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387|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对高血压的重新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11-14 11:02: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秦越人在 2003/11/19 08:48pm 第 1 次编辑]

         对高血压的重新思考
   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都有这样的体验:开始服用某种或几种降压药时有一定的降压效果,可是时间一长,即使不间断服药血压仍然不能维持在正常范围,甚至逐渐上升。这个时侯医生一般会建议使用降压作用更强的药物并配合一些软化血管的药,也往往开始时有效,时间一长又会出现同样的情况。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一情况应该深思。
   我想应该从血压形成与调节的机理上来加以说明。
   我们知道,血液循环系统是由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封闭的管道系统,由于心脏节律性地收缩与舒张,推动血液不断地在心脏和血管中单向循环流动,通过毛细血管壁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给全身的组织细胞,并把组织中细胞间的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废物)吸收到血液中,然后分别送到肺和肾脏中通过呼吸和泌尿排出体外,以保持机体内环境的清洁,保证机体生理活动正常进行。
   在血管中向前流动着的血液对于血管壁的侧压力叫做血压。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临床上用把手臂放在与右心房同一水平时测出的血压来表示动脉血压。
   形成动脉血压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心输出量,外周阻力和动脉壁的弹性。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发生变化都会影响血压的稳定。
   心输出量指的是每分钟从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液量。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的摩擦力叫做外周阻力。血液粘稠度越大、血管内径越小,外周阻力越大。
   动脉壁富有弹性,对形成动脉血压是不可少的,其作用是使心室收缩射血时血管膨大以容纳更多的血液,缓解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使收缩压不致过高,而在心室舒张、主动脉瓣关闭时靠着膨大了的动脉的回缩使血管内仍有一定的压力,使血液持续向前流动。
   心输出量与血压正相关,每分钟心输出量决定于每搏输出量和心率,每搏输出量决定于心室舒张末期容量与心肌收缩力。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在一定限度内心室舒张末期容量愈大,心肌收缩前被拉得愈长收缩力愈大,因而每搏输出量愈多,此时的动脉血压愈高,但是超过一定限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再增大,心室收缩力反而会减小(心衰时)。交感神经兴奋释放的递质去甲肾上腺素或激素肾上腺素皆可作用于心肌,增强心肌收缩力,可使每搏输出量增多。
   心率加快在一定范围内可增加每分钟心输出量,但是如果心率过快(例如超过160次/分),可致心室舒张期过短而充盈不足,每搏输出量就要显著减少以致每分钟心输出量也减少;反之,心率过慢(例如低于40次/分)也可使每分钟输出量减少。
   由于循环血量是比较恒定的,在心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每分钟输出量是比较稳定的,因而其对血压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影响血压的主要因素是动脉壁的弹性和外周阻力。
   动脉壁的弹性愈大,收缩压愈低。外周阻力越大,收缩压越高。随着年龄的增加,动脉壁的弹力纤维愈来愈少,胶原纤维愈来愈多,以致动脉壁的弹性愈来愈小。因而收缩压也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同样,阻力性血管的弹性也愈来愈小,其被动性扩张也减弱,以致外周阻力加大,动脉血压逐渐上升。
   以上因素是影响血压变化的物质基础。
   人体具有高度精密的自身调节机制。无论处于任何内外环境机体必然以维持最基本的生命需要为目标,来调节其生理状态。人体最基本的生命需求就是摄取氧和各种营养物质供组织细胞利用,并排出二氧化碳等代谢产物,在此过程中血液循环系统担负着交换和运输的重要作用。
   在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细胞、组织、器官经历了发生、生长和老化的过程。当细胞、组织、器官老化时,新陈代谢机能必然会减弱,各种代谢中间产物增多而在血液和组织中潴留(即为毒素),物质交换功能减弱二氧化碳等代谢终产物也不能及时顺利排出体外,造成内环境恶化。
   
  在内环境恶化的情况下,机体为了维持最基本的生命状态必然会降低非重要器官的生理机能,减少对氧和各种营养物质的消耗,以保证最重要的生命器官----心和脑的血液供应,维持心和脑最基本的功能活动。
   机体的这种调节机制已经被现代医学研究所证实,当生理机能减弱时新陈代谢能力也减慢,组织和血液之间的物质交换发生障碍,脑组织中二氧化碳增多,可直接引起脑血管舒张,同时兴奋缩血管中枢,使除脑、心以外其他器官的血管收缩,升高血压,目地是增加脑血流量,以供应神经元对氧的高需求,并带走过多的二氧化碳。当脑组织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达到一定的平衡,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到正常时,二氧化碳对脑血管和缩血管中枢的刺激因素消除,周围血管就会舒张,血压自然会下降。
   所以说血压升高是机体生理机能衰退、新陈代谢减慢造成的内环境恶化的结果。
   基于以上原理,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单纯地通过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的方法是不足取的,由于全身的循环血量是基本恒定的,大脑供血量也要求充足并且稳定,外周血管扩张后更多血液必然流入了身体其他部位,大脑供血自然会减少,结果是血压降下来了,大脑供血更加不足了。长期大脑供血不足会使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弱,而出现运动、感觉功能障碍、记忆力减退等生理机能衰退的表现。
   大脑适应了相当长期的低供血状态后,由于生理机能持续减弱,新陈代谢更加缓慢,内环境进一步恶化,机体会以更加强烈的调节力度促使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这时降压药失去效力的情况就发生了。
   有没有既能降低血压又不减少大脑供血的方法呢?我认为,通过增强生理机能、加快新陈代谢,保证氧的供应和二氧化碳等代谢产物及时运走并排出体外,以保持内环境的清洁稳定,最大限度地消除由于机体自身调节机制在血压升高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血压自然会下降并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秦越人重代排版,一字未改。)
                                                           
28
发表于 2005-12-13 13:34:1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对高血压的重新思考

邓铁涛教授高血压病辨证论治
中医无高血压病之病名, 根据本病的主要症状及发展过程, 属中医“眩晕”、“头痛”、“肝风”、“中风”等病证范围。邓铁涛教授认为高血压病与肝肾关系密切, 辨证可分为4 型并自拟5 条验方。肝阳上亢型用石决牡蛎汤治之; 肝肾阴虚型用莲椹汤治之; 气虚痰浊型用赭决九味汤治之; 阴阳两虚型用肝肾双补汤治之; 若以肾阳虚为主用附桂十味汤。邓铁涛教授对降压有自己的见解, 认为血压之所以升高是身体自我进行调节的一个信息, 是内脏阴阳失调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因此对于降压不能孟浪, 调节内脏阴阳平衡是治疗高血压病的大原则, 降压利尿西药不可天天久服, 从中医理论来看, 利尿多则伤肾, 高血压病患者肝肾多有失调, 若以伤肾换取降压, 是伐其根本, 其后果易生它症。
    80年代邓铁涛教授指导研究生杜少辉, 从免疫学角度探讨高血压病中医分型物质基础, 拟定含有滋阴、潜阳、补肾等药的“邓氏降压汤”, 对64 例高血压病患者(含西药对照组30例) 进行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从两组降压疗效比较, 第1 周中药组不及西药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101) , 但此后两组之间疗效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105) , 体现西药降压特点为下降幅度大速度也较快, 而中药降压特点乃逐渐下降, 远期疗效好, 同时症状疗效中药组明显优于西药组。患者经中药治疗后, 除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后, 失调的免疫平衡也得到纠正, 升高的体液免疫指标有所下降, IgG、补体C3 治疗前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0101) ; 而低下的T 淋巴细胞转化率则有所增强,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101)。可见邓铁涛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着眼于调节内脏阴阳平衡的论点正确。
27
发表于 2005-12-12 20:32:1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对高血压的重新思考

应该看看西医对高血压这种疾病的探讨和理解.就是不对,也可以给中医一定的启示!
26
发表于 2005-12-12 11:11:3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对高血压的重新思考

好贴子。
25
发表于 2005-12-9 05:41:0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对高血压的重新思考

***** 版主模式 *****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a href=forums.cgi?forum=2>医理探源</a>转移过来的!
24
 楼主| 发表于 2004-1-14 18:38:1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对高血压的重新思考

[这个贴子最后由liujh656在 2004/01/14 06:43pm 第 1 次编辑]

对血压升高的思路正确。但是把血压升高归为阳明病,似为不妥。
23
发表于 2004-1-14 11:35:4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对高血压的重新思考

择录刘力红博士关于高血压的中医思考!
7、对高血压病的思考
日晡所本为阳明的欲解时,可是这里的日晡所发潮热却成了阳明的欲剧时,却成了阳明府实证的重要诊断依据,却成了应用大小承气汤的重要指征。可见这个欲剧时是非常的欲剧时,正是这样一个非常处引发我们思考一些其它的相关问题。
前些年曾看到过日本人的一则报道,他们将高血压的动脉硬化与阳明的脉大联系起来,因而运用了以石膏为主的白虎剂来进行治疗。当初对这个报道并没有往深处想,只是觉得这样一个联系未免太深硬。此次写作阳明这一章,等到对潮热作了上面一番思考后,对高血压这样一个问题便突然觉得有了陶翁当年的那个感受:“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血压的作用是什么?现在血压为什么要升高?我们考虑这个问题可以先不从医学的角度去考虑,我们可以先从一般的物理意义去考虑。血压的作用无非是维持一定的血流量,人体的组织器官需要一定的血液来供养,单位体积内,每分或者每秒需要有一个血供量,达到这个量新陈代谢就可以得到保障。单位体积内的血供量在一般情况下是相对恒定的,但也会随着各种因素的变化而有一定幅度的差异,所以,血压的变化它也有一个正常的允许值。例如低压60—90mmHg,高压90 —120mmHg 都算正常的血压。而现在血压升高了,大大超过了正常值,这是什么原因呢?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单位体积内的这个血供量发生了改变,血供量不足了,达不到原来的正常量,这个时候怎么办呢?这个时候机体只有启动血压这个调节机制,通过升高血压来维持原有的血液灌注。而在正常的血压下,单位体积内的血供量为什么会下降?为什么达不到原来需要的那个值?很显然,必定是运血的道路出现了障碍,血管壁变厚了,血管变窄了,或是其它的原因阻滞了循环的这个过程,循环道路的阻力增加了,而压力维持不变,那单位面积的血流量必然减少,血供必然不足。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在无法拿掉血循过程中的这个阻滞,而又必须保证组织器官的血供量的这样一个前提下,机体万般无奈地选择了提高血压的方法,而正是这个无奈的选择使机体掉进了高血压病的恶性循环之中。
当然,上面这个思路还很粗糙,还需要大家一起来深化细化,但是它已经在宏观上向我们道明了高血压病产生的关键因素,这个因素就是阻滞,就是循环过程的障碍。因此,治疗高血压病的根本办法不是降压,压降下去了,它还会重新升起来而且会升得更高。因为要解决血供不足的矛盾就必须升压,所以,西医的降压药要你终身服用,这真不是一个好办法。那么,根本的办法是什么呢?根本的办法是消除这个阻滞。血循过程的障碍减少了,甚至拿掉了,血压自然地就会降下来,根本不劳你去用钙离子拮抗剂,根本不劳你去用血管扩张剂。为什么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为什么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越来越年轻化?就是因为形成上述这个阻滞、这个障碍的因素增多了,方便了。可见高血压病的形成,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人为因素、社会因素。而如何拿掉这个阻滞,消除这个障碍,进而从根本上治愈高血压,这是需要中西医同仁乃至社会各方协手努力解决的问题。
阳明病就讨论到这里。
22
发表于 2004-1-11 14:23:0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对高血压的重新思考

千秋雪说的很对!
21
 楼主| 发表于 2004-1-10 09:50:0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对高血压的重新思考

走出高血压认识和治疗的误区
    西医对高血压的认识:高血压是终身性、慢性、渐进性血管疾病,患上高血压病就必须每天不间断服药,一旦停药就会反弹,造成血压不稳,而发生各种并发症如中风、冠心病、肾病、眼底病变等,所以对高血压的治疗目的就是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可是许多医生和患者已经体会到,即使每天不间断用药,时间一长血压就不易控制,仍会波动性升高,这不是药效减弱,而是病情加重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知道,西医对高血压的治疗方法是以扩张血管或制止血管收缩为主要手段,这只是针对该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最后环节的对症治疗,不是治本的方法。
    中医把高血压病分为肝阳上亢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痰湿中阻型等多种证型,诊断治疗方法复杂,不易为普通医生和广大患者应用,难以发挥中医治本的优势。
    高血压病是一种生理机能衰退性疾病。是由于新陈代谢功能减弱造成各种代谢中间产物(即毒素)在血液和组织中潴留, 使内环境恶化,导致脑和全身组织器官微循环障碍,进而影响脑、心和全身组织器官的供血供氧,机体为了维持最重要的生命器官----脑和心脏的基本生理活动,通过收缩外周血管减少非重要组织器官的供血,以保证心和脑的血液供应,结果是外周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这就是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理。由于血液和组织中各种代谢中间产物(毒素)增多,浸蚀血管,造成血管营养不良,血管脆性增加,加之血管持续痉挛和高速血流的冲击对血管造成损伤,使血管容易破裂或产生血栓发生中风 ;小血管痉挛直接使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供血供氧减少,功能下降,发生各种并发症。
    在治疗方面,通过增强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净化内环境,改善微循环,增加大脑的供血供氧,利用机体的自身调节机制使血压自然下降,同时有效地控制并改善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性和器质性病变。
    这种治法是从高血压发病的根本原因上施治, 彻底阻断发病过程,使血压平稳下降不再回升,从而获得临床治愈的效果,解除患者终身服药的痛苦。
20
发表于 2003-12-31 01:54:1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对高血压的重新思考

关键是人体整体气动力不足.单一降压舍本治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8 20:48 , Processed in 0.05625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