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6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棒打liyanfeng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8-13 19:24: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网上看到liyanfeng的一篇文章《中医:有意无意的骗子》(网址:http://www.shunz.net/2006/08/zhongyipianzi.html)。读完第一段中的“凭心而论,我还是一个有良知的医生,因为我从来不给真正有病的人开中药,我始终认为,中药只适合于给那些经过检查没有任何器质性疾病的患者服用,对于这样的患者来说,中药的形状、气味和其背后的玄而又悬阴阳八卦理论,足以产生强烈的心理暗示效应。假如医生以这个角度给予患者处方中药,我觉得他的道德水平是无可厚非的。虽然他是有意的来使用中药,毕竟还是以治病为目的,谈不上骗人。”我就知道又是一个对中医无知的人来评判中医了。对任何一件事情不作深入的学习和调查研究,就依据自己片面的、浅薄的、荒唐的所谓的真知灼见来评点江山,对于此,只能说他是无知者无畏了。他搬出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中医有意无意的骗子,且不说鲁迅先生依据少时就陋医之见、以偏概全本不恰当,我也不妨引用鲁迅先生的一句:棒打落水狗,来棒打liyanfeng,不过好歹我不是他那样的激进主义者,此处棒打不妨有佛家“棒喝”之意吧,无知无畏的liyanfeng还是多读点书,仔细研究下中医再发言吧,我期盼对中医有深度的批判或探讨,但不是泼妇式的骂街。
忍住,还是读下去了,我想再不说点什么,一任这样的人胡搅蛮缠,我就等于是熟视无睹式的纵容犯罪了。
“而那些有各种不适,也可能是非常的不适,但是各种检查又不能发现其潜在的病变,或者不能发现对这些不适有责任的病灶,医生常常把这些症状称之为功能性症状。患者多数是因为心理上的障碍才产生功能性症状,因而暗示治疗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合适的。”功能性症状就是“心理上的障碍才产生”的?看来liyanfeng的西医也是烂的很,这下我还是可以理解他中医更烂的实际了。西医学对所谓的“功能性症状”的诊治本来就是简陋的很,不但对于病因不明确,对于治疗也常是一筹莫展,我想,比较合乎客观发展规律的未来前景是西医对现在所谓的“功能性症状”会有更加明确的生理病理学阐释,有更加明确的对病因、发病、转归等各方面的解释,有更加明确的诊断和治疗。
“中国人的思维在几千年的历史里总是在周易八卦,阴阳五行里的打转,养成了这个民族最不思进取的思维惰性。”整个中国古代思想史你有没有读过,在你眼里中国几千年的思想发展史到了先秦甚至更早就被斩断了?其后很长时间的思想发展史就被你用所谓的周易八卦用阴阳五行给泯灭了?其实,哲学本就是外来词,如果非要按照西方的哲学来阐述,那么中国古人对宇宙论、本体论、人性论等等多方面的论述往往是不加区分的,因为在古人眼里天地人本是一整体,何必枉加经纬?相反的是,你所谓的西方的辨证唯物主义更趋向于人外,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辨证唯物主义真正在西方充其量是各家学说之一的原因了吧,当然了,现在我们国家全盘辨证唯物主义,搞一刀切才是哲学研究的悲哀。“与学西医不同,学中医学的是哲学,按照过中学政治课本,中医的基础是朴素唯物主义,境界还没有辨证唯物主义高。”把中国古代思想史以“朴素唯物主义”一词来概括,本来就是拿西方哲学硬往自己的头上套,以充其量是一家之言的辨证唯物主义为标准,能靠的上边的就说它高明,靠不上边的也要硬靠,说它是朴素唯物主义,真的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悲哀。为什么我们不能有像列宁这样伟大的思想家那样公正、宽广的胸怀,列宁对唯心主义的评价还是“开花不结果”尚有花之绚烂,为什么我们妄自菲薄?什么都是西方的好?把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移植于赛先生的土地上是不是应该想想桔柚之变啊?“境界低是因为古人认识事物有局限,所以也就有了用阴阳五行来理解世界万事万物了。”古人可不是用阴阳五行来阐释“世界万事万物”的,你只知道阴阳五行,元气说之类你就一点都不知道?难怪你的论述这么片面。再者,阴阳五行只是宇宙论史上的二元论和多元论的一种,尚有一元论之种种,可以说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关于宇宙论的讨论是各种学说的综合,而不是像liyanfeng说的那么简单,他太以偏概全了。而且,阴阳学说中所阐释的对立统一矛盾观和五行学说中阐释的事物之间生克制化等关系何简陋之有,liyanfeng知识储备真的是少的可怜,或许他是赛先生的得意门生,但在国学这一块他可是纯正的门外汉,其实术业有专攻本也无可厚非,但是不懂就要谦虚学习,他不但不学习,还装成了是很懂的行家来批判,态度不认真。
“病人得什么病全凭医生的感觉,阴阳虚实全凭医生的一张嘴。”医生的感觉凭的是什么?如果仅是感觉那么简单,那么请liyanfeng也来感觉一下,那岂不是全天下的人都成大夫了?所以说,中医诊病不像li说的那么简单,医生的诊断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作出的诊断,用数学式表达就是“疾病+医生的主体思维=诊断”,难道你西医不也是如此,照你的理解,你们西医看病不用医生的主体思维(也就是你所说的“感觉”)就能诊断,那岂不成了“疾病=诊断”,简直是荒谬至极,亏你还吹嘘是赛先生的得意门生,还张嘴闭嘴就是唯物主义辨证法,难道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你都不懂?佩服!
“一百个医生能说出一百种诊断来,一百个医生能开出一百种处方来,大多数病人是无知的。”关于这个问题,我曾经和《小说中医》的作者张大明先生做过一次讨论,我把这种现象称为“多样性”现象,张大明先生在给我的信里说是“自由度”,具体的论述可见我评论《小说中医》的文章《中医真的不规范吗?》,在此篇幅有限不展开详细讨论。
“他说许多老中医专家在看病时辨证了半天,这个药要多几钱,那个药要少几钱,可是一到药房就全变了样,一副药有那么多包,抓多抓少没多少准头,谁也不知道这包药里这些中药材到底有多少钱多少两。”诚然,药房存在这种现象,难道能依据那些中药师工作的不认真不准确来说明辨证论治没有用吗?难道一个西医药房的药师不按照大夫处方上的用量给你拿药,你吃了没效果甚至是有麻烦就说明西医不行吗?li起码的逻辑都没有,真的是像疯狗一样,所以我说了“棒打落水狗”不为过吧。
“中医看病是毫无科学可言。”我不曾一次写文章来阐释中医学独特的“医学-哲学”模式,我想植根于传统文化沃土中的中医学,方方面面都打上了文化的烙印,而文化是“非科学”,“非科学”不是“伪科学”与“不科学”,“非科学”与“科学”之间本来就没有优劣高低之分,此是自然辩证法之基本常理,难道li这个都不懂?其实时下不懂此理者又有多少。所以说,中医学其独特的学科属性不能一味、全部用科学来研究。难道非要用西医的实验才能证明中医的优势?因此,现在我应该给自己给同行敲警钟了,如果再以西医为框架为标准,那么liyanfeng之类就会说你是“明明是中药方剂,连其中有效成份,作用机理还不清楚,也跟西医一样,用动物作实验,居然还能作出有效的验证,难道老鼠也能伸出舌头让你看看舌苔,伸出爪子让你把把脉,辨出个阴阳虚实?”
综上所述,我给liyangfeng的诊断是:西医不精,中医不明,虽口出科学、辨证唯物主义之类东西来吓唬人,其实是一窍不通,看来是急火冲心,狗急跳墙了。处方很简单:先棒打,然后闭门读书学习。
附:《中医真的不规范吗?》
评《小说中医》之一
中医真的不规范吗?
刘 鹏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 济南 250014)
《小说中医》在第一回“说老师言学生人物亮相,论规矩谈技艺何为关键”中讲:“如果以规范与否作为标准来划分中医与西医,那么中医的治疗可以归入不规范的一类。”并把这种“不规范”的原因归于中医是门艺术的缘故,“如果按技术与艺术划分,我宁可将中医划入艺术,古人早已有言:‘医诚艺也’。”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规范”的含义为:“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仔细揣摩作者的意思,是试图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表达中医学在认识与诊治疾病过程中相对于西医学具有更加宽泛的发挥医者主观能动性的空间的特点。很显然,用“不规范”一词不仅不能全面准确地概括描述中医学这一特点,而且显现不出所谓的中医学的“优势”。再者,单纯把中医学作为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以实践技术为主的自然科学,于中医学发展何益?诸般做法,只会导致两种态度的发生:一是,中医学带有极大的随意性,与现代医学相比,其简陋面貌终难登大雅之堂;二是,中医学就是一门类似于琴棋书画之类的文化,于理可通,终难作为疗人之实践技艺。
那么,这一“特点”该用什么样的词语来称谓?其实,这种称谓只是“特点”与我们想得到的结论“优势”亦或是“不足”的过渡,因此,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我们在已经明白“中医学在认识疾病与诊治过程中相对于西医学具有更加宽泛的发挥医着主观能动性的空间”的前提下去刻意找个诸如“规范”与“不规范”这样的词语来称谓它,关键在于分析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并分析这种“特点”的优劣。
1. 从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辨证关系来分析这种特点
我们研究问题往往陷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窘态,有时候跳出去从另外的角度或其它相关学科角度来审视中医学,往往会使问题更加明朗,得到意外的收获。现从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辨证关系来分析这种特点。
不同医学对疾病的阐释是不尽相同的,但是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内,关于任何疾病的最终解答是存在的,即存在绝对真理。历史发展中的不同历史时期存在着不断趋于绝对真理的相对真理。从这个角度讲,关于同一疾病,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或同一理论体系中的不同学者之间存在不同的阐释,都是相对真理趋向于绝对真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正是由于这种多样性的、斗争性的运动才推动了医学的发展。
在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多数同行所认同的理论往往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绝对真理”,此所谓真理与价值之间总是存在差异的,故不免存在“假性”的绝对真理。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相对于这个公认的“绝对真理”的其他相对真理便可谓是各家学说了。
在现定的历史时期,中医学与西医学相比较:西医学打上了西方科学思维的烙印,对某一种疾病的阐释与诊治更趋向于“求同”的方向,即所谓“范式”;而中医学植根于中国特有的传统思维模式之上,存异基础上“以他平他”的“和”是其追求,因此中医学理论相对于西医学对某一疾病的论述更趋多样化,这种“多样化”便是《小说中医》作者认为的“不规范”,但笔者认为这种多样化的论述不是凭空地想象而是严格在中医学思维指导下逐步或已接近绝对真理的相对真理。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属于不同历史时期认识的不同阶段,切不可断章取义在某一既定历史时期以多个相对真理是否能趋于为同行共识的假性绝对真理作为评判关于同一问题两种学科的优劣。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会把中医学对某一病证论述的多样化及诊治的个体化冠以“不规范”而自叹“中医学不如西医学”了。时下,我们中医学相关临床教材的编写不断趋向于西医学的模式,专病专证专方,实已不循辨证之理,追求假性绝对真理。
任何事物都有与之相关的绝对、相对真理,中医学、西医学对疾病的阐释亦是如此,关键是如何完成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逐步转化,切不可抜苗助长。正确对待中医学中的这一正常的所谓的“不规范”现象,依据事物自身发展之理逐步完成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转化即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不盲从,才是当务之急。
2.导致这种“特点”的原因
以上所述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辨证关系,实际上是任何事物不单单是中医学呈现多样化“特点”的原因。现主要从中医学自身特有的“医学-哲学”模式来阐发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
中医学广采哲学之长,哲学中的许多理论被其用作自己的思维模式工具,以《黄帝内经》为例,《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成书于先秦两汉之际,先秦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黄帝内经》中便有明显的同时期先进哲学思想的印记,哲学中的精气神等概念被其结合人体自身的特点作为阐发身体正常生命现象的工具,哲学中的阴阳被其用来说明人体正常的生理结构、病理变化、疾病的诊断及其治疗,哲学中的五行被其用来阐发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生理系统,五行的生克制化被用来说明脏腑之间的促进与制约的双向调节。《黄帝内经》其书名便有黄帝之派的气息,黄帝一派,《史记》言其与古时天文历法有密切关系,《史记•历书》讲:“太史公曰:神农以前尚矣。盖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余,于是有天地神祗物类之官,是谓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黄帝内经》中许多理论的建立都是建立在古时天文历法知识的基础之上。等等。
中医学中这种建立在中国传统思维模式基础上的思维工具不似西医学的生理、病理观察模式那样直观,相比较而言更有点形而上的味道,换句话说,肉眼或借助工具观察实际存在的物质往往比思维上想象中的“观察”更趋单一化、确定化,因此中医学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沃土,骨子里就有这种文化的韵味,文化中诸多方面的殊途同归不难理解,那么中医学有这种“特点”便无可厚非了。
3.结论
笔者认为,在中医理论建构诸多因素影响下中医学在论理方式以及诊治过程中呈现出的多样性特点,应在医学发展的大背景下辨证看待,切不可以“不规范”三字了之。从整个医学发展的过程来看,这种多样性有益于中医学的不断向前发展,是中医学自身特点所决定的优势。《小说中医》第十二回中曾讲:“中医学是一个早熟的、超前的学科,而且能够不断发展自新,可以对付新的疾病。”促使这种发展自新的中医理论体系必然是一个开放的、多样化的系统,如果以西医学为标准,不顾中西医学的诸多差异,枉加泯灭,则中医学终会闭塞不前、面目全非。

3
发表于 2006-11-13 11:58:4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棒打liyanfeng

怎么中医对待别人的批评老要去棒打,你说西医那里不好,人们好象只会说这是个问题,要怎么去研究解决,中医好象是被一些骗子在把持,谁敢说中医不好,就是摸了老虎屁股.
2
发表于 2006-8-14 07:03:3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棒打liyanfeng

世界常因为无知者的固执而变得荒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8:41 , Processed in 0.05259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