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72|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中医文化之心主神明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05-6-26 10:56: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人多轻以脑为生命活动之中心,或言其具理推断,无所不精,是以不自觉中养生之中同用此法,人之理事之法或可于养生乎?嗟夫!乃谓众者蒙蒙然不津其意尔.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生杀之本始".盖圣人之养生者,法于阴阳,德合天地.顺应生杀之始,此所谓于道者.可以养天年. 祖国医学养生之道大矣.脑是否可堪当重任?今之人事物繁重常疏于此也 遂简引承先贤之志以明之,
形住归之于心第一:
 心主百脉{1},营卫之行也,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无不秉乎于心,各部之代谢又还复于心,是以然云云周而复始如环无端{2}.心者体窍之仰赖,生杀之大主.心动则神浴,心灭则形亡.
神得归之于心第二:
  五脏六腑各有所主{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乃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思恐",五脏之形养无不禀受于心.若心不养脏,脏生存之不能,何谈情志之生?夫心者神气之所归.情志之根本,五脏之所宗也.
周身通令归之于心第三:
  心者君主之官也{4},自古为君之道乃校黄帝.黄帝之为君者,上能乞天降十三科{5}以膏其民.下可使民得康健以同其志,是乃为君者.心者位为中渚,上通灵于九宫,下膏泽乎百骸.是以为君者也.
夫为君者,同治之要得明矣,全安康泰,上下和合,方应以通令周身. 
心脑辨论地四:
  学者多忽略于心脑之异也.若要脱离窘惑,此辩必明.
  中医之谓心者,非等同于当今解剖所言之"心".百骸之用皆仰赖于心,五脏之志皆为心主. 体阴用阳,不失和合,感召上下.是以能统周身灵气.
  脑者:位居于上,究其在上为天,问体为阳{6},性以偏得,能应变于外物也,
  自然之事物,直观横定,用有归结,有简循物理之法,能一时而明之.脑阳为事,逻辑推理,用尽其材,称誉福德之所化也.
   然生身者.阴阳互变,动静平衡,演化迹循,绵延无数.个性多变,人又焦虑或多,成而泱之.等等诸类,多非直观推理之能之也.遂上古之人教下,静心寡欲,排除身心私念.而能感通微妙之变化,此逻辑之不擅长也. 结论言 脑之活动与认识改造自然之密切相关,但诸推理活动有失虑及身体之平衡.违背养生之道者夥多,脑者非阴阳和合之器,一处失衡,病患乃成.,若用于养生疗病切不可为君也.用以为臣,称以为器,不登帝宝{7}.
  因而言之,修身养性者不可误以脑为中心,本性之偏何来万物周全之说?养生之人武断以用脑分析,欲望越多偏之远矣,实为不得其法.
幽明灵动之住第五:
夫心者上可以感通九宫下可以联运地骸 为连通天地之楷模,是以人知神机不可以偏,为上者扰乎于天,清阳上升,头目混沌不得阴系,为下者动乎于地性乃钝萎,不和于时生性浊重,是以中医者不可不明乎其理也.今之中医学者思路之混乱是否可以以此篇做饵疗之?呜呼!中医者书海浩瀚.非一时之力乃能成之.山高云淡,岂是不晓国蕴之人而能明之?悲之也,戒之也。
                       雪岳真人 于二月二十四日           如有转载须标明转自本站
---------------------------------------------------------------------------------
{1}《素问 》心主身之血脉。《灵枢 本脏》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
{2}《灵枢 动输》营卫之行也,上下相贯如环之无端终而复始。
{3}《素问 宣明五气论》心藏神,肺藏魄,旰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4}《灵枢 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内经》所以云“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
{5} 轩辕皇帝祝由十三科.
{6}以现代事实的论证而言,思考或多则易发头昏脑涨,中医言头乃于上是轻清之窍,思虑过多引气上行,气引血行,发为头昏脑涨。
{7}有偏性之气可以令人有所成就,但不顾乎全局,用之一长则病生矣。现代之思虑过度引起之疾病足有增多,此之实例多矣。
              有米原创贴 首发于 现代中医针灸网


25
发表于 2005-10-11 15:31:1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文化之心主神明论

只要面对真理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24
发表于 2005-7-8 13:55:5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文化之心主神明论

象你这种情况,先不要急于下方试药。一定要先学习领悟基础原理,在有一定基础时,再学习药物规律。学习药物规律开始完全不需要用实践的方法。可以同过《伤寒》学习一段时间(因人而异),领悟其中的药物规律。同时要结合人体生理的基本原理。才能牢记(要用理解的方式)而完全不需要刻意的“死背”。有导师指导,也同样要思索基础原理。因这才是真正进入中医学的关键。再接下来学习药物规律还可以借用成功经验书籍《汤头歌》《古方八阵》《方剂学》等一些成功的经验药方。但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加以思考。特别是现代中医药物功能特性的解释,大多以治病症状来解释,而不是抓住药物特性与人体生理的关系规律来解释。致使中医药物规律知识混淆。严重影响中医的继承与发展。中医用药下方要考虑许多因素,如果你是一个认真对待知识的人,在你每走一步时都会有新的问题出现在你的面前。如果你是个聪明的人,你就会想一些正确而又简易的方法来解决。特别是当今发达的电信工具和网络很有利于自学。
   教学是有规律可循,但对有发展前途的人,还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所以只能谈一点规律性的东西。希望对你对大家有所帮助.
23
 楼主| 发表于 2005-7-8 12:21:4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文化之心主神明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歧黄有米在 2005/07/08 12:26pm 第 1 次编辑]

我有个问题请教 我是学针灸推拿的 在家学药方.
我应该怎么去学呢?要去实习抄方?还是弄些药自己来吃?
可能我有些急于求成了吧 老是学了就忘了.老是心里对一些药方不赶下手
.顾及的最多的还是药物的危险程度,或是辨证局限.这使我不知道从哪下手了.
来个病例都要照书上一个一个的对照.有一点不一样的症状我就不赶开方子了,
这是什么原因?我该怎么下手学习中药?
22
发表于 2005-7-8 11:18:0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文化之心主神明论

jiop的认识很正确。
  中医现状现实与继承中医学,以成严重的矛盾局面。即使明白、掌握中医学的各种中医基础理论,对于个人来将是无法改变这一现状的。这需要国家实质性的支持。才能解决问题。不但对百姓、对人类、对国家、对企业都是有利而无害的。可政府对中医可以说是“任其生死”。原用那些不懂或半懂正确中医学的“专家、教授”来管理、指导、教育中医界。这样完全不能从本质上彻底改变中医目前的局面。不能在医学这一领域领先于世界。这是很遗憾的,因只有中国才有这个基础条件。
  目前医学界的改革纯粹是表面形式上的模仿,这又将给腐败分子一个机会,又将给百姓一个变性的负担。这一切的实质就在于政府没有面对真理和现实的历史因素变化所造成的。
  只靠几个论坛想来继承发展中医和改变中医目前的局面是完全不可能的。但只能这样,所以我希望大家爱护所有的中医论坛。
21
发表于 2005-7-7 23:48:2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文化之心主神明论

  观楼上议论,受益颇多。但囿于根器和性悟,理解其精义,还是挺费劲,我也隐约感觉内难伤寒,其理论体系可能是很完整,可能是由于内难伤寒的文字有残缺破漏,使后学难于连贯思索推理,从而很难得出一个很明晰的理论体系。致使后人不能很好的掌握。    所以没有真正掌握全面人体的生理规律、病理规律和系统的治疗方法。轻率谈用药、用针应该有点过早。但病不等人,医者只能靠自己有限的理解,和掌握得不完全的理论,对病者进行带有摸索性的治疗,这好像是后来大多数医者所作和所能做的,两千年前,内难伤寒可能记载了一个,由真气,经络,脏象,营卫,阴阳,五大学说构成的一个完整的天人合一的理论体系。从所存的资料看来,其精义后人从来没有能够完整构出过,也就没有恢复出原来的历史面貌。这就是真气学说和经络学说自内难以后,从未发展,脏象学说解释得也难尽人意,营卫学说的营卫之产生,循行,归转存储,功用益废,也是仁智之见。作为理论基础的阴阳学说,也没能把它划分在其具体的范畴之内去讨论,这也可能使后学难于正确理解其理论的一个原因。但这并不等于说中医就得消亡和泯灭。一在民间可能有私传,使得不灭,二历代有大智慧者,发内难之煌论,集临床之大成,以急万民之急,故使不绝。写此之意在于,冀希望于有能说清楚者,能够为了中医的兴旺发展,能给后学说说。以益后进。
20
发表于 2005-7-7 13:58:2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文化之心主神明论

道理应灵活应用于现实之上。
   "理"真理在一定时期内是不变地,如同中医学的基础理论。所以它不会被遗弃。就目前现代正确的科学知识还没能视破它的真伪。也就是说中医学所能接触的问题现代医学无法了解、解释、掌握。更无法谈什么应用。这样自然无法对中医下准确的定义。更无发谈什么发展。
   而这段“中医现在所要的发展,还须以大的理论完善以及升华为主,中医面向西医方向的发展,不具备完整的中医发展思路.中医自己有自己的工具,西医的研究工具在进步,我门的工具也要改善.制作出与中医辨证整体观与把握规律为主相适应的自己的新武器.”只是在“机”之上发生变化,而不是在原理上有所发展。
19
 楼主| 发表于 2005-7-7 13:12:3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文化之心主神明论

理于机中归结 感知,机在理的指导下得到深刻 明确的认识.
18
发表于 2005-7-7 12:38:4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文化之心主神明论

"理"和"机"的本质是不同的,但又有必然的联系,要把它们分清.作为合格的中医生这是起码的要求!
17
 楼主| 发表于 2005-7-7 11:36:3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文化之心主神明论

所纂<内经>者 也无非是尽其所能而为之,气学理论如果有完善,则自然应该划分到中医进本理论之中.写内经也无非是要中医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更新.自然内经所写是医见必须遵循的道理,不必固而不进.没有发展的理论就是要被遗弃的.
  中医现在所要的发展,还须以大的理论完善以及升华为主,中医面向西医方向的发展,不具备完整的中医发展思路.中医自己有自己的工具,西医的研究工具在进步,我门的工具也要改善.制作出与中医辨证整体观与把握规律为主相适应的自己的新武器.这是应该注意的.
16
发表于 2005-7-3 15:24:2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文化之心主神明论

《内经》只是写一些正确、主要的“理”。一本《内经》才多少字,但它的知识就能引领至今的医学知识。可以肯定的说以后没有另一本医学书能象它这样全面正确又溶缩表达。
     它把主要的“理”都以包括了,有的是待后人去继承与发扬。所以你的“中医理论从大的理论上讲.还是缺乏改进.”我不能认同。而中医“人体气学理论”有待独立深入完善和开发才是正确的。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严格的说《内经》不只是医学理论书籍,“气”学理论也大大超出医学的范畴,《内经》就是这样正确完善有机的结合起来。
   不知我这样说你能否明白。绝不是钻牛角尖,因中医理论是在完善的哲学理论和正确的方法论指导下完善的。除非人不是在象如今的地球环境条件下生存,中医理论的思维模式才不能成立。
   学中医学要达到精深一定要拥有极严谨、极细致、极灵活、极坦荡的综合素质。这也是易理极难掌握的思维定位工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0-2 01:41 , Processed in 0.05529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