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医道易道与中医发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2-19 13:40: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医不是深得《易经》“思维”之妙,也不是《易经》的一个应用分支,而是与《易经》同为道之用。
  当今世界已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引导知识经济潮流的是高科技,代表高科技本质特征的是创新,创新的最高层次则是与旧相反。与统治人类思维的西方科学相反的是中华文化,与主宰人类健康的西方医学相反的是中华医道。因此,最具超前意识与时代精神的创新,就是中华文化与中华医道的复兴。
医道易道 与中医发展
傅景华  中国中医研究院
  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医与《易经》屡次遭到批判与否定,然而却又不断引起世界的关注,特别是成为现代科学革命的追求。鉴于最近对中医与易的批判再掀热潮,本文将首先说明中医与易的同道关系,其次就一些代表性的观点进行反驳,最后将略述中医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易”是《周易》的简称。《周易》包括《经》、《传》两部。《经》述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阴阳二元数序推演自然、社会的变化。《传》中释卦辞、爻辞共十篇,分别涉及自然之道的诸多方面。诚所谓“范围天地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是华夏民族的大智慧创造了这一通贯古今、震撼中外的宏篇巨制,从而引出了后世三千易著和囊括宇宙、包罗万象的易道理数。
  中医是医道。《黄帝内经素问·著至教论》开篇即问雷公:“子知医之道乎?”并谓:“医道论篇,可传后世,可以为宝。”中医是天地人和通的大道,中医是神气形和通的大道。医道是生命之道,而且通于自然、社会之道。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中医是治人之道,而不仅是治病之学;中医是过程之道,而不仅是结构之学;中医是演化之道,而不仅是存在之学;中医是生命过程演化方式之道,而不仅是人体结构存在形式之学。
  中医与易本一而道生。也就是说本原于一,同为道生。生生之谓易,易是道之用,是道在变之用;生生之谓德,德是道之用,是道在化之用。“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德与易,同出而异名。生化领域,德之境也;极变领域,易之境也。《老子》言社会之大德,德之道也;《周易》言自然之大易,易之道也;《黄帝内经》言生命之大医,医之道也。中医是化变之道,化变之道通于德与易。《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载:“生生化化,品物咸章。”  所以,中医不是深得《易经》“思维”之妙,也不是《易经》的一个应用分支,而是与《易经》同为道之用。《周易》以论自然之道为主,而兼及社会与生命之道。《黄帝内经》以论生命之道为主,而兼及自然与社会之道。易道与医道共有相同的认识领域和时空本原,但同时又有各自独特的概念范畴和理论纲纪。易道与医道同出于道,同属于中华文化,是平行关系,而不是主从关系。二者相与相随,相辅相成,同源同生,共荣共辱。
  中医与易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都是人类文明的精髓。中医与易是大道,而不是落后文化。医道与易道通贯自然与生命之道,而对自然与生命本原的认识正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自古以来,西方人始终在具体的物质结构中寻找世界和人体的本质,而中国人却在无限的运动过程中追溯自然和生命的本原。易道与医道的主要认识领域在于自然与生命的过程与枢机,而不在于物质与人体的结构与功能,这正是未来文明所追求的目标。
  现今人们所谓的“思维”往往专指理性认识,即思想,或理性认识的过程,即思考,并认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思维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而通常指逻辑思维。《易经》与中医不属于思维方式的范畴,所以,不能称“易经思维”或“中医思维”。而易作者或中医工作者的思维方式也并不局限于逻辑思维,更不是什么“笼统思维”或“臆想思维”。
  “笼统”不属于思维方式的范畴。笼统与具体相对,是指理论描述的程度。而理论描述的程度,又基于认识的程度。笼统就是不准确、不严密。而恰恰相反,《易经》与中医理论描述的准确性、严密性是无以伦比的。人们通常指责中医笼统,无疑是指对人体结构的描述,也就是所谓解剖学、组织学等方面。岂不知,中医的主要认识领域是生命过程与枢机,而不是人体结构与功能。即使在结构领域的第二、第三世界中医仍然具有绝对优势。要求中医有与西医一样的组织解剖学,是无端强加于中医的脱胎换骨的任务。
  《易经》与中医绝不是“神秘主义”,更不是什么脱离实际的“臆想”。称《易经》与中医是“神秘主义”,恰恰说明其对《易经》与中医的认识还处于神秘阶段,或根本一无所知。正是由于对《易经》与中医的认识领域、思维方式、认识方法、实践目标、概念范畴、理论纲纪一无所知,所以才会作出这样脱离实际的判断。例如常常被举例的阴阳五行,就是不知其本义而随意曲解,然后再用以指责《易经》与中医。
  阴阳五行不是神秘主义,更不是封建迷信。阴阳是两类相反的运动方式的相互作用,五行是五类运动方式的相互作用,阴阳五行是普遍存在。但为什么西方人始终未能发现阴阳五行?就像不能发现经络藏象一样,西方人始终在具体的物质中寻找世界和人体的本质,而阴阳五行是自然数序,是运动方式的概念,是相互关系、变化属性的概念,是过程与枢机领域的概念,而不是具体的物质结构概念。所以,在具体的物质结构研究中,不可能找到阴阳五行的所谓“物质基础”和“科学依据”。
  《易经》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原因,《易经》原理的应用使中国古代科学领先世界,《易经》文化将是现代科学革命性发展的源泉。中华医道不是经验科学或朴素自发的哲学,中华医道的理论与实践始终走在世界前列,将是人类健康与未来文明的方向。医道与易道共同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文化的博大与悠远;寄托着民族的光荣与梦想,人类的未来与希望。
  尽管现今某些人力图将中医学全盘西化,但《黄帝内经》在中国,中医现代发展的根在中国,能够捍卫和发展中华医道的基本力量仍然在中国,对其理论认识与实践应用的最高水平仍然在中国。所谓“中医现代化”实际上是中医西医化,而中医现代发展却应该是中医中国化。
  什么是发展?发就是发挥,展就是展现;发就是开发,展就是伸展。西方科学内含革命性,东方文化蕴藏传承性。西方科学体系在革命中突破,东方文化网络在传承中发展。西方科学以现有知识的突破为创新,东方文化以传统思想的发展为创新。以西医方法研究、验证、改造中医,不是现代化创新,而是历史性消亡。
  中医现代发展的目标绝不是西医学,亦非目前中医界所理解的“现代科学”,而是与西医及所谓的“现代科学”相反。对立与相反不是坏事,而是生生化化之至德。对立才能相干,相干才能相生;相反才能和谐,和谐才能相成。人类历史上任何真正意义的发展,都是相干相生与相反相成的过程。
  “中医中国化”就是指现代中医不仅要按照衡阳会议的精神突出中医特色,而且要力挽狂澜,正本清源,捍卫中华医道的原理,弘扬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没有传统文化支撑的民族,必然在外力的冲击下走向灭亡。中医离开中华民族文化,离开《黄帝内经》,就会如崔月犁部长生前所言,出现像日本消灭汉医一样的悲剧。
  历史一再告诫迷惘中的人们,真正解决我国十三亿人的医疗保健问题,特别是九亿农民的医疗保健问题,中医是惟一选择。真正实现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二十一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特别是满足不发达国家广大民众卫生保健的需求,中医是惟一选择。而发达国家及城市居民的医疗保健,如果想要达到符合自然与生命原理的水平,中医也是惟一选择。
  中医走向世界,必须世界走向中国。就像当年日本派出遣唐使一样,只有当大批留学生来华,并且真正掌握了中国古代文化,掌握了《黄帝内经》所揭示的中华医道原理及其应用,而不被引入曲解异化的歧途的时候,中医才能作为未来文明的使者走向世界。
  当今世界已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引导知识经济潮流的是高科技,代表高科技本质特征的是创新,创新的最高层次则是与旧相反。与统治人类思维的西方科学相反的是中华文化,与主宰人类健康的西方医学相反的是中华医道。因此,最具超前意识与时代精神的创新,就是中华文化与中华医道的复兴。
  人类在期待,未来在召唤。中国中医理应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无往不前的信念,重振自己的概念、范畴和理论,坚持自己的自然观、方法论和价值标准,并以博大的胸襟和恢弘的气度,尽力吸收和利用适应自身发展需要的最新科学革命的理论和技术。让我们在二十一世纪东西方实力竞争,以及东西方文化交会的大潮中,继续中医天人和通的远大航程,迎接人类光辉灿烂的未来文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20:36 , Processed in 0.05003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