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辛附桔治暴喑
此暴喑以寒邪闭郁,津气阻滞之证,舌淡苔白为辩证要点。
-=-=-=-=- 以下内容由 王勇123 在 2009年09月27日 06:27pm 时添加 -=-=-=-=-
喑者,乃音哑失声之谓,暴喑则指病起骤然,片时之间,即声嘶难言,系阴寒之邪骤中少阴,客于下焦,逼其无根失守之火,发越于上;火虚于下,格阳于上,阴阳无相接续而发为是证,辨证当属虚火阴寒,不独外邪客肺也.故治疗若用宣肺通窍之剂,往往难获全效.笔者参阅有关文献,见载"喉痹姜桂汤"一方,临床用之,屡试不爽,方中药仅肉桂、炮姜、甘草3味,各取1.5g,共置碗内以沸水泡之,待温后徐徐咽下药汁.
作 者 袁丽芳 (江苏省昆山市石牌镇卫生院 215312) ; 吴卫华 (江苏省昆山市石牌镇卫生院 215312) ;
刊 名 浙江中医杂志 2001 年36卷12期
-=-=-=-=- 以下内容由 王勇123 在 2009年09月27日 06:30pm 时添加 -=-=-=-=-
中医诊断
1·风寒袭喉证:声音嘶哑,发音低沉,咳嗽痰白,鼻塞不利,流清涕,喉中不适,喉粘膜充血,声带淡红,恶寒发热,头身不适,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2.风热侵喉证:声音嘶哑、粗糙,咳嗽,痰较稠黄,喉部灼痛不适,喉粘膜充血,声带轻度红肿,有粘痰附着,发热恶风,头身不适,口稍干。
3·热毒攻喉证:声嘶显著,咳嗽,痰黄稠难出,喉痛,喉粘膜弥漫性充血肿胀,色鲜红,声带红肿明显,或有出血点,发热,口渴喜冷饮,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
-=-=-=-=- 以下内容由 王勇123 在 2009年09月27日 06:31pm 时添加 -=-=-=-=-
亦有:暴喑从虚论治一得--《中原医刊》1987年01期
<正> 崔××,女,19岁,河南中医学院学生.初诊:1985年12月23日。主诉:失音三日。病史:患者感冒一周,病愈之后,自觉咽腔干燥不舒,时有咳逆,虑无重患,弃之不顾,翌日,暴然失音。现症:声音难出,以手示意,咽喉干燥,偶兼咳嗽。检查:咽部未见病变,声带浮动活跃。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弱。诊断:暴喑。辨证:外感初复,肺阴受损,津不上布,咽喉失濡,故发是证。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
【DOI】:cnki:ISSN:1003-3556.0.1987-01-033
【正文快照】:
崔xx,女,19岁,河南中医学院学生。 初诊:1985年22月23日. 主诉:失音三日口 病史:患者感冒一周,病愈之后,自觉咽腔干燥不舒,时有咳逆,虑无重患,弃之不顾,翌日,暴然失音。 现症:声音难出,以手示意,咽喉千燥,偶兼咳嗽。 检查:咽部未见病变,声带浮动活跃.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弱。 诊断:暴暗。 辨证:外感初复,肺阴受损,津不上布,咽喉失濡,故发是证。 治则:养阴润肺。 方药:生脉散加味:潞党参12克大麦冬12克五味子g克苦桔梗10克生甘草6克白杏仁9克桑白皮9克乌梅肉12克三付,水煎服。 复诊:1985年12月26日。服上药,咳嗽止,咽干轻,声音能出。药已中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