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4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八)推动事物发生发展最根本的动力究竟是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3-4 12:48: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5/03/04 01:03pm 第 1 次编辑]

我们都知道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是变化的、运动的、发展的、有过程的。推动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变化、运动、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是什么呢?都说是对立统一、是阴阳,但是,这里的对立统一、阴阳究竟是什么呢?
     要想了解这个问题,需先明了什么是事物的变化、运动。我们通常所言的事物的变化、运动,包括两种形态,一种是量变、一种是质变。二者之实质都是事物的内在结构发生了改变,只是一个未超出临界点,一个超出了临界点。事物的变化、运动通过内在结构的改变表现出来,内在结构的改变表现了事物的变化、运动。如水变化成冰、水蒸汽,如一个人由生到老、到病、到死,如一个社会、国家、民族的演变,皆是如此。
     那么,究竟是什么引起了客观事物的内在结构发生改变的呢?应当是事物的过程性,事物在时间上的一种延续性、延续状态。这是客观事物固有的、天生的、绝对的、无需任何外在条件的一种属性。中国人又把它称做“气”,谓其“至小无内”——没有内在结构;谓其“至大无外”——弥漫全部空间,一切都是它所化。是事物的过程性、“气”推动了事物的内在结构的改变、推动了事物的变化、运动、发展,并且通过事物内在结构的改变、事物的变化、运动、发展而体现出来,被人们所认识到。是有了事物的过程性才有了事物的变化、运动、发展,而不是有了事物的变化、运动、发展后才有过程性。“阴阳者,一分为二也”,这个一分为二,是客观事物在结构性和过程性上的一分为二,而不是在内在结构上一分为二。在内在结构上是可以一分为若干,或不可分的。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体为阴,用为阳”,皆为此意。“一阴一阳谓之道”,是事物的过程性与结构性相互作用,从最根本上决定了一个客观事物的发生、存在、发展、消亡。二者之间的对立统一,贯穿了事物变化、运动、发展的全过程,也贯穿了事物内在结构的每一层次、每一方面。
附文一:阴阳五行之真正本质和作用
     阴阳五行是什么?是一个事物,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属性,是一个事物的模型图。这个事物,可以是“天”,也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其它什么东西。
     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在中国人全局观的指导下,它是时间与空间、过程与结构的统一体。在空间、结构上,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是以整体的形式存在的,由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组成,彼此之间存在着非常错综复杂的关系,并且还可以和其它的事物组成一个更大的统一体。古人就用“五行”这个概念来描述表示事物的这个结构属性。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同时还是运动的、变化的、有发展、有过程的。它运动变化的动力是什么呢?是对立统一,古人又把它称做“阴阳”。阴阳不仅贯穿于事物运动变化的全过程,同时也贯穿于组成事物的每个层次、每个方面。所以古人又画了个太极八卦图,阴阳在里,八卦在外,其用意大概也就是这个意思。
     阴阳五行,是古代中国人对世间万事万物深刻观察的总结。一旦形成后,反过来又可以去指导对万事万物的进一步认识。包括对“人”、对“病”,而形成了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阴阳五行奠定了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使得古人在当时医学认识、医学语言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借助于这一极先进的科学认识方法论弥补了其在这方面的缺陷,而使中医学体系得以建立。从这个意义上说,阴阳五行的历史功绩是无法替代和抹杀的。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今日之医学认识、医学语言的极大丰富,已使得我们能够用更丰富的医学语言去定义阐述脏腑、气血津液具体的生理活动,彼此之间复杂的生理病理关系,而不必再拘泥于阴阳失调、五行相生相克等去理解脏腑、气血津液具体的生理病理变化了。还是把它放回到哲学的位置,从认识方法论上加以指导中医的发展即可。
附文二:中国人的“尚变”与“中和”思想
     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有两个最显著的特征。一个是“尚变”的传统,曰:尚变者,天道也;曰:天地之化日新;曰:盈天地间,皆易也。把变化看成是宇宙间最根本和普通的法则。一个是“中和”的传统,曰: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把和谐视为天地万物各得其所和生长变化的根本道理,并以能“赞化育”,“与天地参”的天人和谐为最高境界(参阅戴木才——毛泽东人格)。
     在中国人全局观的指导下,“尚变”和“中和”其实是统一的,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的属性,这两个不同方面的属性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存在的事物。
     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是变化的、运动的,变化运动的动力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事物内部方方面面对立双方的斗争。一个事物是有若干层次、若干方面的,每一个方面即为一个矛盾,一个对立统一体,事物内部若干方面的对立双方的斗争,即推动了该事物的变化、运动。
     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也是有结构的,由不同层次、不同方面有机的结合而成。这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彼此之间保持着一种相对和谐、相对平稳的状态,谓之“和”,事物内部每个方面对立双方斗争的结果介于“过犹不及”之间的状态,谓之“中”。如果超出了这种相对中间、相对和谐、相对平稳的状态,达到了某种临界点后,此事物就不再是此事物,而成彼事物了。如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家庭,或一个机体,乃至于机体里的生物结构,心理世界。
     故而我们若想维持某一事物的稳定性,我们就必须强调这一事物内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之间的和谐、中和。若想打破某一事物的稳定性,我们就必须强调这一事物内部若干方面对立双方的斗争,通过斗争打破这一事物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之间的和谐,在此基础上将事物各种层次、各种方面重新组合,而形成一个新生的、不同于过去的事物,而达到不破不立,破而后立之目的。
附文三:认识方法论和认识方法
     认识方法论和认识方法是有区别的。认识方法论统帅着具体的认识方法,认识方法为认识方法论服务。
     人类已知的认识方法论有哪些呢?一是西方的还原论,认为事物是有不同层次的,上一层次建立在下一层次基础上,了解了下一层次即可了解上一层次,如此则不断地向下前进,在宇宙由星系到星球、到分子、到原子、到粒子;在人则由系统到器官、到组织、到细胞、到分子、到基因。具体的手段就是分析法,即我们所谓的剖析法,剖而析之。
     还有一种即是整体论、系统论,也认为事物是由不同层次、不同方面构成,只是认为事物的整体性能大于部分相加之和,上一层次虽建立在下一层次基础上,却有自身的运行规律。故而研究下一层不等于就认识了上一层,研究了部分不等于就认识了整体。具体的手段要借助于系统论的方法。
     其实还有一种认识方法论,叫过程论,注重的不是事物的结构,而是运动、变化、过程,及运动、变化、过程中的规律。这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用的方法有取象比类法,即类比、演绎法;有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法,即比较法,含归纳与分析法,重在归纳。黑箱法有点类似于中国古人的取象比类法。
     其实上述几种认识方法论都有局限性,只是反映认识事物的某一方面属性而已。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必然是有结构、有过程的。理想的模式应是在了解物质结构的基础上去认识把握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或在认识把握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基础上去了解物质结构,这是最完美的认识方法论。应综合使用各种方法,包括比较法、演绎法、剖析法。
     不是搞哲学的,却絮絮叨叨讲了一些与哲学有关的话。肯定有不妥当之处,还请方家莫要见笑,所谓抛砖引玉,为大家提供个参考罢
3
发表于 2006-5-14 19:49:5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八)推动事物发生发展最根本的动力究竟是什么?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5/03/04 00:48pm 发表的内容:
二者之间的对立统一,贯穿了事物变化、运动、发展的全过程,也贯穿了事物内在结构的每一层次、每一方面。
对立统一是事物的源泉,好
2
 楼主| 发表于 2005-4-8 06:34:4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八)推动事物发生发展最根本的动力究竟是什么?

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5:26 , Processed in 0.14160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