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90|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从左肝右肺看中医文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 08:51: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左肝右肺看中医文化

北京中医药大学 曲黎敏

中医学,古代称之为医道,其实,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质和核心就是一个“道”字,这个“道”,不仅仅是理性、规律或原则,它更关系到一种体验——一种切身的感受,一种信息,一种身体力行的实践。因此,不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就可以得到这个“道”,更密切地,它关系到我们对自身生命的感悟与认识。正因为如此,古代圣贤强调“以医入道”,在求道的过程中以“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为原则,认为认识生命本身与认识宇宙同样宝贵,甚至是更为重要、更为基础的认识来源。这才是学习中医一定要懂得传统文化,一定要参悟中华之“道”的根本所在。总之,道以医显,即医道是中国文化最集中的体现,对习医者而言,从医入道又是一条必不可少的捷径。

如何从日常生活中体验中医之道呢?就让我们从中医区别于西医最明显的一种说法--“左肝右肺”说起吧。中医有一个说法始终让西医无法认同,西医讲解剖,明明肝在右,肺在上,凭什么你说“左肝右肺”?而中国人恰恰认为这是中医文化的精华。古人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所强调的是运动过程与状态变化,所以多用类比概念,描述的是事物本质“象”什么;“器”为盛受之物,强调的是物质的结构性用与功能,所以多用具体概念,指出事物本质“是”什么。

因此,理解中医也有形而上与形而下之差别。形而下有如“肺在上,肝在右”,形而上有如“左肝右肺”,肝在右而其气在左,主“升”;肺在上而其气在向下,主“降”,一个看现象,一个看本质。

左为肝,为东,为阳,主生发,生发什么呢?生发北方肾所藏的精;右为肺,为西,为阴,主肃降、收敛,收敛什么呢?收敛由春天生发、长夏(脾胃运化)生长的精华。因此,古人并非不知“肺为华盖”,肝在右的解剖位置,而其“左肝右肺”之说是坚持其功能性配属,重点强调五脏之气的运动属性,而非实体脏器。即肝虽在右,但主血为阴,其气向左(阴气左行,当升);肺虽在上,但主气为阳,其气向右(阳气右行,当降)。又,左肝属东方,为震卦象,阴中有真阳,故肝木主动,主生发;右肺属西方,为兑卦象,阳中有真阴,故肺金主静(古代战场鸣金则止,也是取其静意),主收敛。又,左青龙,右白虎,故中国古代文官尚左,武官尚右;北京城也是东有崇文门,西有宣武门;对医家而言,青龙、白虎喻肝肺二经得病,不易调伏。对养生家而言,肝木之气如龙,易变动飞扬;肺金之气如虎,不易均衡节制。故降龙伏虎,入静最难。

懂得了中国文化就可以懂得中医,懂得了古代帝王为什么封禅东岳泰山,就懂得了肝于人体之意义;就懂得了春夏秋冬养生之意义;就懂得了一天之计在于晨的道理。不仅中国古代医学的“藏器”说就远比西方的“器官”说更符合造化的意志和人性,中国文化较之西方文化的犀利也更为圆融。
·                                       


-=-=-=-=- 以下内容由 caoxibai2010年01月02日 08:53am 时添加 -=-=-=-=-
这篇文章言简意赅,说明了中医西医的特点和区别。很耐人寻味,颇值得一读。
27
发表于 2010-1-3 19:07:13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从左肝右肺看中医文化

中西医说:“一切与现实解剖不符合的理论,都应该修改为与现实解剖相符。否则,都是谬论。”
这种观点就是西医的糟粕观点。
为什么许多看似有一点知识的人都存在这种低级观点呢?
因这些人的思维没有接受中华文明正确哲理的教育,所以,这些人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思维错误是在那里,因此,一再僵硬的坚持自己无知的观点。
在这一点不服气的,你们可以联名与和氏璧开题争论。

-=-=-=-=- 以下内容由 和氏璧2010年01月03日 07:08pm 时添加 -=-=-=-=-
特别是这位污蔑中医理论反中医的“中西医”。

-=-=-=-=- 以下内容由 和氏璧2010年01月03日 07:33pm 时添加 -=-=-=-=-
其实已经有好多个主题在等着验证你是不是一个普通合格的中医人。
如果不能成为一个普通合格的中医人再整天乱喊口号,还想着用你的中西医结合(注意:你的中西医结合)观点,来污蔑中医理论,还是早早收起你的狐狸尾巴!
26
发表于 2010-1-3 18:58:21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从左肝右肺看中医文化

下面引用由醉翁2010/01/02 11:43pm 发表的内容:
请问曹先生、和氏壁、非常道,中医的“肝”“肾”“肺”“心”“脾”是指什么?如果你们说不清楚,希望不要乱解中医。拜托!
音律只有知音才能懂得。
中医理论知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懂得的。听不清楚、不能理解,应虚心努力学习!
25
发表于 2010-1-3 11:56:27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从左肝右肺看中医文化

中西医说:“一切与现实解剖不符合的理论,都应该修改为与现实解剖相符。否则,都是谬论。”
据此为标准,仁海应具体表明,那些理论是谬论??
24
发表于 2010-1-3 11:37:5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从左肝右肺看中医文化

醉翁好好读读《内径》也许能醒醒酒,就知道肝、脾、心等是什么了。
23
发表于 2010-1-3 00:55:02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从左肝右肺看中医文化

下面引用由caoxibai2010/01/02 09:31pm 发表的内容:
仁海先生号称中西医,能中西兼备、左右逢源地诊治病人,善莫大焉!然而怎么就不能理解肝能生肾精,和肺主收敛这类中医基本知识呢?真的匪夷所思了!
本人尽管不敢夸下海口称左右逢源地诊治疾病,但不管学习什么东西,向来不会人云亦云地去肯定一切、否定一切。而是要以事实为根据,反复思考,并验证于临床,正确的,学习之,否则,一概弃之。对于中医理论中的精华,坚决地继承;其糟粕,也同样毫不吝啬地抛弃。对于西医理论也同样:其有利于发展中医的优秀成果,要不折不扣地学习吸收之;反之,抛弃之。
中医是实实在在的治病救人的学问,她一点也不神秘。同时她也必须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随着人们认识的逐渐深入而深入。并从自设的“玄”、“神”迷魂阵中冲出来,向越来越精确的道路上迈进。
22
发表于 2010-1-2 23:43:04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从左肝右肺看中医文化

下面引用由caoxibai2010/01/02 09:46pm 发表的内容:
何谓乙癸同源
   
    中医的“乙癸同源”又称肝肾同源,是古人把脏腑和天干相配合而言。乙属木,属肝、癸属水,属肾,故名。其意义有以下几点:
    
...
请问曹先生、和氏壁、非常道,中医的“肝”“肾”“肺”“心”“脾”是指什么?如果你们说不清楚,希望不要乱解中医。拜托!
21
发表于 2010-1-2 23:36:44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从左肝右肺看中医文化

下面引用由仁海中西医2010/01/02 09:04pm 发表的内容:
什么叫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无非就是人与自然应该相互顺应协调,但那也是有条件的。做为人类,既要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创造条件,以适应人类科学的生存与发 ...
仁海说得好!
20
发表于 2010-1-2 23:05:01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从左肝右肺看中医文化

下面引用由caoxibai2010/01/02 05:28pm 发表的内容:
您应该看到,这是我转载的文章。“以医入道”只是作者文中的一个词。至于每个人怎样理解和体会,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没有必要强求一律。你认为这个说法是对,是错,是你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我知道这是先生转载的文章,只是有疑问,想请教先生一下而已。
    我为什么会有这个疑问呢?因为如果说求道需要“以医入道”的话,那么学医呢?学医需要从哪里入呢?
    《黄帝内经》中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道生智。”我的理解,这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学医要从知道开始,学医要由道而入。
    一个说“以医入道”,一个说“由道入医”,这不转圈了吗?
    当然了,“至于每个人怎样理解和体会,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没有必要强求一律。”
    但是请教先生,如果要学医,是该“以医入道”呢,还是该“由道入医”呢?
    我知道这是先生转载的文章,只是感到无所适从,想请教先生一下而已。
    请先生赐教。谢谢!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1-2 21:46:25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从左肝右肺看中医文化

何谓乙癸同源
   
    中医的“乙癸同源”又称肝肾同源,是古人把脏腑和天干相配合而言。乙属木,属肝、癸属水,属肾,故名。其意义有以下几点:
    
    1、生理 上:肾属水,水能生木,肝具有相互滋养的关系。肝肾同属下焦,肝藏血,紧 ,肝血可以转化肾精,肾精又可以滋养肝血,精血相互论,同盛同衰。肝又为风木之脏,内寄相火。主动主升。肝的疏泄条在与谳节血量的功能,皆有赖于肾水的滋养。同样,肾精的再生物质来源,又必须通过肝的疏泄而入藏于肾,故说“乙癸同源”。
     
    2、病理上如果肾阴(精)不足,则不能滋养肝血,肝失柔养,就会出现眩晕、头痛、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盗汗、遗精等症状。这种病理现象,临床称为肝肾阴虚。若肾阴不足导致肝阳上亢,可出现头痛头晕、,烦躁易怒、口苦脉弦等症状;若温邪久羁下焦,阴枯液竭,往往易导致内风妄动,若上窜脑户,则出现晕厥,若横窜经脉,则手足抽搐,这种病理现象,临床上称为水不涵木。同样,肝阳上亢,经久失治,亦可下动肾阴,而出现遣精、腰痛、耳鸣等肾虚的症状,故称“乙癸同源”。
     
    3、治疗上:临床中体现为肝肾同治法则。如肝肾阴的訾晕、腰酸、五心烦热等,治宜滋肾养肝并行,方如六味地黄丸、札菊地黄丸、左归丸之类。若因肾精不足,水不涵木,导致下虚上实,水亏木旺,而出现中风、眩晕,甚则厥、、抽搐者,正如叶天士所谓“肾液不营,肝风乃张”。这种动风症状,主要是因为肾阴不足,肝失所,故应滋阴潜阳以熄风,用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之类治之。所有这些都是在“乙癸同源”的理论指导下的治本之法。   因此“乙癸同源”不但说明了肝肾在生理、病理上的密切联系,而且说明了两者在治疗上也是密不 可分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0-2 01:33 , Processed in 0.05488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