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466|回复: 4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商周乾坤图经说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07-5-3 17:18: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凤凰观察员在 2007/05/03 05:26pm 第 1 次编辑]

昆侖一元指圖經扼要
之百鳥朝元
緣起:今有金華臨江方氏兄弟欲著書立說闡述鄂東岳家拳也。淮陰客雙溪阿蓮紫花居士聞此事而喜之。竊思之,文革二年九月一日之夜,我在花果山東麓雙牌窯村小學同學家中,遇一僧,滿身血傷,眾人皆異之,僧上門乞茶一杯,同學母禮之,問:老師傅,儂這麼大年紀,誰把你打成這個樣子的?僧弗悅,說:我還年輕,健得很呐!紅衛兵追我,在跑走時,弄的皮肉之傷,他們奈何能傷得我。三人皆吃驚,說:還年輕?都這麼老了!僧曰:我今年九十八,還能活六十六年。茶畢,同學父從城裏歸。邀僧人留下幾日,以便療傷。僧見小村東西南三面環山,松林茂密,西北水田千頃,遂駐留村中。晝夕兩日而傷霍然痊癒矣。九月三日之夜,僧啟程前往新疆南天山暨喀喇昆侖山去矣。期間,僧告知吾人其法名無象,亦曰無相,演示並說解岳家拳,太極拳,百鳥拳等若干。雖然,師之解說,餘年少知淺,且不懂,然而,師之言辭,餘印象之深,終生且難忘之矣!臨行之前,嘱餘與同學兩人,曰:他日有緣再會!遂後,至文革六年,師生兩人再會與花果山抗日炮陣地,文革九年至十一年我師無象僧人,與我師三會於花果山。始聞知昆侖渾圓陰陽五行乾坤圖經一部矣。無象僧人稱之為:中國乾坤圖經。我師無象僧人曾說黃道黃極之地,有剛柔渾圓且陰陽合一之《中國乾坤圖經》一部。經文有三,一曰:武經,二曰:醫經,三曰:乾坤術數經。閱方氏兄弟之鄂東岳家拳書稿,慨然而歎曰:岳家拳譜之源頭,乃乾坤圖經是也。今欲載我師無象僧人乾坤圖經之縮略,《乾坤一元指圖經扼要》,暨《昆侖一元指扼要之百鳥朝元》一部,因其為第一稀有之經,餘以仿釋氏經文之格式,示之以尊,說與方氏兄弟,以資之著書參考焉。可惜阿蓮紫花愚魯,且不喜拳術,又無阿難之才,無法載師說之全貌,而只可述其扼要,編輯之,厘為綱目是也。
經文:如是我聞,一時我師無象僧人在金華雙溪之西花果山,與阿蓮紫花居士說昆侖乾坤一元指之百鳥朝元。爾時師曰:善知識!人身之氣稟天地之位而生焉。蓮花居士白無象僧言:何以故?無象僧曰: 天地之象,觀日月可得而知之。故知:天之象,日也;天之體,太陽系也;天之氣,太陽風也。夫陽,日光也。故知:地之象,月也;地之體,月球也;地之氣,月地之磁場也。夫陰,月光也。人在地球上,身內之氣,實由日月職位而定,實由日月變位而動。日光在人體化而為陽氣,月光在人體化而為血氣。故日月之行,暨氣血之行;日月之軌道,暨氣血之經絡也;日月之節氣,暨經絡之流注也。
師曰:善知識!天地之經絡無象,日月之軌道可觀;人體之經絡無形,陰陽之氣血可察。吾人皆可依昆侖一元指得而證之也。蓮花居士白無象僧言:何以故?無象僧曰:日中有神鳥,曰金雞,曰朱雀,曰鳳凰,三足焉。斯神鳥,日之元神是也。斯三足,日地月是也。氣血之流注,日月之推動也。子午為吸,月之所抽也;寅卯為呼,日之所推也。息息呼吸,節節通心也。節節呼吸,息息通神也。天之元神,三足神鳥是焉。人之元神,三焦氣血是也。去掉四肢為三段,人之天象是也;六大氣海循小球,天之人像是也。人之身,法地,橐龠是也;人之肢,法天,日月是也。
師曰: 善知識!指為日,掌為月,身為地。月之所吸,指之可抽也;日之所呼,指之可推也。指之所吸,足之可蹠;指之所呼,足之可踵也。身之所吸,手之可取;體之所呼,手之可收是也。且夫手有陰陽,指有五行,掌有八卦,臂有易象,足有九宮,身有河圖。是故吾人可奪天之元地之精者,有昆侖乾坤一元指,之百鳥朝元法,之身形法,之流行指意法,可法之是也。蓮花居士白無象僧言:何以故?無象僧曰: 熊徑鳥伸,可以導氣運行; 雞足貓步,可以引氣踵吸;折臂疊指,可以轉氣剛柔;引體轉腰,可以蕩滌皮囊;屈膝墊臀,可以調節陰陽;疊足盤座,可以天地合一。是故雞足為吸,熊徑為呼,貓步為吸呼。 收臂為吸,展臂為呼,曲肘為吸呼。壓指為吸,抬指為呼,搭指為吸呼。側身為吸,折身為呼,轉腰為吸呼。單盤為吸,盤坐為呼,雙盤為吸呼。
師曰:善知識!東北之地,其天寒,其地燥,其風剛直而燥,其陰極職位也。西南之域,其天炎,其地濕,其風亟曲而濕,其陽極職位也。中央之地,其天暖,其地潤,其風柔圓而滋,其黃道職位也。是故東北之人,其體質得天地之氣也偏陰,其氣血得五行之類也偏柔,其武功內涵也偏陰柔,其古武藝曰白猿劍術也。西南之人,其體質得天地之氣也偏陽,其氣血得五行之類也偏剛,其武功內涵也偏陽剛,其古武術曰韋馱杵是也。中央之人,其體質得天地之氣也純正,其氣血得五行之類也圓融,其武功內涵也陰陽和合,其古武學曰昆侖乾坤圖經。東北之地,黃河以東,乃古之震旦是也。西南之地,珠江以西,乃古之天竺是也。中央之地,珠江之東,黃河之西,乃今之中國華夏黃道黃極之大地是也。
師曰:善知識!天下武功劍術,針灸醫術,以及五行數術,皆從乾坤圖經出。此圖經,至高無上,乃天下第一武學經典也。爾時,阿蓮紫花,聞無象僧師所說圖經,心生歡喜,以為從來未曾得聞如是甚深之經,而白無象僧師曰:師傅!爾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往昔以來所得知識,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也。此圖經實為第一稀有。無象僧告阿蓮紫花:如是如是。如有人得見此圖,識者即生大歡喜心,以為世上第一稀有,而尊之,寶之,持之,篤行之是也。此圖經為天下一切拳術,武功,擊技,劍術,冷兵器,針灸,醫術,數術之母。所以者何?試以武醫為說。武經經譜:昆侖渾圓乾坤手總譜上中下經是也。上經: 義譜;中經:形譜;下經: 象譜。象譜言禽鳥獸畜蟲五種拳術;形譜言五行形義拳術;義譜言太極八卦拳術。然形譜之岳家拳今已然式微矣,人幾多弗得而識之也;而象譜之百鳥,百畜,百蟲三種拳,已為當世所罕見,人多不知之也。今岳家拳及象譜一併歸入岳家拳譜矣。醫經經譜:春秋以往,是稱商周圖亦名商秋圖,此圖是始顯于商周時代,在此前,無圖無文字之歷史已然七千年矣。商秋時代,圖經皆影秘流行,之戰國秦統一,經失圖隱。漢唐時代,圖顯現,經載文,始稱明堂圖。李唐亡,圖失經存。至趙宋,圖顯宮廷,遂名銅人圖矣。北宋亡,銅人遺失。辛亥革命至迄今,定名為針灸圖。然而,名變易,圖亦變易矣哉!
師曰:善知識!一元指乾之天禽觀易式譜如如示。左式譜:左雞足,股後座,身柱弓,鴨手護青龍,鵝手探白虎,鳳眼看日月。右式譜: 右雞足,股後座,身柱弓,鴨手護白虎,鵝手探青龍,鳳眼看日月。約定:左鴨手,右鵝手。流行指譜: 流行,如書法。手形,鵝頭式,鴨頭式。指形,甲):靜形,一則,上二下二;二則,上二下一;三則,上一下二;四則,上一下一。乙):動形,一則,七上二下二;二則,三上二下一;三則,五上一下二;四則,九上一下一。 丙):流行,一則,七上二下二四; 二則,三上二下一八;三則,五上一下二六;四則,九上一下一二。約定: 流行指譜為一元指之通譜並命名為一元流行指譜。一元指坤之禽鳥踩元式譜如如示。左式譜:左足跑跳式,股後弓,肩右轉,身柱側,鴨手擔天池,鵝手探湧泉。右式譜:右足跑跳式,股後弓,肩左轉,身柱側,鵝手擔天池,鴨手探湧泉。指法為一元流行指譜。善知識!我與爾說昆侖一元指圖經,示之一元指乾並一元指坤之典範式及一元流行指譜,內涵雖簡易,外延可萬萬矣。爾時,阿蓮紫花聞知而生大歡喜心,尊之,寶之,持之,篤行之。
師曰:善知識!我今從乾坤圖經象譜中撮其百鳥拳之精要,名之曰:昆侖一元指圖經。昆侖者,黃極之地也,人之身體是也;一元也者,日中一元之神金雞朱雀鳳凰之神鳥也,在人,為元氣是也;元也者,元神是也;百鳥朝元也者,百鳥朝鳳,五行渾圓,萬法歸一,天人合一是也; 指也者,疊指指法也。身形為剛,則指法為柔;身形為柔,則指法為剛;數術易之可也。無象僧人告阿蓮紫花曰:昆侖一元指,圖:387式;指:靜指法4,動指法8,合之12法;流形變易指法3628800。一元指之靜式1548,之動式4644,乃無上法寶也,乃天下萬法之宗也。故一言以蔽之:昆侖一元指圖之經變共1404345600式,足足有14億也!爾時,阿蓮紫花聞知而生歡喜,尊之寶之持之而篤行之。業已三十年矣。惜資質鈍魯,所悟有限,萬而不及其一也。今將三十年所學,假現代抽象代數幾何學及Lie代數之術語,並易經之語言,將昆侖一元指圖經廓為四句贈與方氏兄弟並見得此經文者:
拓樸黎曼圖,
李氏流形指,
剛柔四則易,
乾坤數術知。
          昆侖一元指圖經扼要終
雙溪阿蓮紫花居士撰
          2006-02-24 23:32  雨

附:盤龍刀賦
盤龍刀
刀鋒向裏貼
刀背朝外弓
殺氣沖天
霸氣無邊
至高無上
幾乎無敵
剖字走曲邊
劈字轉龍盤
揮字萬人敵
殺字血流河
是名盤龍刀

附:昆侖一元指之指法圖式
      

         
                                      
                                    
                              
经慎重考虑,并经师门准允,双溪居士与无闻居士向全球华人及炎黄子孙公布一张成图于万年之前的《商周乾坤图》,信与不信,观者自参。      传授:赵其军,制图:方国强
附注1:赵其军曰:方氏乾坤图并立体图乃方国强之天才参悟发挥是也。希望全球华人共同来参详此图,为中华医学在全球之复兴……
附注2:方国强曰:今年农历正、二月间,本人不慎遗失优盘一只,内有吾近五、六年之研究心得,本想等研究完成后陆续发表,谁知天要吾提前,此乃天意,非人力可预知也。优盘内容有《鄂东岳家散手拳术述真》、《易龙图序析解——陈抟著作及其学术思想研究》、《繁体方氏乾坤图序最终稿》等未完成之书稿,亦即《商周乾坤图》之研究成果。有缘者得之,亦吾师门一大快事也。
二00七年五月三日15时40分
可惜,因网问题,图出不来。抱歉。

[color=#990000]-=-=-=-=- 以下内容由 凤凰观察员2007年05月03日 05:20pm 时添加 -=-=-=-=-
本文系我们两共同发表。此致。

-=-=-=-=- 以下内容由 凤凰观察员2007年05月03日 05:48pm 时添加 -=-=-=-=-
抱歉!
还是无法上传图片也。

-=-=-=-=- 以下内容由 凤凰观察员2007年05月03日 06:02pm 时添加 -=-=-=-=-
传不上图片。奈何?
43
发表于 2007-6-9 23:11:1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商周乾坤图经说略

下面引用由凤凰观察员2007/05/25 06:20pm 发表的内容:
答老山羊居士: 不可以!  者不是杂技,也不是技巧!
回赵居士:完全可以!是的,这不是杂技,也不是技巧!
42
发表于 2007-6-2 13:18:0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商周乾坤图经说略


关于<商周乾坤图>之解析,白沙游子无闻居士将在本栏目中陆续发表自己的研究心得__
<易龙图序析解__陈抟著作及其学术思想研究>一文.
41
发表于 2007-6-2 11:08:4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商周乾坤图经说略


谢谢观看,共同探讨,为祖国医药事业的兴旺与发展而努力!
40
发表于 2007-6-2 11:01:4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商周乾坤图经说略


卷  后  附  言
《词海》(1979年版缩印本)曰:“药性  中药学名词。见《神农本草经》。指药物的性味和功能,如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
「无闻」以为,中药的药性与药味可分而述之,药性为温、热、凉、寒、平五气(为五气之静名),升、降、浮、沉四气(为五气之动势)等,两者合之即为双溪无间医者所谓之“中药本草动力学”是也,而药味则为酸、辛、苦、咸、甘五味。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曰:“陶隐居云:依《神农草本经》及《桐君采药录》,上中下三品之药,凡三百六十五味,以应周天之度,四时八节之气。商有圣相伊尹,撰《汤液经》三卷,为方,亦三百六十首:上品上药,为服食补益方者百二十首;中品中药,为疗疾祛邪之方,亦百二十首;下品毒药,为杀虫辟邪之方,亦百二十首。凡共三百六十首也。实万代医家之规范,苍生护命之大宝也。”
根据《神农草本经》之记载,中药之品质按上、中、下三品划分,按玉石部,草部,虫兽部,果菜部,米谷部之分部,并亦有酸、辛、苦、咸、甘五味之药味分类。
廖育群在《中国传统医药•药物知识》(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年8月版)中云:“到《隋史•经籍志》中,已著录……‘神农本草经八卷’项下的注释中,便记有被列入这一体系的本草著作十八种;‘桐君药录三卷’项下同样记有从属这一体系的各种药录、药法、药律、药对、药目、药忌类著作”。「无闻」复曰:廖君此言可以证明吾之推测,《桐君采药录》与《神农草本经》两书属不同之体系是也。由于前贤晋•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序》中曰:“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以为汤液……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近代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选论甚精,皆可施用”;而北宋•林亿在《伤寒论序》中则更进一步云:“夫《伤寒论》盖祖述大圣人之意,诸家莫其伦拟……是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得不谓祖述大圣人之意乎?”致使后人无敢逾越“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之论断。
据《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说,两者之共同点为,药物按上、中、下三品划分,按土石、草木、水(如井泉水、长流水、麻沸汤、甘澜水等)、动物、煅烧石等分类,有温、热、凉、寒、平五气之论说。而两者之异在何处?已知《神农草本经》体系把药味分为酸、辛、苦、咸、甘五味,而由于《桐君采药录》已失传,这一体系之特点已不得而知,但从《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书中二十五味药精之五行属性和《汤液经法图》之记载,「无闻」推测,该体系是将药物以五行属性来划分归类的。由于《桐君采药录》之佚失,以五行属性归类药性之法已无从考证,但从《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与《汤液经法图》中可略窥其梗概。
「无闻」进而推测,《汤液经法图》乃中药药(属)性向药味转变之关系式、转变过程之记录,是两者之间的“换算图”表(如现代度量衡之改制——从分、钱、两、斤换用克、千克之换算表)。中华医药典籍《桐君采药录》、《汤液经》与《神农草本经》和《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成书时间的先后排列为:《桐君采药录》   《汤液经》    《神农草本经》    《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
「无闻」认为,对中药药(属)性归类,上古时代按上、中、下三品划分,按土石、草木、水(如井泉水、长流水、麻沸汤、甘澜水等)、动物、煅烧石等分类,中古时代演变提炼而成金、木、水、火、土五行,《桐君采药录》与《汤液经》大概就成书于该时期(东汉前);以后根据临床实用进而演化补入酸、辛、苦、咸、甘五味,《神农草本经》、《黄帝内经》是该时期(东汉)的著作。由于五行归类法富涵哲理学问,原始意识浓厚,即该归类法比较原始,加上《桐君采药录》的失传,导致该归类法逐渐退出实际应用(历史舞台),而五味分类法更适合临床应用,所以,以五味分类法取代五行归类法势所必然。因此推测,《汤液经法图》之成图时间大约在“五行归类法”之末,“五味分类法”之初两者的交替时期,即《桐君采药录》、《汤液经》与《神农草本经》、《黄帝内经》成书时代之间,在图中既有“五行”,又有“五味”,是对《汤液经》与《黄帝内经》两书用药关系之诠释。《汤液经》按《桐君采药录》体系以药物的五行属性来组方遣药(即所谓的汤液经法),而《黄帝内经》则按《神农草本经》体系以药物之五味法来制方用药,惜矣哉!“汤液经法”也。幸矣哉!有华阳陶隐居之《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传世,幸矣哉「无闻」得传《商周乾坤图》也。
岳美中在《岳美中医论医话集》中云:“《伤寒》、《金匮》,察证候不言病理,出方剂不言药性,从客观以立论,投药石以祛疾。其质朴之实验学术,实逼近科学之堂奥,真祛疾之利器。”并指出“益坚信中医之奥妙原不在宋元以后。”岳美中先生一言中的,自东汉以降,中医药古籍之组方已不言(五行)药(属)性,且偏重于临床,而中药学已处于从属地位,中药也就丧失其灵魂——五行属性,致使《汤液经方》遗存——《伤寒杂病论》之组方法则无从破解,中医药之奥妙无法从理论上予以诠释矣。
白沙游子言:为何与中药同时产生的中医则不同,在临床症治中一直保留了五行(属性)学说?此乃重医轻药之故也,此乃古今中医药界以《本经》、《内经》体系为经典之故也。自《桐君采药录》失传,存世之中药古籍自汉•《神农草本经》至唐•《千金翼方》至明•《本草纲目》至清•《本草备要》等书中,已不见中药药(属)性“五行归类法”之蛛丝马迹矣。
惟清代中期以降编撰的中药书籍中有“五行归类法”零星之记载,如《药性通考》、《本草从新》等。现摘录《本草从新》(清•吴仪洛辑,曲京峰、窦钦鸿点校。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5月版)有关条文如下:
1、P13页,桔梗   苦、辛、平。色白属金,入肺。
2、P39页,香薷   辛散皮肤之蒸热,温解心腹之凝结,属金而主肺。
3、P65页,牵牛   辛、热,属火善走。入肺经。
4、P81页,威灵仙   辛泄气,咸泄水,气温属木。
5、P144页,黑大豆   甘,寒。色黑属水似肾。
6、P152页,铅   甘,寒。属肾,禀壬癸之气,水中之金。
7、P158页,慈石   辛,咸。色黑属水。
8、P179页,鸡    甘、温。属巽属木。
9、P183页,牛    甘,温。属土。
10、P185页,虎骨   辛,温。属金而制木。
11、P186页,羚羊角   苦、咸,寒。羊属火,而羚羊角属木。
12、P195页,原蚕沙   蚕食而不饮,属火性燥。
             蝎    甘、辛,有毒。色青属木。
13、P202页,龟板   咸寒至阴,属金与木。
以及《药性通考》(清•太医院著,李顺保校注、褚玄仁审订。学苑出版社2006年10月版)中:
1、P277页,威灵仙   味辛辣,微咸,气温。属木,其性善走。
2、P286页,桔梗   味苦辛,气平,无毒。色白,属金,入肺气分。
3、P338页,黑豆   色黑属水,似肾,肾之谷也。
4、P340页,薏苡仁   味甘淡,微寒,而属土。
5、P353页,葶苈   味辛苦,大寒。属火,性急,大能下气等等,就不一一举例了。
药(属)性“五行归类法”自东汉至清代前期历经一千数百年间,除《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外,中药本草类书籍中已不见其踪,而在清朝中后期之药书中突然出现,据《本草从新•序》中言:“余先世藏书最夥,凡有意于民用者,购之尤亟。以故歧黄家言,亦多海内希见之本……于是尽发所藏而精绎之……名曰《本草从新》” 不知吴氏从何“希见之本”中辑出?或是为其自悟?抑或另有出处?令人费解也,今列之以存疑。
关于《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真伪,「无闻」相信,诸君观此文后自有明断。
白沙游子无闻居士再言:
            《汤液经法图》乃破解《汤液经》经方之钥匙,
《商周乾坤图》乃破解《汤液经法图》之钥匙,
神而深者、大亦简者——《商周乾坤图》是也!

白沙游子无闻居士书于无闻书斋
二00七年五月二十一日23时12分毕
二00七年六月一日23时04分修改于浙江金华白沙之东,婺江之南。
本文为笔者选取全文中的大部分章节进行发表,请专家学者及铁杆中医药者批判探讨,为中医药古籍的新用而共同努力.
39
发表于 2007-6-2 10:48:2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商周乾坤图经说略

[这个贴子最后由方国强在 2007/06/02 10:50am 第 1 次编辑]


卷五   中药药物五行属性归类分析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典哲学之核心,是商周乾坤图经之核心,是中华易学之核心,是中华医药学之核心。一句话,讲中国哲学就离不开阴阳五行学说,讲中华易学就离不开阴阳五行学说讲中华医药就更离不开阴阳五行学说。
中华医学之核心乃阴阳五行是也,中华药学之核心仍阴阳五行是也,故谢松龄在《天人象:阴阳五行学说史导论•人象》中曰:“草石药物亦无不具阴阳五行之性,服药也是‘输入’阴阳五行,盖可调阴阳、顺五行者,惟阴阳五行而已。对此,谢遐龄博士曾提出十分动人而精辟的见解:‘服中药,不是服其中的化学成分,而是服其中的阴阳五行。’”(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4月版)谢氏兄弟之说是对“中药药物五行属性归类法”的最好之诠释。
“中药五行属性”已随历史而逝,远离中药学矣,远离中医学矣,远离中医药界矣。笔者认为,破解“汤液经法”,解析《汤液经》医方遗存——《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必须将《辅行诀》中91个医方所用91味中药进行五行属性归类,实行医药同理、同义、同法,才能真正破解《辅行诀》之组方法则。如何将91味中药乃至将现在常用的中药进行五行属性归类,首先要将《辅行诀》书中所载,以五行属性分类的二十五味药精之五行本义,和它与中药之五味、五色、五气、归经、功效等联系起来分析,并将之作为突破口,用以“中药药物五行属性归类”之准绳(法),以期管窥《桐君采药录》之药物属性体系。
下略
38
发表于 2007-6-2 10:46:3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商周乾坤图经说略


以上三图,供有心破解《汤液经法图》与《汤液经》组方法则(汤液经法)者参考,供有心破解《伤杂病寒论》组方法则者参考。
自清•康熙年间之西学东渐以来,中国哲学一直来遭受西方哲学之排斥,中华医药更是首当其冲,民国年间中医药存废的中西医大辩论之风一直延续至今。看当今世界,泰西人信中医药者日渐增多,而少数华人却对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嗤之以鼻。邓小平同志说过:“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在数千年乃至数万年间,中华医药在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中所起到防治疾病之作用,无论是华人、泰西人有目共睹。伴随高科技给人类以高质量生活的同时带来的环境恶化,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而以大自然赋予的生态环保之中华医药越来越得到泰西人的重视,毛泽东主席曾言:“中国对世界有大贡献的,我看中医是一项”,现代世界医疗卫生状况已被伟大领袖所言中。
翻开中华医药史,对祖国医药的总结提升代不乏人,从传说中的神农、黄帝、歧伯、雷公,至伊尹、扁鹊、张机、王叔和、华佗、陶弘景、孙思邈、林亿、成无己、李时珍、张景岳、李东垣、朱丹溪、付青主、唐宗海、张锡纯……史书记载与默默无闻之许多中华医药先哲前贤,为现代中医药者留下了无价之宝,白沙游子以为,当今中医药之出路同样在于总结与提升,继陈出新,从而达到古为今用之目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也。
无闻居士曰:
治病救人,临床实验;
理论研究,始有发展;
齐驾并进,不可偏废;
振兴中华,医药趋先。
37
发表于 2007-6-2 10:45:1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商周乾坤图经说略

[这个贴子最后由方国强在 2007/06/02 11:21am 第 1 次编辑]



此图即是"汤液六兽图"是也.白沙游子无闻居士附记.
2007.6.2.11时20分编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6
发表于 2007-6-2 10:41:5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商周乾坤图经说略


《辅行诀》曰:“经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五气,化生五味,五味之变,不可胜数。今者约列二十五种,以明五行互含之迹,以明五味变化之用。”
根据推测的《桐君采药录》体系之药性“五行属性归类法”规律,笔者绘制变体图——《五行化生汤液经法图》(图6)如下:
35
发表于 2007-6-2 10:40:4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商周乾坤图经说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4
发表于 2007-6-2 10:37:2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商周乾坤图经说略


笔者复原《汤液经法图》之元始简化图(图5)如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5:46 , Processed in 0.05722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