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对中医学的浅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1-14 11:2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中医学的浅识
——杨俊耀
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中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两个基本特点,早已被人们所接受和确认,但还有一个最基本特点,至今仍被后来研究者所忽略,因为从现存的文献和资料中很少有论及。这个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前贤在医学领域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唯物辨证法对立统一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来辨析疾病的方法,而且是贯串至今。笔者现斗胆认为该方法它也应是中医学最基本的特点之一。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中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两个基本特点实际上是植根于上述的最基本的特点之中,也是在上述特点的基础上产生和升华的。另外,直至目前许多学者认为的中医学理论体系独特,其思维也抽象,实则不然。笔者认为,与其说中医学是思维抽象,倒不如是说思维形象,而这种形象思维形式也不过仅指中医学最原始的、雏形期时所特有的思维形式而己。这与人们受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和了解其它学科知识的多少是相匹配并随之制约的。但是,中医学和其它领域的学科一样,都是在不断地丰富、不断提高、不断地与时俱进。随着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却又变的更具体化、简单化。那么其实被一直认为是抽象的思维也就不再像大家想象的哪么抽象了。中医学虽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但它却也来自最基本最普通的思维方式----唯物辨证法对立统一认识论的原理来认识疾病的。而唯物辨证法的对立统一认识原理是认识任何事物最精良也是最高级最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而且一点也不抽象,也是很容易学习掌握的,同样用之于医学领域,也概莫能外。
大家都知道,唯物辨证法对立统一认识论其中之一点,就是它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存在,每一个事物内部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关系。其共性是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并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矛盾即是运动的,即是事物,即是过程,也即是思想。否认了事物的矛盾就是否认了一切。然而这种共性,却包含于一切个性之中,无个性即无共性。是矛盾的各各特殊,所以造成了个性,一切个性都是有条件地暂时地存在的,是相对的,而共性是绝对性的。据此,从唯物辨证法范畴的观点去考察疾病的各种表现,则所有的症状都可以从总的方面相对区分为特殊性和普遍性两大类。前者或称为特异性症状,后者又可叫做非特异性症状。所谓特殊性和特异性症状,多半是一些十分具体的病候表现,它们所反映的病机内容通常都比较明显和直接,诊断含义也较肯定,其与病机的关系一般都较单纯而易于识别;而非特异性症状具有程度不等的普遍性,它们所提示的病机涉及面都比较广,往往在许多场合下都可出现,其诊断涵义是多元化,证候与病机联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相互之间的关系既可平行,也可以不平行,比如:像笼统的咳嗽症状,则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普遍性,它既可出现于风寒犯肺时,也可见于风热袭肺、燥邪伤肺、痰湿渍肺、肝火犯肺、阴虚肺燥等一系列肺失宣降的过程中,且与多种具体的病机都可能有联系,甚至寒热错杂、虚实互见;再比如:笼统的发热、疼痛等症状,则具有更强的普遍性,其与具体病机之关系也更为复杂。从上述例子中不难看出中医学在辨析疾病时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唯物辨证法的认识原理,能先从非特异性(普遍性)的视角对疾病这一矛盾的事物进行观察分析,且能从纷纭复杂、姿态万千的非特异性(普遍性)外部症象中洞悉出疾病这一矛盾事物内在的病机,而中医学的病机概念有其特定的内涵,它涵概了疾病的病理改变和病理的发展变化,较病理概念有更深更广的意义。中医学这种辩析疾病的认识观基本上与唯物辨证法的认识原理上所要求我们研究一定事物的时侯,就应当去发现这两方面及其互相联结,发现一事内部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两方面及其互相联结,发现一事物和它以外的许多事物的互相联结的认识观形成了现实与历史的对应。
同样的,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学科性质、临床体系的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以及医学模式、方法和体系结构都是在唯物辨证法的对立统一认识原理的指导下逐渐形成持续发展不断完善的立体交叉的科学。这一切无论从唯物辨证法的对立统一认识原理的认识事物的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之间的对立统一性、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及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互相转化去认识还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又用以指导实践等等来对比,都足以用之于佐证的。
杨俊耀
——2005年10月18日辍笔于运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03:20 , Processed in 0.05454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