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832|回复: 7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中医证有关名词概念的约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9-3 18:55: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审定 2007年8月8日
  在中医的名词术语中,对“病”、“证”、“症”、“证候”等名词概念一直未能形成规范和统一的认识。
  2007年8月7日~11日,在福建武夷山召开的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2007年年会上,来自全国25家中医药院校的中医诊断学专家、学者120余人,展开了充分的讨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在征求多方意见后,对“病”、“证”、“证候”、“证素”、“证名”、“证型”、“症”、“征”、“辨证”等中医名词概念进行了明确和严格的约定,并确定了标准英译,最后通过了《中医“证”等有关名词概念的约定》。会后又经过几番认真讨论审改,最终定稿。现将《中医“证”等有关名词概念的约定》发布,这将对中医临床、科研和教学有着重要指导意义。(海 霞)
  病(disease):与健康相对应的概念。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病理概括。
  证(syndrome):中医诊断的一个特有概念。是对疾病某阶段机体整体反应状态所作的病理概括。
  证候(manifestation of syndrome):证的外候。指特定证所表现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症状、体征等全部证据,是辨证的依据。
  证素(syndrome element):证的要素。指辨证所要辨别的脾、肾、肝、胃等病位和气虚、血瘀、痰、寒等病性。证素是通过对证候的辨识而确定的病理本质,是构成证名的基本要素。
  证名(name of syndrome):证的名称。由病位、病性等证素所构成的诊断名称。如风寒束表证、肝胆湿热证、脾肾阳虚证等。
  证型(type of syndrome):证的类型。临床常用而规范的标准证名。如肝胆湿热型、心血虚型。
  症(symptoms and signs):症状和体征的统称。狭义的症即“症状”,指病人主观感觉到的痛苦或不适,如疼痛、耳鸣、恶心、胸闷、烦躁等。
  征(signs):即“体征”。指通过客观检查到的身体异常改变,如面色苍白、舌苔黄、脉浮紧等。
  辨证(differentiation of syndrome):根据中医学理论,对证候(症状、体征等)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辨别病位、病性等证素,并作出证名诊断的思维认识过程。
  证的诊断标准:某证名或证素的诊断标准。不能称证候诊断标准。
  证候规范:对症状、体征等的名称、概念、具体表现及其程度等所作的规范、约定。不包括对证名、证素的规范。
73
发表于 2008-9-9 20:52:45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中医证有关名词概念的约定

      请各位关注「约定」对中医学的深远危害,他们以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的绝对权威的高度,从学术上彻底否定中医、打乱中医!
72
发表于 2008-8-14 21:17:43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中医证有关名词概念的约定

    对于中医〝一流教授〞的〝权威性〞号令-「约定」,笔者读后有一种苍凉的感受,眼眶里含着悲伤的泪水,中医学深重的危机源于自身的位高权重者,完全是自杀行为,他们还自作高深,且中医药管理局更把他们捧得高高在上,众人又盲目遵从。   
     真是乌呼哀哉中医!
71
发表于 2008-8-14 10:42:04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中医证有关名词概念的约定

下面引用由悉尼张有和2008/08/09 10:30pm 发表的内容:
                   对『中医证有关名词概念的约定』的不同见解
                       澳大利亚  悉尼  张有和
    在网上读过『中医证有关名词概念的约定』(下文简称「约定」),内心很难平静。中医学作为一门 ...
有很深刻的见解。基本同意张有和先生的意见。
我们不能把自己的东西强拉硬扯地往西医上靠,不能失去自我,不能好像一沾上西方的边就是科学的、就是先进的,不能出卖中医药的精髓和灵魂。——《破解中医药》
70
发表于 2008-8-11 22:26:4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中医证有关名词概念的约定

下面引用由悉尼张有和2008/08/09 10:30pm 发表的内容:
对『中医证有关名词概念的约定』的不同见解
                      澳大利亚  悉尼  张有和
   在网上读过『中医证有关名词概念的约定』(下文简称「约定」),内心很难平静。中医学作为一门治病救人的科技,内部交流学习、与其它学科和社会人群的交流,都需要名词概念的约定俗成。中医学二千多年形成的医疗体系,面对现代科枝洪流,迫切需要进行这方面的工作。问题在于如何达到准确无误。如有偏差或错误,就会为害中医自身,不仅误导中医的学习、运用和研究,还导至其它学科和大众的误解。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2007年8月8日审定的「约定」,笔者有不同见解,现逐一分析,供各位医学同道参考。
(一)病:〝与健康相对应的概念。、、、〞。这里没有对病的表现作具体、简要内容的表述,而这正是当今临床医学的最大误区。
   现今临床上有两个病,(1) 病人的病:病人自觉生病了,看过医生后,部分病人(常反复多次看医生) 被医生告知,经检查无病/没事。后者常因病痛折磨,或到中医那里求治。(2) 医生认为有病,即经西医检查有异常者,通常这类病是在西医书上〝有名有姓〞,或称「在册病」。
   在西医科学中医不科学的今天,中医学数以万计的证候均不「在册」,连中医名校的教授都公开说〝证候不是病〞。那么,张仲景、叶天士治的不是病,成了冒牌医生?这个〝科学〞社会,西医看得见的才算病,看不见的就不算病?真是蒙冤病人遍世界!真是社会越〝科学〞,自然界的生命越受伤 。
   面对病的误区,笔者去年撰写了《人类疾病观念的偏差与临床医学的误区》一文,指出:症狀、体征的出现,就是(临床) 病,英文为 sickness或 illness。准确地说:病分二大类,(1) 临床疾病;(2) 亚临床疾病,指没有症狀、体征,但理化检查明显异常者。
(二)病与 disease:可以说,英文的disease 广泛用于「在册」病,sickness  和 illness 主要用于病人自已。我们要问,用西医方法搞不清或看不见的病痛(如中医的证侯) ,能说病人无病、无病呻吟或装病吗?最简单、常见的痛症,用什么理化数据去度量?
    因此,病的英译不能使用 disease,要用 sickness 或 illness 才能把西医认 识的「在册」病,和中医认识的数以万计的证候,以及中、西医尚未认识的病完整概括无余。
(三)syndrome 与中医证:Syndrome 与西医的病一样,通常有明确的病因和/或病理改变。
   例如:肾病综合征( nephritic syndrome,NS ) ,以(1) 尿蛋白大于3.5g/d;(2) 血浆蛋白低于30g/L;(3) 水肿;(4) 血脂升高。其中(1) 、(2) 两项为诊断所必须。
   又如:多束卵巢综合征(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 ) ,是以(1) 长期无排卵及(2) 高雄激素为特征的内分泌综合征。
   众所周知,中医的证没有确定的现代病因病理基础,过去五十多年,有关中医证本质的现代研究,如瘀血证、肾虚证、脾虚证的研究,至今拿不出什么〝科学〞指标,来替代症狀、体征的分类诊断。「同病异治」是西医之病在不同时段,出现不同(整体状态) 证,使用不同方药;「异病同治」是不同的西医病,当出现相同(整体状态)证,可用同一方药获良效。这正说明,中医证与西医病是两个不同临床范畴。因此,把证译为 syndrome 是绝对错误的。
      (四) 由于把证英译为 syndrome 是完全错误的,那么与syndrome 英译相关的证候、证素、证名和辨证的英文译名也是错误的。
   (本文承蒙广州. 杜同仿教授、悉尼科技大学 陈建运讲师审阅指导,谨此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有和,《人类疾病观念的偏差与临床医学的误区》,全球中医药论坛.
www.gtcm.info 中西并用栏转学术人物栏〈张有和专集〉。
2) 叶任高,等《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5年5月第6版
3) 丰有吉,等《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2年2月第1版
                                              2008年8月  于悉尼

高论!!!
69
发表于 2008-8-11 22:20:1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中医证有关名词概念的约定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7/09/09 10:14pm 发表的内容:
对于疾病诊断名称的分类,无论西医还是中医都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
    分类的水平代表了人们对事物本质认识的水平。分类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分类及命名规则的确立就是理论体系的确立。
     分类 ...
  
有些东西说的非常好!!!
68
发表于 2008-8-10 21:49:11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中医证有关名词概念的约定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7/09/04 10:37am 发表的内容:
2007年8月7日~11日到武夷山开会,好去处,风景宜人,有心事讨论枯燥乏味的病,证以及更加无味的定义?号称120余专家,学者,还不是少数人拿出意见,其他人吃喝玩乐,这样的会拿出的定义?
     1  这个定义好象是上世纪50 ...
仗义执言,真知灼见。
67
发表于 2008-8-10 10:26:37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中医证有关名词概念的约定

      《约定》是中医学院派毁灭中医药的一个铁的事实。
      中医药治病救人二千多年,到了这些〝中医〞诊断学权威手里,中医不再是治病救人的医学,因为在《约定》里,只有西医的病 disease 在书里〝有名有姓〞,才是科学的「在册」病,中医数以万计的证候,不够资格上「册」,所以在这些教授眼里、口里,中医治的不是病,张仲景、叶天士都是冒牌医生?中医的宗旨不再是治病救人,而是养生保健第一(见第七版《中基》)。
    因此《约定》是明目张胆否定中医、否定祖先智慧的铁证。
    中医证是中医治病救人的核心内容,《约定》把中医证与西医的综合征 syndrome划等号,以学术权威的形式践踏、扰乱中医的学术核心。中医证的核心学术概念错乱,中医学毁灭性的灾难不是就摆在面前吗?真是张功耀、方丹子做不到的,他们有过之而无不及。

-=-=-=-=- 以下内容由 悉尼张有和2008年08月11日 09:12pm 时添加 -=-=-=-=-
以上语言好像在骂人,真是无奈之言。要救中医,先清除藏在中医教授里的大害虫(他们可能是无意之大错),要不,中医学术思想错乱,自已搞死自已!
66
发表于 2008-8-9 20:30:31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中医证有关名词概念的约定

[这个贴子最后由悉尼张有和在 2008/08/09 10:33pm 第 1 次编辑]

                   对『中医证有关名词概念的约定』的不同见解
                       澳大利亚  悉尼  张有和
    在网上读过『中医证有关名词概念的约定』(下文简称「约定」),内心很难平静。中医学作为一门治病救人的科技,内部交流学习、与其它学科和社会人群的交流,都需要名词概念的约定俗成。中医学二千多年形成的医疗体系,面对现代科枝洪流,迫切需要进行这方面的工作。问题在于如何达到准确无误。如有偏差或错误,就会为害中医自身,不仅误导中医的学习、运用和研究,还导至其它学科和大众的误解。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2007年8月8日审定的「约定」,笔者有不同见解,现逐一分析,供各位医学同道参考。
(一)病:〝与健康相对应的概念。、、、〞。这里没有对病的表现作具体、简要内容的表述,而这正是当今临床医学的最大误区。
    现今临床上有两个病,(1) 病人的病:病人自觉生病了,看过医生后,部分病人(常反复多次看医生) 被医生告知,经检查无病/没事。后者常因病痛折磨,或到中医那里求治。(2) 医生认为有病,即经西医检查有异常者,通常这类病是在西医书上〝有名有姓〞,或称「在册病」。
    在西医科学中医不科学的今天,中医学数以万计的证候均不「在册」,连中医名校的教授都公开说〝证候不是病〞。那么,张仲景、叶天士治的不是病,成了冒牌医生?这个〝科学〞社会,西医看得见的才算病,看不见的就不算病?真是蒙冤病人遍世界!真是社会越〝科学〞,自然界的生命越受伤 。
    面对病的误区,笔者去年撰写了《人类疾病观念的偏差与临床医学的误区》一文,指出:症狀、体征的出现,就是(临床) 病,英文为 sickness或 illness。准确地说:病分二大类,(1) 临床疾病;(2) 亚临床疾病,指没有症狀、体征,但理化检查明显异常者。
(二)病与 disease:可以说,英文的disease 广泛用于「在册」病,sickness  和 illness 主要用于病人自已。我们要问,用西医方法搞不清或看不见的病痛(如中医的证侯) ,能说病人无病、无病呻吟或装病吗?最简单、常见的痛症,用什么理化数据去度量?
     因此,病的英译不能使用 disease,要用 sickness 或 illness 才能把西医认 识的「在册」病,和中医认识的数以万计的证候,以及中、西医尚未认识的病完整概括无余。
(三)syndrome 与中医证:Syndrome 与西医的病一样,通常有明确的病因和/或病理改变。
    例如:肾病综合征( nephritic syndrome,NS ) ,以(1) 尿蛋白大于3.5g/d;(2) 血浆蛋白低于30g/L;(3) 水肿;(4) 血脂升高。其中(1) 、(2) 两项为诊断所必须。
    又如:多束卵巢综合征(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 ) ,是以(1) 长期无排卵及(2) 高雄激素为特征的内分泌综合征。
    众所周知,中医的证没有确定的现代病因病理基础,过去五十多年,有关中医证本质的现代研究,如瘀血证、肾虚证、脾虚证的研究,至今拿不出什么〝科学〞指标,来替代症狀、体征的分类诊断。「同病异治」是西医之病在不同时段,出现不同(整体状态) 证,使用不同方药;「异病同治」是不同的西医病,当出现相同(整体状态)证,可用同一方药获良效。这正说明,中医证与西医病是两个不同临床范畴。因此,把证译为 syndrome 是绝对错误的。
       (四) 由于把证英译为 syndrome 是完全错误的,那么与syndrome 英译相关的证候、证素、证名和辨证的英文译名也是错误的。
    (本文承蒙广州. 杜同仿教授、悉尼科技大学 陈建运讲师审阅指导,谨此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有和,《人类疾病观念的偏差与临床医学的误区》,全球中医药论坛.
www.gtcm.info 中西并用栏转学术人物栏〈张有和专集〉。
2) 叶任高,等《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5年5月第6版
3) 丰有吉,等《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2年2月第1版
                                               2008年8月  于悉尼
65
发表于 2008-8-9 19:26:51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中医证有关名词概念的约定

千秋雪说“中医重视"证",而轻视"病",精于辨"证:,而疏于辨"病"。而且经常以“证”代病,或以“症”代病。因而给人以中医看病模糊或浅薄的感觉。中医对“病”的界定失于规范和精确,是中医临床的最大缺陷和遗憾!研究和发展中医,不能总是囿于“辩证施治”,而忽视对“疾病”的确认,只有正确严格的解决了中医对疾病名称的认识和辨别,研究和发展中医才能名正言顺和纲举目张。一味地强调辩证,敷衍辨病,只能使中医越来越脱离时代,脱离群众,以至自我退化和局限起来。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很赞成。证是横向的,而病是纵向的,两者结合互参,就象坐标系一样,更容易给疾病定位把握,而又避免了各自的不足和偏见。[DISABLELBCOD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8 17:41 , Processed in 0.13007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