合欢皮一钱五分  女贞子三钱酒炒
引用龙眼肉五枚   另煎人参五分,二十九日清晨空心服。

七月二十九日 请得慈禧皇太后脉息较为有神,左关中侯尚觉弦大,脾肾久亏,水不养肝,肝阳易动,扰犯心肺。至颃颡作干,卧寐不实,肾水即亏,阴津不能上承,肝阳上扰,头目为之不清,有时作晕,唯有调养心脾,滋水潜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今议用昨方,减丹参、香附、广皮, 加黑豆衣二钱,牡蛎四钱煅, 佩兰业五分,一贴调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09:09 , Processed in 0.05860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