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68|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阴阳大义应用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4-24 16:50: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阴阳大义应用篇
一、脏腑苦恶欲急。
经云:“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又云:木生酸,火生苦,土生甘,金生辛,水生咸。
五行者,木火土金水,以主生长化收藏。
佛经有云:众法和合,因缘而生。假四大以成世界。四大者,地、火、水、风,有实、假之别。实之四大,地大性坚,支载万物。火大性暧,调熟万物。水大性湿,收摄万物。风大性动,生长万物。假之四大,地非实地,以地为主,中含四大。火非实火,以火为主,中含四大。水非实水,以水为主,中含四大。风非实风,以风为主,中含四大。假是一时之象,真是永恒不变,显形皆假,四大四缘和合而成。以成住坏空而循环不已。
五行之中,亦有实假。实之五行,木性主生,火性主长,土性主化,金性主收,水性主藏。假之五行,木非实木,以木为主,中含五行。僻如草木之生长收藏,此五行之木也,亦含五行之全性。余者仿此。显形皆假,假五行以成世界。以生长化收藏而循环不已。
五行化生五味,木生酸,主收。火生苦,主坚。土生甘,主缓。金生辛,主散。水生咸,主软。木性本生,火性本长,土性本长,金性本收,水性主藏。
阴阳大义中阴阳大道第一守恒定律(大道守恒定律):阴阳大道总是欲保持原来状态的趋势。
木性以生,生则外散,守恒欲收。火性本长,长则内虚,守恒欲坚。土性本化,化气则速,守恒欲缓。金性本收,收则内聚,守恒欲散。水性本藏,藏由内实,守恒欲软。此五味之大义也。
木生之太散,当以酸敛之。长之太过,当以苦坚之。化之太急,当以甘缓之。收之太紧,当用辛发之。藏而成结,当以咸软之。此五行之中用五行也。
肝本风,生而外散,急散,以酸收之。恶风,辛平散之。郁则不生,以辛散之。喜畅,辛香散之。苦急,以甘缓之。肝虚思酸,以酸补之。肝相火旺,常宜清之,镇之。其腑胆多相火,常宜清之,惊则平之。胆本凉,虚则寒,甘温养之。
心本热,长而中虚,急虚,以苦坚之。恶热,以苦咸泄之。郁则不长,以咸软之。心阳本动,喜静,甘凉补之。苦散,以酸收之。心虚则寒,甘温补之。本多窍,辛温开之。其腑小肠阳火本热,甘凉清之。火盛,苦寒清之,虚则冷,甘温补之。外主小便,甘淡渗之。
脾本湿,化气则速,急速,以甘缓之。恶湿,辛苦燥之。喜燥,以苦补之。苦散,以酸收之。脾主四肢,苦温补之。脾虚则燥,温热补之,苦寒润之。其腑胃阳土,本温,属阳明,多气血,辛苦凉之,散之。土来制水,苦温补之。胃虚则热,以苦补之。气弱伏火,虚热,辛苦发之。阳明实热,苦咸泄之。
肺本燥,收气则敛,急敛,以辛散之。恶燥,燥则热,苦寒补之。又恶寒,辛热发之。郁则不收,以酸收之。喜润,以辛润之。苦逆,以苦泄之。本空,苦香通之,润之。本清,肺虚则温,甘苦清之。喜清敛,以酸收之,敛之。其腑大肠,虚则寒,甘平补之。燥则热,虚热,苦以润之。实热,咸寒泄之。
肾本寒,藏而中实,急实,以咸软之。恶燥,辛以润之,凉之。郁则不藏,以苦坚之。喜坎中一阳,甘温补之,辛温发之。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肾本水脏,水虚则热,甘寒补之。过虚则阳亢,以甘温补之,辛热收之。其腑膀胱,本寒,虚则燥,燥则热,以苦利之,以淡渗之。虚甚则寒,以辛热化之。
20
发表于 2004-9-8 00:10:46 | 只看该作者

阴阳大义应用篇

好好交谈交谈,呵呵,先生的文章,我都收录了,我的学习方式就是“广征博引,不迷信任何一人,任何一书”。
19
 楼主| 发表于 2004-9-7 22:09:05 | 只看该作者

阴阳大义应用篇

下面引用由糖糖2004/09/07 09:49pm 发表的内容:
紫极先生的言论【一部分是正确】! 您就把正确的部分,请帮我挑出来!而我所推荐的人,他跟我说:「关于紫极先生,您希望我了解他,我也希望您能够了解他。希望您能和他多多交谈。」因此,我刚刚很粗略,看过了 ...
紫极先生的言论【一部分是正确】!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8
发表于 2004-9-7 21:49:59 | 只看该作者

阴阳大义应用篇

     紫极先生的言论【一部分是正确】! 您就把正确的部分,请帮我挑出来!而我所推荐的人,他跟我说:「关于紫极先生,您希望我了解他,我也希望您能够了解他。希望您能和他多多交谈。」因此,我刚刚很粗略,看过了您的阴阳观!不过,您还是去跟,我所推荐的人,多多交谈!谢谢您!



17
 楼主| 发表于 2004-9-7 19:52:48 | 只看该作者

阴阳大义应用篇

下面引用由儒释道2004/09/07 07:46pm 发表的内容:
紫极先生的言论【不是正确的】!
紫极先生的言论【是非常正确的】!
呵呵,知我者小子也!
但少了冲气。
紫极先生的言论【一部分是正确的】!
16
发表于 2004-9-7 19:46:03 | 只看该作者

阴阳大义应用篇

紫极先生的言论【不是正确的】!
紫极先生的言论【是非常正确的】!
15
发表于 2004-9-7 16:53:35 | 只看该作者

阴阳大义应用篇

    不过,翟鉴先生的质问,您现在,能回复他吗?我都弄不清楚,谁说得有理了!
14
 楼主| 发表于 2004-5-18 09:31:00 | 只看该作者

阴阳大义应用篇

八、把玩六经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两仪者,阴阳也,四象者,太少阴阳也。阴阳相贯,如环之无端。两仪之阴阳相贯,阴连阳处为少阳,阳连阴处为少阴,此二仪之变四象也。四象太少阴阳之相贯,变三阴三阳也。
阳之少者曰太阳,阳之多者曰阳明,阳连阴处之界曰少阳。
阴之多者曰太阴,阴之少者曰少阴,阴连阳处之界曰厥阴。
六经者,以行气血也。夫人之常数,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少血多气,阳明常多气多血,少阴常少血多气,厥阴常多血少气,太阴常多气少血。此天之常数。
三阴之经,自内而外,太阴、少阴、厥阴。三阳之经,自外而内,太阳、阳明、少阳。
三阴三阳本为四,阳明、少阳,一也。少阴、厥阴,一也。
阴阳大道消长第三定律:在太极体中,阴阳相互消长,相对来者为阳,相对去者为阴。
经云:去者为阴,至者为阳。
凡阳经者,自外而入于内也,凡阴经者,自内而出于外也。
少阴、厥阴本为一,气血同,少阴者出,至厥阴时,厥回而入也,气尽而血回。故厥阴体阴而用阳。
阳明、少阳本为一,气血同,阳明者入,至少阳时,少入而出也,气盛而血出。故少阳体阳而用阴。
阳明常多气多血,至少阳时,常少血多气,血即散也。散后为太阴,太阴之常数多气少血。故阳明至太阴,中有阴阳之界少阳。太阴行至表为少阴,气血更散,少阴之常数少血多气,较太阴之时气血皆少也。
少阴常少血多气,至厥阴时,常多血少气,气即尽也,血即回也。而至太阳,太阳之常数多血少气。故少阴至太阳,中有阴阳之界厥阴。
少阳者本为阳明之经,体阳而用阴,气血与太阴同。厥阴者本为少阴之经,体阴而和阳,气血与太阳同。
血者,阴也,为有形,自厥阴而厥回聚,聚盛大于阳明,散于少阳,至少阴散尽,复自厥阴厥回。血之外出者,出者阴,自阴经出,血之内入者,入者阳,自阳经入。少阳少血,厥阴多血,出者少也,入者多也,少阳血之量反多于厥阴血量。
气者,阳也,为无形,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气盛大于阳明,少阳、太阴、少阴皆多气,多气者,气多也。至厥阴气散尽,厥阴、太阳少气也。少气者,气少也。
阴阳大道第三守恒定律(太极守恒定律):总太极体是恒定不变的,只是气与能力的相互转变。
阴阳大道守恒第一推论:阴阳大道的转变总是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此守恒定律中,气为古时所言的形,为阴,能力为古时所言的气,为阳。形有出入,气有多少。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多气,气多也,至厥阴、太阳少气,气少也。厥阴、太阳、阳明多血,血聚而入,入者多也,少阳、太阴、少阴少血,血散为出,出者少也。此气形之不同也。
阴阳之离合,开者行也,阖者聚也,枢者变也,阳明、少阳本一,少阴、厥阴亦本一,其别者,阳明入,少阳出。少阴出,厥阴入。气盛大于阳明,血厥回于厥阴,故厥阴、阳明为阖。气自少阴散尽,血自少阳外出,故少阴、少阳为枢。太阴承少阳气行,太阳承厥阴气行,故太阴、太阳为开。
此即经云: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
多气者四经,多血者三经,气至阳明始盛大,少阳、太阴、少阴皆多气。血自厥阴厥回而渐多,自少阳外散而渐少,此即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阴统于阳也
13
 楼主| 发表于 2004-5-18 09:29:07 | 只看该作者

阴阳大义应用篇

七、三阴三阳
经云:夫人之常数,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少血多气,阳明常多气多血,少阴常少血多气,厥阴常多血少气,太阴常多气少血。此天之常数。
经云: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溢,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阳明者表也,五脏六腑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脏腑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故为胃行其津液。
阴阳大道消长第一定律第一推论:阴阳消长存在的方式为圆周运动与往复运动。
经云: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
在人体六经中,如环之无端。经云: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水注之气自海中出,降于川,复还于海。此即阴阳消长存在方式的圆周运动。
太阳何以在表,阳明何以在里?太阳少阴为何互为表里?阳明太阴、少阳厥阴为何又互为表里?
夫六气之运行,初自厥阴风木,而后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
伤寒传经,首犯太阳经,次传阳明经,再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至厥阴处,复出阴阳之界也。
人身先天在肾,由命门之火始,合水谷之气以成元气。注于阳明,经云: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由阳明过阴阳之界少阳,行于太阴,出里外行,至阴之表少阴,过阴阳之界厥阴,行于阳表太阳,入里内行,至阳之里阳明也。
气血之运行,寅时起于手太阴肺,而后至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足太阴脾,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足少阴肾,手厥阴心包、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足厥阴肝。
故气血之运行,阴经之中,自里太阴而后少阴,再至厥阴。阳经之中,自里阳明而后太阳,再至少阳。
阴经者右旋,阳经者左旋。太阴、阳明在里,且互为表里,少阴、太阳在表,且互为表里。气血之运行,阴阳二经表里相贯,自里而外行,行表之经尽,复阴阳之界回于里。
阴阳大道消长第三定律:在太极体中,阴阳相互消长,相对来者为阳,相对去者为阴。
三阴之经,自内而外,太阴、少阴、厥阴。三阳之经,自外而内,太阳、阳明、少阳。
二仪生四象,阴阳分太少,乃太阴,太阳,少阴,少阳。
阴阳有之界,阴连阳处有界,阳连阴处亦有界,故太少阴阳与之二界合为三阴三阳。
三阴三阳中,阳之初者,太阳也,阳之盛者,阳明也。阴之初者,少阴也,阴之盛者,太阴也。阳连阴之界,乃曰少阳,阴连阳之界,乃曰厥阴。
故太阳者,阳之表。阳明者,阳之里。少阳者,阳连阴处阴阳之界。少阴者,阴之表。太阴者,阴之里。厥阴者,阴连阳处阴阳之界。
故太阳之经后乃阳明,阳明之经后乃少阳。阳明者,阳之里,所接者乃阴之里,故少阳后乃太阴,太阴后乃少阴,少阴者,出阴之表,而后自阴阳之界厥阴入里,又至太阳经。
阳表太阳,阴表少阴互为表里。阳里阳明,阴里太阴互为表里。阴阳之界少阳、厥阴互为表里。
故有六经之界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也。少阴即出阴之表,厥阴者,厥回也。里阳明至太阳即至阳之表,少阳者,阳之绝也,不复入也,当外出也。
故阳明处多气,散至少阳、太阴、少阴亦多气,至厥阴少气也,太阳处亦少气也,复回至阳明以充。
故阳明处多血,至少阳则血散外出,散至少阴后入厥阴血回聚而入,入者,多血也,经太阳入至阳明复至少阳而散也。
故厥阴处,气散尽而血始聚回,即经云“两阴交尽”也。阳明处,气所盛大而合于血,故经云“两阳合明”也。
多气处自阳明始至少阴尽,多血处自厥阴聚入至少阳散,此即少之阴阳名始也。太阳者聚血,太阴者聚气,承厥阴、少阳,阴阳之界后,此即太之阴阳名始也。
阴阳(雩重),(雩重)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
12
发表于 2004-5-3 14:20:55 | 只看该作者

阴阳大义应用篇

  紫极先生兄:   我质疑了您几个问题,您只回答了相火,其余的皆没回答。我不得不对您的质疑再重复一遍了。
我质疑:“相火”不同与五行之火,如果与五行之火相同,就没有必要另立“相火”之名了。请您回答,相火是不是五行之火,如果是,请说出道理来;如果不是,为什么把相火(五行之外的火)匹配到五脏的肝肾(不要书证,只要理据)?
您答:
“肾火”做“相火”时,不同与五行之火,“心火”做“君火”时,亦不同与五行之火。因心肾火为邪火,而“君、相”火为人身之火。
再质疑:“肾火”做“相火”时,不同与五行之火。我们的观点似乎一致,但是,我认为只是“相火”是五行之外之火。而肾在五脏为火脏,肾火是五行之火(君火)。
您把君火又当五行之外之火,请问,五脏没有五行之火可匹配吗?您说“因心肾火为邪火,而“君、相”火为人身之火”。我怎么不懂您的意思?难道心肾不是人身以内的东西?您说的人身与五脏为什么要分开?既然“君、相”火为人身之火,为什么您还要说“肾火”做“相火”时,不同与五行之火?您的人身之火到底指什么而言?
您说:
至于“为什么把相火(五行之外的火)匹配到五脏的肝肾”为肾中藏“相火”,肝中升“相火”。至心中就变成了“君火”。
再质疑:您的观点很明朗,通过肾中藏“相火”,肝中升“相火”。至心中就变成了“君火”。也就是说,君火是相火演变的,或相火生出了君火(相为君之母)。请问您有书证吗?如果没有书证的话,请说出您自己的理由!
在您没有回答之前,谈谈自己对君相二火的看法:对君相二火之说法颇多,如元代的朱丹溪、明代的孙一奎等都各有所发挥。什么相火为阴火、邪火、贼火等。但是,与理皆不通,所以,没有必要详细重复他们的内容。《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中医基础理论》认为:“从《内经》至南宋……各家著作中未见有关‘相火’生理和病理的明确论述。绝大多数学者停留在……‘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和‘少阳之上,相火主之’的天之六气说”。对“君火以明,相火以位”解释最佳的我认为应该是《中国医易学》说:“君火——冬至日出辰,辰的位置在卯宫之右,故曰‘显明之右’。辰为一年中日运之始点,故称君;日体为火,故称君火。君火为五行之火,为感之火,是日月合朔之火,日月相对为明,故曰‘君火以明’”。但也很牵强,因为邹老已经承认君火为五行之火,而又把日体之火为君火,实际日是天地阴阳五行以外之火。对邹老解释的“少阳相火为多余之热气(相火为五行之外之火)”,表示高度赞同!因为五行之火只有一个,而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在金木水火土的基础上多了一个“火”字),就已经表明了多的这个火不是五行之火。所以用君火相火之名。为什么五行之火用君火而不用相火?因为五行之火为物质自身之火,而理论皆是以事物为基础的,所以君火为五行之火。五行各一,惟火有二,就已经表明肯定有一个火不是五行之火。也就是说,既然相火与五行之火不是一回事,就不应该再把五行之外的火牵强的匹配肝肾。因为心肝脾肺肾是五行之内的物质,五行之内已经有自己的火,为什么还要用五行之外之火呢?
那么,相火是否多此一举呢?答:生物缺此不可!此火的特点在于“热”,它就是太阳(天地之外之火)。学术界的名人们都以为,阴阳相交就能生万物,其实不然。如冬天,地之蒸汽照样上升,天之雪照样下降(阴阳相交),但万物枯死。只因为缺少相火(太阳)之热。那么,相火既然是五行(五脏)之外之火,人体是否没有相火?答:肾火为五行之火,君火;甲状腺为五行(五脏)之外之火,相火。现代科学已经证实: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产热腺体。
对以上我的观点,您(学术界的同人们)如果有异议,欢迎辩论!
我质疑:如果我猜不错的话,您肯定是把心在上为五行之火了。请用您纯中医的理论解释一下,火在上,水在下,自然中水火是怎么相交的(请做合理的师范)?
您答:“如果我猜不错的话”。您肯定猜错了。这不是猜的。
再质疑:我用猜的语言,是因为您没有直接说心为火,但您肯定把心为火了。因为在下您说“肾本水脏”。如果您真的不把心为火,请问,依您看心是木还是水还是……?所以,不是我猜错,而是您不敢承认罢了。我猜您不敢承认的原因是:如果您承认心为火,我肯定要您自然中火降的证据。这个证据您本来就有,但您不敢拿。只有我替您说了,心虽在上为火,为阳,而阳中之阴下降;肾在下为水,为阴,而阴中之阳上升。那么, 就这么简单问题,您为什么不敢说呢?因为在您《致翟鉴公》的争论中已经失败了。所以,您不敢用阴中之阳升等。您不敢承认教科书的东西,就象与我争论过的同人们一样,最后连天为阳都不敢承认了。两个字“可笑”!!!
我质疑:木生酸的“生”字应该作同类讲,如风、升、酸等皆属于木的范畴。辛属于肺(金)的范畴。辛主散,而自然中金主沉降(凝固)与辛散相对立,请问,辛为什么属于肺(金)?
您答:阴阳大义中阴阳大道第一守恒定律(大道守恒定律):阴阳大道总是欲保持原来状态的趋势。
再质疑:您的“阴阳大道第一守恒定律(大道守恒定律)”阴阳都不能相交还敢称大道?再说您的回答与我的质疑并没有相关啊?请您看好“辛主散,而自然中金主沉降(凝固)与辛散相对立,请问,辛为什么属于肺(金)?”
我质疑:您歪曲了古人的原意!静者为阴,动者为阳,古人的观点已经很明确了,并非“动时阴阳与静时阴阳”!请问,古人什么时候言明了“动时阴阳,静时阴阳”?提供相关的书证也可以。
您答:既然“静者为阴,动者为阳,古人的观点已经很明确了”。为何古人多此一举“所谓阴阳者,去者为阴,至者为阳”。
再质疑:您不配这个“答”字,您答了什么?难道就让我再看看书证吗?告诉您,这些书证至少我都核对过万遍了。难道静者为阴就是静时阴阳?您能拿出古人的原文吗?
我质疑:您的观点很清楚,相对而言,您天为往,地也为往。表明中医理论已经被您弄模糊了。那么,这种阴阳之定义还有什么意义?
我质疑:请问,寒处为阳,热处为阴是哪家的书证?热为阳,寒为阴是定义阴阳最起码的标准,您一会热为阳,一会寒为阳,阴阳都论到这个份上了,还有几个人对您的阴阳大义感兴趣!!!
您答:这就是动静阴阳的区别。
再质疑:您看好,您把天为往,地也为往;把热为阳,寒也为阳。对此,您答“这就是动静阴阳的区别”。与我的质疑有何干?这就是您解释热为阳,寒也为阳的理由吗?不觉得您的回答是在打马虎眼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20:05 , Processed in 0.06604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