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33|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样的病脉真是奇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4 16:5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几天,有个护士找我看病,症状是厌食,厌油,嗢嗢欲吐,已经十余天,一直未见加重,亦未减轻。无黄疸,无呕吐及腹泻。我看舌苔大致正常,摸脉左关滑数兼紧象,右关亦同此,但无此明显。我觉得病倒是简单,只是脉像很怪。照道理,像这种胃病出现滑脉,又有吐象,多半为热象,予以半夏汤或小陷胸汤即可,只是为何兼紧。我细问了,只是轻微畏寒。衣服也只穿了几件,并不见如何冷。特请教各位
15
发表于 2004-1-14 10:41:22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病脉真是奇怪

要说“伤寒重发表”,是半对的;若说“古来温病则重清里”则未必,说见上。
(桂枝汤首见于《伤寒论》,首重于《温病条辨》,一脉相承,其理不二,可知。)
14
发表于 2004-1-14 10:26:46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病脉真是奇怪

[这个贴子最后由黄岐建中汤在 2004/01/14 10:37a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罗本逊2004/01/13 03:25pm 发表的内容:
三阳合病如何措手,是解表与清里热并行吗?古来温病则重清里,伤寒重发表。理则可通,但实际下手颇为困难。因为你如果发表必须用温热药,而如果清里则用苦寒或甘寒药。
在温病里里证有轻微畏寒,但绝无脉紧之说 ...
好思辨力!不过,先生的疑问,在下可一试为解答:
先生说:“三阳合病如何措手,是解表与清里热并行吗?古来温病则重清里,伤寒重发表。理则可通,但实际下手颇为困难。”
其实,这是错解了阴阳本意,要知道,阳杀阴藏,而不是阳杀阴长(阳消阴长)!也就是说,“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阳气是用来守固阴气的:唇亡则齿寒,阳气破散了,阴气也就消亡了——“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古来“伤寒重发表”是对的,表为阳,表阳破解了,所谓“攻其表”,内热也就散掉了,故曰“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以上引文,均为《内经·素问》原文)
也就是说,“表”解了,“里”就跟着清了;谁说的“解表”还需要与“清里”药并行?仲景的一剂小柴胡汤,专主内热的少阳病,也多可以汗出而解——从表解;至于大柴胡汤,才又加大了通下的药力,多从里解了。
在下的意思是,此人可以用小柴胡汤或桂枝汤,更倾向于桂枝汤,脉浮故也。

至于或曰“桂枝为温病所切忌。入口即毙”,不核!首先,《温病条辨》第一方,就是桂枝汤,怎可以说是“桂枝为温病所切忌”?再者,“桂枝下咽,阳盛者,入口即毙”的说法极其不经,乃出于《伤寒论》的“伤寒例”中,大似后人所作,有违“述而不作者”之圣意,殊不可从!经曰“阳盛则外热”,伤寒太阳病就是,仲景正用桂枝汤主之,可参看。
供参考。
表阳破解了,所谓“攻其表”,内热也就散掉了,故曰“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13
匿名  发表于 2004-1-13 21:10:52

这样的病脉真是奇怪

[这个贴子最后由玉屏风在 2004/01/13 09:23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罗本逊2004/01/13 03:25pm 发表的内容:
玉屏风兄说小柴胡与桂枝汤各半,我觉得用在此人身上必定会出事,因为脉滑已是热象,你再一剂桂枝汤给下去,不会内热越盛。要知道桂枝为温病所切忌。入口即毙。
    从罗兄提供的资料“症状是厌食,厌油,嗢嗢欲吐,已经十余天,一直未见加重,亦未减轻。无黄疸,无呕吐及腹泻。我看舌苔大致正常,摸脉左关滑数兼紧象,右关亦同此,但无此明显。我觉得病倒是简单,只是脉像很怪。照道理,像这种胃病出现滑脉,又有吐象,多半为热象,予以半夏汤或小陷胸汤即可,只是为何兼紧。我细问了,只是轻微畏寒。衣服也只穿了几件,并不见如何冷。”看,我觉得此人并非是温病,“轻微畏寒”“摸脉......兼紧象”为表寒,“厌食,厌油,嗢嗢欲吐”及“脉...滑数”乃内(肝胆)有热。故以桂枝以解表寒,柴胡、黄芩、半夏等清肝胆之热。故用柴胡桂枝汤加减。“小柴胡与桂枝汤各半”可能是我表述的不好,乃指柴胡桂枝汤方中药量是由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各半组成。
    “嗢嗢欲吐”也可由寒证引起,如“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注云:“嗢嗢欲吐,寒邪盛也。”
   
12
发表于 2004-1-13 18:53:38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病脉真是奇怪

[这个贴子最后由秦越人在 2004/01/13 06:55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罗本逊2004/01/04 04:59pm 发表的内容:
症状是厌食,厌油,嗢嗢欲吐,已经十余天,一直未见加重,亦未减轻。无黄疸,无呕吐及腹泻。我看舌苔大致正常,摸脉左关滑数兼紧象,右关亦同此,但无此明显。我觉得病倒是简单,只是脉像很怪。照道理,像这种胃病出现滑脉,又有吐象,多半为热象,予以半夏汤或小陷胸汤即可,只是为何兼紧。我细问了,只是轻微畏寒。衣服也只穿了几件,并不见如何冷。
罗本逊 先生临床论治一丝不茍,值得我们学习。
众会员朋友的论证,均有可循之征:若痰热束于胸膈,予以半夏汤或小陷胸汤即可;但脉证未现痰、热病性及束于胸膈的位置的特征。若论风寒束于足少阳胆经,较符合冬月发病,寒邪外感的季节;但伤寒少阳经证"不必悉具,但见一症便是",前提应有外感风寒邪的病兆,而此例仅仅有畏寒症状,只能勉强可以理解为冬月外感风寒在前,邪传少阳之征已兆,小柴胡汤是勉强可用的。但双关脉滑数兼紧象,左关犹显著,应是肝(胆木)郁化热脾虚不运(湿)的病机更合拍,脉象兼紧者,是冬月寒束的兼症。
建议选用<逍遥散>加<香苏散>合用较果佳。

11
 楼主| 发表于 2004-1-13 15:25:39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病脉真是奇怪

三阳合病如何措手,是解表与清里热并行吗?古来温病则重清里,伤寒重发表。理则可通,但实际下手颇为困难。因为你如果发表必须用温热药,而如果清里则用苦寒或甘寒药。
在温病里里证有轻微畏寒,但绝无脉紧之说法,或言脉浮或言脉平,我总觉得小柴胡汤应该是可以用的,但是从理论上不好解释六经的概念。说三阳合病总有点说不过去。
玉屏风兄说小柴胡与桂枝汤各半,我觉得用在此人身上必定会出事,因为脉滑已是热象,你再一剂桂枝汤给下去,不会内热越盛。要知道桂枝为温病所切忌。入口即毙。
10
发表于 2004-1-12 23:21:57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病脉真是奇怪

此脉若浮取紧,中、沉取滑数,则应为三阳合病,表寒(脉紧)里热(脉滑、数)症。
9
发表于 2004-1-12 18:11:04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病脉真是奇怪

我同意寿宏堂主的说法,这是《伤寒论》原文,应该一试!
8
发表于 2004-1-11 15:47:46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病脉真是奇怪

(101)条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7
发表于 2004-1-10 22:36:23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病脉真是奇怪

伤寒少阳证,不悉具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 15:24 , Processed in 0.05108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