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951|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伤寒论》家课之---四逆汤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1-20 14:03: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五积散在 2005/11/20 02:16pm 第 2 次编辑]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燥,吐逆者,作甘草于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太阳篇(29)
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四两(炙,味甘平)  干姜二两(炮,味辛热)
右口父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芍药甘草汤方
白芍药四两(味酸,微寒)  甘草四两(炙,甘平)
右二味口父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之。
调胃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去皮,清酒浸)  甘草二两(炙,味甘平)  芒硝半斤(味咸苦,大寒)
右三味口父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
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味甘平)  干姜一两半(味辛热)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辛,大热)  
右三味口父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注】
伤寒脉浮,自汗出,中风证也;小便数,心烦,里无热之虚烦也。微恶寒者,表阳虚
不能御也;脚挛急者,表寒收引拘急也,是当与桂枝增桂加附子汤,以温经止汗。今
反与桂枝汤攻发其表,此大误也。服后便厥者,阳因汗亡也。咽干者,阴因汗竭也;
烦燥者,阳失藏也;吐逆者,阴拒格也,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缓其阴,而复其阳
。若厥愈足温,则是阳已复,宜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以调其阴,而和其阳,则脚即
伸也。若胃不和而?语,知为邪已转属阳明,当少少与调胃承气汤,令其微溏,胃和
自可愈也。若重发汗者,谓不止误服桂枝汤,而更误服麻黄汤也。或复加烧针劫取其
汗,以致亡阳证具。则又非甘草干姜汤所能治,故又当与四逆汤,以急救其阳也。
【集注】
程应旄曰:脉浮自汗,虽似桂枝证,而头项不痛,知阳神自歉于上部;恶寒脚挛急,
知阴邪更袭于下焦。阳虚阴盛,而里气上逆,故有心烦证,里阴攻及表阳,差讹只在
「烦」字上。观结句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可见阴证不必真直中也,
治之一误,寒即中于治法中矣。

五积散按:
1:本条主要是论述伤寒夹虚误汗所致的辨证和随证的救治方法。盖阳气分为卫阳,脾阳和肾阳。“脉浮,自汗出”为桂枝证,但“小便数,心烦,恶寒,脚挛急”四症紧根其后,则绝非桂枝本证,而为桂枝变证。盖太阳少阴为表里,此证为表里具虚,本为桂枝加附子汤,也就是卫阳肾阳俱虚,治疗原则为:表里双解。但是如果单纯用调和营卫的桂枝汤,则逐本求末,盖卫阳也根于肾阳。于是出现一系列变证......出现脾阳虚症候,则为甘草干姜汤(观甘草剂量倍干姜,是取其“守”其意自明)出现肾阳虚,则为四逆汤。救阴也要考虑中焦,芍药甘草汤是和肝脾法(己乙法)调胃承气是和胆胃法(戍甲法),因中焦为升降之轴,阴阳之气往来流行之所。

2:既然出现肾阳虚,为何不先用四逆?
答:未发汗前,卫阳虚为标,已发汗后,脾阳阳虚为标,若重发汗,肾阳虚为标。“急则治其标......”能制水者,唯有土也。甘草干姜汤奠安中气之圣方。土实水自退。此证有先后标本缓急之不同,从中也可以看出伤寒以胃气为本的思想贯穿全篇。当然,如果肾阳虚的的表现比较明显,当然要考虑四逆汤了。观“重发汗”的“重”字,自知。

3:在阴阳皆虚的情况下,救阳为急,奠阴为后,此为伤寒全篇宗旨之一,也为甘草干姜汤另一层含义。

4:伤寒之六经,和《内经》之十二经,不能完全等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http://www.gtcm.info/cgi-bin/forums.cgi?forum=19&show=400
21
发表于 2007-7-20 01:11:3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伤寒论》家课之---四逆汤篇

20
发表于 2006-1-7 22:35:2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伤寒论》家课之---四逆汤篇

先继承再发展
19
 楼主| 发表于 2005-12-3 10:36:4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伤寒论》家课之---四逆汤篇

[这个贴子最后由五积散在 2005/12/03 10:56a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zajian2005/11/25 00:26am 发表的内容:
引用五积散《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燥,吐逆者,作甘草于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
卫气者卫外之气也,根于肾阳,主外,脾阳者,磨消水谷之气也,主内。也有学者认为卫气通胃气,同义。
18
发表于 2005-11-25 00:26:4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伤寒论》家课之---四逆汤篇

引用五积散《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燥,吐逆者,作甘草于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太阳篇(29)
五积散按:
1:本条主要是论述伤寒夹虚误汗所致的辨证和随证的救治方法。盖阳气分为卫阳,脾阳和肾阳。“脉浮,自汗出”为桂枝证,但“小便数,心烦,恶寒,脚挛急”四症紧根其后,则绝非桂枝本证,而为桂枝变证。盖太阳少阴为表里,此证为表里具虚,本为桂枝加附子汤,也就是卫阳肾阳俱虚,治疗原则为:表里双解。但是如果单纯用调和营卫的桂枝汤,则逐本求末,盖卫阳也根于肾阳。于是出现一系列变证......出现脾阳虚症候,则为甘草干姜汤(观甘草剂量倍干姜,是取其“守”其意自明)出现肾阳虚,则为四逆汤。救阴也要考虑中焦,芍药甘草汤是和肝脾法(己乙法)调胃承气是和胆胃法(戍甲法),因中焦为升降之轴,阴阳之气往来流行之所。》
何为“阳气分为卫阳,脾阳和肾阳。”?敬听先生开讲。

17
发表于 2005-11-21 09:18:0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伤寒论》家课之---四逆汤篇

下面引用由星河2005/11/20 03:09pm 发表的内容:
不可理喻的是,口喊‘回阳救逆’,却不知“阳”、“逆”为何物。
五积散曾经的经历-------扔了个‘附子为什么能回阳’的话题-------至今无解。
看来,通过论坛的讨论和网络搜索,五积散现在似乎明白点什么了。
看着你就恶心。
16
发表于 2005-11-20 15:09:2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伤寒论》家课之---四逆汤篇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5/11/20 02:26pm 发表的内容:
不知医者皆知四逆汤为回阳救逆之剂,既为救逆,岂能日日救?月月救?年年救?即便不知医者皆知之事,医者能知其事者,也难!

不可理喻的是,口喊‘回阳救逆’,却不知“阳”、“逆”为何物。

五积散曾经的经历-------扔了个‘附子为什么能回阳’的话题-------至今无解。

看来,通过论坛的讨论和网络搜索,五积散现在似乎明白点什么了。
15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0 14:26:0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伤寒论》家课之---四逆汤篇

不知医者皆知四逆汤为回阳救逆之剂,既为救逆,岂能日日救?月月救?年年救?即便不知医者皆知之事,医者能知其事者,也难!
14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0 14:11:2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伤寒论》家课之---四逆汤篇

五积散总按:
综《伤寒论》有关四逆汤所有条文看,其中典型的误汗误吐误下所导致的四逆证有(29)(91)(353)(354)
不典型者(225)(372)(388)(389)
其中有关体质因素者:(92)(323)(377)
寒邪直中少阴者:(323)(324)
仲景所用四逆汤大旨无非就是回阳救逆,有所区别的,典型和非典型的的误汗误下误吐和寒邪直中少阴,直接导致了亡阳证的产生,故仲景用四逆救其体。因相关体质导致的亡阳证的产生,仲景也用四逆汤,是救其用。二者从本质来说,并无质的区别,无非就是量(误汗误吐误下直中---快)体质因素(素体阳虚,阳气虚到一定的程度,导致四逆汤证的发生---慢)有差异而已。
阳一而实,阴二而虚,阴之二来于阳之一,故日体常实,月有盈亏,故经曰阳道实,阴道虚。
朱丹溪曰: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此阴,专指人体之真阴,此阳但论人体之余阳矣。
可见四逆汤并非常服之药,不过是仲景权益之计罢了。与此可见“善补阳者,当于阴中求阳,善补阴者,阳中求阴”真乃中医立本之言!
13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0 14:10:4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伤寒论》家课之---四逆汤篇

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十三篇(389)
【注】
霍乱之为病,即吐且利,津液内亡,小便当少,而无汗。今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
利清谷,脉微欲绝者,是外之阳虚,不能固护;内之阴寒,独盛于中,内真寒而外假
热也。故不用理中,而以四逆主之也。
【集注】
成无已曰:吐利亡津液,则小便当少,小便复利而大汗出,津液不禁,阳气大虚也。
脉微为亡阳,若无外热,但内寒下利清谷,为纯阴证。此以外热为阳未绝,犹可与四
逆汤救之。
吴人驹曰:既吐且利,而大汗出,则泄路尽开,而小便又复利,云复利者,反不欲其
利,而为收藏之地也。下利清谷,内寒外热,且脉微欲绝,一线之微阳,挽回诚为不
易,四逆之施,讵可缓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6 21:26 , Processed in 0.05243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