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993|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伤寒论》“证”之本义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2-23 20:23: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watermark]《伤寒论》“证”之本义考
张效霞   
在《伤寒论》自古以来即公认为仲景所作的自“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到“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共398条条文中,“证”字凡54见。笔者通过研读,发现它们皆是指症状和体征而言的。其最典型者,当为182条所云:“问曰:阳明病外证何如?答曰:身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也。”“外证”,指的就是“身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之类的症状。下面,试进一步详述之。
由《伤寒论》篇名“辨××病脉证并治”可知,仲景把临床表现分为“病”、“脉”、“证”三大类,30条“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中的前一个“证”,作为“辨”和“观”的对象,而且脉与证并列,显然是指除脉象外的所有可能出现的症状;后一个“证”,亦同。因为所谓的“随证治之”,实际上也决不是简单地随便加减用药,而是要“知犯何逆,以法治之”(267条),即随着病机而化裁。
46条“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及170条“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的“表证”,当指“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及“脉浮,发热无汗”而言;148条“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的“外证”,显然指的是“头汗出”等表现于外的症状;130条“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的“阳证”,指的是“不往来寒热”的症状及通过望诊而得到的“其人反静,舌上苔滑”的体征;74条“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的“表里证”,“表证”指的是“发热”,而“里证”则指“烦”、“渴欲饮水”。
对“桂枝证”、“柴胡证”、“结胸证”的“证”的含义,学界几乎无一例外地认为是指“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的“证候”,是中医临床治疗的依据。而笔者却认为,这实在是强加于仲景的,其本义决非如此。
先看“结胸证”。340条云:“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结胸,小腹满,按之痛者,此冷结在膀胱关元也。”此“结胸”出自病人之口,当然是指症状。可见,在仲景时代作为病名的“结胸”,患者却当作症状使用,这就如同当今中医大夫问病人有什么不舒服?病人首先回答的往往是:“我是肝炎”;“我是溃疡”;“我是神经衰弱”……一样,说明“结胸”在当时是一个大众化的通俗语言。结胸最常见的症状是胸胁痛、硬、满、塞,病人“言我不结胸”,医者即能明白患者没有胸胁疼、硬、满、塞等症状。正因如此,仲景在其著作中才言简意赅地将上述症状概之为“结胸证”。因此,132条及133条的“结胸证”即是说“结胸的症状”。如若不然,则“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单从文字上就讲不通。
再看“桂枝证”。166条云:“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此条实际上是一病案,仲景通过“辨”——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这些“证”(症状)及“脉”(寸脉微浮),得出该患者当前的病机是“胸有寒”,治法是“当吐之”,方用“瓜蒂散”。可见,“桂枝证”的“证”一定是指“症状”,如若是指我们当今学界所公认和理解的“证候”——辨证的结论,论治的依据,那么仲景本人决没有通过“辨证”、“辨脉”而寻求出“胸有寒”的病机之必要,径直应用桂枝汤就行了。仲景为了行文简略,开宗明义指出“病如桂枝证”,但却追加上“头不痛,项不强”,意在提示说明该患者必定具有发热、恶寒、自汗等桂枝汤的症状。34条的情况正好与之相反,本来病人是“太阳病,桂枝证”,即具有发热、恶寒、头痛、项强、自汗等症状,当用桂枝汤,而医者不识,“反下之”,遂出现了“下利”、“喘”、“脉促”等新的症状和体征,仲景通过“辨病”、“辨证(症状)”、“辨脉”,认识到患者当前病机属“表未解”,故用“葛根黄连黄芩汤主之”。
最后看最难解决的“柴胡证”。说它难,是因为101条有云:“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如果说这里“柴胡证”的“证”也是指“症状”,那么这句话就似乎成了“但见一个症状,便是柴胡汤的症状”这样一个在逻辑上也讲不通的病句了。我们先暂且将该条搁置一旁,看看《论》中其他条文中出现的“柴胡证”是何意义?
149条云:“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本条言伤寒五六日,呕与发热并重,反映出外邪深入,气机郁结,内迫外连的病机态势,当用小柴胡汤宣发郁阳,而医者不识却误用了下法,由此而引发了种种变端。一是“柴胡证仍在”,“此虽已下之,不为逆”,故“复与柴胡汤”;二是出现“心下满而硬痛”,病机转变为“结胸”,治以大陷胸汤;三是出现“心下”“但满而不痛”,病机转化为“痞”,治以半夏泻心汤。可见,“柴胡汤证具”,是说“呕而发热”这一症状已经反映出了小柴胡汤的病机,当用之;虽然“误下”,但仅是无效,而并没有伴随出现其他的症状,还是“呕而发热”,故仲景说“柴胡证仍在”。若“误下”非但无效,并且出现了其他的症状,则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此正如267条所云:“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柴胡汤证罢”一语道破天机,是说上一条所说的“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脉沉紧”等症状和体征已不复存在,而不是别的,若非如此,则“证罢”就成了画蛇添足之语了。它如104条所云“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103条所云“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123条所云“此非柴胡证,以呕故知极吐下也。”251条所云“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等的“柴胡证”,也当如是观才行。
现在,我们可以对“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这一经文作出解释了。“柴胡证”,若就《伤寒论》而言,是指96条“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之四大症,“胸中烦而不呕”、“渴”、“腹中痛”、“胁下痞硬”、“心下悸,小便不利”、“不渴,身有微热”、“咳”等或然诸症;99条“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100条“阳脉涩,阴脉弦”,腹中急痛与小建中不差者;144条妇人中风七八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148条“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229条“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230条“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231条“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266条“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未吐下,脉沉紧”;378条“呕而发热”等《伤寒论》中明言以柴胡汤治之的条文中所指出的所有的症状和体征(包括舌苔、脉象等),“一证”是指上述若干症状和体征中的一种能反映小柴胡汤病机的疾病征象。如此以来,仲景这段话若翻译成今天的语言,就成了“在所有适合小柴胡汤治疗的疾病征象中,无须全部具备,只要有一个症状和体征能够体现出小柴胡汤的病机,就径直应用好了。”如此理解,不知诸位大家以为然否?博雅时贤倘有见教,则幸甚矣。
[/watermark]
36
 楼主| 发表于 2006-3-6 20:18:5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伤寒论》“证”之本义考

该文已发表在《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3月3日第五版“学术”,只不过将开头和结尾删去了而已。
35
发表于 2006-2-25 16:34:4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伤寒论》“证”之本义考

下面引用由星河2006/02/25 02:57pm 发表的内容:
扯淡。
如果你以身试法的话,就不是版主允许不允许的问题了,你得去向警察请求允许了。
中医理论里有你的‘阳虚上火’一说吗?
你对阴阳虚实究竟了解多少?
哦,老星,为这事啊,算我的失误吧,应该是这样:牙疼肿胀的本质是局部阳虚应该没问题吧?一般情况老百姓也就叫它上火了,本来应该上火是要加“”的,因为上火一说对牙疼来说本来就是错误的,还得补阳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我想应该是不是这样------阳虚“上火”就能基本合本本了?

-=-=-=-=- 以下内容由 孙清连jkzx2006年02月25日 04:39pm 时添加 -=-=-=-=-
俺一向是以事实说话的,所以在俺的理论里就是生物电位低下,为什么呢?明明补足了就好了嘛!既然是牙疼肿胀,当然是以不疼不肿为好的标准啦,对不对?
34
发表于 2006-2-25 14:57:2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伤寒论》“证”之本义考

下面引用由 孙清连jkzx 2006/02/24 09:22pm 发表的内容:
只要没有非法语言,请斑竹允许灌水!!!

扯淡。
如果你以身试法的话,就不是版主允许不允许的问题了,你得去向警察请求允许了。

中医理论里有你的‘阳虚上火’一说吗?

你对阴阳虚实究竟了解多少?
33
发表于 2006-2-25 14:00:4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伤寒论》“证”之本义考

古言中的"证"包括现在的症和证.这里须分清.
32
发表于 2006-2-24 21:47:5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伤寒论》“证”之本义考

下面引用由孙清连jkzx2006/02/24 09:22pm 发表的内容:
刚上不习惯吧?
论坛:讨论。。。。。。的坛子!
坛子是主语,讨论是定语,所以必须要具备讨论的性质,但另一方面,既然是坛子,灌水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没水的坛子叫空坛子,没人喜欢,呵呵!-=-=-=-=- 以下内 ...
哈哈,满啦!满啦!歇一下,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31
发表于 2006-2-24 21:22:2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伤寒论》“证”之本义考

下面引用由张仲景2006/02/24 09:11pm 发表的内容:
这是论坛,是讨论学术的地方啊!!!!!!!
刚上不习惯吧?
论坛:讨论。。。。。。的坛子!
坛子是主语,讨论是定语,所以必须要具备讨论的性质,但另一方面,既然是坛子,灌水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没水的坛子叫空坛子,没人喜欢,呵呵!

-=-=-=-=- 以下内容由 孙清连jkzx2006年02月24日 09:25pm 时添加 -=-=-=-=-
只要没有非法语言,请斑竹允许灌水!!!

-=-=-=-=- 以下内容由 孙清连jkzx2006年02月24日 09:25pm 时添加 -=-=-=-=-
只要没有非法语言,请斑竹允许灌水!!!

-=-=-=-=- 以下内容由 孙清连jkzx2006年02月24日 09:37pm 时添加 -=-=-=-=-
哦,对不起,刚发现,原来也是老会员啦,可能有很长时间不上了吧?
30
 楼主| 发表于 2006-2-24 21:11:5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伤寒论》“证”之本义考

这是论坛,是讨论学术的地方啊!!!!!!!
29
发表于 2006-2-24 20:41:3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伤寒论》“证”之本义考

[POSTISDELETE= ]
下面引用由星河2006/02/24 08:33pm 发表的内容:
随便你蹦达,不咋地。
只不过觉得你跳达的不成样子,给你点拨一下。
什么‘阳虚上火’之类的名堂,恐怕只有三条腿的蛤蟆才能发明出来的。
哈哈,看来老星跳达地很专业啦?
有机会施展下下?
28
发表于 2006-2-24 20:33:1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伤寒论》“证”之本义考

[POSTISDELETE= ]
下面引用由孙清连jkzx2006/02/24 04:41pm 发表的内容:
老星,俺就跳大神了,你咋地吧?

随便你蹦达,不咋地。

只不过觉得你跳达的不成样子,给你点拨一下。


什么‘阳虚上火’之类的名堂,恐怕只有三条腿的蛤蟆才能发明出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6 17:53 , Processed in 0.05419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