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贴子最后由值日员在 2003/12/23 08:43am 第 2 次编辑]
中医治疗颈椎病的创举
“颈椎方胶囊”,是王法根先生经过二十多年临床观察研究的结晶,该配方疗效奇特,治病求本,配伍妥当,理法完备。是在具有充分理论依据和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成果,开创了仅靠内服中药制剂即可治愈颈椎病的先河,是目前治疗各种类型颈椎病特效药(不需要辩证施治),是在颈椎病治疗领域专方治疗专病的一项创举,有希望开发成为新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一、颈椎病的相关资料:
颈椎病,常见于中老年人,是由于人体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或颈椎正常生理曲线改变后,刺激而引起的一组综合症状。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年增加。有资料表明,50岁左右的人群中大约有25%的人患过或正在患此病,60岁左右则达50%,70岁左右几乎为100%。大约每十岁年龄段,增加一倍。可见此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此外,颈椎病好发人群还有,长期伏案工作的办公人员。
但是,近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东院)对2000例颈椎病患者开展调查显示:青少年颈椎病患者陡增,其所占比例由1996年的8.7%上升到2002年底的12%。发病年龄多在12至13岁与16至18岁两个年龄段。其主要症状为颈肩部疼痛,头痛、眩晕等。因颈椎病而引发脑供血不足、胃肠疾患等多种颈源性疾病的青少年越来越多。说明颈椎病患者有年轻化趋势。
颈椎病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临床上根据患者的不同表现给予分型,各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特点如下:
(1)颈型 颈椎间盘退变,颈部肌肉、韧带、关节囊急性损伤,小关节错缝等,是本型的基本病因。引起颈椎局部或放射地产生颈部酸痛、胀麻等不适感,大约有半数患者由此可产生颈部活动受限或被迫体位。患者一般主诉为:头、颈、肩、臂部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
(2)神经根型 由于颈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和后关节退变,对脊神经根造成刺激或压迫,在临床上产生上肢无力、手指麻木、感觉异常等症状。一般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具有较典型的一侧上肢麻木、疼痛的症状,而且症状的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3)脊髓型 颈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骨刺、椎体移位、韧带肥厚、脊髓损伤等因素造成脊髓受压和缺血,引起脊髓传导功能障碍。它又可分为中央型(是从上肢开始,向下肢发展)和周围型(从下肢开始向上肢发展)两种。主要表现为髓性异常感觉,运动反射障碍,如下肢无力、抬步沉重感、跛行、腱反射亢进,甚至可出现痉挛性瘫痪、大小便失禁。
(4)椎动脉型 由于钩椎关节退变,或是椎间盘退变,颈椎总长度缩短,椎动脉与颈椎长度平衡被破坏,刺激、压迫椎动脉,造成椎动脉供血不足,从而产生偏头痛、耳鸣、眩晕、视力减退、猝倒等症状。
上述四种类型临床较为常见。另外尚有交感神经型、食管压迫型和混合型,因临床较少见而不复赘述。
二、目前中西医治疗颈椎病的技术状况
目前,国内外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很多,原则上分为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两类。其中,除极少数由于神经、血管、脊髓受压,症状呈进行性加重或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者才需手术治疗外,绝大多数需要通过非手术疗法进行治疗,如手法治疗、颈椎牵引,局部封闭,针灸理疗,中西药物及功能锻炼等。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在药物治疗方面,一为非菑体类镇痛药,一为软骨素类。前者只能一时缓解疼痛,没有任何治疗意义;后者的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祖国医学将颈椎病表现为颈、肩、臂部疼痛的,视为感受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的痹证;具有头痛、眩晕、耳鸣等表现的,则认为与痰浊、肝风或虚损有关;表现为手臂麻木无力、感觉异常的,则认为是气血不和、经络不通所致。中医不仅仅将颈椎病的认识,着眼于局部的、互不关联的症状表现上,而是依据整体观念,把脏腑、经络、气血作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将内在脏腑的功能与颈部筋骨、肌肉、关节的功能有机结合,注重两者之间在发病方面的相互影响,在治疗方面的互相促进作用。在辨证施治时,分为风寒湿痹、经络受阻、肝肾不足、气血虚弱、痰湿困阻及外伤血瘀等证型。常用的中成药有:木瓜丸、风湿痹痛片、养血荣筋丸、颈复康颗粒等。常用的方剂有:独活寄生汤、桃红四物汤、伸筋活血汤等。中成药的疗效尚缺乏对照观察,客观评价;辩证施治,又缺乏严格的客观指标,比较难以掌握。中西医在对颈椎病的认识和治疗方面,虽然有很大差距,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还没有开发出疗效理想的药物。如不信,有我国著名学者和书法大师启功先生写的白话词《西江月·颈椎病》为证:“七节颈椎生刺,六斤铁饼栓牢,长绳牵系两三条,头上数根活套。虽不轻松愉快,略同锻炼晨操,《洗冤录》里篇篇瞧,不见这般上吊。” 读来虽然颇有情趣,但仔细品味,为什么没有提到药物治疗?就是因为没有特效药物,都是把药物作为其他疗法的辅助治疗手段而已。而我们申报的“颈椎方”,有望成为颈椎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它最大的特点是,专病专药,凡是明确诊断的颈椎病,不需要辩证施治,按说明服用,即可治愈。
三、颈椎方的配方组成和依据;
(一)配方组成:熟地、山萸肉、鹿角霜、威灵仙、伸筋草、川芎、三七、白芍、甘草、鳖甲、牡蛎、葛根。[为知识产权之故,请允许本方的成份有一定保留]
(二)配方依据:中医学认为,颈部是支撑“神明之府”(大脑)的擎天之柱,故称脖颈为“天柱”。为人体贯通上下,循行经络气血的大通道,是人体的要害部位。颈部起支撑作用的是七个颈椎骨,每块颈椎骨之间,有颈椎间盘相连接。椎管内有脊髓,外有肌腱、动静脉血管、神经等组织相互裹护。“肾主骨”、“肾藏精生髓,髓聚于脑”;督脉贯通脊背颈项,总督一身之阳。故用熟地、山萸肉、鹿角霜以补肾气,通督脉,共为君药。经络以通行为顺,不通则痛。本病所有的症状表现,都与经络循行不利、气血运行受阻有关,故用威灵仙、伸筋草、白芍、甘草通经活络,缓急止痛。新病在气,久病入血,本病的发生大多经过了漫长的岁月,血行不利,必然形成血瘀,故用川芎、三七以活血化瘀。经气不利也必然导致痰瘀结聚,故加鳖甲、牡蛎以软坚散结。以上三组通经络、止疼痛、化瘀血、散结聚,共为臣药。葛根为治疗头痛项强之要药,故使其引导诸药直达病所,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凑益肾通督、活络止痛,化瘀散结,标本兼治之效。
(三)适应证:各种类型的颈椎病患者。病程越久,病情越重则越能证明本药疗效的可靠。
(四)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6粒,每天三次。饭后,用温开水兑入20毫升黄酒冲服。三周为一个疗程,一般服用三个疗程即可治愈。
(五)规 格:0.5g×100粒×1瓶
四、颈椎方的初步观察及研究意义
对本病的观察,始于一位姓尹的小伙子,苦苦诉说其患颈椎病的烦恼。个人痛苦(肩背脖颈,酸困沉痛;头沉如顶重物,眩晕如坐舟船)、家庭负担(上有老、下有小,必须干点事,挣点钱,养家糊口。)“非不为也,是不能也”,病痛折磨得他干什么事都没有心思。请求为其想办法治疗。我查阅了大量的中、西医学文献,琢磨、推敲、归纳出这个“颈椎方”。让其服用一个疗程(三周),症状减轻大半,服完三个疗程,竟然痊愈了。后来,在实践中对本方逐步完善,经过了大量病例的观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一例无效的,也没见一例复发的,更没有发现一例有副作用的。一位姓赵的老太太,1982年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颈椎病。经过20多年不间断的治疗,总是不能痊愈,且头痛日渐严重。经服用“颈椎方”,至第三周见效,头痛从前额向后脑勺逐渐消退,坚持服完四个疗程出乎预料的痊愈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