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动中医学沿着科学发展道路前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13 18:52: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xxx19320415在 2009/09/13 06:55pm 第 1 次编辑]

推动中医学沿着科学发展道路前进
      作者:林中鸟袁文德
    f2081借用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申屹,描述经络有两个主题:经络的实质就是能量,是生物能量的一种运行方式。腧穴和经络应该分成两个部分,和电流与电磁场类似,这样才能解释针灸治疗疾病的原理。这几句话是典型的不着边,不接触经络实质,对什么都包容,对什么都无用的滑头语言,干扰对经络本质的学术探讨。
    经络学说的核心是针灸,从针灸点引出气感,气感就是感觉---酸、麻、胀、沉、热等,形成气感浪,浪长20CM,用艾灸或持续捻针,气感浪头部前进,尾部消失,头尾持续变化,形成气感浪向前的循行线路,这条线路由感受者说出,由古中医记录在古书,定名为经络。现代人复制经络的气感循行线路,必须按照古书标出的针灸落点针灸,引出的气感循行线路才能与古书记录相附,但有部份线路不相附,究其原因,一、来源于针灸落点,落点发生偏移,引出气感循行方向随着变,气感所经过的线路也变,如指天、指地的争鸣,完全由针剌落点造成,甲方针灸颈-6节段(曲垣穴之上)引出的气感指天,乙方针灸胸-2节段(曲垣穴之下),引出的气感指地,两针之间相矩只有5-10毫米,用现代解剖学、胚胎学理解,两针之间相隔了五个神经节段;引出气感起步点也相隔了五个神经节段,循行在三条经上(手阳明、手太阳、足少阳胆),四个方向(一针引出两条,循行方向相背)。究其原因,二、来源于判定标准,如按现用经络图判定,此图是按穴位归经思路编造出来的,循行线路多处成角,多点转折;焦顺发(山西中医,某地区卫生局长,头针发明者,)检验了6万余人,证明气感循行线与图谱描述的感传线有很大差别,焦顺发复制出的线路呈弧形弯曲,少转折、无死角;林中鸟袁文德发现古书上的14经,每条经,大多加针输气,每经针灸两点,引出两条气感,相加在一条经上,记录在古书,定名为手足的阳经,部份阴经也先后针剌两点,引出两条气感,相加记录为阴经,可由古书和网上经络图作证。林中鸟袁文德针灸一点,持续捻针、间断括针,引出气感循行了全身,气感沿着与脑中皮节带对应的体表皮节带循行,相当于循行了14经,虽感觉在体表,实质气感循行在人脑中枢,受试者是经络敏感人,能听懂问话,能正面回答观测者的提问,能正确回答气感循行去幻肢,气感再由幻肢返回健在肢体,这是证明气感循行在人脑中枢的强有力的根据。
    杨上善,初唐时人,2000年前著书指明针灸曲垣穴,引出气感循行方向,或指天,或指地,原因不明,争鸣不休;焦顺发,他认为,针剌治病,引出气感起主要作用的是中枢和周围神经,不是“沿经感传”;“取穴是神经节段,不是循经感感传”。有人提到穴位的特异性,焦顺发认为,“针剌起主要作用的是中枢和周围神经,不是“沿经感传”;取穴是按神经节段,不是“循经”。这段内容抄录于健康报传统中医药版1987年9月26日第一版。吕承福也有相同认识,在健康报也有他的论述。中医学是一代人与下一代人延续进展的科学,杨上善、焦顺发、吕承福、庄鼎、薛崇成、胡翔龙、林中鸟袁文德等多人,都努力沿着科学发展道路推动中医学前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6 16:32 , Processed in 0.06115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