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5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中医如何辨治慢性肝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2-19 14:01: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方文在 2005/12/19 02:17pm 第 4 次编辑]

中医如何辨治慢性肝炎
---------------------江苏兴华中医院 王少华

慢性肝炎中医辨证分型较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型:
(1)肝郁气滞型:用柴胡疏肝散或四逆散加减,药用柴胡、枳壳、白芍、佛手、郁金、香附等。
(2)湿热中阻型:用甘露消毒丹,或栀子柏皮汤,或茵陈五苓散加减,药用茵陈、虎杖、黄连、黄芩、连翘、败酱草、贯众、白茅根等。
(3)肝胆湿热型:用茵陈蒿汤或龙胆泻肝汤,或丹栀逍遥散,或茵藿平胃散加减,药用茵陈、大黄、栀子、龙胆草、黄芩、黄柏、丹皮、赤芍、田基黄、金钱草等;热入营血,迫血妄行等,用犀角地黄汤加清营汤。
(4)肝郁化火型:用丹栀逍遥散合越鞠丸加减,药用丹皮、栀子、黄连、连翘、木通、灯心草、白茅根等。
(5)肝胃不和型:用柴平汤加减,药用柴胡、陈皮、云苓、甘草、山楂、麦芽、枳壳等。
(6)肝郁脾虚型:用逍遥散或柴芍六君子汤,或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药用柴胡、当归、白芍、郁金、佛手、香附、陈皮、白术、茯苓、山药、党参等。
(7)湿浊困脾型:用藿香正气散或香砂平胃散,或金不换正气散加减。
(8)肝胃阴虚型:用一贯煎或滋水清肝饮加减,药用生地、当归、枸杞、丹皮、沙参、麦冬、何首乌、女贞子等。阴损及阳者,兼益阳气,如理中汤、暖肝煎等。
(9)脾肾阳虚型:用胃气丸合理中汤或右归丸加减,兼有寒湿者,用茵陈术附汤。
(10)气血不和型:用四逆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用柴胡、枳壳、佛手、桃仁、红花、当归、丹参、郁金等。
(11)气滞血瘀型:用血府逐瘀汤或膈下瘀血汤,药用桃仁、红花、丹参、赤芍、郁金、姜黄等。
(12)气虚血瘀型:用补阳还五汤,药用黄芪、白术、党参、黄精、桃仁、当归、赤芍、丹皮、丹参、川芎、地龙等。
(13)气血两虚型:用八珍汤或归脾汤,或十全大补汤加减。
(14)气阴两虚型:用人参养荣丸,药用党参、黄芪、五味子、生熟地、沙参、麦冬等。另外,在有关杂志、文献及书籍中登载的治疗慢性肝炎的效验方数不胜数,用于临床,多能取得较好效果。

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肝炎已形成一种发展趋势,临床观察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中药或单纯西药治疗,因此对于慢性肝炎的治疗,应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西药对症、保肝、免疫调节剂等疗法,将会提高其治疗效果。


慢性肝炎治疗心得[转贴]-中医治疗必须看
  
慢性肝炎具有症状时起时伏,体征或隐或现,肝功亦泰亦否,缠绵反复的特点。除饮食,劳倦,情志外,外感多种因素外,由于治疗用药不当,致邪气久留,正气难复,不无影响。
——关于柔肝疏肝
——肝有“刚脏”之称,体阴而用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由于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而肝脏尤其如此。治肝须用补,补肝须柔润,因而肝体宜柔,肝用宜疏,自毋庸置疑。但柔和疏的治法如何运用,值得具体研究。

——根据“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以调之”的原则,柔肝,仲师芍药甘草汤为主,取白芍、甘草,酸甘化阴,直入肝经,补其虚而制其火。为了增强协同作用,还常加木瓜以助白芍之敛,加枸杞以助甘草之缓,且枸杞本身亦有柔肝之功。

——疏肝,因辛温香燥疏肝理气药有灼津劫液,不利肝体之弊。疏肝应选择偏凉或微酸的药物。郁金、川楝子、橘叶、柴胡亦可斟酌。
——肝郁用疏法,本无可非议。但在具体运用中,也要防止泄太过,以免有损肝体。比较理想的是:

——1:在一张处方中不宜用多味疏肝药。

——2:久服方药量宜小其制,柴胡升散更须注意。

——3:与柔肝药并用。如与枸杞、白芍配伍后,既协同增强疗效,又有拮抗作用以制约其散性。至于引用成方,则四逆散、柴胡疏肝散可供选用。此两方中均白芍、柴胡相配,一散一收,不仅无碍于疏肝,并符合“以酸补之”的原则,而收养血柔肝之效。

——关于和胃
——慢性肝炎患者,普遍有胃呆纳少现象,而气滞及胃阴不足者尤为明显。“人以胃气为本”,故“得谷气者昌”。食欲不振,元气难复。其迁延不愈的因素,看来与胃不和有关。

——对于气滞型患者的胃不和,有人认为是木强侮土的结果,因而有重在疏肝,不须和胃的见解。肝获条达,则不治胃而治在其中。通过多年临床摸索,初步统计食欲不振的病例,有1/3属于不治胃而胃自调的;2/3须通过和胃才获好转。此外,胸痞而又易怒,舌苔白腻者,多不腩治胃,以疏肝药加丹、栀凉肝即可;胸痞,舌苔腻而无易怒见症者,则宜参以和胃,如玫瑰花、山药、焦白术、砂仁壳、橘白等均可选用。

——又如脾主运化,胃主纳谷,故肝病及胃,胃阴不足者,每见不饥不纳。诊断依据为舌偏红而干,少苔,脉细数等。寓消于补,寓通于填,庶几中州健运,谷食日增。

——关于利湿
——本病如见肢重乏力,应辨为湿邪困脾,但也要考虑脾虚,因慢性肝炎久病多虚,体虚邪实,并非少见。只要见有湿象,如大便不实,舌体胖苔白者,但见一症,不必悉具,即可因症论治。肝炎在急性期后,往往因余湿未净,食物不当,或失治误治,多易使湿邪流连不去而迁延日久。这种浊腻之邪,来缓去迟,须注意利水祛湿。若出现体重胸痞,囗甜粘腻,舌苔白滑,小便短少,重则用茵陈四苓,轻则用防已茯苓汤去桂枝;湿邪不甚,清化则加白花蛇舌草,温化则取晚蚕砂,芳香宣泄则用蔻仁、橘皮、藿香之类,淡渗则选六一散、苡仁之属。而轻苦微辛化湿法,尤适用于慢性活动性肝炎黄疸指数反复增高者。黄疸指数降至正常后宜参合健脾,山药、白术等常服有效,脾运得健,可间接达到化湿用用。湿邪从阳化而成湿热,或从阴化而成寒湿,肝炎不论急性或慢性,有无黄疸出现,基本上均属湿为患,并以湿重热轻较多,宜利湿而慎用清热。由于这些病人多纳少,偈溏,清热之药多为苦寒,易于伤正,不利于病体恢复,故用时应适当注意。

——关于胁痛
——胁为肝野,肝病则胁部不适。临床所见。慢性肝炎胁痛的部位多在右胁肋下,或两胁肋下,偶见于胸膺部。胁痛是慢性肝炎反复发作的一个主症。胁痛与否,是衡量病情进退的依据。
——胁痛可分为胀,刺痛,窜痛,新痛,久痛,隐痛,剧痛,时作时止,痛无定时,喜按,拒按等不同情况,可据以判明其邪在气在血,在经在络,属虚属实而随证施治。还因为慢性肝炎的胁痛,常表现为气血同病,虚实互见。有气滞偏重,或血瘀较显;也有虚中挟虚之别。基于上述情况,治疗时应采取疏气活血,消补兼施的针对措施。
——胁痛反复发作,长期不愈,久痛入络,入血,患者自觉痛处灼热。此为络阻血瘀火郁的辨证关系。因慢性肝炎多气滞血瘀,久则化火生热,所谓“气有余,便是火”,这是属实的一面。属虚者则多为阴虚阳亢之风热。此加一味丹皮以化瘀凉营。同时,还观察到胁部灼热痛患者,往往因热迫血上行而纽,齿纽,用凉降药后不止其血而血自止。
——用养阴柔肝,疏气活血,通络诸法而胁痛仍不解者,此时又须作全面分析,分清其矛盾的主次。或用清泄,或温运,或大便通导等为主,而胁痛即随之缓解或消失,足证从整体出发,解决主要矛盾之重要。

——关于泄泻
——如患者兼见泄泻,但无肝经见证,则宜从健脾利湿着手,以参苓白术散酌加羌防之属,取风能胜湿之力而收效。肝强脾弱者,宜痛泻要方。其中白术与白芍的用量大小,视肝脾病孰轻孰重而定。如以肝为主,重用白芍;以脾为主则重用白术。
——脾气不足,大便不实,如中阳不振者,可用振奋脾阳的附子理中。曾见一例罹肝胆疾患多年,因长期泄泻,服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四神丸等无效。当时囿于肝胆炎症,不敢着手温阳,致迁延数载不愈。后服用附子理中汤六剂,不但腹泻痊愈,肝胆病也一度消失。这一土旺木荣的范例,值得重视。
——肝炎泄泻一证,系“湿胜则濡泄”所致,常有腹胀,少纳,胸痞等湿阻气机的症状,故可用姜、附扶阳温中以消阴翳,但只能暂用,以免过剂助热。一般用量宜小,附子以用3克,干姜以用1.5-2克为宜。服姜、附前后,应认真观察舌苔变化。倘服后舌质虽未转红,但苔已不若往昔滑润,为湿邪渐化之征,此时姜、附可择一或减量使用;如苔略干及有囗干欲饮者,则宜停服。总之,宜切实掌握毒药治病,“衰其大半而止”的原则,“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关于逐水药的运用
——肝硬化的康复,多视腹水能否消失而定。凡腹水能消失者,预后较佳;持续不消,则致死亡。因而用逐水药有其积极意义。但必须尚能少量进食的患者为用药对象,否则将难免失败。
——逐水药的具体用法:以煨甘遂及炒二丑研末吞服,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每次常用量,甘遂为0.6-1.5克,黑白丑各1.5-3克,日1-2次。根据患者体质的强弱,以3-7天为一疗程。如腹水未全部消失,停5-7天后再服一疗程。须要注意的是,甘遂应用面粉调和包裹后煨透,以减少呕吐反应。使用逐水药,总的原则是,与其先攻后补,不若攻补兼施。在服法上,每天黎明空腹时服甘遂,二丑药末,至上午8-9时泻水基本停止。午、晚餐前后各服以党参扶正,桂枝、茯苓温阳利水为主的汤药1次;既不牵制泻水的作用,更由于扶正而鼓荡水湿及时排出。
——对于肝硬化患者的治疗,应从全局观念出发,不能见病治病,未有全身症状不好转而腹水能消失的,此点尤耐人寻味。
——对于食道静脉曲张的肝硬化患者,用甘遂一类逐水药,往往引起吐血。


——关于活血祛瘀药的运用
——肝病多有瘀血症状。本着“留者行之,结者散之”的经旨,以活血化瘀方用于肝炎,自不乏先例。至于治疗肝硬化患者,此类药尤不可缺。常用药有归尾,桃仁、赤芍、丹皮、丹参、琥珀、卷柏、参三七等。用丝瓜络入肝通络和蛰虫。因慢性肝炎常有络阻瘀热现象,用丝瓜络入肝通络,又可凉血;蜇虫功能走窜经络,破血逐瘀,搜剔癖积,治血之功虽同虻、蛭,而性较缓,用于正虚邪实之肝硬化阶段,具有收效大、副作用小的优点。在活血化瘀的同时加用补血药,则较之先消后补者更易于康复。
——肝炎患者情绪多不正常,往往表现为急躁易怒。所谓“肝主怒”,“怒伤肝”,形成了恶性循环而长期胸痞、胁痛。亦有内心焦虑,情志抑郁,而致胃纳不振。对于这些患者,不能徒恃药石,须注意精神治疗,使其情绪安定,心情舒畅,以提高治疗效果。
——江苏兴华中医院 王少华  


[color=#990000]-=-=-=-=- 以下内容由 方文2005年12月19日 02:01pm 时添加 -=-=-=-=-
3
发表于 2006-1-24 09:58:3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中医如何辨治慢性肝炎

还是去看看关老的文章吧
2
发表于 2006-1-8 15:31:0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中医如何辨治慢性肝炎

可阅.如果再详细,还可以再分更多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02:47 , Processed in 0.05587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