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69|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缅怀吕炳奎老局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2-16 17:01: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道德重无价 人格胜五岳——缅怀吕炳奎老局长
李秋菊
  新中国中医事业的尊基人之一、卫生部原中医局局长吕炳奎老先生走了。得悉吕老仙逝,心中非常悲痛。屈指算来,我和吕老相识三十多年了。我是个普通的小学教师,吕老的女儿嘉玲、儿子嘉澄是我的学生,我们是在家访中相识的,当时吕老一家给我的印象是:节俭朴素、诚恳热情、平易近人、尊重别人,吕老学识渊博、谈吐不凡,但没有高干、首长的官僚架子,也没有专家权威的凌人盛气。和他在一起让人感到温暖、愉快。随着对吕老的相熟、相知,就越是感到他老人家的可钦、可敬、可亲、可爱。
  吕老1914年出生于上海市嘉定县,自幼立志学医、悬壶济世。十五岁初中毕业,拜嘉定县名医汪志仁为师,勤奋刻苦,十九岁即挂牌应诊,不久便成了方圆几十里有口皆碑的年轻名医。抗日战争爆发不久,血气方刚的吕炳奎弃医从戎,毅然投身抗日队伍,为革命负过伤、流过血,造成腿部的残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领导的苏北海防纵队,曾缴获了敌人一艘坦克登陆艇,成为解放军历史上拥有的第一艘现代舰艇。
  新中国成立后,吕老又重返医林,担任了江苏省卫生厅厅长兼党委书记。江苏省率先组建了全国第一所中医院和中医师资进修学校。在省委书记推举和老中医的极力要求下,吕老亲自挂帅,出任校长。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培养出了一批优秀中医人才,编写了全国第一部中医系列教材。
  1956年,吕老受命出任卫生部第一任中医司司长,成了中医界的最高领导,被广大中医同仁亲切地称为“中医司令”。从此,他就将自己的一生与中医药事业紧紧连在了一起,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为之奋斗终身。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曾刮起了一股歧视、排斥中医的歪风,面对这股歪风,吕老拍案而起,奋起抗击,慷慨陈辞,据理力争,英勇地保卫中医国粹,保卫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珍贵的历史遗产,立下了不朽之功。1958年,吕老主持起草了《关于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总结报告》,毛泽东主席在报告上批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这标志着吕老领导指挥的“中医保卫战”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1978年,吕老重新主持卫生部中医局的工作,他审时度势,从实际出发,适时提出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并存的发展方针,被卫生部党组采纳。同年,吕炳奎先生为卫生部党组起草报送中央关于解决中医后继乏人问题的报告,后来中央以文件形式下发,吹响了振兴中医事业的号角。1982年在湖南衡阳会议上明确提出中医院及中医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这些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事件,无不浸透着吕老的心血,他对祖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永载史册。
  在今年SARS期间,吕老组织几位专家成立了“吕炳奎非典治疗小组”,主动请缨,向政府要求到第一线救治患者。90高龄的吕老,在SARS过后,看到中医界人才匮乏,又重开师门、收徒传技,并呼吁全国老中医收徒传技,将一生宝贵经验传于后世。拳拳赤诚之心,感人至深,吕老一生为中医奋斗、令世人敬仰,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B05.4
6
发表于 2004-2-18 08:07:25 | 只看该作者

[转帖]缅怀吕炳奎老局长

下面引用由桂枝汤2004/02/16 05:02pm 发表的内容:
当前我们中医界自身的任务,就是要下苦功把中医药学系统地完整地继承下来,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离开了系统的继承,就不可能发展,中医药学就会被历史所吞没。
目前,中国的中医药与现代医药保健体制融会接轨的征途中,中医药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吕炳奎先生的这番话,是实事求是的对中医药学发展指出了一条生路。
5
发表于 2004-2-17 13:44:39 | 只看该作者

[转帖]缅怀吕炳奎老局长

感动
应当宣传,不仅是中医界知道,还要让中国人知道.
还有那些为祖国医学生存和发展呕心沥血,奋斗一生的中医前辈都应当宣传出去.
让中国人都知道还有这么一群坚守祖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人的存在.中华之魂没有消亡,后来之人叠叠辈出.
他们是勇士,是智者,是仁人.
他们
不朽
4
 楼主| 发表于 2004-2-16 17:07:4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缅怀吕炳奎老局长

悼恩师吕炳奎
李乘伊
(一)
汉有仲景论伤寒,
唐出思邈金匮言。
岐黄自古有玄妙,
悬壶济世代代传。
惜哉耻辱近百年,
圣人绝学几湮埋。
若非先生挽狂澜,
何得杏林复流传。
承前启后兴圣学,
遍植桃李泽世间。
惊悉泰山北斗倾,
涕泣俱下口难言。
恩师教诲不敢忘,
振兴国医自当先。
(二)
岐黄技高动淞沪,
运筹帷幄抗外辱。
沙家浜中出奇兵,
八字桥头鬼啼哭。
四九华夏国重建,
振臂一呼就中医。
荣辱兴衰数十载,
始得绝学重流传。
惊闻医界泰山倾,
涕泪滂沱万国哀。
莫道岐黄近末路,
桃李缤纷遍人间。
B05.4
3
 楼主| 发表于 2004-2-16 17:02:55 | 只看该作者

[转帖]缅怀吕炳奎老局长

悼念吕炳奎老师
钱守章
  听到吕炳奎老师去世的消息,心中挖空似地痛。虽然吕老没有直接教过我,我们远隔千里,但从我们二十五年多来的通信中和我拜见他的二十余次面晤中,他句句着实的教诲,使我受益颇多,甚至成为我永远的座右铭。记得在1968年的5月,从北京回来的一位朋友(他当时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告诉我:“吕老被造反派拉去批斗,用榆木棍打,身体打得如猪肝般地青紫……”,那朋友还告诉我:“吕老躺在床上连身也翻不过来……”。我听了眼泪汪汪,心里一片混乱,眼看着全国那么多的好干部都在受折磨。当时我对吕师写信,大意是“天上的乌云总是会散开的,家乡的人民谁不知你是游击队和新四军的老战士,所谓的叛徒、特务让他们说去吧!……”。此信由我友随即交给了吕师。此后,我就直接把信寄到吕师家中,我给他写信的内容,总是提及他当年的老同志、老革命,如陆铁华(是当年吕师入党的引路人),张淑川(当年嘉定“五抗”农民大暴动的领导人之一),并告诉吕师:“他们和您心连心,天天在想念您……”。“四人帮”终于倒台了,吕师又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1984年夏,我受聘广东省佛山市,在临行广东之前,我先去北京拜会吕师。当我走到他眼前,向他三鞠躬,自我介绍“学生”前来认师了,他连忙托住我,激动地说:“不敢当、不敢当……”。我上北京就住在吕师家中,整整住了一星期,我看到吕师整天忙于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同行,有专家,还有更多的患者。在夜间,也有三三两两的邻居来求他医病,他给病家认真地号脉,看舌苔,我当然是站在一旁静观学习,他不时地问我“对不对呀?”请我发表意见,我实在是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因为一位中医学的泰斗,那么地尊重一个中医的小学生啊!
  往往在夜间,吕师拿了一个盛着鱼腥的饭碗,敲着筷子呼唤着:“阿咪咪,阿咪咪……”。他喂养着6只大小不同的猫,有时吕师直呼其猫的名字:“小花,吃饭喽!小咪、小黄,吃饭喽!”而且到处寻找猫儿玩耍的地方。我觉得好笑,但立即明白了,这是一个老中医淳厚的怜爱之心。
  我与吕师临别之际,吕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去广东后,做人一定要谦虚谨慎,学术思想上也要敢于向权威挑战”。
  1988年冬天,我在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进修,故有较多的机会去拜访吕师,他建议我把发表的论文出版一本集子,并同意给我作《序》,我随即说:“吕老师,您给我的书起一个名字吧!”这下把他难住了,他搔搔头,又摸摸耳,一时想不出来。后来他霍然想起来说:“病家称呼你为‘野路子医生’,那就叫作《野路子医道》吧!”他又解释说:“打仗要靠野路子,踢足球要靠野路子,就是种地,也要靠野路子,当医生的,当然更要创新”。所以我的《野路子医道》及《序》就这样产生了。在20世纪90年代初,正当我退休之时,吕师积极支持我,他对我说:“我支持你开业,你是张仲景经方的实干派,我们的经方学派到了‘唱国歌’的时候了(意即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后继乏人乏术”。吕师还在河南南阳市的医圣祠中的碑林中,曾题书:
  勤求古训探素索灵创辨证论治之基础 博采众方阐幽发微立六经传变之准绳
  吕炳奎先生,中医的老司长,新中国中医事业的奠基人,为革命戎马战斗一生,为中医药呕心沥血一生,现在他辞我们远去了,痛惜悲也!B05.4
2
 楼主| 发表于 2004-2-16 17:02:18 | 只看该作者

[转帖]缅怀吕炳奎老局长

追念吕炳奎先生
谢海洲
  吕炳奎先生(1914~2003年)已于去年末离开我们而仙逝了,吕老终生热爱中医,几十年来永远是站在中医的角度,为中医的事业喊与呼。在去年5月SARS为虐时他以90高龄要参赴前线。1955年中国中医研究院成立,1956年全国成立四所中医高等院校,我当时亦为筹委之一,在中医机构由无到有的过程中,我深深理解吕老的用心良苦,他为抢救中医说话,使中医不致萎缩消亡。他的逝世使我们中医界失去一位坚强的领导与带头人。
  吕老自来京后就不时召见我们,我们也乐于向其请教与联系,由他那里得知中医发展的一些消息。他退下来后筹建民间中医协会,创建光明中医函授大学,分院遍及全国,他团结了一大批老中医,不时为学员面授,我每次都答应他的要求,为学员们短期讲课。他非常关注光明中医的前途,尽管光明中医函授大学与吉利大学合并,后终因不合教委要求而宣告解体,未完成吕老遗志,但十余年来的中医函授教育为社会培养了两万中医民间人才。
  1990年,他听说我编写《医药丛谈》,就亲自为我写序:
  吕  序
  海洲医师幼承家学,自学不辍,广撷博采,抉微探奥,对中医中药学理论能融会贯通。近作《医药丛谈》一书,以中医药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总结了自己的经验,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条理性,体现 出理论与临床相符合,辨证准确,收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效果。
  当前我们中医界自身的任务,就是要下苦功把中医药学系统地完整地继承下来,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离开了系统的继承,就不可能发展,中医药学就会被历史所吞没。
  海洲医师总结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广大读者,这是一种贡献,写上几句,以表赞同。(吕炳奎  一九九零年三月)
  1993年吕老80高龄时,同道们为表达其为新中国中医事业所作的贡献,编撰了《吕炳奎从医六十年文集》,我写了一首小诗,表达了心情,“建国以来老领导,掌握政策明灯照,努力钻研创新路,前程万里指迷途;六秩艰辛为华夏,传统医学广泽被,呕心沥血持真理,国宝奇葩百花艳”。
  吕老,你安息吧,中医药正在不断发展,中医振兴有后人!B05.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6 23:26 , Processed in 0.06083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