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479|回复: 3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行互生互克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11-19 18:13: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jqjqjq2001在 2003/12/19 11:09am 第 6 次编辑]

                                           五行互生互克论
    五行学说是中医辩证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凡研究中医哲学思想和基础理论者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五行这一重要而又复杂的命题。近百年来,学术界在如何评价五行的问题上可谓贬褒各异、废存莫衷,迄今尚属争议之乡。本文在剖析五行机械分类法和单相生克论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互生互克模式予以纠正,供大家探讨。
    首先,五行将人和世界观万物以五为定数一概分为五类的做法未免有悖情理。虽然自然界中可分为五类的事物很多,但是为了凑合五数,不 顾事物的内在因素和客观规律随意增删,诸如四季添长夏、六气删其火、六腑舍三焦、七情削五志、五官实四官等,至于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只好编外。如此牵强附会,只能使人的思想僵化。
    另一方面, 即使某些事物在古代被划分为五类,随着科学的发展也不断被新的分类法所取代。如十进位计数、三维空间、三元色、十二音程不是比以五计数、五方、五色、五音更为严密合理吗?因此我们在运用系统分类法的时候必须联系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决不可将它作为一个简单的公式去死搬硬套。前人为了明示五行的生克关系,画成一个平面轮廻图(图1)。
    [对不起,图片待插入]
    粗看起来,五行之间有 生有克,每一行与它行之间存在着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种关系,似乎与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相吻合,但是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都是单向有序的,邻行相生,隔行相克,周而复始,形成了一个机械循环的模式。
   
    对立统一规律指出:对立(相克)和统一(相生)是任何矛盾事物不可缺少的两大特性,只有对立性而没有统一性或只有统一性而没有对立性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因而五行之中的任何两行关系决不能只有单向的生与单向的克,而应同时存在着互生互克的双重关系。
    事实上,中医对五脏关系的认识早已突破了五行单向生克模式的局限。例如:心主血脉、肝主藏血、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肺主一身之气,说明五脏之间都是相互滋生的;同样:心生神明、肝主疏泄、肾司开阖、脾主运化、肺主呼吸,说明某脏对它脏的生理功能及气血津液的运行亦是相互克制的。
    再从中医临床实际来看,某脏发病时是否传变,传变何脏,亦不是绝对的,不能把单向生克顺序作为脏腑传变的简单公式。“上损及下,下损及上”,“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肺之令人咳,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这些病理变化都有助于说明这一点。
    为了更好地阐述五行的互生互克关系,用以纠正五行单向生克论及机械分类法则的缺陷,本人设计了一个立体几何图形(图2)。其中五个顶点分别表示木火土金水各行,←→表示互生, →←表示互克。对照图2所示传统的五行关系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的区别意义:
     一、图2所中任意二行都存在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种关系,整个五行系统之间的关系共计四十种.而图1中虽然也寓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的关系,然而这些关系都是单方向的,必须包含在某行与其它四行之间,整个五行之间的关系仅十种.较之前者缺失三十种,具有明显的局限。因此,用五行互生互克观来弥补传统五行单向生克模式之不足,方可使其辩证法理论更趋完善。
    二、图2所示的五行中任意一行与他行的关系都处于互生互克状态中,不存在相邻行与相隔行之区别,因而避免了由平面图形局限所产生的单向传递、循环模式的错误。
    三、图1所示的模式规定了事物分类必定以五为定数,而除此之外的任何行数都不适合这种单向生克关系,更无法用图象来表达。而互生互克观的提出具有普遍应用意义,不但能阐明五行之间的辩证关系,而且适用于任何复杂矛盾的分析(包括三行、四行、六行……)都可以用图示表示。

    由于五行学说与中医理论的形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千百年来前人历来把五行学说作为指导思想,用以说明人体与自然之间纵的系统和横的联系,用以说明人体某些生理功能、病理传变及其辨证施治法则。浩如烟海的中医历史文献中都能找到它的痕迹,因此本人认为对于五行朴素的辩证法合理内核不应全盘舍弃。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其辩证法缺陷和局限性.必需予以纠正。从这个立场出发,提出互生互克模式,用以弥补传统五行单向生克与机械分类之不足,纠正其辩证法错误,使之更臻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医在理论上有所突破,不断创新。
38
发表于 2006-3-5 07:32:35 | 只看该作者

五行互生互克论

天下英雄所见略同。
37
发表于 2006-2-19 11:58:51 | 只看该作者

五行互生互克论

(续上)本人这样说也并非是对中医学的盲目吹嘘,更不是拒绝对中医学理论的“突破与创新”。但在“突破与创新”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做到保护,简单而言,“五行”理论是中医学这做已屹立了几千年的大厦的基石。对于它的任何一点的变动,第一,要看有没有必要,第二,要看变动后的建筑是否还可以称作是原来的作品——我们把布达拉宫“改造”成五十层的高楼,有意义吗?
  关于对楼主jqjqjq2001先生的文章,我看有必要有本人所言的两点去判断一下。
   
36
发表于 2006-2-19 11:42:59 | 只看该作者

五行互生互克论

非常佩服楼主jqjqjq2001的见解。
但在下以为,中医“五行”理论的本身之中,任何两行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只有单向的生与单向的克”,假如,有人这样认为,那也只能说,他对中医学最基本的理论的认识还不够。
35
发表于 2006-2-18 16:43:56 | 只看该作者

五行互生互克论

五行是由阴阳消长运动变化的状态而确定,为天然的定数,也是不可更改的,五行体现了自然界物质在阴阳消长运动过程中的位置,五行关系是宇宙一切物质间的基本关系,相生律与相克律是宇宙物质的关系定律,如果将五行废除,还再能够找出一条可以代替的和更好的定律吗?对于五行中不明白的东西,要多研究,逐渐弄通.
34
匿名  发表于 2005-11-16 12:44:44

五行互生互克论

中医是祖国的医学宝贵财产。但是所有的东西都有它的局限性。中医的五行道理也在某些方面有牵强之嫌。我想心是万病之源。病由心生。一个医学者,当深刻了解病患的心理过程。
33
发表于 2005-10-30 00:12:27 | 只看该作者

五行互生互克论

妙,希望能见到运用的病例
32
发表于 2005-9-3 15:47:09 | 只看该作者

五行互生互克论

好帖子啊~~~~~~~~~~~~~中医呼唤人才~~~更呼唤肯钻研的人才
偏见比无知更可怕!!!!!!!!!!!!!111
31
发表于 2005-9-3 11:31:58 | 只看该作者

五行互生互克论

妙!
30
匿名  发表于 2005-4-3 11:25:24

五行互生互克论

肯定,否定五行生克论必需有一个前题,去体会药物的性味功效进入体会者体内所出现的升降沉浮,缓急轻重,阴阳转化的度数是否顺生,应周天运动,或逆克反自然规律,因此,寒热温凉平组方能顺生应周天数可消逆回本原,如果组方走向逆克<包括组方不对应和药量不足>则会出现五行生克紊乱。
古人著书立说,一方面来自于自身尝药体验,另一方面来自于患者服药反馈的领悟,而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不能深刻领悟中医阴阳五行生克论的要义,就说要搞创新,搞出来的所谓新中医就象无基之厦,大头病孩,摇摇欲倾。
搞中医药学,书本上的东西是有限的,古人的东西只是当时的自然历史烙印,有道是历史在前进,人类在进步,环境在变化,疾病在改变,不到自然界去补充,不到民间去认知,不身体力行去验证,永远都停留在纸上谈兵没有结果的阶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2-22 13:09 , Processed in 0.07240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